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烏白機組併入的預期下,長電的投資邏輯發生變化,隨著裝機容量跳升,估值也需要重構。本文通過以下四個部分,試圖推斷長電的投資價值: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1、說明長電價值驅動因素:

裝機容量將帶來業績階梯式增長,烏白機組併入將成為長電第三次騰飛的驅動力;

2、烏白併入後重構長電資產負債表:

隨著烏白併入,2022年長電將使出全部融資手段,膨脹資產負債表,並迎來新一輪負債攀升;

3、在此基礎上重構利潤表:

在2022年資產負債表基礎上,謹慎地對2023年折舊、規費和財務費用進行估算,測算2023年淨利潤;

4、基於利潤表和自由現金流進行價值重估:

2023年起長電自由現金流將跳上一個新的臺階,以此估算長電的成長空間和投資價值。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一、為什麼要做遠景推斷?

因為裝機容量是長電業績增長核心驅動,而烏白注入後長電裝機容量增長58%,必然面臨價值重估。

長電上市以來,共實現兩次業績的階梯式增長,都是由於水電站資產注入驅動。

2009年收購三峽電站18臺機組共計1270萬千瓦,2011、2012年,三峽電站擴建的6臺機組420萬千瓦陸續投產,裝機容量達到2527.7萬千瓦,相比三峽電站注入之前提升202%,同期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93%,歸母淨利潤增長163%。

2016年,溪洛渡和向家壩電站資產注入,公司裝機容量達到4549.5萬千瓦,相比注入之前提升80%,同期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02%,歸母淨利潤增長80%。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在資產注入、裝機容量提升預期下,公司在2006-2007年、2015-2017年實現兩次市值的跨越式提升。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照裝機容量排序,我國十大水電站前十位中,長江電力所有的三峽、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分別位居第一、三、五位;而白鶴灘和烏東德電站建成後將分別位居第二、四位,也就是說2022年起長電將獨攬全國水電資源前五名

看下圖就能明白烏白機組對長電及至全國水電能源格局的意義。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目前長電裝機容量4549萬千瓦,2018年發電量2155億度。

烏東德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設計發電量389億度,白鶴灘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設計發電量641億度。

根據三峽集團承諾,預計烏白電站將在建成後注入上市公司,

若兩電站如預期順利注入,公司裝機容量將達到7169.5萬千瓦,增幅達58%;發電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增加48%左右。

二、重構2022年底資產負債表

1、總資產、總負債規模估計

假定烏白兩水電於2022年中一次性完成併入(實際烏東德規劃2021年底全部投產、白鶴灘2022年底投產)。

2016至2018年末長電總資產規模分別為2988億、2993億、2954億,19、20、21年沒有重大資產重組情況下,2021年末資產總額3100億。

資產負債率是關鍵控制變量。資產重組時必然伴隨一次性高額負債,以後年度則依賴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償還債務降負債,週而復始直至下一次的資產注入。

16-18年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54%、51%,假定每年降3%負債率,那麼2021年末負債率降至42%(2016年兩電站併入前,負債率一路下滑57%、52%、48%、41%、35%),那麼2021年末總負債餘額1300億,淨資產1800億。

三峽機組併入時按照靜態投資的105%作價,假定烏白機組同樣按105%溢價併入,那麼:

烏東德機組靜態投資760億,則注入公司賬面價值897億;白鶴灘機組靜態投資846億,則注入公司賬面價值888億,不考慮其它資產注入情況下,2022年末資產規模達到4885億(3100億+897億+888億)。

2、負債結構估計

如此鉅額的資產,只能通過貸款或發債籌資購買。測算資金缺口和融資金額成為關鍵。不妨將時間拉回到2016年,先回顧一下上一次收購的融資結構策略:

2016年收購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時資產規模增長1568億、負債規模增長1197億(新增負債/新增資產=76.4%,另外2016年從資本市場增發募資241億),其中來源於銀行和債券市場渠道的長短期借款、應付債券等439億,來源於股東和其它單位的借款734億,分別佔比36.67%和63.33%。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拉回到2022年底,烏白機組注入公司使賬面資產增加1785億,按前次資產注入時比例假定需新增負債1360億(另外預計增發規模300億)來應對本次資產注入,其中來源於銀行和債券市場500億、來源於股東和其它單位的借款860億。

那麼,2022年底總負債餘額為2660億(2021年底的1300億+新增1360億),2022年底長電資產負債率為54.5%(2660億/4885億)。2009年、2016年末兩次資產注入時資產負債率峰值分別是61.8%、57%,與本次測算差距不大。

2015年以前長電每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200億,在滿足投資、分紅的情況(約60-80億)下,支撐2016年底有息負債規模883億;2021年以前長電每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400億,計算其在2022年支撐的有息負債規模,驗證以上負債結構是否合理:

2018年末有息債務1294億,當年償還95億,按此速度償還的話,2021年底有息債務餘額剩餘1000億,再加2022年從銀行和債券市場融資500億,則常態400億淨流量除投資、分紅的情況(分別是80億、170億)下支撐的2022年底有息負債規模為1500億,處於正常、合理水平下。

根據以上分析,2022年長電資產負債表構建如下: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重構資產負債表的目的:一是推測2022年末淨資產後續用來計算估值,二是推測有息負債規模進而計算財務費用。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三、重構2023年利潤表

長電利潤表結構如下圖所示: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1、營收收入估計:

2016年溪洛渡、向家壩裝入,當年發電量增長96%,營收增長102%,發電量和營收基本同步。

2023年起長電年發電量將在前一年基礎上增加48%,我們

假定營收在當前營收500億規模上增加45%(考慮到市場化電價比例提升),則2023年起每年營收規模達到725億。

2、營業成本估計:

營業成本是另一個決定變量,估計值取決折舊和規費水平。

(1)折舊估計:2018年底固定資產原值3337億,淨值(原值-累計折舊)2379億,當年計提折舊122億,從下表我們知道長電所有固定資產都是平均年限法折舊: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假定19、20、21、22年折舊均為122億,2022年末固定資產淨值為2379-122*4+1785=3676億,2023年折舊以此淨值為基礎。

固定資產原值構成為:擋水建築物43%、機器設備30%、房屋建築物27%,三者分別按44年、16年、36年折舊。2018年的折舊率為4.88%,2016年併入新機組當年折舊率為4.7%,假定2023年折舊率為4.8%,則當年計提折舊額176億

(2)財政規費估計:財政規費與發電量成正比,這一點可以從2015、2016年發電量和規費金額測算得知。2018年發電量2155度、財政規費68億,2023年預計發電量3189度,估計財政規費99億。

2023年營業成本估計合計176億+99億=275億,毛利率(725億-275億)/725億=62%。毛利率計算結果與2018年及以前年度相當。

3、財務費用估計:當前財務費用率=財務費用59÷平均有息債務餘額((1389+1294)/2)=4.4%,在未來五年降息週期下長電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假定2023年平均融資成本4.3%,當年平均有息債務餘額1600億,則2023年財務費用為69億

烏白機組併入情景下的長江電力價值重估

再假定投資收益和稅費不變、稅費和管理成本相應增加,則可估計2023年淨利潤312億,較上年增長38%

在此測算結果下,2023年長電ROE=312億/(2225+312*(1-70%))億=13.5%。

四、烏白併入下的重新估值

1、相對估值

根據以上測算,2022年末長電淨資產2225億、2023年淨利潤312億,則當前估值3936億對應的2022年末PB、2023年PE分別為1.77倍、12.6倍。

如果最近五年增值17.5倍PE為長電正常估值水平,那麼2023年末估值應達到5460億,在現有估值水平上增長39%。

2、絕對估值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用淨利潤+折舊推算。

2015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177億,淨利潤108億,折舊62億;2016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390億,淨利潤209億,折舊123億;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397億,淨利潤226億,折舊122億。

2023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淨利潤312億+當年折舊176億,合計488億。

使用兩階段0增長估值模型進行絕對估值:假定2020-2022年自由現金流400億(即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2023年起自由現金流為488億,如假定折現率5%,可計算得自由現金流折現值為9118億;如假定折現率7%,可計算

自由現金流折現值為8495億;如假定折現率9%,可計算自由現金流折現值為7926億

取中值8595億,再打七折、留足安全邊際情景下的投資價值6016億,在現有估值水平上增長52.84%。

最後,估算一下很多投資者關心的長電股息率。

長電公司章程規定,自2016年至2020年每股不低於0.65元,自2021年到2025年每股分紅不低於當年利潤的70%。如維持當前市值3936億不變,則未來幾年的股息率為:

2019、2020年:0.68元*220億股/3936億=3.8%(預計延續0.68元)

2021年:220億*70%/3936億=3.9%

2022年:260億*70%/3936億=4.6%(260億利潤保守估計)

2023年起:312億*70%/3936億=5.5%

寫在最後: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價值評估思路,儘管在測算中堅持一貫的保守和審慎態度,但模型設定、假設和數據難免存在偏誤,引用老唐的話說自己文章“充滿個人的偏見和錯誤”。

模糊的正確勝過精確的錯誤,發出來供雪球投資者討論以求真知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