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讲古大师如果张悦楷排第二谁排第一?

灏生仔


楷叔的三国,每晚听着睡觉!林兆明的两游记风趣幽默,他们两个很少说错角色的名字。梁锦辉以讲金庸为最出色,语速很快,很生动。李伟英讲古龙最好听,郑达讲传奇系列已经成了代表作,可是传奇的故事大多雷同,没什么意思,讲鬼故事最适合,生动有趣,不拘一格。林劲的代表作有极品家丁,鬼吹灯,但是我不喜欢林劲的笑声,感觉好假哦😊叶伟,颜志图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EC肥佬


我觉得粤语讲古大师如果张悦楷排第二,将无人排第一。

楷叔不但是个相声演员,其他讲古的水平更是一绝,迄今为止,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楷叔讲的那些小说,我都买了书籍,但书是买回来了,我就是不看,即使我知道故事情节,知道故事的发展,甚至我能把那书的内容背了出来,但我依旧很想听听那浑厚的声音

也虽然楷叔纯正的广州话与我家乡的白话有很大差别,甚至某些广州话我至今依旧不明其意,但都不影响我想听楷叔讲古的那颗心。

——楷叔讲古的那口才,是我看书所无法体会得到的,甚至是其他任何人演讲都没这魅力的。

怀念楷叔……


皇家师爷


我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听的电台连播《杨家将》。为了保证不因收音机因为中途没电而中断,我们班上中午在校吃饭的男生竟然凑钱买了两台小小的收音机,钟点一到,同时开两台收音机听楷叔讲古,如果是其中一台因中途罢工,也可以不中断收听————这就是盛况。因为学校离广东话剧院近,还曾出现过有同学去话剧院门口等着见楷叔一面而在周一全校师生大会上被校长点名批评的事呢!其实,校长也是天天拿着饭盒到我们班上来边吃边听————他还出过钱买5号电池。开会点学生名字时,他声音很小,我们班的男生一听就知道他底气不够。楷叔讲古,永远第一。


gdgzweidong


粤语讲古,张悦楷排第二,第一只能是楷叔了。

我四、五岁就懂听古,记忆中听过楷叔的古有:《杨家将》、《水浒传》、《三国演义》、《兴唐传》、《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碧血剑》、《小李飞刀》、《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白发魔女传》、《十二金钱镖》、《毛泽东的黄昏岁月》,好像还有《基督山恩仇记》,八十年代中前期主要听历史小说,上述这四部历史小说我不知重复听了多少遍,随便抽一回,我都可以讲岀上一回及下一回的内容。后期佛山电台成立,独具慧眼,邀请楷叔讲了一系列新派武侠小说。楷叔声音雄亮、浑厚,讲古声情并茂,刻画的人物过耳不忘、传神,模仿女声更是一绝,深得口技精髓。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收音机处有楷叔。八十年代人们的消遣方式不多,所以也是听古的鼎盛时期。每到中午或傍晚,村里的榕树下、广播前、屋子里,人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我简直怀疑“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是这样产生的;田野里、小路上走着的、踩单车的、甚至骑牛背的都挂着台收音机,生怕错过了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楷叔特有的古声,是最强有力的召集令,一句“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周围的嘈杂立刻归于平静;后尾来句:各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四周开始沸腾了,人们古瘾被扯了起来,恨不得像杨七郎一样,用条长枪把夕阳挑起,好马上进入第二天。听古的半小时,是那时最美丽的半小时,人们辛苦了半天,在这短暂时间得到深度放松,感觉妙不可言…

总之,讲起楷叔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广东一名人前辈评价楷叔:"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就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南粤艺术大家,在九七年永远离开我们。那时我正在佛山一小镇工作,六点半听"城市之星"播完楷叔的古后,一反常态,不播广告,主持人低沉地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讲古大师…,此时我的心格登重重震了一下,当时称得上讲古大师只有两人,除了楷叔就是林兆明先生,两个我都不想,后来讲出是张悦楷先生,我的心沉到了脚底,几天都闷闷不乐。买了那几天的《羊城晚报》,收藏纪念楷叔。

仅以此文怀念敬爱的讲古大师——张悦楷先生



冷静看热点


林劲讲古听过吗?我觉得是楷叔的延续,林劲讲古好有楷叔风范了解下。

广东广西十 多个电台讲古将近20年,粤语古坛痴情人。广州番禺区广播电视台总编办主任林劲

个人作品

  《寻 秦 记》《输赢》 《穿越黑网》《雍正皇帝》《诛仙》《审计报告》 《都市危情》 《薛丁山征西》 《孝庄秘史》张悦楷《水浒传》后续《水浒传之荡寇英雄录》《书剑恩仇录》─103回《倚天屠龙记》《极品家丁》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回到明朝当王爷》《覆雨翻云》



jonnycy


私以为,粤语讲古楷叔若排第二,就无人能够排上第一。很多答案中都有推崇梁锦辉先生,鄙人因偏爱武侠小说,从小听得最多的,也恰好是张梁两位。辉叔功力固然深厚,讲古动听,但就收听效果而言,较之楷叔,仍有至少两点不及。

其一,是楷叔的声线,实在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模仿女性时,完全便如女性说话,无半点违和,哪怕妇人、少女,也能因细微的关节一听而辨。而到群戏的时候,如倚天屠龙记屠狮大会之类,众人争辩,不必多加词句修饰,也完全能够清晰到底谁在开声,人物生动分明,全靠声音区别。相形之下,辉叔则要更多依靠设计一些人物特征,如余沧海、孙婆婆的方言,如洪七公每出声必有的“啊你铺话法要戒啦”之类,才能令人分清说话者谁。此般刻意设计,是以勤来补拙,值得赞赏,但终究不及楷叔大巧不工。

其二,不曾考究是时长限制还是其他原因,辉叔讲古,会相对原著作出删减,如神雕、笑傲之类,都有体现,这在纯粹听书的人来看,自不是大问题,但若看过原著再听,未免多有遗憾。而楷叔讲古,几乎每一字一句,都能够原著对应,而通过他高亢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地说出,实在完美至极。听过楷叔讲古,再也不能听其他只是朗读的所谓“有声书”,只楷叔所讲,才是货真价实“有声书”。

是以听金庸,我时时首选楷叔,至楷叔不曾播讲的部分,才不得已用辉叔的代替,其中差别,各位不妨用张梁二位都曾播讲的《倚天屠龙记》比较,或可鲜明对比。

(辉叔的讲古,我只敢孤身一人耳机听,因为有时他有唱腔,热爱至此的自己尚且要起着鸡皮听,不敢为外人耳闻,怕有奇异目光。但楷叔讲古,如玄门正宗,即使外放,也不会有任何怕别人初初听见而觉嫌弃的部分)


偏科的蓝大神


【写给所有广州籍的家长】未来的10年里,粤语是唯一能证明你是广州人的标志。一口普通话说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你去过四川吗?去过上海吗?去过湖南吗?他们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要让我们说普通话?为什么先放弃的是我们?广州的家长们,醒醒吧!普通话说的再好你也只是个普通人,广州人就要说广州话!


用户50588835676


郑达讲的古仔《武林传奇》、《神州传奇》、《江湖传奇》、《黑鹰传奇》、《和珅传》都很不错的。张悦楷、林兆明两位都是讲古原老级别,无法超越的。



志尊宝81049


林兆明。

其实,在张,林之前(或者讲,文革前吧),广州还有很多出名的讲古佬的,比如,李我,胡千里。

只不过这些人文革期间都中断了,文革后期,胡千里会受一些学校邀请去学校讲一下,不过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就只能讲些革命故事了,加上,胡千里也一大把年纪了。

张悦楷,其实原先是读建筑科班出身,海南岛上有一座小桥,是张悦楷设计的。后来才进入粤语话剧曲艺界发展,最出名就是做七二家房客,后期向粤语相声界发展讲相声,再后来才讲古,张悦楷讲古好严谨的,事前都查好相关资料,古时候什么地方对应现在什么地方都讲得好清楚。

另一个讲古佬就林兆明,从话剧,曲艺,相声,都是张悦楷的好拍挡,讲古风格与张悦楷不同,一个严谨,一个诙谐。难分伯仲。所以,你如果一定要将张悦楷放第二的,那第一就只可能是林兆明了。


幸福使者859


你这个问题是假问题,张悦楷已经是粤语讲古界巅峰,如果他排第二的话,第1名是空缺的。我也很喜欢听古仔,比如说,李伟英,林劲,叶伟,吴克,叶振邦,霍沛流,梁锦辉,颜志图等等。但是总结下来的话,还是张悦楷所讲的最为吸引人。他的绘声绘色,他那个声线,他的言语表达,让人犹如身如其境。还有张的文字造诣极高,有些讲古大师的文字都读错,发音都讲错了,郑达在《云海玉弓缘》里面把天赋异禀,说成天赋异凛,叶伟说《9月鹰飞》把衣袂读成衣缺,吴克在《还剑奇情录》把陈友谅说成陈友琼,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生僻字,就是张悦楷教我读的,如果在讲古界非得作为一个排名的话,我认为前5名是这样子的。

第一张悦楷,第二,林兆明。第三梁锦辉。第四李伟英,第五林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