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是什么?让孩子接受教育

01 李提摩太与李鸿章的教育对话

1887年,李提摩太曾向李鸿章提议进行教育改革,为此,清朝每年要在教育上投入100万两白银。对于李提摩太的这个建议,李鸿章的答复是,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

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

李鸿章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

李提摩太回答:“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教育的好处。”

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谁都否认不了,可是,办教育见效慢,很多人都等待不及,不愿意耐心经营教育、慢慢等待时机,总想争取时间,大干快上,把教育的重要性抛到一边,原以为节约了时间和资金,结果却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于是国人也因此变得一波比一波焦躁,一茬比一茬激烈。中国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时不我待的焦虑中迎来变革,又一次又一次地在动荡不安中丧失一次次机遇。

其实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近代中国的诸多悲剧便根源于此——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别再用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了。如今,随着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甚嚣尘上,我们越来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了,对教育也越来越不重视了。如今之际,对于很多国人而言,花钱花时间让孩子接受教育,远没有让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更重要!

一百多年前,就有先贤一再建议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依然备受诟病?怎能不让人唏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对教育不够重视,总想挣快钱,看不到教育的好处,舍不得投下“种子钱”,耐心等待二十年。

其实,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无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还是对一个家庭而言,皆是如此。

02 教育的代际传承,虽然残酷,却是事实

根据我对身边亲朋好友的观察,那些高中辍学甚至是初中就辍了学的孩子,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父母基本上都是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换句话说,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极少有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的。

究其原因,或许因为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他们会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的孩子也有极大的可能去读大学,因为他们已经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愿意把这样的机会给自己的孩子。

如今,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是什么?让孩子接受教育

相比之下,那些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往往不够重视孩子的教育,反而深信读书无用论。需要20年才能见成效的教育投入,和马上就能看到“回头钱”的辍学打工比较起来,很多没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往往会选择后者,让孩子辍学打工。在他们看来,“念书多了没啥用,还不如早几年出去挣钱!”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过被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然意识不到接受教育的好处,也不会把这样的机会交给自己的孩子。

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是中途辍学的孩子,其父母很多都没受过太高教育。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念书了,而是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缺少眼界和见识,被读书无用论所蛊惑,根本看不到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好处。

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看不到更高的阶层,也就没有了更高的目标和期望,认为自己现在状态就是所有人的人生,从不希望改变自己,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没有要求,顺其自然,就把这种世界观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大概率事件。周围亲戚就有不少这样的人。讲了都懂,让他们去做,却是万万不做的。

换句话说,抛开幸存者偏差的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是大学生的孩子,成为大学生的概率要远远超过那些父母没有接触过大学教育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代际传承,虽然残酷,却是事实。

03 让孩子接受教育,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当然,例外永远存在。就像我的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依然在万难之中,坚持供我读书,让我接受了大学教育,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此我很感激我的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能不能去读大学,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孩子的智力能力,而是父母的决心和意志。就以我为例吧,我并不觉得自己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再加上家里兄弟姊妹比较多,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为了供给我读书上大学,确实付出蛮多的,所以我对他们感恩至今。在我们村里面,我能读出来,真的非常难得,正是因为难得,所以更显不易。因为我的很多小伙伴都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辍学了,根本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想读书了,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支持,再加上外界的诱惑实在太大、太多了。

如今,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跨越所在的阶层,接受高等教育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出路,对于那些家境普通的孩子而言,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是他们完成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可以说,让孩子接受教育,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也有人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相信知识能改变你的世界观,而很多人就是因为改变了世界观,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