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第一线,逆行巩义融媒人!

记者,用镜头记录人间万象

记者,用笔杆报道民生民情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

有真相的地方,也有记者

灾害来临,他们逆向而行

直奔一线带来现场报道

记者,始终记着

记着使命与担当

战“疫”第一线,逆行巩义融媒人!

四例治愈,我用镜头见证

我是巩义融媒记者刘立国

战“疫”第一线,逆行巩义融媒人!

从1月30日上午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王女士治愈出院,到2月4日上午又有两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胡女士、李先生治愈出院,再到2月6日上午第四例确诊患者王某博病愈,迄今为止,我参与了三次、四例巩义市人民医院治愈患者的采访报道。这一切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意义非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新闻工作者,越是危难险重,越要冲在最前头,这是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得知我市第一例患者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要把这则消息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来,让全市人民知道,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在去医院采访前,说心里话,我也有担忧有顾虑,担忧的是我除了口罩没有任何专业的防护装备,顾虑的是需不需要进发热门诊拍摄,采访结束后需不需要自我隔离?采访在即,我决定不告诉家人,先完成采访报道。

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当天,当我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前,见到院长乔来军、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成国、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牛芝云的那一刻,我的担忧顾虑都打消了,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我明白了医护人员才是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离危险最近的人,他们是真正的战士,他们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危险是常人永远无法想象的。

有了首次采访的经验,后面两次患者治愈的新闻采访我主动请缨前去拍摄。这三条新闻都是采访的当天,在电视台《巩义新闻》中播发,极大地提振了巩义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勇气。更让人激动的是,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3条新闻上报到上级媒体后,有两条新闻登上了《郑州新闻联播》、河南卫视《河南卫视防控疫情特别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小莉帮忙》、新农村频道《9号直播间》、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让全省、全国人民知道了巩义市,分享了我们一个县级医院治愈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好消息!

疫情来袭,我们不怕!

战“疫”面前,我时刻准备着

我是巩义融媒记者郅迎弟

战“疫”第一线,逆行巩义融媒人!

1月26日(正月初二),那天本来是我值班。但是,突然在前一天接到了全体上班的通知。到单位才发现,原来这个春节假期,有30多名同事都放弃了休假,一直坚守岗位,投身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报道中。

面对突然终止的假期,大家没有犹疑,因为这样的“召回”说明疫情形势更加严峻了。而我们,需要更加准确、更加快速地把权威信息、一线防控新闻报道传播给巩义群众。

从恢复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面临着一个“出行问题”:我家附近的路口都被“严防死守”,拿着工作证明也会被一再追问检查;因公共交通停运,总是要比往常提前1个小时出门。跟家里人商量后,为了能够采访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为了一次性解决出行、吃饭难题,我干脆带上干粮、被褥,住到了单位。

有人说,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2003年的非典,由于年龄小,脑海里只留下了“放假两个月”的单纯记忆。17年以后,因为媒体人的身份,我有幸见证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勇敢抗“疫”的时刻。

巩义市人民医院护士长牛芝云,17年前她推迟婚礼抗击非典,17年后她抛下幼儿再战新冠肺炎。采访中,我被这样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深深地打动了,他们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精神,始终把病患放在第一位,奔波在病房间,他们只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和同事一起到巩义的国省道疫情封控点采访,从G310东巩上交界,到G310西巩偃交界,值班人员守在寒风中,24小时不间断,检查记录的样子、耐心劝导的话语,都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拍下他们认真工作的身影,一个都不想错过。采访结束回单位的车上,我抓紧时间整理记录的资料,迅速将文字稿件完成发给值班编辑。

2月6日下着大雪的清晨,我采访了顶着雪走路去上班的人们,他们大多都是要奔赴抗“疫”一线的职工,大家戴着口罩,抱着同一个期望,一步一个脚印的往目的地走去……

要做好一名记录者,就要先做好一名奔跑者,跑着去一线、去见证。战“疫”在前,时不我待,我们时刻准备着!

这场战役,我也是“逆行者”

我是巩义融媒记者韩晓红

战“疫”第一线,逆行巩义融媒人!

这场战“疫”发生以来,每一条有关战“役”的信息都牵动人心。作为一名媒体记者,只有亲眼见证,亲身经历,才能收集第一手素材,才能记录下防疫一线那些温暖的人和事儿。从大年初二到现在,中间无休,不管进医院、到社区、下村子,每一次采访我都有收获、有感动、有敬佩……

1月30日中午11点左右,我接到电话,要立即赶到市人民医院采访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治愈病例出院。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一反应,是我敢不敢到医院去?我要不要接下这个任务?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到医院跑一趟,回家还如何和孩子待在一起?

和家人沟通后,他们非常担心。但是,在这场战“疫”里,有那么多人不畏生死,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记者,我也该有我的责任和担当。“我必须去。”时间紧、任务急,我抓起本、背起包、顾不上安顿两个孩子,就往医院赶。

虽说治愈出院了,但这么近距离接触到底有没有问题?到达医院前,我脑子里又闪现出这个问题。“不管了,上!”我随手把戴好的口罩拉了一下,把包里的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没问题的,加油!”给自己打了气后,踏进了医院我门诊大楼。在大厅里我见到了主治医师周主任,他告诉我疫情发生后,他和很多同事都一直没回过家。他沙哑的声音和疲惫的身躯,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奉献。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逆行者”,我们才看到了希望。冬季的黑夜尽管漫长,但永远遮挡不住黎明的曙光。

“我看不到你的容貌,却记住了你的眼睛。”“疫情发生了,当所有人都把病人当作病原体、传染源,远远隔离的时候,你走近我……”采访中,首例治愈患者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瞬间泪目。平时在网上看到医护人员辛苦工作的镜头,一下子在脑子里浮现出来,感动和敬佩油然而生。我,向他们每一个“逆行者”致敬!

2月4日,我又接到再次到医院采访出院患者的任务。“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坚定信心,一定可以治愈。”和两位治愈出院患者面对面交谈后,我从他们的言语中真切感受到他们那时的激动、兴奋和感恩,看到他们脸上洋溢出的幸福笑脸,我也真心为他们高兴。在这一刻,作为一位媒体记者,我自豪!

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战“疫”,请相信,我们一定能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