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哪一部文学造诣更高?

光哥美妆


写《白鹿原》的陈忠实是关中作家,而《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是陕北作家。从文学语言上讲,我更喜欢陈忠实一些,他在《西安日报》发表的散文、短篇小说曾经是我的作文参考书。从小说内容上讲,我喜欢《平凡的世界》,离我很近,好理解。《白鹿原》里的封建道学痕迹,令我很难释怀。

《白鹿原》写的是我的家乡——塬上的生活,我没有勇气直面那段历史,读着读着心里除了愧疚还是愧疚,我早早就逃出来了,可我的乡亲们还是那样穷困无奈。


Lipara


《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哪一个文学造诣更高呢?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两本巨著的朋友,在内心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就我个人而言,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细细分析这两本巨著。

一、两位作家的背景

《白鹿原》的作者是陈忠实,《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原名王卫国),两位作家都是陕西籍,都出生于19世纪五十年代,都是“陕西三大家”之一(另一个是贾平凹),都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可以说,两位作家的时代背景很像。

陈忠实生于农村,教师出身,之后从政,转型成为职业作家;路遥是生于贫农家庭,中学后务农,后又做过一年教师,然后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可以说两位作家人生道路是不同的,经历也很迥异,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创作方向上的不同。陈忠实的作品带有一定政治概念痕迹,《白鹿原》中关注政治斗争的内容占据很大的篇幅,时间夸大很大;而路遥的作品主要是农村题材,特别是讲述普通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二、《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已经成名了,他创作的《人生》发表后,忽然成了名,在电影上映,全国舆论更加沸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路遥并没有因这些名气迷失方向,反而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他决定写一部规模宏大的书。为了寻找这部宏大作品的创作方向,他甚至跑去了沙漠中思考,并在沙漠中初步确立了创作方向和作品框架,之后便投入了规模庞大的资料收集工作中去。为了能够写好《平凡的世界》,他阅读了大量的名著、档案资料、报纸杂志、专业著作……此外,还去调研、体验生活,甚至到煤矿去一呆就是大半年。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路遥积劳成疾,在完成第三部书稿后不久便英年早逝。这样的精神,非有非凡的毅力不可!可以说,像他这样务实,当代作家中只怕无出其右。在路遥逝世前,《平凡的世界》活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在写《白鹿原》之前,创作的作品均为中短篇小说,可以说长篇小说的经验是没有的。1985年夏天,陕西年轻作家们组织了一次笔会,名为“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之后,路遥便创作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发表和之后获得了茅盾文学家对陈忠实的触动是很大的。其间,陈忠实也阅读了很多国内外的长篇小说,最终把创作方向定为农村一个村庄近代百年演变史。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此地的历史档案,寻找素材,构思人物。还有他的工作经历,对他的创作也是很有帮助的。《白鹿原》的手稿完成后,立即在圈子里传阅,随后通过人民广播播放,很快出名。之后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三、《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的文学造诣

毫无疑问,这两本作品都是伟大的著作,在当代文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白鹿原》写的是一个村子上百年的历史,讲究的是深度;《平凡的世界》写的是一个村子所在的一个时代的事情,讲究的是广度。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一个讲历史,一个讲当代。如果单纯就语言文学性而言,《白鹿原》的语言是更加精彩的,内容很干,手法很多,冲突很大!如果就影响力而言,《平凡的世界》是更大的,写的是农村青年突破自我、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与《人生》一样,对人们的人生思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更加恢弘。


南国十年梦


《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可以说是现当代文学的最高峰,还没有几部作品,能够与之媲美。这两部小说非常的有意思,而且都是同为陕西作家陈忠实和路遥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作家身上,那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写作比较认真的作家。虽然《平凡的世界》成书要早于《白鹿原》,而且陈忠实写作这《白鹿原》时,路遥早已是功成名就,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那这两部作品,到底哪一部写得更好一点呢?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写得更好一些,无论是对于历史的构建,还是行文,故事情节,那都要比《平凡的世界》写得更为出彩。

《白鹿原》的时间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写起,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而且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让人看了觉得无比真实。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去说《平凡的世界》就写得不好,只是在某方面来说,《平凡的世界》的确是不如《白鹿原》,特别是里面的爱情桥段,让人看了之后显得突兀,有点童话式的爱情,一个地委书记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谈恋爱,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可是《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就那么大摇大摆地写了下来,看上去非常的不真实。

《白鹿原》就不一样了,他厚重的历史,深刻的描写,那都是《平凡的世界》所达不到的高度。抛开别的不谈,《白鹿原》还有着担负起了历史重担,试想几百年之后,当有人想要去写那段历史时,那么《白鹿原》就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只要翻开《白鹿原》那就么就能够了解那段历史。

《平凡的世界》虽然也有着这方面的优势,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它显得不那么真实,会让人觉得那是一出童话爱情故事,无法做参观。

陈忠实的《白鹿原》除了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之外,它还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平凡的世界》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到目前为止,它也只是拍成了电视剧,但是总体来说,也并不成功,这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一部,并不怎么优秀的作品,人们早已对其的文学价值,产生了各种质疑。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要骂我,但是我不得不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真的很普通,可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文笔也是很一般,故事情节也很零乱。特别是前面所说的里面的爱情,那真是一大败笔,让人看了好像那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爱情,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白鹿原》那就不同了,他里面的爱情,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特别是白灵的爱情,相信看过了她的爱情,没有人不会为她感到惋惜。

《平凡的世界》说白了只是当初被捧吹起来的原因,还不如路遥早期的作品《人生》,个人认为路遥的《人生》才是他最好的作品,他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去驾驭长篇,还是比较适合写中短篇,主要还是功力不够。

反观陈忠实就不一样,他反而以前的那些短篇小说不怎么样,但是对于《白鹿原》的描写,那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总得来说,《白鹿原》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思想性以及文笔,那都是要比《平凡的世界》高出许多。


校傲临风(书画)


白鹿原更高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曾这样抨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白鹿原》讲的是发生在关中平原上,一个村庄、一个祠堂,白、鹿二姓、祖孙三代,从清帝退位、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民革命这半个时纪的历史事件。《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而组织情节,以宗法家族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和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坚守与颓变为叙事线索,讲述白鹿原村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故事。

这部作品,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力图展示生活原来的状态,从而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把具体人物之间命运和宏大的历史发展进程连结了起来。作者注重原生态与生活细节的描述,通过各种势力与事件发展中的冲突、对立与发展,从而揭示着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使人物与事件的历史走向在被一个巨大的手掌握着。

《平凡的世界》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在复杂的社会矛盾纠葛之中,演绎各阶层普通人当时的生存、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物的劳动、学习、生活、爱情,让每一个人的痛苦与欢乐、挫折与追求、思索与思考,让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同社会变革,同当时的大时代紧紧相融在一起。描述黄土高坡上那些普通人在时代的变革中,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




精华段


文无第一?《白鹿原》完败《平凡的世界》,能甩后者好几条大街?

说明:①本文原发布于某问答,现整理成文单独发布,个别内容有修订并作出注解。原标题:《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哪一部文学造诣更高?②本文为一己之见,无论是否有不妥之处,都请读者诸君赐教为盼^_^

另类君答题:

无论是构思、立意、布局还是统筹运作和笔力,《白鹿原》都能甩《平凡的世界》好几条大街。

不可否认,《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文笔质朴,格调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了主旋律和人性真善美的慷慨激昂,在同时代文学作品中一枝独秀,力压群芳。

然而和《白鹿原》相比,《平凡的世界》只有十年的时间跨度,无法诠释大时代背景下深厚雄浑,波澜壮阔的民族命运和史诗般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毕竟《白鹿原》从晚清至新中国近百年大时代背景下的恩怨情仇,绝非《平凡的世界》短短十年的历史变迁所能比拟。

我们仅以女性人物塑造这一项作对比。《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如润叶、晓霞、秀莲,或单纯善良,或懦弱愚钝,都只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分子,反应的是性格和命运的纠葛糅合,而《白鹿原》中田小娥仅此一女子,塑造之多姿多彩和立体全貌,都不是路遥笔力所能企及。

陈忠实将人性的本真和扭曲,加上时代变迁和历史洪流中各方势力的残暴无良交织在一起,堪称如椽巨笔,笔力之遒劲远非路遥所能及其万一。

这是路遥本人阅历、学识的局限性使然,也和当时的创作环境不无关联。事实上,如果将陈忠实切换到路遥的创作背景下,效果恐怕也相差无几(贾平凹亦然)。

再说《白鹿原》。陈忠实的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改开后最伟大的能描绘出民族史诗的作品,没有之一。

和陈忠实《白鹿原》相比,后来的余秋雨、于丹、陈果之流,尽管戴着各种皇冠和荣誉光环,但它们(事实如此,无误)根本就是贩卖毒鸡汤的无良小贩。

我曾在一篇图文中拿《白鹿原》和《百年孤独》作比较。同样是描绘本民族的史诗,白鹿原更接地气,更能展示出中华民族壮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然而《百年孤独》尽管也惊才艳艳,名闻遐迩,但读中国读者来说,仅只是冗长拗口的名字就搞得许多人怀疑人生,更遑论魔幻现实主义笔法的水土不服和屌诡气息了。

而以上这些,《平凡的世界》真的都没有做到,或者说做的不到位。

依老夫愚见,《平凡的世界》对人物的描写尽管也放在了大时代下,然而人物命运却总是被时代掌控而摇摆,爱情方面更是如影随形,真爱的无法达成,差点达成和侥幸达成了的又要被天灾人祸重锤成碎片,路遥笔下的悲剧总让人感觉是刻意为之。

文学创作未必都要如鲁迅那般的如椽巨笔,然而能在不经意间挥就传世经典,这才是大师风范和传世之作。

反观《白鹿原》中对女性的描写,尽管有《红楼梦》和《金瓶梅》的影子时隐时现,然而却和大时代下波诡云谲的势力斗争糅合成浑然一体,丝毫不感到突兀和牵强。

仅凭此点,《白鹿原》完败《平凡的世界》。

另类君一己之见,后会有期。


另类文史


陈忠实和路遥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而且两个人还都是陕西作家,这不得不说,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可能也正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才使得那片土地上人才辈出。在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才,而且那些人才,都做出了具大的贡献。即使是到了现代,那里也依旧,还是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特别是作家,在当代更是有许多大家。比较著名的有陈忠实、路遥、贾平凹、柳青等等,这些作家,每一个都写出非常不错的作品。其中尤其是陈忠实和路遥,前者写出了《白鹿原》,后者则给世人留下了《平凡的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底哪一部写得更好呢?

关于文学其实是很难做出评判,毕竟文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说好的作品,不见得人家能说好,所以只能是以自己的一个审美趣味去评判。

个人认为,这两部作品,当属《白鹿原》比《平凡的世界》写得更好,无论是对于历史的思考,还是整个文本的构建,那都要比《平凡的世界》高出许多。

可能有人会不服气,认为我是在胡说,试想《平凡的世界》有多少读者群,许多的青年,都把这一部小说捧为最佳的文学读物,到现在早已是成为了经典著作。

可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要说一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正所谓实话实说,即不捧一个人,也不去踩一个人,以一个平常心对待。

我最早读的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后来才读的《白鹿原》,不可否认,《平凡的世界》是那种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作品,不过《白鹿原》也是一样,所以说这两部小说,对于我而言,那都是属于非常不错的作品。但是还得实话实说,《平凡的世界》要更次一些,它到底次在哪里呢?主要还是不够真实,里面出现了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情节,那就是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这可以说是整部小说里最大的败笔。一个地委书记的女儿与一个农民谈恋爱,这在历朝历代,那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简单直就是一出童话。

有人可能会不同意了,认为我又不生活在那个年代,怎么就能够断定,会没有那样的爱情呢?

有人可能还会说,路遥本人不就是娶了一个北京的知青,这不就是现实中最为扎实的证据吗?

但是要知道,哪个时候路遥妻子作为一个北京的知青下放到农村,她以一种心灰意冷的心态,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回不了城,只能是在当地找一个男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后来路遥的妻子,不也还是离开了路遥。

所以说路遥笔下的爱情,真的没有说服力,很难去让人相信,毕竟两个人相差太大了,显得太过于突兀了。可是路遥为什么偏偏要写下来呢?

个人认为,那是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渴望,在现实中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段那样的爱情,所以写着写着,就把一个如此写实的作品,写成了一部童话。

再来看看陈中实的《白鹿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属于他在文本的构建上,刻意模仿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但是凭借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对于历史的思考,使得这部小说,还是很具有文学性,里面的描写,也是非常的到位,让人看了不会觉得不真实。

综合起来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陈忠实的《白鹿原》那都要高出路遥《平凡的世界》许多。


墨色之境


《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哪一部文学造诣更高?

很显然是陈忠实的《白鹿原》。

我为什么要说的这么肯定,其实也是有原因,毕竟我个人是偏爱那种气势磅礴的大收,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是一部大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至少在文学性,还有思想性显然是不及《白鹿原》,这部小说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先说一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当代文学,虽然儿时什么书都读,但是认认真真去读一部纯文学作品,还是在十岁之后,这个时候我正是读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写得很真实,可是在文笔上显然要逊色一些,无法与那些伟大的作家相提并论,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它在阅读体验上要减少一分乐趣。

《平凡的世界》里面所传递出来的价值,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小说以孙家兄弟生活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整部小说把那段历史浓缩成了文字,这样的作品让人读了觉得真实。不过在对于爱情的描写方面,它又显得有些笨拙,可能这么说不正确,但是给我的影响是这样,试想一个农民的儿子与地委书记的女儿谈恋爱,这几乎是不太可能。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小说,但是一部小说如此写实,对于这样的爱情描写,我个人是不太欣赏。如果换成了暗恋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也正是此诗最失败的一个地方。

路遥除了对于爱情的描写太过于激进之外,还有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那也是不太到位,在这里并不是说要贬低这部小说,只是这部小说它本身就是写实,但是对于一些事件描写,它并还是处于创作的阶段,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当时的孙少安砖厂,我翻遍了当时的资料,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太可能。毕竟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一位农民不太可能会有这样的魄力。

再来说另一部《白鹿原》,这部小说曾经读得如痴如醉,尽管这部小说的性爱描写太过于露骨,小的时候完全无法理解,可是长大了之后,一切也都明白了,所以在真实方面,这部小说要高于《平凡的世界》;另外在文笔方面,也是要比路遥更为通顺。

《白鹿原》也是洋洋洒洒,达到了四十万字,时间跨度也很长,并不多有半个世纪,虽然陈忠实在表现手法方面,完全是借鉴了《百年孤独》,不过他又是推陈出新,写出了新意,读来也就极为真实,所以我个人比较看好《白鹿原》。

最后总结:两部小说都有它各自的特点,但是要论文学性,还有思想性的话,自然是陈忠实的《白鹿原》更为深刻,毕竟这部小说所探讨的人性更为深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小说,直到今天也依旧还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还有无数的读者去品读。


品诗读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每个人的喜好理解能力都不同。

就两部作品而言都获得了第三和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陈忠实和路遥他们两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截然不同。

但有一点共同的是在写作题材都是以乡土的文风为基调和背景,在相似的年代里人物所展现都是代指农民风貌。

初次接触陈忠实的作品是他的散文。那是我第一次读到,感觉陈忠实的文字特别扎实而厚重,对文字的把控非常的到位。读来特别的喜欢。

路遥的作品是我觉得特别好的一部文学作品。

平凡的人里有不平凡的故事,在他们所创造的那些作品人物中有很多的无奈,和那个时代的悲哀。

小人物的命运走向似乎都是指定了的,但是往往就是这样子的人物,却有着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两部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都有文学价值的意义存在,值得我们反复的翻看和学习!


木汐


其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得次数最多,陈忠实的《白鹿原》看过3遍左右。

两个作品各具特点,本人欣赏水平一般,看不出来好,不过能入选课本,应该都很高。

根据我自己的喜好,还是偏向《平凡的世界》。

简单介绍下两本书的情况:

《白鹿原》

看得不多,很多地方理解不深,简单说说。

印象中主人公白嘉轩始终秉持“仁义至上”的人伦标准,

用“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

用“耕读传家”、“学好为人”的传统精神教育下一代。

主要讲的好像是儒家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

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本书,上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就爱不释手,一直到现在还是经常拿出来看。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这句话贯穿了整个作品,算是本书的灵魂,这本书讲述了最普通的人和最普通的事情。

书中孙玉厚一家、田福堂一家、孙玉亭一家、田海民一家、金俊武一家、金俊山一家很有特点,

其中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是故事的主线,

两兄弟的性格和思考方式,几乎可以概括我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

书中包罗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价值取向,有感性的,有理性的,有冲动的有内敛的,

有沉默的有激昂的,可以从书中轻易的找到我们自己影子。


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作品中的灵魂。

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

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分组种田;

在村里盖起了烧砖窑,在多次亏本、失败后,少安终于成功致富;

让我们能看到自己,找到精神力量的源根;


孙少平是我很喜欢的角色。

学生时期,经历着吃不饱、穿不暖窘迫情景,被同学冷眼热嘲,一直努力完成学业。

与同学郝红梅的感情也最终破灭,但是遇到了更懂他的田晓霞;

在工地上,趴在麦桔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的看书;

用拳头给予对少女图谋不轨的包工头以最严厉的惩罚;

矿井崩塌的危难之际,不顾自己的安危拯救工友;

照顾工友的遗孀,被大家误会;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使孙少平悟出了自己的苦难哲学:“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最后恋人田晓霞的死,带来的沉痛打击依然能够挺起胸膛坦然面对,此时的他已经超越了苦难。

对我这样子的底层奋斗者,一直提供者很好的引领作用。

希望这些心得对大家有帮助。


Magic淡然一笑


您好,在我看来,两部作品的文学造诣没有高下之分。

文学是人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现人,直面人类 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成 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情爱作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不仅 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也是人的生命力和灵魂质 量的检验标准,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创造的天 然主题。它通过描绘两性之间的具有普遍性和独特 性的微妙关系来探索人之为人的独特世界,并展示 出生命形式深入的复杂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精神指 向。可以说,文学的笔触在人性上的挥洒,在很大程 度上有赖于对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爱情和人类 最原始的欲望——性欲的深刻展示。我国古代的文 学园地中,《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 抑或是《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以情 爱为主题的优秀小说和优秀戏剧作品。因此说,凡是 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情爱的表达,情爱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情爱作为一种人生需要,是一个内涵丰 富的多层面的系统,而完整的情爱应是性爱、情感、 道德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即所谓欲、情、理三者合 一的“情爱结构”。这一情爱结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 作家笔下总要呈现出不同的倾斜,从而使文本呈现 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路遥、陈忠实都是新时期崛起的陕西作 家,他们都生活在陕西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接受着 古老深厚的陕西文化的滋养。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 农家子弟,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凭着自己辛勤的文 学创作走出农村,开拓出一片文学天地。这就不仅意 味着在题材意义上构成他们作品内容的相似性,同 时更意味着其终生难以彻底剪断乡村文化的脐带, 但是由于更为具体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区别, 使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

作家路遥对情爱意识的传达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强调情与理的完美融合,此点在《平 凡的世界》中体现得比较典型。 小说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彼此结合,甚 至共同生活的基础是爱情,具体讲主要缘于性格相 投,人生理想的一致等,作品因而呈现出圣洁的审美 倾向。年轻人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是两位负载着 不同文化内涵的异性之间的精神吸引。少平被田晓 霞身为城市女性所拥有的漂亮、知识所吸引,晓霞也 为少平身为农村人身上所涌现的追求意识、吃苦精 神所感动。他们互为对方的人生奋斗塑造了一座丰 碑。可以说,他们相爱的基础是心灵层面的沟通,精 神层面上的契合,这种爱情不仅满足着人的审美需 要,而且还引导着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整个爱 情过程中,作家并没有对二人的肌肤相亲进行过多 的描绘。即使是已成夫妻的孙少安与贺秀莲,作家对 他们爱情生活的展示也只停留在精神上的相互扶 持。贺秀莲身为女性,不仅主动从娘家借钱借粮,而 且身体力行地与丈夫一起创业,其中的恩爱表现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当事业陷入破产困境时,秀莲对丈 夫的关心、抚慰,在此作家第一次禁不住将情爱的传 达向性爱推进了一步:“一天的劳累和痛苦之后,他 常常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晚上灯一吹,把脸埋进妻子 的怀中,接受她的亲切的爱抚和安慰。她的两只结实 的乳房常常沾满他的泪水。”此时“他对女性的体验 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含对妻子、母亲、姐姐和妹妹 的多重感情。温暖的女人的怀抱,对于男人来说,永 远就像港湾对于远航的船、襁褓对于婴儿一般重 要。这怀抱像大地一样宽阔而深厚,抚慰着男儿们创 伤的心灵,给他温暖、快乐和重新投入风暴的力 量”。在这里,情爱已经超越了两性之间的性爱,而 升华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传统的、道 德的,也是真实的、独特的、深刻的。 路遥在其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爱 情,而且还传达了自己对情爱关系中不道德行为的 谴责。如孙玉亭与寡妇王彩娥的麻糊,王满银与南方 女人的鬼混。作家对不道德的性行为在表现形式上 点到为止,没有做场景上的直接铺叙,这样处理的目 的就是避免人们对性的过分关注,而集中探讨情爱 与道德的关系,探索生活的意义、揭示人生的真谛。 总之,在《平凡的世界》以及路遥其他作品中对 情爱意识的展示集中在人的精神领域,性并不是主 要关注的对象,更没有做过多的渲染。两性之爱缘于 情,止于理,情爱的基本内涵除了性之外,还有感情、 责任与义务等许多社会性内涵。在此,性是合乎道德 的,它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真善美的产物。这 就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和谐的美学风格,从而满足 了人们对纯洁、善良、崇高的追求。但另一方面,由于 性的缺失使情爱的表现缺乏应有的立体感,有时容 易给人造成海市蜃楼的虚幻感。

相较于路遥,陈忠实对情爱意识的传达 是全面的、丰富的、复杂的,别有一番境界。《白鹿原》对情爱意识的展示是丰富的,具体涉 及了情爱结构中性、情、理三个层面。其中有感人至 深的美好爱情,如白灵与鹿兆海,山盟海誓;有摄人 心魄的性爱描写,如黑娃与小娥,他们冲破腐朽道德 的束缚尽情享受生命的活力;有传统文化与伦理道 德规范下的夫妻恩爱,如朱先生与白氏,白嘉轩与仙 草,他们的爱就是情感上的相互依靠,义务中的相互 扶持;而其中最有价值的则是那些性欲、爱情与道德 的冲突,如白孝文与田小娥,白灵与鹿兆鹏,人性中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使作品具有了艺术张 力,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美学内涵。 白孝文的堕落是性欲与道德的第一次冲突。白 嘉轩的长子白孝文本是一个深受封建正统文化“仁、 义、理、智、信”熏陶的,被族人寄予厚望的未来族长 的继承人。在特殊的情境(戏场)下,他意外地遭遇了 田小娥的性骚扰。他竟然“被强烈的欲望和无法摆脱 的恐惧交织得十分痛苦”,终于禁不住趴到她身上。 此时本能的性冲动与道德良知使他除了恐惧外,从 心底还透过一缕悲哀。于是,动人的销魂之夜却狼狈 地以“轰然一声泄了”结束。这是白孝文第一次灵与 肉的冲突,灵与肉两种力量可以说势均力敌。当身为 族长的父亲在祠堂对其进行公开的惩罚,并断然与 其分家后,白孝文做人的尊严被撕破,传统文化的土 壤中培生的道德感彻底击碎了。于是他可以在大白 天端直地走进小娥的窑洞,而且第一次在小娥身上 做到“得心应手”。面对小娥的惊讶,他自我解嘲道: “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 样子,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这里的“脸” 其实就是人的尊严、道德、良知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 物的社会性,此时,白孝文仅存留下人之所以称为动 物的自然性。从此,白孝文走上一条堕落不归之路。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可以卖地、卖房,最 后沦为乞丐,甚至为了一碗饭,可以忍受他人的侮 辱。孝文的堕落对于德高望重的父亲而言无疑是致 命的打击,而他的妻子也很快在屈辱、悲愤、饥饿中 惨死,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难以唤回孝文曾经拥有 的人性。小说就这样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灵魂如何 被欲望抽空,如何从 “人上人”一步步堕落为“人下 人”,他的人生需要怎样逐渐从顶点滑向最底层,由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下滑到只剩下“生存需要”。 作家在《白鹿原》中不仅揭示了一个成功的男性 如何在肉欲的汪洋大海中逐渐堕落,而且还表现了 一位女性如何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精神崩溃,丧失 生命。 冷姑娘的毁灭则显示了人性中社会性(道德)对 自然性(性欲)的束缚,性压抑对人性的摧残。白鹿原 上医德高明的冷先生从稳定大局出发,托白嘉轩为 媒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托 鹿子霖为媒把二女儿许配给白嘉轩的二儿子,金钱、 权势、才技、德行的结合,在世人眼中是多么美满的 姻缘啊!兆鹏虽然在父母的威严下勉强成亲,但作为 受过新式教育的他从心底并未屈服。他希望的婚姻 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而今面对父母包办的 婚姻他拒绝回家。在被兆鹏拒绝和冷淡的漫长日子 里,冷姑娘的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性得不 到满足,于是陷入痛苦的性压抑与性幻想中。每到夜 里,她就做起了梦,“她梦见和兆鹏发羊痫风似的颤 抖起来。颤抖过后,她惊奇地发现那个从她身上扬起 的脸不是兆鹏而是兆海。第二天看见兆海从她手里 接饭碗时就不由脸红心跳。随后她又梦见和黑娃在 一搭颤抖,那是她清扫院庭到门外倒脏土时,看见黑 娃于微明中扛着木模和青石夯走过村巷……更糟的 是昨夜竟然梦见和阿公鹿子霖在一搭颤抖……”按 照精神分析学说,这类性质的梦,“其实是人物的性 压抑的一种释放方式,它是人的本能愿望在潜意识 层面摆脱具有道德规范性的自我和超我的控制,而 获得的一种象征性的满足”。性压抑对冷姑娘的摧 残,再加上鹿子霖醉酒后语言、行为的猥亵,致使冷 姑娘错把阿公当作自己性幻想的对象,对性的渴望 终于从潜意识中冲出,外化为疯癫的语言、行为、姿 态,而这是绝对不符合传统道德的。它严重触犯了道 貌岸然的鹿子霖的权益,迫使亲生父亲也不得不采 取措施。冷姑娘在吃下父亲亲手调配的药后,哑了, 不再胡言乱语了,终于死了。冷姑娘以自己年轻的生 命维护了鹿、冷两家的荣誉,维护了腐朽的道德。 《白鹿原》不仅展示了人因道德与性欲的冲突如 何走向悲剧,而且还展示了性欲与道德冲突的消解, 而爱情正是调和二者冲突的决定性力量。白灵与兆 海(兆鹏的弟弟)曾有纯洁的感情,但革命理想的分 歧,使两人的心越走越远。而今革命的需要将白灵与 兆鹏两个年轻人安排在一起,他们奉命扮演一对夫 妻,居住在一起。当时敌我力量悬殊,革命正处于低 谷,年轻的生命随时可能遭受毁灭,在这样的困境中 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共同与敌人作斗争,深厚 的感情随之培养起来。但由于白灵是兆海的女朋友, 兆鹏是兆海的亲兄弟,所以他们只能强压心底的爱 慕与冲动。终于有一天,真挚的感情大胆地冲破了传 统伦理道德的束缚,他们畅快淋漓地享受了生命的 赐予。他们的性爱乍看似乎是不道德的,但比起那些 有性无爱,有理无情的悲剧,这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 性爱恰是最道德的,确切点可以说是新道德对旧道德的战胜,是情对 性欲、道德的调和,是性、情、理的完美结合,是人的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最高统一。 《白鹿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 示了情爱意识中性欲、爱情与道德的冲突,揭示了 正常的性需要对人性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从而警 示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需要,正确处理灵与肉的关 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白鹿原》对人性的挖掘较 之《废都》、《平凡的世界》更深刻,对人生的启示更 全面。 总之,文学是人学,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既不能 一味地反对和回避性爱描写,因为它毕竟是爱情中 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同时应该坚决反对那些专注于 色情的宣泄,那些为性而进行的直白的性描写。完整 的情爱应该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精神与肉体 的完美融合。这就要求小说在表现情爱意识时,既要 杜绝将情爱简单化为性的感官享受,又要避免一味 地雅化,使爱情成为“柏拉图”式的虚幻的存在,而力 求在性意识 / 性行为的描写中去观照整个人生、历 史、时代和社会。同时,对于性爱意识的传达还要结 合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使之具有含蓄性、写意性, 在真与善的完美融合中,较全面地实现对人性的揭 示、对人生的指导,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