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修承德避暑山庄?

岳祥聘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地方是康熙夏天用来避暑闲暇的胜境,殊不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建造次行宫真正的秘密竟然和他体内流淌的血液有割舍不开的渊源。

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占地面积8千余亩

从历史的真实和严谨性来说,康熙仅仅是把避暑山庄开始建造,后续雍正和乾隆为了完成先帝爷(康熙帝)的遗愿,最终竣工耗时90余年。

有人对康熙把避暑山庄建在承德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康熙不把自己的避暑山庄建造在北京附近呢?

这样一来方面自己去消遣避暑,二来不耽误朝政。

下面我们先来释疑这一点:

避暑山庄全貌

此行宫取名避暑山庄,顾名思义,和此处的地貌地势密不可分,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行宫的打造设计完美的结合了山貌,保持了山河树的原貌,真可谓美不胜收。

首先康熙本为满族,骨子里更善习性北方天寒地冻的寒冷气候,建造此行宫确有避暑之意,但避暑仅仅是其中最表层的意愿,其实此行宫在建造过程中也用于政治和军事的办理和衔接。

亦有重视和监视蒙古之意,又有和北京遥相呼应之阵。

避暑山庄的虎狼地势,迫使康熙不得不在此处建造一个对外称避暑山庄的行宫,更多的为了方便远在边疆的“子民”不必长途跋涉进宫朝拜康熙,而且康熙每年或者每几年会来此处与蒙古等地试着会面,交流民俗风情,了解军民稳定性。

据说从建造开始康熙来过此处约50次上下。

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从军事格局来分析,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北省简易规划图

综合以上分析,避暑山庄工程框架由康熙启动,后由雍正和乾隆竣工,此处的避暑作用和怡人的风景毋庸置疑,符合满族人的习性确实是个避暑的绝佳之地,

但是最主要的是还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硬性需求,所以此宫殿建造在此处可以说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颐和园,8个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康熙皇帝开建避暑山庄,不仅是供皇家休憩度假的园林,更重要的是从政治、民族和外交、军事上考虑。

一是作为政治上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离北京远近适中,公文朝发夕至,地理位置十分合适。同时山川优美,气候宜人,在北京之外,选择一个地方处理政务,这里是避暑的极好胜地。

避暑山庄地处蒙古部落和内地的交错地带。长期以来,蒙古部落动荡不定,不仅威胁南部长城地区的安全,还对西北广袤的地区影响很大,康熙平叛噶尔丹、大小卓木等战争,显示西北部对政权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这里,地处蒙古诸部落之中,当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时,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机在东蒙辽西一带发动叛乱,沙俄也不断威胁,康熙皇帝必须要增强对蒙古等地的边防管理。康熙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来54次,嘉庆皇帝来19次,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另外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避暑山庄。

二是民族宗教上的蒙藏事务管理。

建立避暑山庄,可以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西藏和蒙古上层和贵族都信奉喇嘛教。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建立外八庙等藏传佛教宗教场所,也是从宗教上和政治上的需要。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通过宗教,怀柔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上层和贵族,对治理西北地区意义重大。

三是军事上的边防巩固与皇家习武。

在平定三藩等一系列叛乱的战争中,康熙有感八旗兵的没落,决定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八旗贵族之弟。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经反复筛选,最后在距北京350公里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用于训练八旗军队,并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围打猎。木兰围场建立的数十年,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举行大规模的秋猕大典。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鹿头,在树林里口学鹿啼叫,引诱异性 ,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汉语,意思是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 狩猎。“木兰秋狝”中的“狝”就是行猎的意思。通过打猎,来培养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和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其中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是最大的一座,是康熙皇帝亲自择址相地而建的。  

通过打猎,又可联络北方各少数民族,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

四、环境上躲避瘟疫的需要

康熙皇帝在承德建行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明末清初,天花等瘟疫时常发作。满族皇室对天花免疫力低,容易感染天花。顺治皇帝所生的8个阿哥6个格格,其中4个阿哥早亡,格格更是只幸存了1个。顺治皇帝也是因感染天花,最后病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35个皇子25个公主,其中15个皇子13个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则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满族皇室的灾难。康熙皇帝当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宫外,躲避天花。直到他2岁后染上天花,并挺过这生死劫难后,才搬回宫内。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建行宫,也有躲避天花的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约九十年,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部建成。至于康熙为什么要修建承德避避暑山庄,我认为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用以清代皇帝休闲、避暑之用

我们看,现在的一些有钱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各个地方买房子,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地方居住,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比如,东北就有不少人在海南购房,冬季到海南过冬。所以,皇帝也不满足整天呆在紫禁城里,修建避暑山庄,做为休闲避暑之地,也很正常。

康熙皇帝在北巡和参加“木兰秋狝”时,在喀喇河屯(今栾河镇)修建了行宫,康熙比较喜欢这里,经常住在行宫。他认为这里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他每次住在这里,连食欲都倍增。有一次,康熙走访附近的老农,得知有一个蒙古牧场,附近既无人家,也无坟场,草木茂盛。而且泉水质好,喝了很少生病。于是康熙亲自骑马前往老农说的地方考察。发现果然是一个好地方,此处森林茂密、气温凉爽,小河弯弯、景物诱人,而且还少有蚊虫。看着对面的棒锤山,康熙被此处景色迷住了。于是,康熙亲自设计避暑山庄的园林工程,决定取其自然景色,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主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将湖泊挖深,修建了湖中长堤,并命名为芝径堤。经过五年的修建,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山庄基本建成。到乾隆时期,又对其进行了扩建,山庄的面积达到了560万平方米,在山庄周围用石砌了宫墙,长约十余公里。

山庄建成后,康熙及后来的几位皇帝,一年之中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处理朝政事务。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为承德州,承德的名字也是由此开始的,乾隆四十三年又升为承德府。

二、皇帝北巡和木兰秋狝时的行宫

为了加强与北方少数民族联系,巩固北部边防,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康熙每年都要从北京出发,由古北路或喜峰口,巡视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年年如此,终康熙在世没有停止过。在康熙皇帝北巡时,发现了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最关键离京城又不远,只有230公里,并且在北京与东北清王朝发祥地之间,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设行宫。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成了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在平定“三藩”过程中,康熙皇帝发现八旗士兵战斗力大不如昔,为了避免八旗子弟骄逸自安,康熙认为通过木兰围猎,可以增强八旗士兵的体质和素养。他亲自划定“木兰围场”的界地,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大约二十天的木兰秋狝,用这种方式训练提高士兵攀登、骑射、搏斗的水平,这也是他训练军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康熙说:“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每年还由蒙古王公轮班同往围场守猎,以行猎习武,举行赛马、骑射、摔跤活动和大型宴会,并对蒙古王公进行赏赐,以密切清廷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从而稳定清朝统治。

避暑山庄同时也成为了清朝皇帝接见外国使臣,和接受其他少数民族朝觐的重要场所。在乾隆时期,来自各地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苗族和台湾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场,先后来到避暑山庄朝觐清朝皇帝。朝鲜、南掌、安南、缅甸等国的使节和国王也来到避暑山庄,英国也派出使臣到山庄拜见乾隆皇帝,请求通商贸易。可见,承德避暑山庄,俨然成了清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充分利用山谷盆地多变的自然景色,有康熙和乾隆命名的七十二景。有连绵的山峦,也有幽静的峡谷;有著名的南山积雪,还有棒锤、罗汉峰耸立在远处,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这座中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宛,也成为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剑南之道


康熙修建的避暑山庄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承德避暑山庄,又叫做热河行宫。是康熙皇帝于公元1703年下令建造的,又经历雍正、乾隆两朝的扩建和改造方才建成。这座庞大的皇家庄园依山傍水,风水极佳,总共占地8000多亩,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面积。庄内景观数不胜数,比较有名的是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七十二景,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圣地,地理环境优越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内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之处,属于中国典型的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一年当中七月最热,但平均气温只有24度左右,非常凉爽,与北京的盛夏伏天相比,这里无疑就是一处避暑天堂。其次,承德所属地区在康熙年间是一片游猎牧场,地广人稀,湖泊、平原、丘陵交相掩映,在这里建造行宫不会大规模侵占百姓的民田民居,而且地势开阔,也便于建造大型皇家园林。

地处咽喉,交通便利

承德位于蒙古、北京、辽东交界处,距离北京和关外龙兴之地都不远。古时候,天子离京是比较危险的,可能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搞不好可能连皇位都丢了。但承德距离北京不远,朝廷的一举一动还有各位大臣的奏章条陈可以在一天之内送到皇帝手里,在这里处理国家政务几乎不收影响,也相对安全。

政治意义浓厚

蒙古各部族向来都是清廷的心腹大患,在这里方便监视草原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异变,清廷可以第一时间有所准备。其次,每当蒙古使者前来朝见,也基本上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会盟,康熙皇帝会在这里进行围猎活动,一方面向蒙古各部族展示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各方势力确认康熙皇帝在蒙古的统治地位。


溯古


康熙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呢?

1、最大的理由就是符合避暑这二个字。因为承德地处山区,在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上,年平均气温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因而承德夏季凉爽,气候宜人。比起夏季烈日炎炎的北京,承德的气温更适合居住。更有康熙亲笔题写的“避暑山庄”为证,说明避暑的重要性。

2、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刚刚建国不久,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官兵。就在今天的丰宁坝上和围场坝上建立了木兰围场。用来训练八旗子弟。而承德正好处在北京到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上。

3、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还有一个和气候相关的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当时天花瘟疫的流行,那时对瘟疫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八旗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修建避暑山庄,也是多一处躲避天花的场所。

4、承德风景秀丽,有山川、河流,有平原、丘陵,更有奇石立于山顶之上,如磬锤峰,双塔山等等,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所能看到的都能成为绝妙的景观。

5、承德地处蒙古、东北、北京三地交界处。距离北京不是很近,如有重要的奏折,能够一天时间就从北京传到承德。所以在这个地方处理国家大事与在北京的紫禁城宫中几乎一样。既能够保证休闲避暑,又不会耽误处理国家大事。











手机摄影师帅哥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的夏宫,为康熙皇帝授意所建。这座宫殿位于距北京市200公里的承德市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避暑山庄前后建造了87年,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占地面积达564万平方米,规模之庞大为现存古典皇家园林之最。避暑山庄最大的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分为宫殿区、苑景区两大部分。其中苑景区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有殿、堂、楼馆、亭、榭、阁等100多处建筑,并有两朝皇帝钦定景致72处。



清代宫廷建筑以金碧辉煌、恢宏大气为主,避暑山庄可说是其中的异类。它舍弃了带有故宫、颐和园等传统皇家建筑标志性的红墙黄瓦,一律以灰瓦罩顶。

避暑山庄的设计建造者敢于在建筑过程中做如此大的改革,与下令建造这座园林的康熙皇帝是分不开的。 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帝王史上衡量,康熙皇帝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他学识丰富、文武双全,胸中有远见卓识。康熙帝16岁即剪除鳌拜党羽亲政,在其长达61年的漫长执政生涯里,宣布永远停止圈地、平定三藩、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打击沙俄入侵势力……康熙皇帝持国有道,深知节俭的重要,他总是以“勤俭可以兴邦,奢侈可以亡国”的道理自勉。所以在修造避暑山庄时,他才会提出用灰瓦罩顶,想要彰显的就是“勤俭”这一理念。避暑山庄动工时,康熙曾专门指示营造司就地取材,说“陶甓于冶,取材于山,工用无输挽之劳,金钱无逾侈之费”。




最能体现康熙皇帝“勤俭”理念的是避暑山庄里的楠木殿。这座宫殿为纯楠木构成,天花板及门窗也使用楠木雕刻,顶部铺盖着灰瓦。楠木殿只是俗称,其实它所指的是避暑山庄正殿“淡泊敬诚殿”。诸葛亮《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句子,深得康熙帝心意。于是康熙帝就以“淡泊敬诚”为宫殿命名。所谓“淡泊”指寡欲清心,没有过多的奢求;“敬诚”指唯有在宁静的心态下才能修身养德,追求远大的目标。 除了受康熙帝的个人偏好影响,避暑山庄选择用灰色的屋顶,在美学角度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片宫殿地处山野,如果选择红墙黄瓦的设计,与天然野趣格格不入,选择灰色屋顶则要协调美观得多 些曾经参观过避暑山庄的游客感到疑惑不解,一座皇家行宫修建得如此朴素,为什么与行宫同时修建的、位于行宫东面、北面的外八庙却如此金碧辉煌?这些宫殿拥有汉、蒙、藏不同风格,一个个恢宏壮丽,高大巍峨,装修规格甚至超过了皇宫。康熙帝舍不得给自己的行宫花钱,为什么舍得给这些寺庙涂上金漆、彩画,铺上琉璃瓦甚至金瓦?



这要从清朝政府“尊崇黄教、绥服远藩”的政策说起。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各民族关系,认为“修好一座庙,胜养十万兵”。他们希望宗教能成为维系各族关系的纽带,减少战乱,所以在当时有“修庙不修长城”之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金碧辉煌的寺庙矗立在朴素的避暑山庄旁,与之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照的原因。


尚武菌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的夏宫,由康熙皇帝下旨修建。这座宫殿位于距离北京市200公里的承德市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避暑山庄历时87年修建完成,从康熙四十二年一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占地面积达到564万平方米,堪称古典皇家园林之最。而避暑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分为宫殿区,苑景区两个部分。

清朝的建筑多以金碧辉煌,奢华大气为主,但是避暑山庄算是其中的异类。因为避暑山庄没有故宫,颐和园那种标志性的红墙黄瓦,而是以灰瓦罩顶为主。避暑山庄之所以与当时大部分宫殿建筑风格不同,与康熙皇帝是分不开的。

纵观历史,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排名靠前的明君了。不仅仅学识渊博,而且文武双全,有远见卓识。16岁除鳌拜亲政,在位期间平三藩,打台湾,平定噶尔丹。康熙皇帝持国有道,深知节俭的重要性,也总是会以“勤俭可以兴邦,奢侈可以亡国”来告诫自己。在避暑山庄修建的时候,康熙就下令营造司要就地取材。

避暑山庄中最能够体现康熙皇帝节俭观念的就属楠木殿了。这座楠木殿顾名思义是由纯楠木构成,包括天花板和门窗都是由楠木雕刻而成,顶部铺盖灰瓦。楠木殿只是俗称,指的就是避暑山庄正殿“淡泊敬诚殿”。诸葛亮有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深得康熙认同,所以就以淡泊敬诚为宫殿命名。

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康熙皇帝为什么修建避暑山庄,而且一座皇家园林修得如此朴素,而且与避暑山庄同时修建的,位于行宫东面、北面的外八庙却如此金碧辉煌?

其实康熙修建避暑山庄,并且汉、蒙、藏所属宫殿个个恢弘壮丽,高大巍峨,装修的规格都超过了皇宫。原因就在于,康熙皇帝为了彰显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希望宗教能够成为维系各民族关系的纽带,减少战乱。这就是为什么康熙修建避暑山庄,并且自己的行宫要比其他宫殿朴素的原因。


环宇影视片段


说到避暑山庄,几乎无人不知,但是名字虽然叫避暑山庄,地方在康熙年间叫热河,这么热到底避暑有什么用?而且康熙皇帝为什么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呢?

承德古称热河,因其境内一条周围布满温泉的泉眼冬季不结冰的河流而得名,在雍正年间,取成天之德的寓意改名承德。

避暑山庄兴建于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在热河上迎,武烈河西岸的狭长地带上,当时叫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八个北海公园,比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还要大三千亩。那么康熙皇帝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在距离北京二百多公里的小荒村修建一座如此规模的皇家园林呢?号称一代明君的圣祖爷不仅仅是为了避暑那么简单吧?

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与康熙皇帝年幼时的一场疾病有关。在当时,天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流行病,顺治帝、同治帝均死于天花,康熙虽然躲过一劫,却留下了一脸麻子。可是当时蒙古也好,西藏也好,没有这个病的流行!

天花给康熙皇帝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选择一处没有天花病毒的场所来安心修养,处理政务,正是修建避暑山庄的最初原因。

其二就是因为清朝的政治制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它实际上是和蒙古的一个联合统治,蒙古是清朝的重要盟友,既然是盟友,清朝皇帝就要对其实行怀柔政策。既要让蒙古觉得和清政府是一条心,又要在军事上控制住蒙古。

然而由于清初天花泛滥,顺治皇帝整整六年没有接见千里迢迢来北京觐见的蒙古王公,京城内时常爆发天花,也让蒙古王公谈虎色变。仰见天颜的结果却是客死他乡,后来不得已,在北京城外的承德修建了热河行宫。

以上是本人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大师指正!


午后龙城


封建皇帝出巡时要修行宫或离宫。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热 河行宫,也叫承德离宫,它是一座规模庞大举世闻名的行宫。承德地形险要,山川秀丽,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清王朝平定了南方的“三藩之乱”后,把军政的注意力集中到 了北方,这时恢复了 “木兰围场”。

  木兰,满语意鹿哨,就是围 猎时士兵身披鹿皮,学鹿叫声,诱鹿就捕。  一年,康熙在冬猎中 听说热河“草木茂,绝蚊蝇,泉水佳,人迹少”,便亲自带人到 此考察,他看后十分满意,胜过他“数巡江南、两幸秦陇、北 过龙沙、东游长白”所见到的地方,决定在这里修建山庄。

  实 际上,康熙皇帝除了对承德地形、地理位置、环境的满意外,早 就打算建一个除北京之外的第二个皇家活动中心。    于是一个皇室 避暑的离宫别苑破土动工了。

  宫苑经五年修建初具规模,御笔亲题“避暑山庄”刻于皇 苑南门额。后又经几代建造,园内景观多达一百多处,光是康 熙、乾隆题名就各有三十六景。山庄按功能分为宫殿、景苑两大 部分,景苑部分又有湖泊、平原、山峦之分,把中国大地浓缩到 园林之中。


风嫱遥度天际


主要原因有三:

1、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易于满族人适应。

众所周知,满清是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跟汉族的风土民情不免有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因此,他们亟需一个地方能够缓冲一下这种不适应之处。所以建立一个新的行宫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而且承德避暑山庄处于关内和关外的交接之处,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带,可以让皇子皇孙们更好地融入汉人的生活。

既然能够叫做避暑山庄,其避暑的作用便不言而喻了。承德一地恰好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之交,此处一年四季分明,夏季凉爽,雨水相对充沛,足以滋润万物,即便是在夏月炎暑季节,最高气温也仅仅24摄氏度左右,相较于京城炎热高温的气候相比,这里简直就是避暑胜地啊。

此处曾经还是蒙古的骑兵游猎牧场之地,基本没有民宅,在此处建立大型的园林自然不会受到大规模的反对。而且这里有河流、湖泊、平原、丘陵等,对于选景方面的选择空间很大。

2、地处要塞,距离北京近,为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国不能一日无君,为了达到“上班”休闲两不误,就必须要找一个地方能够及时传达宫廷中消息的地方。承德避暑山庄就很好地适应了这点。承德地处蒙古、辽东、北京三地交接之处。北京的奏折只需一天的时间就能够送到皇帝面前!即使在这里处理政务,其实跟紫禁城中也没有什么区别的。

3、承德避暑山庄具有外交意义!

康熙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则来过了54次……承德避暑山庄修建的意义在其完工之时,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设想。清朝皇帝起码有一年之中起码有一半时间是在承德避暑山庄中度过的。而且山庄中还有允许各国民族修建的许多庙宇、宗寺等,而且许多皇帝在接待外交使节的时候,也是选择在承德避暑山庄中进行,极大地丰富了此处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