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顧海良:為什麼說《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

顧海良:為什麼說《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

學思平治

「学思平治」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

1983年3月,美國學者保羅·斯威齊在為《每月評論》撰寫的題為《馬克思逝世後一百年的馬克思主義和革命運動》的社評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是一門社會的和歷史的科學,另一方面它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綱領。”在馬克思的鉅著《資本論》中,他對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這個觀點做了極其詳盡和深入的論述,而且實事上,這個觀點是他們在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工作的前提,他們畢生的任務是給社會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運動當顧問。

「学思平治」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馬克思贈給約翰•格奧爾格•埃卡留斯的《資本論》德文第一卷第一版,上有馬克思的親筆簽名。

幾乎與此同時,另一位美國學者羅伯特·海爾布隆納在題為《馬克思主義:支持與反對》的小冊子中也提到,“為什麼歷經滄桑,馬克思的《資本論》仍然以一種斯密的《國富論》——儘管兩者同樣充滿了非凡的洞察力——所不具備的方式與現時代發生著密切的關聯。”這不僅是因為與斯密的著作相比,馬克思的著作更具現代性,因為馬克思的著作強調了技術和危機以及社會張力,在根本上,還因為“《資本論》承擔起一種在斯密或是在其他任何人那裡並無先例的任務,那就是在《資本論》的副標題中體現出來的任務——政治經濟學批判。這種批判從人們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體系的誤解開始,他們還沒有學會透過這個體系的表象去看問題,仍然停留在這一個體系的外在表現的層面。馬克思的第一個目標是說明我們用來解釋社會的日常概念,比如勞動和資本的概念,事實上只是對具有欺騙性的外在表現的概括,如果我們打算去理解社會存在的真實過程,我們必須學會去穿透這種外在表現。我們閱讀《資本論》,不只是為了發現資本主義是如何運作的,在這個問題上,馬克思的解釋儘管非常精彩,但也必然存在不足,我們是要學習資本主義是什麼,這是一個迄今為止仍未被提出,但卻被馬克思以一種深刻的和令人難忘的方式做出瞭解答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以及第四卷的手稿。第二卷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於1885年、1894年編輯完成的。

《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後,馬克思就在考慮修訂和出版《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二版。1871—1873年,第二版分九個分冊出版。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僅在篇章結構上做了變動,而且在理論闡述上也做了修正。在篇章結構上,馬克思把工資理論從原先的第五章中獨立出來,並把原來的“章”改為“篇”,形成了七篇二十五章的結構。在理論上,馬克思取消了原先對價值形式的“雙重敘述”,價值形成部分幾乎全部被改寫了。以後,恩格斯又根據馬克思的遺願,出了《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三版(1884年)和第四版(1890年)。後來《資本論》第一卷第四版成了最通行的版本。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勞作。馬克思曾經提到,經由他本人修訂、校改的法文版,“增加了一些新東西,而且有許多問題的闡述要好得多”。法文版在原本之外有獨立的科學價值。法文版分冊出版於1872年9月到1875年11月。

「学思平治」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馬克思於1872年2月至3月間致《資本論》法文版譯者約瑟夫•魯瓦的信,內容談及翻譯及出版事宜。

馬克思晚年還在積極準備第三版的修訂。1883年馬克思去世後不久,恩格斯最後負責出版了《資本論》第三版。現在通行的《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四版是由恩格斯於1890年最後定稿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從德文第一版到第四版,無論是在結構上、內容上,還是在有些理論問題的闡述上都有一些重要的變化,甚至一些被稱作“基本原理”的理論也做了多方面的新的闡釋。馬克思並不認為《資本論》德文第一版闡述的原理就是“絕對真理”,就是不能更改的、不能補充的。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如果馬克思也像恩格斯一樣活到1895年,他一定還會對《資本論》第一卷做出適應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新發展的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和補充。《資本論》最為真實,也最為生動地說明馬克思經濟學所具有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學術精神。

《資本論》是馬克思長期參加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掌握大量實際資料和思想材料,批判的吸收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特別是英法古典經濟學基礎上創作的一部鉅作。它是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是參加階級鬥爭的科學實驗的結果。但是,不要忘了,《資本論》這一鉅著,也是在研究大量客觀資料和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人類文化特別是當時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學遺產的基礎上產生的。

《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歷史趨勢,闡明瞭資本主義私有制向共產主義公有制過渡的歷史必然性。這個理論到現在仍然有意義,並不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而無效。2008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提出的99%和1%的對立情形,非常形象地印證了馬克思當年所講的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資本積累和貧困積累造成兩極分化的狀況。當99%的人的貧困同1%的人的財富之間形成嚴重對立時,社會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社會弊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基本規律,儘管在形式上有多方面的變化,但在本質上,仍然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

「学思平治」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資本論》在工人階級中傳播,吳憲生,2018年,油畫

《資本論》是政治經濟科學文明的成果,它所提供的政治經濟學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對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關係以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濟關係的發展變化,都有著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有很多學者運用《資本論》基本理論來解決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特別是研究生態問題,甚至演繹成“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對利潤的追求是造成全球生態危機的根源,因為資本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要通過有形的資本來佔有那些“無價值”的自然資源,把自然資源資本化和對象化,資本的邏輯是造成生態文明破壞的根源。

《資本論》不僅是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資本論》中,唯物史觀不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在《資本論》中,邏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認識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得到了深入的發展。《資本論》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總體理論,是馬克思的世界觀、方法論及其理論體系,是反映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最完整的著作。

(顧海良: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教育部原黨組成員)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203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