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分別是什麼?

老么看點


在近代史上,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兩帝國直接的戰爭,兩帝國跟西方國家侵略大清的目的是不同的,日俄兩位帝國主要針對的是土地,西方國家主要是經濟上的侵略。說到日俄戰爭,可能有些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就是日俄兩國的關係緊張,沒有第三方的參與。雖然這場戰爭的主戰方是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但其發生的矛盾根源卻是由於另一個帝國。這個倒黴的大清帝國。此話怎講呢?我知道大家對於日俄戰爭都挺好奇的,下面我會詳細講解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要想弄明白這起事件的起因,還得回到那個時代背景。在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清政府實力不濟,被其打敗。作為戰敗國的清朝,是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的,那就是要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有一條,涉及到了俄羅斯在華的利益,那就是將遼東半島割給日本。

在俄羅斯帝國的眼中,遼東半島本是他們眼中的肥肉,如今卻要給日本搶去,這當然是不行的了。於是俄羅斯帝國找到了其他國家結成聯盟,共同去反對日本。日本看到法國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都站出來反對,便不敢再動遼東半島了。日本對於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認為俄羅斯帝國太過了,兩家便就此結下仇怨。後來俄羅斯為了自身發展想要中國的旅順港,這日本就不能忍了。

畢竟旅順港是日本早就視為囊中之物的。由於新仇加上舊怨,日本覺得俄羅斯欺人太甚,於是在1904年日本首先對俄軍發動攻擊,自此日俄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便立馬在國內集結兵軍隊到中國的東北地區。1904年的3月份,日本的軍隊馬不停蹄地趕到遼東地區,接下來大連被日本控制。俄國那方的火力有些不足了,後來兩軍在旅順港相遇後,雙方進行火力比拼。

別看日本的領土面積不大,但人家的野心可不小。在對旅順進行爭奪的同時,還在暗中準備遼陽會戰。在遼陽地區駐守的俄軍,那個時候的軍事防禦並沒有得到完美的加強,根本無法抗擊日本的進攻。在1905年的1月份,俄軍覺得大勢已去,便對日本投降了。此次戰爭的結果是俄軍元氣大傷,日本卻是大獲全勝。令人可笑的是兩國打仗的原因居然是為了在華利益。


歷史課課代表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這場戰爭從時間上來說並不太長,但這是近代以來東方第一次戰勝西方,黃種人第一次戰勝白種人,對中國發展甚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附圖,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的原因

自十七世紀以來,俄國逐漸擴張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隨著西伯利亞鐵路以及海參崴港口的建造,俄國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遠東的控制。由於海參崴只能在夏季運作,所以俄羅斯帝國一直在尋求一個太平洋不凍港供其艦隊使用。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後將臺灣、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成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此事嚴重威脅到俄國在遠東的戰略意圖,於是聯合德國和法國出面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即”三國干涉“,日本最終與清朝簽訂《遼南條約》歸還遼東半島。1897年12月,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即租借旅順港、在當地修築防禦工事以及部署艦隊。1897至1903年間,俄國在東北建造了東清鐵路,東清鐵路由清政府和俄國共同擁有,但鐵路管理權由俄國完全掌握。因此1897年以來,東北雖然仍然是清帝國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形同俄國的一個省份。

與此同時,俄國開始向朝鮮半島擴張。1898年,俄國取得圖們江以及鴨綠江附近的礦場、森林,此舉引致日本不安。面對俄國威脅,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與俄國談判,他提議以俄國完全控制東北以換取日本完全控制北朝鮮。但俄國拒絕了伊藤博文的建議,並進一步要求以朝鮮半島39度線設立緩衝區。1900年,八國聯軍以保護僑民為由進入北京,俄國人乘機派20萬大軍控制東北。

俄羅斯在東北亞的擴張引起了英國、德國、日本的聯合反對,日本和俄國就撤軍問題發生激烈衝突。1902年4月,俄國懾於列強幹涉與清朝訂立《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中確定俄軍將分三個階段撤兵滿洲,以六個月為一階段。然而,俄國只在第一期履行約定撤兵,於1903年4月第二階段撤兵期限時違反約定,更於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務部另提《七項撤軍新條件》,其中有“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條款。在接到《七項撤軍新條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務部官員將俄國《七項撤軍新條件》透露給日本駐華外交官。日本遂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撤退無果。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日俄外交關係。1904年2月9日,俄國對日宣戰。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對俄羅斯政府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1904年,日俄雙方關係正式破裂。

日俄戰爭的經過

日本海軍計劃使用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封鎖駐紮在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則前往對馬海峽確保制海權。在確保制海權後,陸軍第一軍登陸朝鮮半島並負責驅除半島上的俄軍,第二軍則前往遼東半島建立橋頭堡以孤立旅順。之後,再與後續的第三軍、第四軍於滿洲地區掃蕩俄軍主力。在原定的計劃中也包含對海參崴的攻擊。同時,日本海軍也預計在殲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後,波羅的海艦隊將會從歐洲前來增援。

戰爭開始後,日本海軍成功地將沙俄太平洋艦隊主力封鎖在旅順港內,並在戰爭期間牢牢掌握著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的制海權。1904年8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擊敗沙俄太平洋艦隊,此後俄太平洋艦隊便一直龜縮在旅順港內直至被消滅。1905年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

在陸地上,黒木為楨大將率領的日本陸軍第一軍於1894年4月30日-5月1日期間在安東(現在的丹東市)擊敗俄軍,即鴨綠江會戰。同時,奧保鞏大將率領的第二軍也在遼東半島的登陸,並於5月26日在南山戰役中擊敗俄軍。1894年8月19日,日軍開始攻擊有”遠東第一要塞“之稱的旅順要塞,日軍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攻佔旅順。隨後日軍在遼陽會戰、沙河會戰、奉天會戰中將俄軍壓迫至中俄邊境。

附圖,對馬海戰。

日俄戰爭的結果

俄國在對日本的戰鬥中接連失敗,使得民眾對沙皇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再加上經濟停滯導致導致其國內形勢快速惡化。日本雖然取得大部分戰鬥的勝利,但長達19個月的戰爭使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因此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斡旋下,日俄雙方於1905年8月10日開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附近開始停戰談判並在9月5日達成和平協議。日俄戰爭結束後,俄羅斯的勢力徹底退出遠東,日本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者。

此為個人淺見,歡迎討論交流!!!!


我沒忘記home


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日俄雙方爭奪東亞地區的霸權,俄羅斯試圖通過中東鐵路涉足中國東北,插手朝鮮半島,日本將這一地區視為自己的地盤,先把朝鮮變成自己的殖民地,進而侵佔中國東北。

這成了雙方的一場爭奪戰,俄羅斯佔據旅順在東北確定了一個立足點,日本通過甲午戰爭,獲得了發展資本主義條件,雙方都是在進行積極備戰,到了1904年,日本自己認為自己的戰備已經完成之後,主動挑起戰爭,以偷襲的方式開始,在1904年2月8日午夜,偷襲旅順軍港,重創俄羅斯艦隊,其後的幾次戰海上戰行動,重創了俄遠東艦隊,同時在陸上連續取得勝利,確立了自己在遼南地區的控制權,隨後開始圍攻旅順,最終通過艱苦的戰鬥佔領了旅順,消滅了俄遠東艦隊。

隨後俄派出的艦隊增援在對馬海戰中再次受到重創,隨後雙方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日本在戰場上取得了多個勝利,但是沙俄巨大的實力,依然讓日本無望取得進一步的勝利,俄軍隊正在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了遠東戰場,但是海戰上失利之後,俄軍不可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完全勝利,在這種背景之下,在西方運作之下,雙方不得不進行議和,最終在1905年結束了這場戰爭


麥田軍事觀察


總結:日俄戰爭,可以說是一塊土地而引出血案!也可以說是一場資本主義為了利益而產生的一場戰爭!結果是以東三省、朝鮮哀鴻遍野、家破人亡俄國失敗,日本“慘勝”!英美獲利而結束。

引起這場戰爭的的原因

甲午戰爭後日本脅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要求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還要像清政府割地賠款,享受其他特權。其中還特別提出想要遼東半島。但是這一條卻和俄的遠東計劃水火不容,所以俄在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那一天聯合同夥德、法兩國不惜以武力來干涉,演出了一場“三國干涉還遼”的鬧劇,迫使日本改變《馬關條約》,放棄遼東半島。他們認為這樣一來,清政府就會把自己當作是抵抗日本的幫手、甚至是“救星”,而這就為後面的日俄戰爭埋下了種子!



而英俄在中亞國家“阿富汗”暫時和緩了衝突,也給俄遠東計劃提供了條件。

俄在幫助清政府迴歸遼東半島主權後,以有功誘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約》,同時索取了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在1897年擅自入旅順口,翌年3月通過軍事壓力,向清政府獲得“租借”旅順、大連和附近的海域,霸佔了遼東半島,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華,俄順勢吞掉東北三省。在參加其他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後,俄國依舊賴著不走,其他帝國主義為了自身的利益也堅決反對。最終在1902年4月8日俄不得不籤《收交東三省條約》,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一年半完成。



1903年8月俄就毀約,重佔奉天,擺出獨佔三省,不惜為比一戰!

在在外影響兩國促進日俄兩國交戰的有

1.英國,英國對中國長江流域存有企圖,又怕俄在拿下東北三省後,大軍南下影響到自己的利益,需要一個能替他阻擋俄的幫手,此時正好日俄矛盾激化。於是和日本一拍即合,於1902年1月30號在倫敦簽訂了《英日同盟》,針對俄國。

2.美國自“門戶開放”政策後,也是一直想插足東北三省呀!但是俄又怎會答應呢,因為他要壟斷自己在東北三省的地位!美既然你不答應,那就秉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戰略加入了英日同盟。

3.這時仍忠於俄法同盟的法國,看到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把俄法軍事同盟推向遠東。但是法國又不是特別的想讓俄國把精力分散到遠東計劃上。因為當時德、法矛盾,俄如果從西部調兵遠東計劃,必定會削弱俄法同盟對德的壓力。但是在利益面前法還是選擇了遠東計劃!

4.德看到俄要遠東肯定支持俄呀!這樣不僅可以緩解俄法同盟對自己的壓力,還表示對俄的的遠東計劃支持呀!並且還在戰爭爆發後願意加盟,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俄內部並不是那麼的統一。一派是主張日俄戰爭;另一派是反對日俄戰爭,在這方面做出讓步,把重心放到為侵略中國經濟掠奪和戰爭表面!最後在1903年10月份,排斥了反日俄戰爭派,並呼籲人民,以“流血、犧牲”,“保衛國家”,大造戰爭氛圍。可實際備戰卻有點緩慢!

但是日本卻不想看著俄拖!因為時間越長俄的準備越充足,自己的勝率就低了!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同時對俄進行外交壓力,想利用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俄的準備不足!來開展進攻!最終於1904年2月6號和俄斷交,2月8號夜間就發起了戰爭!於是再這樣的形勢下開啟了日俄兩國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日俄戰爭,這其實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烈戰爭,其戰爭的慘烈性令人髮指!之中經歷了突襲旅順、遼東登陸、旅順爭奪、遼陽會戰、沙河攻守、旅順陷落、奉天會戰和對馬海戰(戰爭的過程太多我就不在這上面寫了),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壓力都是巨大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贏了意味著啥都有了!尤其是日本更是舉國之力在拼!贏了躋身於世界列強行列!但是輸了將有可能被俄打入本土,平定人民反抗,佔領都成,生擒日皇的可能!

在經過這數場戰爭後,最後在對馬海戰中,1905年5月28日懸白旗、和日本旗投降!日俄戰爭以日本為慘勝。

據統計日本在這場戰爭中,死傷人員38萬左右,消耗軍費17億日洋!分別是甲午戰爭的20多倍和8倍左右;而俄的損失比日本還要大,兩大艦隊沒了死傷27萬多,最致命的是國內經濟崩潰。甚至還影響到後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之後留下的後果是滿地的日俄軍人的屍體,俄國的經濟潰敗!日本對美的負債!給東北三省和朝鮮留下的是哀鴻遍野、家破人亡!而英國達到了阻俄南下的目標!美國在支援日本,買賣軍火從日本手中獲得了較多的利潤!

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下評論區留言,希望能和大家積極討論!一上圖片均來自互連網,如有侵權請留言通知刪除!謝謝大家閱讀!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照樣大家閱讀完後能給個贊,謝謝!)


墨家荊天明


戰爭起因:

日本與沙皇俄國為了侵佔中國東北和朝鮮,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瘋狂推行其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的“大陸政策”。這樣,就同沙皇俄國推行的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獨佔亞洲、稱霸太平洋的“遠東政策”發生了尖銳矛盾。《馬關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為獲得不凍港旅順,控制我國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對日施壓,最後中國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作為“贖遼費”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還遼”。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逼日還遼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後來,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而日本經過10年備戰,實力大增,決心在東北地區捲土重來,建立霸權,取代俄國在東北的地位。1904年2月8日,日軍向旅順俄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10日,日俄正式宣戰。

戰爭的結果:

最終的結果已沙俄的失敗而告終,被迫於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簽訂和約。朴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俄國將由長春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此外,條約還規定將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

戰爭的影響:

日俄戰爭促成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俄國的擴張受到阻撓。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是清朝本土的東北地區,而清朝政府卻被逼迫宣佈中立,甚至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了一塊交戰區。


小染愛歷史


1.戰爭背景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狼子野心的日本《馬關條約》中本來已經划走了遼東,但是各國眼紅,以俄國為首的列強攪黃了這件事。三國強制交涉,讓日本把吞到肚子的肉——遼東半島硬生生吐了出來。雖然清朝要繳納“贖遼費”,但日本在東北擴張的野心被當頭一棒。此時的滿清政府也犯了“癔症”,企圖拉攏沙俄來遏制日本。沙俄繼續向東北滲透勢力,兩國心照不宣,都做好了戰爭準備。

雖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且甲午戰爭掠奪清政府一把,勢力大增。但單純就國力而言,日本國力確實比不上俄國,但日本上下就這場戰爭極度狂熱,況且日本從不缺乏蛇吞象的野心。除此之外,因輕視日本,沙俄對於遠東的控制因地理遠近的原因遠沒有歐洲本土強,沙俄在西線歐洲需部署重兵,這也牽扯了太多兵力。



2.戰爭過程

1904年,日本悍然與沙俄斷交。

受日本天皇命令的東鄉平八郎,於2月6日0時召集下屬指揮官,傳達天皇的決定。同時做出部署,命令海軍艦隊開赴黃海,分別攻擊停泊在旅順和仁川(濟物浦)的俄艦。

因俄國在遠東地區沒有不凍港,太平洋艦隊

無法施展。因而旅順是攫取中國的旅順作為太平洋分艦隊的主要基地。整個日俄戰爭期間,始終貫穿著雙方對這旅順港的內港較狹窄,水淺,只有一個出入口。俄方制訂的要塞設防計劃在戰爭開始時遠沒有完成,戰爭爆發時,沙俄地面部隊只有1.21萬人,炮116門,守衛並不夯實。而海軍主力雖常駐該地,但一直缺乏訓練。尤其海軍和要塞地面守護部隊從未進行過聯合演習,這也說明俄羅斯對遠東重視不夠,對日本進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也為戰爭失敗埋下伏筆。

直到日軍偷襲前,整個艦隊和要塞歌舞昇平,恍若火山爆發前的龐貝古城。艦隊參謀長威特赫夫特將軍甚至還麻痺的說"戰爭打不起來"。1904年2月8日午夜,日艦偷襲俄國艦隊,在近距離上發射了16枚魚雷,其中3枚命中目標,重創俄國最好的艦隻3艘,揭開了戰爭的序幕。此時的要塞還沉浸在晚宴的融洽氛圍中,第二天才知曉海軍被偷襲。1904年3月上旬,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到職,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加強了旅順艦隊的行動,但好景不長,馬克洛夫死於軍艦觸雷。新任總司令也未採取積極防禦。

在日本海軍偷襲同時,日本陸軍也做好了登陸遼東的計劃(完全是甲午戰爭翻版)。1904年3月21日,日第1軍(約3萬人)由黑木為楨大將指揮首先在朝鮮鎮南浦登陸北進。之後在鴨綠江左岸和九連城展開激戰,兵力佔優的第一軍勢如破竹,同在遼東半島東南貔子窩登陸的第二軍相互配合朝遼陽和旅順進軍。

1904年6月20日,日軍建立"滿洲軍總司令部",以大山岩元帥任總司令,結束各自為戰,統一指揮各部日軍。

第一次6萬日軍圍攻旅順,未果,於是日軍發動遼陽戰役,企圖徹底消滅俄國軍隊。

日軍加強了第3軍的兵力,運來11英寸口徑的攻城炮(該種11英寸的榴彈炮射程達到1萬碼(約合9144米),炮彈重達550磅(約合249.5千克),飛行中發出特殊的轟鳴,而被別稱為"火車彈" ),在旅順外圍構築了炮兵陣地和平行壕,對俄軍的防禦工事步步進逼。1904年9月19日,日軍發動第2次強攻,迨至1904年10月30日,發起了第3次強攻,但仍然沒有取得重大進展。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揮權。暫時由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指揮,兒玉對炮兵的運用遠遠強於乃木,經過調整部署後,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高地的陷落,基本上決定了旅順戰局的命運。日軍在高地上建立觀察哨,校正炮兵射擊,以海岸防衛用的280毫米大口徑榴彈炮轟擊俄國艦隊。

1904年12月15日,旅順俄軍防禦"靈魂"的康得拉欽科將軍斃命,俄軍窮途末路,大勢已去。

1905年1月2日俄方正式簽訂投降文書。為時近一年的旅順爭奪戰結束。整個旅順戰役過程中,俄軍損失4.4萬餘人,日軍損失約6萬人。

之後雙方又發動奉天會戰、對馬海戰。雖然戰力對比明顯,但是日本還是付出了十萬人傷亡的代價,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3.戰爭影響

對中國:當地人民在日俄戰爭之中遭了秧,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燬,房屋被炸燬,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

對俄國、日本

俄國被迫於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簽訂和約。朴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俄國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此外,條約還規定將庫頁島南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日本的代價是戰死(當場陣亡和負


青風徐來


日俄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土地上打的一場戰爭。

1904年2月8日對旅順港內的俄國艦隊發動偷襲,日俄戰爭由此爆發。戰爭開始後,俄國太平洋艦隊接連失利,為了扭轉在遠東的不利局勢、重新奪回制海權,俄國組建了一直混艦隊,被命名為太平洋第2艦隊最終還是失敗了。

日本以死亡八萬多人的勝利了,而俄軍只死了三萬多人。但是代價最重的是東北的人民,日俄使得無數東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和損失。


念塑


起因是沙皇毛子當時已經擴張到了遠東,還想進一步染指太平洋地區。但當時他們雖然拿搶了海參崴,不過這個港到冬天會被冰封,為了太平洋艦隊能有個優秀的不凍港,毛子把目光瞄準了旅順(大連)

1897年,毛子帶著艦隊直接進了旅順港登陸,嬉皮笑臉的和清府表示自己就蹭蹭,不進去。

但隨後清朝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更無暇估計東北這邊,而此時毛子則變本加厲的開始掠奪東北資源,修建鐵路,基本就是擺明了搶港口,搶地盤。

回過頭來看日本,日本本身是個資源鶸。覬覦東北這塊已經很久,恰值沙俄強佔東北的行為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德法等列強的利益。而日本在工業化崛起過程中師從這些國家,關係還行。尤其是英國本來就玩大陸均勢政策,不想看到一個實力過於強大的沙俄。因此與日本組成了同盟,日本人有了信用背書之後膽子大漲。要求沙俄撤出東北,沙俄當然沒鳥他,1904年,日本與沙俄斷交,隨後沙俄向日本宣戰。接著就打起來了。

經過的話大至於說把,日本陸上一方面從朝鮮繞道,一方面是側邊登陸,兩面夾過去打旅順,海軍則是直接把沙俄太平洋艦隊打的不敢出門。

不過鬼子打的也很慘,畢竟那會馬克沁機槍已經出了,一路堆屍體推過去,場場都是慘勝。後來毛子把波羅的海的艦隊派過來,但已經海上飄了7個月,又缺乏補給,剛到對馬海峽就是被日本人直接按地上打,全軍覆沒

再之後兩邊就在國際調停下停戰了,而日俄自己也都吃不下再打了。戰爭以日本戰勝告終,小日本此時內心無比膨脹。

最後沙俄大部撤出東北,但保住了滿洲里到綏芬的鐵路。而日本人佔了大連,拿到了哈爾濱到大連的鐵路。東北大部重新回到了大清手裡

總之這場仗讓日本膨脹了,覺得自己也能剛得過歐洲工業化國家。列強們,尤其是美國這會兒也開始對日本有所防備。而英國他們普遍覺得沙俄原來這麼不中用,居然被日本幹趴,對其的防備大減。沙俄自己則當時陷入了布爾什維克不斷的起義,一腦袋包,從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知道1917年十月革命,一直沒緩過來。


瘋狗的輕武


我是神奇的歷史直通車,很高興為大家解答!

上個世紀,在我們中國的這一片土地之上爆發了一場戰爭,一場他國在我國領土上爭奪我們領土權利的戰爭,而這竟然還被有些人認為是我們“佔便宜”?這場戰爭就是日俄戰爭,一場敵人在自家的土地上打仗,自己反而不能吭聲的戰爭。

第一 日俄戰爭的起因

在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日本和俄國先後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國內的統治者們對於對外擴張非常熱衷,這樣既可以滿足他們爭霸世界的夢想又可以轉移國內的矛盾以穩固自己的統治位置。1894年,日本和清政府爆發了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以日本的獲勝而告終,日本與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將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並且放棄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承認朝鮮的獨立【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權,清政府不得反對】,且還要賠償白銀兩億兩給日本。

這本來不關乎俄國的事情,但是俄國的沙皇一心想吞併中國的整個東北,日本這個時候生生地在俄國的眼前在中國咬下一口大肉,俄國當然不想善罷甘休。【當時俄國的各項實力都是幾倍於日本】所以,俄國聯合了法國和德國一起向日本施壓,讓日本退還遼東半島,【俄國想要吞併中國的整個東北地區,只是要求歸還遼東半島,其狼心顯而易見】製造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雖然不想退還遼東半島,但是三個資本主義強國的施壓,日本不得不還遼。這就在日本的內心裡埋下了仇恨俄國的種子

1900年的«辛丑條約»簽訂之後,俄國敦促各國馬上從中國撤軍,但是自己卻死皮賴臉地在中國不肯離去,並且任命了遠東總督。這種行徑加深了日,英,美的矛盾。1902年1月,日本和英國締結了軍事同盟,並得到了美國的支持。1903年,日本希望與俄國重新瓜分在中國的利益,但是俄國不理會日本的單方面要求。1904年2月6日,日本給俄國下了最後通牒,並宣佈和俄國斷交,雙方劍拔弩張。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率領18艘軍艦襲擊了駐旅順口外的俄國太平洋第一分艦隊,重創俄國軍艦3艘。1904年2月10日,俄國和日本互相宣戰,日俄戰爭的序幕就此拉開。

第二 日俄戰爭的經過

日本由於在戰前早已經做好了一個充足的準備,【陸軍總兵力達到了近20萬人,預備役23.5萬人,海軍各種艦艇152艘】相比俄國,在遠東地區,他們一直將此作為次要戰場,沒有重視軍事部署。【在整個遠東地區駐紮9.8萬人,另外在中國的東北和俄國濱海地區的警備部隊為2.4萬人,海軍的艦艇總共62艘】所以,在戰爭的初期,日本就是處於一個積極進攻的一個狀態,俄國則被動地防守。

1905年5月27日-28日的對馬海戰,一場決定日俄戰爭勝負的海戰。俄國投入了第二太平洋艦隊,日本投入了幾乎整個整個海軍力量,他們在對馬海峽進行了決戰,但是由於俄軍指揮官的指揮失誤,第二太平洋艦隊擊沉的戰艦有21艘,另外有7艘被俘,整整有三分之二的艦艇,而日本方面只是損失了3艘魚雷艇,這成為了近代的海戰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第三 日俄戰爭的結果

對馬海戰的失敗,宣告了俄國在與日本20個月的戰爭中徹底失敗。1905年8月9日,日本和俄國在美國的調停之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舉行和談,於9月5日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根據和約,旅順,大連地區和中東鐵路長春以南支線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朝鮮和中國東北南部為日本勢力範圍,庫頁島北緯50°以南割讓日本,俄國在中國的勢力退居到東北的北部地區。

除此之外,日俄兩國的戰爭造成我國東北地區幾十萬百姓流離失所,生命和財產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希望歷史的傷痛不要再次重演!!!

好了,這就是筆者我的觀點,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更多好意見的朋友可以提哦!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作者:歷史直通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太陽知識局


“日俄戰爭”是指日本帝國同俄羅斯帝國於1904年至1905年間,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黃海地區及對馬海峽進行的一場戰爭。

它的起因是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華利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所導致。

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本戰勝了滿清,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該條約除了規定清政府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還要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當時,沙皇俄國覬覦中國東北三省已久,俄帝國不願意看到遼東落入日本人之手,於是夥同德國、法官對日本施壓,日本迫於壓力,同意清政府用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

1900年,俄羅斯以幫助清政府鎮壓東北義和團為名,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其目的是要獨吞中國東北三省。俄羅斯沒有不凍港,看中了中國的旅順港。日本看到到嘴的肥肉,被俄羅斯搶去,於心不甘。 1904年2月8日夜間,向俄羅斯駐中國旅順港的俄太平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日俄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後,俄羅斯不斷向中國東北地區增兵。日軍於1904年3月21日開始在遼東登陸,到5月底,日軍佔領了金州和大連,向旅順逼進。6月中旬到8月底,日俄兩軍在旅順,及旅順港展開了為時兩個多月的爭奪戰,日軍士氣高漲,俄軍節節敗退,最終龜縮在旅順港內,不敢出海。此間,日軍又組織了遼陽會戰,沙河攻堅戰,均取得勝利。

1904年12月15日,日本人攻克了旅順,並擊斃俄軍主帥康德拉琴科將軍。

1905年1月2日,俄軍向日軍投降,正式簽訂投降書。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主力被殲,旅順陷落,使日本人取得了完全的制海權,日本利用這一優勢,對盤踞於中國東北奉天的俄軍進行圍殲,並取得勝利。

1905年5月26~27日,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帶領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大敗前來增援的俄羅斯太平洋第二、第3艦隊。

自此,“日俄戰爭”以日本取得全勝而結束,俄羅斯人被日軍從中國東北趕回了老家。

1905年9月5日,俄羅斯被迫在普茨茅斯同 日本簽訂和約,和約中規定將俄羅斯在中國東北享有的各項利益及其特權,都轉讓給日本政府。

“日俄戰爭”的戰場是中國的東北三省,給當地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正如兩個強盜在主人家裡(中國)打架,毀壞的都是主人的財物。

“日俄戰爭”後,日本開始在中國東北駐軍,為1931年的“9.18”事變,日本侵佔中國東三省埋下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