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種植什麼藥材有前景?

豫北慶哥


你好,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首先,在農村種植藥材首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藥材。有些藥材北方能種植但南方種不了,有些則適合南方種植而北方氣候不適應。

再者還要考慮的就是銷路的問題。種植藥材的品種和銷路問題都解決之後,種植藥材能否成功又能否攢錢,這就得看你的技術與管理水平了。

其次,三農不能盲目跟風亂種,找企業合作社簽收購合同為佳。最好種植藥同源的植物,比喻葛根,土茯苓,天麻,黃精等,個人看好黃精在食,醫,觀賞,美容上都較大的發掘和發展空間。

黃精又名雞爪參、老虎姜等。黃精一年長一個小根莖塊結。雖然生長較緩慢,但卻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有健脾、潤肺、烏髮、滋陰益腎的功效。黃精結節含有澱粉、蛋白質、維生素、多種氨基酸、多糖等營養成份,在我們農村農民常拿來煲湯和浸酒。所以說黃精在食、藥、美容、觀賞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發掘發展前景。

最後,《本草綱目》中記載:“黃精、蒼朮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釀酒飲。”此方能“壯筋骨、益精髓、消白髮”

黃精在我們農村有九蒸九曬製做古法,蒸曬次數越多,黃精轉化多糖味道越甜,黃精味甜甘性平無毒。所以大家可以適量的食點黃精。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分享,謝謝!


鄉野小齊


金銀花的種植前景十分可觀,金銀花即可以當茶飲,也可以當中藥材,目前市場需求比較大,市場行情看長。我把金銀花的收益和金銀花的種植技術給你分享一下,結合自已的情況看行不行。僅供參考。

一.金銀花的收益情況:

金銀花一畝地的年收益,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前期成本,一畝流轉成本在500元左右,金銀花種植行距和株距一般1.5*1.5米,一畝地300棵左右,因當年種植苗比較小,通常要加密種植以提高產量,通常按600棵,改成行距1.5*0.75米,數量增加一倍,當年產花量也增加一倍,行距和行距之間,可以套種大蒜,以提高經濟效益,大蒜種植剛好和金銀花分開,收穫種植相互不影響。前期2年苗在3元左右。當年種植可施少量的農家肥,或不施肥,等來年開春施複合肥,每畝20斤左右,不要多施。前期算一下畝成本在2300元。大蒜收益可以低去成本。

金銀花最大的成本在人工採花上,通常採一斤溼花在3-5元,當年畝產乾花100斤左右,5斤溼花出一斤乾花,一畝採花成本2000元左右,100斤乾花在現有的行情每斤100元左右,畝收益1萬元,去成本利潤右5000元左右。少量種植也可以自己採花可以減少支出,通常種植金銀花還應配有烘乾機,烘乾金銀花用,有大有小,根據自已的情況,一臺在5000-10000元之間。

盛產期的金銀花不算前期投入,畝產在200-300斤左右,按現有價格畝收益2-3萬元之間,採花成本按5000元左右,畝收益在2萬元左右,

金銀花的葉子和枝條也能賣錢,烘乾葉子在7000-8000元一噸,枝條打捆在1000元一噸,

二.金銀花的種植技術:

| 金銀花為多年生藤本植物,4月份開始開花,5~6月進入盛花期,以後陸續開放到霜降。如果花後通過修剪,它們次年開花時較為集中,同時縮短採摘時間, 金銀花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溼的環境,它們適應性強,既耐陰、又耐陽光,既耐乾旱貧瘠土壤,又耐寒、耐高溫、耐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微鹼及中性土壤中均能生長。

以上是我關於金銀花種植收益和技術的方享,歡迎留言交流。


三農水超哥


種植業是廣大農村主要的致富途徑,現在,國家又出臺了許多惠民政策,很多地區農民靠種植發家致富,隨著時代的發展,環保、綠色、健康、養生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主題,未來種植業向綠色產品方向發展。那麼,2019種植什麼藥材最賺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種植什麼藥材最賺錢?

1、當歸。去年8月,甘肅大旱,當歸連帶黨參都大幅上漲。短短几天,上漲15元,8月時價格達到55元,近期價格有所回落。當歸雖然受多年難遇的乾旱天氣導致減產,但從今年的擴種面積以及上市量看,若無其他災害或者資本介入,其價格將保持平穩甚至下行。

2、野菊花。去年由於天氣陰雨、晾曬不佳、庫存空虛等原因,野菊花的價格上漲明顯。但由於野菊花的高價,副產區湧現,品質參差不齊。目前,含量夠的野菊花顆粒貨已漲到55至60元;純顆粒貨已是百元難求,根本沒貨;含量不夠的野菊花價格則在30至40元不等。

3、秦艽。雲南家種秦艽主要集中在雲南迪慶、大理、麗江,自去年10月開始,麗江玉龍產區的家種秦艽就開始陸續產新。由於秦艽的生產成本高、庫存薄弱、農戶積極性不高,今年減產嚴重。新貨上市後行情一路飆升,統貨要價多在26至28元上下、鬚根32元。

4、麥冬。由於前幾年的低行情,麥冬的種植面積減少,去年從產新以來,價格就一直上漲。11月底,價格再次波動,每個規格上漲10至15元,中統無硫貨售價在72至75元。短短几個月,麥冬的行情平均漲幅在20%左右,對於一個需求量接近萬噸的大宗品種,漲幅已算是非常大了。


單人旅途58581646


關於在農村種植什麼藥材好這一提問,本人認為,應根據地方氣候環境、土壤、水源等因素而論,本人曾經種植過半夏,重樓,黨參,合手烏,板藍根,白芨,草烏,白合,芍藥,柴胡等中藥材,但效益都不好,有的品種直接種失敗了,其原因主要是盲目引種造成的,所以,建議打算種植藥材的朋友們,應因地制宜,實地實種,若是外面引種,首先應少量引種,通過試驗種植,從適應性,單產,葤物所含成分與原產地的對比,效益等綜合總給和分析,才能確定種植什麼品種,千萬不能聽別人說,種這個品種如向好,你就種這個品種,那個品種好,你就種那個品種,除了品種要因地制宜,實地實種外,還應學習和掌握一套過硬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沒有技術,就算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種植的品種,也不一定能有較好的效益,最後,祝福朋友種植中藥材成功!











用戶98892609440


問:在農村種植哪些中藥材前景好並且掙錢快?

紫珠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原材料,全株可入藥渾身是寶。主要生長在海拔一百米至一千米的山地氣候區域。其栽培簡單,好繁殖,是重要的多年生落葉灌木藥材。

根據去年種植收購價格,清江鶴認為今年種植紫珠還頗有前景。

紫珠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炎,散淤抗癌的功效。植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種植區域廣泛,可以種植於平地,坡地,林地,丘陵地。

紫珠抪種以春抪(二月下旬三月初)為主。因其根系發達且萌發力強,所以也可用實生苗扦插進行繁殖。繁殖力強,更新換代快,擴種迅速。

定植規格以寬行窄株為佳,如平壩地按6Ox30公分規格定植。丘陵地或林地坡地按50x40公分或55X35公分規格定植,每畝保證基本苗三幹八至四千株。

一般情況下,每畝可收鮮株(從根莖處收割整個植株)四千至五千斤。一年種植可連續收穫五至六年(也就是一次種植的連續經濟壽命為六年左右),然後再可以換苗更新生長週期。

草本類藥材要想獲得高產,就必須要加強田間管理和土肥水管理。其次是要注意雜草對紫珠生長的影響。

在效益方面,去年鮮貨收購價格是三塊錢一公斤。如果不賣鮮貨賣種苗,按每株四角算可賣苗子收入為八千元左右,但得會扦插技術。

紫珠一年種植多年受益,相比傳統種植作物水稻玉米效益要高出很多倍,是傳統水稻玉米等作物無可以擬的致富新門路。

但是,由於地域的緣故,許多藥材在全國各地的需求行情與價格有較大差別。雖然紫珠種植在清江鶴這地是香饃饃,也許到了別地會一文不值,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所以建議題主在種植紫珠以前,還是耍充分了解一下市場,確定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以後再種不遲。以免信息不暢,對市場需求不瞭解,盲目跟風種植,會吃市場大虧的。給種植帶來無盡的種植風險。






清江鶴


首先感謝提問者對中藥材領域的深思,隨著中醫藥的不斷髮展和人們對中藥文化的重新提起,中藥材勢必出現一個新高潮。

甘肅隴西~中國藥都,盛產黃芪,甘草,當歸,黨參等大宗中藥材。在隴西的農村,成片的中藥材種植地,農戶家裡沒有一堆一堆的中藥材都不能夠證明隴西人。我家也不例外,記不清楚種植了多少年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種植這些中藥材,似乎地裡缺少了黃芪,就像土地荒廢了一樣,種植中藥材已經是農戶生活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這是經濟來源,這是生活必要,除了糧食外的農副產品。但農村的經濟還很落後,一直卻提供著全國的黃芪產量。

在農村種植中藥材有什麼前景嗎?

有幾個條件滿足了,肯定會有。

  • 放平心態,用心種植,不可只為發財,追蹤漲價快的品種。這是一味藥,要用心經營,從品相到含量達到國家藥典的標準。
  • 立足原產地,中藥材有600多種,一般的全國都有,產量較低。大宗中藥材如黃芪,當歸等,必須來隴西,岷縣。原產地有優勢:種植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所需要的種子,藥苗,挖機,初加工設備,交易市場,一應俱全。最重要的是原產地所產中藥材含量夠,能夠炮製中藥。
  • 有銷售渠道,隴西農戶一直種植中藥材,卻很清貧。主要原因是沒有銷售渠道,所產中藥材初加工後均由收購商低價收走,近幾年價格壓太低,連一年的付出轉不來,很多已經放棄種植了。錢卻被中間收購商賺走了,沒有銷售渠道,可謂是種植中藥材,沒有出路。
  • 經常關注全國中藥材價格和走向,中藥材一般是每年價格都平穩,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當遇到大範圍的疾病問題,比如當年的非典疫情,使產地的黃芪,板藍根突然上漲,供不應求;國家對該藥的含量標準提高,如今年的黃芪,國家重新制定的標準是將黃芪甲苷的含量從0.4%提到0.8%,產地的黃芪要淘汰一半,價格勢必上漲;如2010年獨活被人炒作,價格持續兩年連漲,很多人跟風種植,當第三年未結束時一地雞毛,丟在路上,沒人撿拾。

達到以上要求後,在農村種植還是不錯的,自產自銷,初加工完成後。送到藥廠,中間的種植費,加工費,收購商的利潤會集中於一起,讓自己不拖國家後腿還是可以的。更多中藥材種植銷售,歡迎一起分享……


隴西黃芪哥


現在種糧不賺錢,而中草藥由於售價相對較高,有些地方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那麼,在農村種植什麼藥材有前景?我認為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環境的中草藥。如果引種不當,可能沒有產量或是中草藥中的有效養分含量不足,例如肉蓯蓉適宜生長在內蒙、新疆等沙漠地區,如果在南方進行種植就不適宜。二是要提前聯繫好銷路,由於中藥材銷售渠道相對固定,因此一定要提前聯繫好銷路,防止收穫後賣不掉。

我覺得在北方地區可以種植人參、靈芝、金銀花、丹參、黃芩、板藍根、桔梗、刺五加、柴胡、防風、益母草、芍藥等。南方地區可以種植以種植的中藥材有:檀香、沉香、金錢草、橘紅、益智、何首烏、南肉桂、砂仁、巴戟天、茯苓、澤瀉、玄參、廣藿香、廣金錢草等(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都農業人


無論種植什麼藥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土壤等因素來選擇種什麼藥材。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就是指什麼地方才有適合它生長的藥材,離開了本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藥性了。關於土壤的分析當地農業部門有這方面的測土配方報告,可以結合土壤的性質來選擇適合種植的藥材;

二是分析市場效益。按每畝地來算,需購買的藥材苗費用、化肥費用、租地費、翻地費、人工種植鋤地除草打藥採收等費用、運輸費用等等都要考慮在內來估算投資成本是多少,再以每畝產量乘以藥材收購價格預計收入多少,兩者相減為粗算的利潤;

三從幾年的種植經驗來看,最好種植藥材苗,當年就能產生效益。在購苗前最好和生產廠商或藥材廠家簽訂收購合同,其中註明技術指導、收購標準、運輸費用、收購時價格範圍等,不至於盲目瞎幹,到最後無人收購;

四是親身參與,控制好中間每一個環節的費用。每一個種植管理的環節都要控制好成本,假如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導致成本加大,最後都可能不掙錢或賠錢,儘量用機械化操作取代人工作業,因為人工費用高,效率還慢。

五是爭取政府部門政策扶持。最好成立有合作社,形成一定規模,在種植前到當地農業、農經等部門瞭解政策支持傾向,爭取一定的扶持補助資金;

六是逐步形成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帶動農戶自己種植,並與農戶簽訂產供銷合同,解除農民後顧之憂。


說說歷史那些事


如果說是在江南北迴歸線這一帶,我個人覺得,重樓,黃精,金錢蓮,鐵皮石斛都是不錯的。







鑫武夷


我對藥材不懂,不敢隨便回答問題。但是我有一個建議,可以作為選擇種植中藥材時的參考:

第一:到中藥材收購站,諮詢收購站的老闆,聽聽他的建議,通過對他的諮詢,大體可以知道各種藥材的收購價格和價格的波動。

第二,到中醫診療室向老中醫瞭解一下哪一種藥材用量大價格高?

第三,通過互聯網查一下計劃種植的藥材的種植技術有沒有難度?有沒有病蟲害?要不要時常灌溉,如果要時常灌溉就要考慮水的問題。如果藥材喜乾燥的環境,那麼就要選擇地勢高的地方種植,等等

四:建議選擇種植一些能夠泡茶喝降“”三高“”的中藥材,因為現在“三高”人群太大,選擇種植這樣的藥材有很大的消費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