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叫魂”这种古老的仪式在很多地方都曾经流行过,比如彝族、傣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等,汉族的北方一些地区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仍有它的踪迹。旧社会的人认为人患上某些疾病是由于灵魂脱离身体魂不附体引起的,用一定的仪式呼唤病人的名字,就能“招魂”,让魂魄再次附体。这就是叫魂。

叫魂仪式在以前的农村是很常见的现象。作家巴金在他的作品《寒夜》中写道:“楼下有一个女人用凄凉的声音给小孩叫魂。” 可见其司空见惯。

一、“丢魂”与“还魂”

现代汉语里至今还保留着有关这种神秘仪式的词语,比如我们常说的“看你像魂丢了似的”。这正是中国人生命观和灵魂观念的体现,传统文化认为,魂魄是人体的主宰,它们归神明主管,如果灵魂脱离肉体,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丢了魂就要还魂,叫魂仪式依现实需要而诞生。

人会丢失魂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五种:第一,受到较大的惊吓,人的精神难以承受,导致灵肉分离;第二,人死后魂灵就会到阴间去,那些仍然留在人间的就成为流浪地球的流浪汉——孤魂野鬼,野鬼都是非正常死亡的魂灵,他们久久不愿离开,就是为了给自己报仇,惩罚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正常人被邪鬼侵扰,倘若魂体不够稳固,就有可能导致魂魄游离。旧社会认为,一些邪恶的巫师也可以操纵人的心魂,如果被巫师“捉鬼”,魂灵就会脱离身体。人之将死或者患病,身体太过虚弱,也会引发魂不附体。

最后一种,古代民间认为人的灵魂在夜里可以离开身体,四处游走,如果在某地乐不思蜀流连忘返,主人便会因失魂落魄而一病不起,时间太长,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有的失魂现象,不管什么原因,都可以通过“叫魂”来解决,使人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便是“还魂”。这便是叫魂的目的。

二、神秘而古老的仪式

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叫魂仪式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多人参与,有时还要长老祭司亲自主持,祭品和道具也丰富复杂得多。

比如在哈尼族和佤族,有为整个村子做叫魂仪式的,附近十村八寨的人都要赶来助阵,这是一种长效类似于乡约的长效“互助”机制。来人还要带着各样的祭品作为礼物,有烟丝、稻米、生肉等。仪式一般要进行两天,前一天夜里,主人家就开始准备糯米粑粑、谷子、大米等食物,还有蜡烛、麻绳、丝线等道具。

仪式开始之后,众人围坐,亲朋好友围在堂屋,手中举着点燃的蜡线绳。长老把一张白布盖在“救主”的头上,念动咒词,大家一起闭目冥想,默默祷告。仪式结束之后,长老会带着祖先的保佑为作为祭品的食物赐福,主人便将食物送给来宾分食,大家摆起长桌宴一起享用。这些人有的甚至要步行3个小时,从邻村赶来,但是为了送上一份祝福,大家都心甘情愿。

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汉族的叫魂仪式相比简单很多。通常是家庭主妇在厅堂或者炕头放一碗水,立一根筷子在碗中。然后在门口朝着大路喊着失魂人的名字:“XXX回家了!”,连叫三声,一般不会超过三天,病人就会痊愈。

有的小孩丢了魂,还要拿着妈妈贴身穿的裤子倒放在床边,裤腿向上,裤腰向下,然后喊着孩子的名字:“小明哎,回来哟!小明哎,回来哟!”。因为叫魂要不断呼喊“失主”的名字,所以我们现在还保留着“不要喊了,像叫魂似的!”这样的口头语。

三、“叫魂”背后的文化深意

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叫魂,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生命观的原始表达,更是一种互帮互助、相互祝福的温暖互动。人们从远近的村庄赶来,带着对病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一起在心里祈祷,共同度过生活中的难关。

名字是每个人的代号,某种程度上说,就可以代表本人,带着善意和关心呼喊病患的名字,本身就有抚慰心灵的作用。加上亲朋和邻里的问候,即使这个仪式本身没有作用,这些美好的祝愿也会对病人起到强大的支持和疗愈作用。叫魂能“治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稻米是稻谷的种子,象征着生命生生不息;将母亲的裤子放在小孩的床头,象征着重生;祭司和亲人的呼喊,则代表着与天神沟通。这些看似无稽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含义和现实作用。

所以,不能将这种古老的仪式简单归为迷信,就像我们现在还保持着各种节日的仪式:贴春联、吃粽子、在门上悬挂艾草,它们既是祈福的仪式,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同时,这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是在与天地沟通。


文明密码:古老神秘的“叫魂”仪式有用吗,有什么深层含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肃穆庄重的仪式,一声声深情的呼喊,它们都具有强大的念力,帮助人们走过岁月中的阴霾,度过难关,重见阳光。

叫魂这个古老的传承,是对生活秩序的重建,也是一次心灵上的重构,它是古代华夏人智慧的结晶,是最古朴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活动。每当人们完成了仪式,他们就会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对未来充满光明和希望。

参考文献:

1.仪式、象征与宗教艺术遗产——红河哈尼族叫魂仪式人类学考察.徐义强.《民族艺术研究》.2012.05.

2.“叫魂”习俗及其对社会秩序构造的影响.孙午生,王月峰.《民间法》第十七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