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元宵節前夕,帶著對兒子深深的牽掛和對世間無限的眷戀,劉瑞春72歲的父親在醫院病房中病逝。而此時,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劉瑞春,正辛勤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最前線,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心中留下深深的愧疚和無盡的思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今年48歲的劉瑞春註定要度過一個不平凡的春節。這個春節裡,他有自己的壯舉,只是少了歡樂,多了悲傷。

時間回到1月26日(正月初二)。這一天,正在包頭家中陪父母親的劉瑞春,突然接到了科室領導的電話,通知他趕快到崗開展疫病救治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衝到一線去治病救人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不容退縮。但是,對於劉瑞春來說,這場戰“疫”他有絕對的選擇權,有充足的理由去拒絕,可他沒有這樣做。掛斷電話,簡單安頓後,劉瑞春匆忙告別父母親,駕車從包頭急匆匆趕回達拉特旗人民醫院,迅速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料,這一別,竟是和父親的永別。

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全副武裝的劉瑞春對抗擊疫情信心十足。


劉瑞春的家在包頭市,是家中的獨生子,父母親已年過七旬,行動不便,父親還患有糖尿病,需要經常住院治療。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在包頭市中心醫院工作,平日裡十分繁忙,兩人幾乎無暇照顧父母。春節前,劉瑞春的父親病情突然加重,不能下地行走,飯量大不如前。夫妻二人本想著利用假期這段時間,帶著父親去醫院好好看看。可突到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妻子第一時間衝在前線防控,未曾休息過一天;劉瑞春雖已回到家中,卻又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醫院進行抗疫。

“作為一名醫生,我深知父親的身體狀況,他可能隨時都會病危,但我也深知我肩負的責任,當時疫情形勢嚴峻,讓人揪心,必須及時進行防控,早一天到崗,就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機會。我是感染科有著豐富經驗的男大夫,我必須與大家並肩作戰,只是沒想到父親……”劉瑞春的話突然斷了,電話中傳來他哽咽的聲音。稍微平復情緒後,劉瑞春再次說道:“我當時心中默默祈禱,一定要儘快打贏這場戰‘疫’,等到戰‘疫’結束後,第一時間回家帶父親去看病,現在父親卻突然走了,作為兒子,心中十分自責愧疚。”

到醫院一線抗疫的決定,得到了父母親一致的同意和支持。當劉瑞春接到科室領導的電話時,老母親隨即告訴他,自己的身體還硬朗,一個人照顧父親沒問題,讓他趕緊到崗安心工作。“這場疫情,不是關乎你一個人的事情,這是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大事,此時不上,什麼時候上?我有你媽照顧,你放心工作,決不能當逃兵拖後腿。你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能被感染了,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去救治更多的人!”父親更是給劉瑞春下了“命令”,與他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父親緩慢低沉的話語一直在耳畔迴響,這竟是父親與自己的最後一次對話。

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正在隔離消毒區工作的劉瑞春(前)與同事們。


劉瑞春返回崗位兩天後,達拉特旗人民醫院感染科確診了全旗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防控阻擊戰也由此全面打響,所有進入感染科的醫護人員全部在科裡進行隔離,休息時間一律不準外出。此後,醫術精湛、經驗豐富、工作仔細的劉瑞春,主動承擔重任,一直在一線連續作戰奮鬥,每天僅能休息兩三個小時,期間無法按時吃飯、喝水,甚至連上廁所都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雖然回到崗位,但劉瑞春坦言,他十分擔心父親的病情,總覺得情況不容樂觀。因而,劉瑞春每天總要抽空給母親打個電話,詢問父親的病情,可母親卻一直說很穩定,他也就放心了許多。一面是繁重危險的任務,一面是生病在家的父親,他心中自然有壓力,身體自然會勞累,但他不曾表露,也不曾帶到工作中,一直默默堅強忍受著,其中的艱辛與酸楚只能默默埋藏心底。

劉瑞春無私無畏的精神感動著院領導和同事們,也引起了達拉特旗委、政府的高度關注。2月1日,政府副旗長白國東與院領導一同通過手機微信視頻的方式,向劉瑞春表示感謝與問候,並關切地向其詢問家中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可他卻堅決地表示家中的困難都能克服,關鍵時刻決不能給政府、醫院添麻煩。

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旗領導和院領導通過手機微信視頻方式向劉瑞春表示感謝與問候。


2月3日,正在認真工作的劉瑞春,突然接到包頭一醫院的電話,告訴他父親已危在旦夕,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劉瑞春一下子就懵了:母親不是一直說父親病情很穩定,怎麼一下子就病危了?縱使他心中悲痛萬分,但還是強忍著淚水把手中的工作全部做完。後來打電話再三追問母親才得知,在自己離家的第二天,父親的病情就開始急劇惡化,隨即被送到醫院住院治療。為了不讓兒子分心,母親一直未告訴劉瑞春實情。這一切,劉瑞春此前卻毫不知曉,心中滿是自責與愧疚。不願相信這個事實的劉瑞春,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父親能夠挺過這一劫。可2月4日(正月十一),噩耗傳來,上午十時許,無情的病魔最終還是奪走了父親的生命。

就在劉瑞春接到父親病危消息的當天,科室主任也已得知這一情況,並知悉老人家估計很難挺過去,十分心疼難過,讓劉瑞春趕快離開崗位提早進行隔離,待14天隔離期過後及時趕赴家中。此時正是第一梯隊打贏第一場戰“疫”的關鍵時期,劉瑞春不想在這最後一刻當“逃兵”,堅持要與同事們奮戰到底,可同事們堅決不同意,強行把他推出了病房。

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劉瑞春與醫療救治組第一梯隊戰友們的合影。


2月3日,劉瑞春開始正式隔離,將一直持續到2月17日。隔離以來,他給自己做過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也無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但他堅持要嚴格按照14天的隔離期進行隔離,堅決不把可能存在的傳染風險帶到外面。

父親病逝後,遺體一直存放在殯儀館裡,母親一人孤零零地守在家中,自己卻不能回去盡孝。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劉瑞春更是思緒萬千,心中五味雜陳,倍感愧疚,有說不完的痛楚。即便這樣,可他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沒能陪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沒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但是我不後悔這一選擇,如果重來,我依然會這樣做。父親曾說,決不能因為我們的小家而耽誤了大家,父親在天堂也一定不會責怪我的。”劉瑞春哽咽道,“我沒有讓父親失望,沒有當逃兵,也沒有倒下,父親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欣慰的,堅決打贏這場戰‘疫’就是對父親最大的告慰。”

痛失親人,劉瑞春依然惦記著工作,計劃要及時再次回到崗位奮戰。按照醫院工作計劃,感染科醫護人員作為醫療救治組第一梯隊,在隔離期結束後,稍微休息調整幾天將再次進入一線。劉瑞春將利用休息調整的那幾天,回家簡單料理父親的喪事,把父親的遺體火化後繼續寄存在殯儀館,待疫情徹底戰勝後再回家安葬父親。

淚目!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劉瑞春進病房消毒前,同事拍下了他匆匆的背影。


“我現在要好好調整自己的情緒,在隔離的這段時間裡好好休息,積蓄精力,待料理完父親的後事後,正是第一梯隊第二次回崗戰鬥的時間,我一定要與他們再次一同走進病房,並肩抗擊疫情,爭取早日打贏這場戰‘疫’。”劉瑞春悲傷而又堅定地說。(記者 郭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