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百位黨員志願者上崗 擔當家園“守門人”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成傑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點,也是難點。連日來,重慶市榮昌區直升鎮各村、社區的一百餘位黨員志願者“聞令而動”,堅守在全鎮農村的30個走親訪友勸返點,守好進出村、社區“關口”,義務擔當家園“守門人”,築牢農村疫情防控防線。

81歲“犟”黨員

“嬢嬢,你讓我進去嘛,我拿了東西就出來!”

荣昌:百位党员志愿者上岗 担当家园“守门人”

老黨員張可先(右)正在勸返走親訪友的村民

“不得行,現在防控形勢這麼嚴峻,你不能進去,打電話叫你爹自己給你送過來!”

2月10日上午10點,直升鎮榮升社區三社走親訪友勸返點,從榮昌城裡回老家的村民李廷旺被卡點值守人員攔了下來。攔住他的,是他的親嬢嬢——張可先。無論李廷旺如何說,張可先始終不願鬆口。面對嬢嬢“毫不留情”的勸阻,最終李廷旺也只得服從“命令”:讓父親把老家的東西送到了卡口。雖然,這裡離他老家僅僅只有幾百米的距離。

張可先今年已經81歲,是一位有著59年黨齡的老黨員,曾經當過十多年的村幹部。從1月28日大年初四開始,她已經在這個點位值守了14天。

1月27日,當聽到社區在各社主要路口設置走親訪友勸返點的消息後,張可先就找到了社區支部書記,要求到勸返點參加值守。

“考慮到她年紀比較大了,我們都勸她,不用到一線參加防控,結果老人家怎麼都不聽。”社區黨支部書記廖文生“無奈”的說,“最後只得跟她商量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到離她家最近的這個點,而且不用這麼準時,早點晚點都沒關係,點位上的其他同志多看著點。結果她每天都是準時到這裡‘打卡’。”

“疫情防控正是關鍵的時候,雖然我年齡大點,但我始終是黨員,我怎麼能不參加呢?”張可先笑了笑告訴記者,“周圍四鄰八鄉的,大家都認得到我,勸他們不趕場、不走親訪友,他們都還是要聽的。”

上陣父子兵

“老大爺,你沒戴口罩,不要進市場買東西哦!”

“我沒得口罩!我買東西你都要管嗎?”

1月28日早上,直升鎮榮升社區農貿市場勸返點,李智擔任志願者的第一天。

荣昌:百位党员志愿者上岗 担当家园“守门人”

李邦才(左)李智(中)父子正在勸返村民

“老大爺,現在疫情防控形勢這麼嚴峻,萬一被傳染了,你和你一家人咋個辦?”李智正在勸阻一位沒戴口罩準備進入市場購物的村民,“要不這樣,你要買啥子東西,你列張單子,我們給你買回來。今後儘量不要出門趕場了,需要啥子東西,村裡面可以幫你們買的。”

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讓那位村民放棄了進市場購物的想法,將要買的貨物清單交給了李智旁邊的志願者。那位志願者,是李智的父親——李邦才。在這場防控阻擊戰中,父子倆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黨員志願者。

李智今年25歲,在讀研究生。1月27日晚上,聽到父親說社區的黨員微信群裡正在招募黨員志願者的消息後,父子倆一商量,雙雙報名參加。

“雖然組織關係沒在這裡,但我的身份是共產黨員。在這個共克時艱的時候,我們黨員更應該發揮作用。”李智說。於是,從1月28日開始,李智和父親李邦才的身影,便出現在了直升鎮榮升社區各個角落,勸導村民不走親訪友,不扎堆聊天,沒事兒別出門上街……

“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來趕場的村民越來越少了,走到街上,也幾乎看不到不戴口罩、打堆聊天的現象了。”李智欣慰地告訴記者。

廚師、工人“變身”志願者

2月10日下午三點。一輛白色小車在直升鎮萬寶村七社勸返點前緩緩停了下來。

“小張,小林,還是你們兩個在執勤啊?”駕駛員從車裡下來,向正在值守的黨員志願者張啟友、林洪打起了招呼。

荣昌:百位党员志愿者上岗 担当家园“守门人”

勸返點值守的張啟友(左)林洪(右)

“嗯,龍叔,要帶東西回老家?麻煩你登個記。”張啟友向來人說道,“老規矩哈,人不進去,東西我們找人給你帶進去,請理解喲。”

張啟友,30歲,共產黨員,從小在萬寶村長大,之前一直從事“一條龍”包席下鄉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暫時中止了自家的生意,與受疫情影響暫時不能返廠上班的林洪一起,在勸返點當起了志願者。

位於萬寶村7社的這個勸返點,是當地村民進出的主要通道。從1月28日設點以來,張啟友和林洪便一直在這裡值守。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些人不理解,他們認為大家都是本鄉本土的,覺得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了。”張啟友說,“但防止人員流動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這個時候,就是要‘六親不認’。”

設點第一天,張啟友就把準備上街買菜的叔公給攔了下來。“反覆跟他講道理,反正就是沒讓他過去。”張啟友笑了笑,“後來是我們村裡的物資保障隊去幫他買到後,送到了他的家。”在張啟友看來,這個特殊時刻的“六親不認”,其實就是最大的親情。

“這麼些天過去了,大家也都理解了。人、車都少了,我們心頭也更加踏實了。”一旁的林洪說道。

(榮昌臺 張成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