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有一段时间,单个字感觉写的凑合,但整篇看下来很差,何解?

璞瑜书


题主的问题没有说明白是在练习什么书体,在我看来不同的书体,结体与章法的不统一现象的本质完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楷书

楷书的确在结体与章法的统一问题上讲究、要求较高,往往会出现单个字挺好,通篇来看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个很普遍,几乎人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甚至一些大书家也不见得每次创作都“甚合吾意!”。主要原因还是功夫不到家,没什么好怀疑的,表现在字的大小不一致、书风不统一,斜正不统一,笔画粗细不均匀,墨色浓淡掌握不好等等。继续练习,功夫越深,这种不统一现象越少。

田英章先生楷书作品

2、隶书、篆书

隶书、篆书在这方面要求较弱,只要你单字写的满意,大小正斜不要差别太大,一般不会影响通篇效果,因此我经常建议初学书法可以选择隶书,而非楷书。

赵孟頫隶书千字

3、行草书

行草书恰恰与楷书相反,尤其是草书,一幅很好的草书作品,往往但看某个字会很丑怪,或缺少笔画,或浓淡不均,或歪向一边,或大小极不统一,等等等等。然而这正是草书的基本特点,讲求的就不是单字,而是通篇章法的和谐,以及某种书法之外的意境。因此草书不必顾及单个字的成败,甚至有时候会牺牲某个字,来实现全局辉煌。

已故书法家司徒越先生草书作品


永书101


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你的书法,具体是什么问题。所以,只好从理论上说,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成行成列的章法如何处理

书法一般来说,成行成列是最容易处理安排的。因为有行有列,整整齐齐,如果笔法没有什么问题,行列位置都没有偏离单字中心,应该不会出现整体不好看的问题。


如果出现整体不好看问题,主要的问题的单字有问题。

例如,笔画粗细不一,字体松驰。

本来书法笔画就是有粗有细的。我们说的笔画粗细不一,主要是说整体上看,明显很多笔画互相不协调。那么,粗细不一,就很明显。

此外就是笔画松驰。这个问题在写单字的时候还不是很明显,一旦写很多字,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为什么书法要强调“笔精墨妙”呢?就是单字必须笔笔到位。如果笔画概念含糊,尤其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接笔点”含含糊糊,写字松驰无力就在整篇作品中暴露无遗了。

第二个问题是

有行无列的章法如何安排

书法中的章法,有行无列是比较难把控的。这个难度在于假如你写了十行字。可能前面几行可以,但是,后面不行,或者,总是有几行不好。


这个问题,就要养成习惯。学会处理好一行与一行之间的统一协调。

我们初学书法,很多人都是在格子里写字。这样写的好处是容易写好单字。对于初学,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如果什么字体都要写在格子里,本身就不会形成良好的有行无列这种章法的意识。

比如说,我看很多人写《兰亭序》、《圣教序》也是在格子里写。那么,你要没有格子,肯定会在章法上一塌糊涂的。

我不知道你属于什么情况。

我们推测,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影响。

即使没有这个影响,那也是因为写字喜欢写得大小一样的原因。


如果写字经常一样大小,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那么纠正的方法,就是尽量不要写的一样大小,因为每一行字都不一样,你的字距控制不好,所以,往往就会因为最后要写三个字,但是,只能写两个字,这样,字距就会与前面不一样了。

下一行,最后又出现写需要两个字的位置,但是,只有一个半字的位置等等,出现这种错综复杂的乱象,就是因为没有好的习惯。

所以,写字就要善于调节字的大小。如果我们看那些字帖,总是在每一行都在调整字的大小。

如果一行字是12字,写到第六七个字,就要注意还有多少字的位置了。


最好不要给最后一个字留出的位置太少。尽量留出不少于一个字的位置。如果没有留出,肯定会出问题。因为整篇写字是很多行。如果一行有问题都会影响整篇布局的和谐统一。

第三个问题

从学习章法和单字两个方面入手

章法不是解决写好字的核心问题。要写好字,在单字是一定要很下功夫。

单字问题,第一是笔画要到位,严格按照字帖“起笔、行笔、收笔”训练出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就是章法练习一定要适应自己选择的规格。


比如说,你是写楷书一路的,那么有行有列的章法是常用章法,前面我们说过了,这个章法,比较好掌握,但是,单字不行,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当然,即使是楷书一路,无论隶书、楷书、篆书,也都有有行无列这个章法的书法创作。

所以,就要经常练习一下这种章法。包括楷书也这样练习。

如果是行书,最好按字帖的章法。不要用格子练习行书。因为格子的章法是有行有列的章法。习惯这种章法了,写有行无列的章法就会遇到瓶颈。

不过,也不用怕。楷书章法不好很正常,书法学习的路毕竟还是很长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书法,章法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最简单的章法,就是保持上下大体一致,字距行距匀称,初步做到这些并不难。


千千千里马


这个情况是书法爱好者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单字的临摹效果有了,写得也比较熟练,但一拉起章法来,便差强人意,找不到原作的那个“味儿”。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练习得少、思考的少,是时候需要专门将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深入研究一下了。

反向来论述,抱庸以为,脱离章法概念的书写便都称不上书法。有的朋友可以会有反驳,单字榜书或斗方不也是一个字吗?大方榜书或斗方中虽然只写一个字,其实也有是需要讲究章法的,比如说浓淡、肥瘦、疏密、正欹以及留白、题款、用印等。世上没有不带章法的书法作品,字不放到章法格局之中去,便只能称之为书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既然没有深入领悟思考章法的问题,自然写不出浑然一体、妙趣横生的好作品,你的每个字都是在“单打独斗”。



章法的内涵也很宏阔,但理论并不复杂,很多道理一看就明白,但关键是要真明白,形成理性的认识才能指导书写的实践。一是要意在笔先。无论书写内容篇幅的长短,书写之前一定要在心中有个大致的统筹,粗略进行条块化的区分安排,哪里是正文,哪里写款,哪里钤印,要基本靠谱。二是要统照全局。第一笔开始,就要带着全局观念,比如书体上是行楷还是行草,行距是走宽还是行窄,线条是敦厚还是轻灵,始终都要着眼于全局。三是大小章法本身的技法技巧要苦练。行气不仅是牵丝连笔,既有有形的线,也有无形的势,这样才能攒连为气脉。有的朋友以为,楷书写快一点就是行书了,书法如果真的有这么简单,那人人都可以成为书圣了,关系很微妙,道理很玄妙,只有靠学诸古人、取法乎上。




笔力是笔力,意境是意境,写字匠也会有好笔力,但未必有好的意境,这其中的区别就有章法元素。什么是章法的深度道理?章法不仅是美观、均匀、齐整,好的书法绝对不是“公式”式的书写,写出第一笔后,后面的不看都知道是什么样的,而是充满变化与未可知,让人总会看到“小惊喜”。而章法的存在,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变化与未可知”提供舞台与空间的支持。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书法习作。


抱庸詩書


字法,笔法掌握了,那就要下功夫学习章法。返回头認真的去读所临帖之章法,体悟整编临帖,字与字,行与行的布局和欹侧正斜,以及布白。同时要体悟字韵,气韵,势韵,神韵。会对已之临作有所帮助。








一叶小舟82704


写字如兵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犬牙交错。

第一个字写好了,决定了第二个字的上半部分怎么写。要适当变变形,配合第一个字。形成犬牙交错之势。

当一个字开始写时,要注意右边的“邻字”,本列的“上字”。字形上要适当变化,隐隐有互相嵌入之态。

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包括白蕉、沈尹默、吴昌硕、邓散木、启功等。康有为做得更差。

测试的方法很简单,把两列字缩短间距,紧密挤在一起,就会发现,很多人注意了“列气”,同一水平的两字是没有任何配合意识的。这就是“布阵”没有整体意识,压根没想过。

书法布局就像一个人冲击少林铜人巷,八面是敌,不是一味向前冲,要瞻之在前,顾之在后,左迎右拒,如流水过原,无所不在,寻力突围。

有时,一个单字,单独拎出来不好看,有人会大发议论,实质是不懂书法布阵之道,不懂因地赋形。一个人在铜人巷中突围,能时刻保持潇洒姿态吗?

书法布局要做到三不:不重复、不打架、不孤岛。



urna风之度0


这就是不懂章法。章法比写单字难,把几个字或者几行字如何按排才好看,,,,,书法的艺术性多体现在章法中。



云雪书画


题主所述颇有见地,以切实精微之书写体验,贡献经验之谈,可赞。

鄙人虽是业余爱好写字,但有些时日,在此不揣浅陋作补白之说:

书法创作在临帖基础上练就的基本功,如单字运笔、构字熟练之后的自由造型发挥等,达到一定程度后如题主所强调的,整幅作品的篇章布局则关系到艺术方面的美感、品位或境界。

布局大忌为状如布算,呆板无趣。书写过程中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的处理,如: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粗细互补,等等,与行笔的轻重徐疾、起承转合关系密切,这些均需长期的书写体验之后方可达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效果。

末了,窃以为有一句宜作重点:气息贯通至关重要,从单字结构到整体布局,均同此理。

习作见教!


老斯絮语


请老师指点



孫元正


你说的这个就是章法问题,这个不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笔法悟性不好可以勤奋也能有所成,所以你觉得自己单字不错了,但是章法比较复杂,笔法气息的连贯对章法有影响,墨法的浓淡枯虚对章法也有影响,通篇字形的呼应对章法也有影响,还有其它什么布局拉,行间距拉,重心线拉等等,最主要的还是审美观问题,这个说真的,只有多看,提高审美观,提高对章法的感觉,提高艺术修养,只有才能做到看的就有艺术气息。

章法对个人悟性的要求多一点,多跑跑书展,博物馆这些艺术品多的地方,可以加强文艺感悟,顿悟了就通达了!






扬州八怪爷


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大体上是从它的笔法、结体、章法以及意境来判断。题主所说的整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章法布局。

章法布局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及通篇气势的呼应关系。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这个需要功夫及悟性。

章法问题,是学习书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怎么去注意,归纳起来两个词:“重心”“虚实”。

重心

我们不论是写哪种书体,小到每个字,大到通篇,都强调重心要稳。这里我们所说的稳,不是说每个字都要四平八稳、整齐划一,好的章法要求稳中有险。一个字如果不稳,就要求跟周围的字组合起来要稳,把局部和整体合理的安排,使其险和稳的矛盾统一,最终达到重心稳定,布局和谐的目的。

虚实

怎样去理解虚实,这是相对而言。我们可以理解点画为实,空白为虚。可以理解重为实,轻为虚。如此等等。

我们创作时所说的疏密、浓淡、长短、大小、欹正、润燥,这些相对而言的概念,都可以理解为虚实。

一幅作品使观者产生的联想与震撼,所表达出来的意境,都需要我们创作时注意墨色的浓淡,大小矛盾的和谐,方圆笔法的兼用等等方法,巧妙运用虚实相生,自然的转换来体现。

如上所说,我们创作时,注意重心稳定,虚实相生两个方面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包括落款钤印,都需要放在一个整体去考虑,反复体悟。

我是“写字吧”,更多好文,期待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