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你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方面的知识?

海云海


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我心里认为:所为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识面广,为人处事文雅不粗,待人和睦。有一定良好的素质,思想品德纯朴,具有很高的精神修养,接物待人恰到好处,知识面博大根深,乐于助人!


梅1903


看到这个问题,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个经历,我发出来,我以为文化就是能对知识灵活的运用,是修行的高级境界,看看这篇文章能否对什么是文化给出一个较深刻的诠释

第一次到访庐山栖贤寺,是那年十月。那时庐山脚下的那座小城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星子。

从南昌机场落地,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入了星子县境,从主路右转,再走六七公里蜿蜒的山路,就到了栖贤寺。栖贤寺东临一条潺潺小溪----玉渊潭,南西北面竹山环绕,没有高墙没有朱门,当中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右首一座三四层楼的客堂。我们一行到时,已是傍晚,被人直接领进了客堂一层的大茶室。茶室中间一张三四米长的大茶桌,围满了人。一屋子欢声笑语,少了寺庙常有的肃穆

片刻,便知道端坐中间者便是栖贤寺住持祥浩法师,围坐着的是武汉一所大学的访客,多是些教授。热聊间,紧坐在大师

傅身旁,一位搞哲学的教授扭头向祥浩师傅发问:“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傅。就是不知当问不当问,敢问不敢问。”面相尖刻,眼神中带着挑衅。

祥浩听闻,稍一顿神,回道:“既然问题已经摆在那了,至于放在你心里还是外边,又有什么区别,你就把它拿出来吧!”

教授听罢,暗叫一个好字,一字一字狠狠地问道:“我就是要问,你一个出家人究竟敢不敢吃肉?”

此言一出,一室哗然,只见祥浩师傅瞬时拍案而起,厉声道:“我一个出家人,家都敢出,肉有什么不敢吃的?”

教授先是一愣,旋即也站起身来双手鼓掌喝彩:“好,好,好,高僧,高僧,得道高僧呀!”

见一屋子人愕然,教授又补充道,这个问题他不止问过一位出家人,只有祥浩师傅的回答最意外却最让他信服。

屋子很快又恢复了之间的气氛,时隔不久,哲学教授似乎还不甘心,又挑衅道:

“祥浩师傅,我要真给你端一盘肉来,你还真吃呀?”

祥浩听罢,一把抓住教授的胳膊,张开大口就要咬将上去,吓得教授使劲抽身躲闪,祥浩笑着指着教授的胳膊说:“现成就有这么新鲜的肉,那用等你端什么腐肉上来!”

一屋人听完哄堂大笑。

独坐一角的我,虽然没完全听懂其中的禅机玄妙,但已然对祥浩师傅生了几分敬意。

第二天,客人下山,寺院只余清静,整个茶室只坐有我和师傅。

祥浩师傅博学健谈好客,主动聊起了很多话题,从庐山往事聊起,历史,文化,无所不谈,自然也聊到了佛学。我已然打开话匣,就把压在心中已久的几个问题问了出来:“祥浩师傅,我有几个关于佛学的问题想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祥浩师傅可能见我一脸真诚,并没拒绝:“尽管问即可。”

我问道:“佛教究竟是不是宗教?”

祥浩师傅没丝毫犹豫直接回答道:“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不是宗教。”

我接着又问道:“那佛家究竟有神还是无神?”

祥浩师傅微微一顿,没有再直接回答,而是回道:“先生认为呢?”

我也没有谦让,把自己想的滔滔不绝倒了出来:“我以为佛家没有神。因为佛指的是修行的境界。觉己,觉它,觉性圆满就是佛。看清看透自己,看清看透身外一切,看清看透宇宙万物就是佛。人人通过修行,可以逐渐趋近这样的境界,所以人人可以成佛,佛自然就不是神。当然换个角度再看,这样的境界是一种极限境界,是人力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那世间也就无佛了。无论成佛还是无佛,佛是修行的终极境界,不是神,那佛家自然也就无神了。”

我一番阔论,祥浩师傅听得频频点头,但却笑而不语,未置可否。只是隐隐听他口中呢喃道几个字:修行的境界,那么修行的

目的是什么呢?

随后的几天,祥浩师傅对我这个访客礼遇有加,先是介绍了几位当地文化名人一起海阔天空,又陪着逛着庐山的几大景点。我也渐渐消除了出家在俗的那层隔阂,跟祥浩师傅更象是多年的老友,什么样的话也敢讲,什么样的玩笑也敢开。只是当时没有察觉到,祥浩师傅的话越来越少,更多时是在倾听。

住到第五天,一大早,祥浩师傅找到我:“先生,今天我下山办点事,你陪了一块去逛逛吧。”

我也没有推辞,坐上师傅亲自驾驶的车,两人一起下山去了。

路上我问,下山何事?

祥浩答到:“山下有一对居士夫妇,在乡下盖了一座小楼,有风水先生看了说房前的树不好,让他们砍掉,这对夫妇将信将疑,就请祥浩下山再看看再做决定。”

我听罢哈哈大笑:“你一个和尚看什么风水,怎么还抢人家道家的买卖,哈哈!”

祥浩听罢也呵呵笑道:“什么也瞒不了你,我也就是推不了,那就下去看看。”

我又追问:“那你决定怎么办?”

师傅没有回答,只是缓缓说到:“树长几十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时近中午时,到了乡下。

祥浩师傅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围着小楼转了几圈,最后站在院子里对主人家说道:“孤树不留,三树成林,这院子里远不止三棵树了。不挡光,还挡风遮雨,不用砍,只要把这些老树上的枯枝剪掉,缠着的老虅修一修就可以了。”

老居士夫妇听罢,一脸轻松,很高兴:“那就好,那就好,有师傅的话我们就放心了,这可省下费事了。”说罢 ,就把祥浩师傅和我迎进了屋内。

屋内已备了一桌上好的素斋,祥浩师傅也不推辞,直接入座端起碗筷就吃。这时老居士从怀中居士从怀中掏出一个备好的红包递给师傅,祥浩同样没有推辞,直接笑纳。坐在一

旁的我,心中暗道:你这和尚,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吧。

席间,看那老妇人面露难色,似乎有话要讲,又开不了口。

祥浩师傅看到,善解人意地说道:“居士,您是不是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居士妇人一听,忙答到:“是有个事想请师傅帮忙。邻村我有一穷亲戚,家里有一个7,8岁的孩子,是个脑瘫儿,那么大的娃了,屎尿都分不清。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一个人带着,想请师傅去看看,看看有什么法子救救这一家人。”

祥浩师傅微微一顿,想了想回道:“好,那就去看看。”坐在他身旁的我都在暗自着急,心道:“什么事都揽,看什么看,你是去看病还是去看相呀!”

吃完饭,喝了几杯茶,祥浩师傅就开着车载着我们几个向领村走去。路不远,却一路泥泞,走了好一会才到。

穷,近乎赤贫。来到主人家,还是那种泥坯房子,两扇已经开裂的老式木门,屋内

漆黑,年长日久的烟熏火燎,屋子内墙黑糊糊且挂满了油垢,几人进了屋又退了出来,站在院子里。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也匆匆来到院子里。出来的是一个上些年纪的乡下女人,怀里抱着一个一看就是个脑瘫儿的孩子,两人衣服倒还整洁干净,显然早有了准备,在等待祥浩师傅的到来。

老居士妇人粗粗做了介绍,乡下女人就抱着孩子站在祥浩师傅的面前,一脸虔诚与期待。

我从乡下女人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生命之痛。怀里抱着的是自家的血脉,可天生却是一个傻子,莫说贫穷人家,就是有钱这样的病也无法医治。七八岁的人了,连屎尿都不能自理,自家的骨肉,天天这样养着,除了煎熬,一点点也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连医学都没有丝毫的办法,找到谁又怎么可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呢?

我不忍再看下去,撤身退到了祥浩师傅的身后。

这时,祥浩师傅双手合十,一脸肃穆,注视着面前的祖孙二人,许久,口中轻念一声阿弥陀佛,一字一句缓缓说道:“你怀中这个孩子,是你们家的福报!”

福报?这明明是苦难,是煎熬,怎么会是福报呢?几人带着不解的眼神望向了师傅。

师傅继续道:“本来你们家有更大的灾难,是这个孩子独自承受了苦难,从而保祐了你们全家人的平安。所以说他是你们全家的福报。这个孩子一定要照顾好他,能给他看病就尽心看看,若看不好就让他吃饱穿暖,千万不能丢掉。照顾好这个孩子,才能保祐你在外打工的孩子,保祐你们全家平安。”

我瞬时,从乡下女人眼神中看到两个字:释然。可以想到,七八年日日夜夜照顾一个傻孩子,日子久了一定有说不尽的烦恼和痛苦,更可怕的是这种煎熬看不到出头之日。而祥浩师傅的聊聊数语,瞬时让乡下女人知道自己照顾好这个孩子是有意义

的事,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原来可以保护全家人的平安。

我被震撼了,仿若一道电流穿身而过,身子麻麻的,木在那里。短短几分钟,祥浩师傅的几句话,保全了那个孩子,改变了乡下女人以后的人生。

再后来,我大脑陷入了片刻的空白,似乎那个乡下女人也拿出了一个红包来感谢师傅,但祥浩师傅这一次坚决不收。

回来的路上我一路沉默,陷入了沉思。

回顾这一天,树被保护了,没砍;居士夫妇省钱省事,心里的疙瘩解了;傻孩子安全有了付托;乡下女人付出也有了意义。不经意间,祥浩将遇到的每一件事,都给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明白了这一切,我对祥浩师傅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他将我带在身边,用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教化我,令我开悟。

祥浩师傅开着车,看我一路沉思,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前几天我们聊天,聊到了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近几天我也一直在

想,怎么样把我对修行的理解分享给您。”

我听到,赶紧转过头,凝神听师傅讲的话。

祥浩接着说:“无论出家,还是在俗,我们都会学习,学很多的东西。学习就是修行。但当下大多的学习,大多是学会了竞争,学会怎么超越。懂得竞争可以收获很多,比如财富,权力,地位;却很难收获幸福圆满的人生。我理解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更智慧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智慧跨越困难,化解苦难,排除烦恼,传播温暖和快乐,日积月累,成就圆满的人生。”

车在继续飞驰,路上铺满了金色的叶,夕阳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透过树林,透过车窗,布满了整个车箱。

据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道自然的光晕。日常是看不到的。由于每个人的气质气场修养不同,光的长短色泽也不同。这一刻,我看到的祥浩师傅,脸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心从来没有这样透亮过,正所谓,金秋。

这时的阳光,光线澄澈。这时的天空,空若湛明。




巭驼


什么叫有文化?跟大家分享一个身边事。

我的领导老李,没关系、没背景、没学历,但我们团队的业绩一直排名前三,而且他举止儒雅、人缘极好,连续三年民主测评第一,现在已经当上了公司副总。

有一次,公司聚餐,我与他相邻而坐,举杯敬酒之际,我问他:“李总,是什么让您如此成功?”他的回答把我震惊了。

他说:“人的一生有两点,起点与终点,起点看出身,终点看文化。”

酒酣情浓,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原来,老李年少时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考成绩也不错,只是因为家境贫寒,没读上大学。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深怕被人瞧不起,步入社会后,他比别人表现的更加勤奋,更加努力。

为了不落后,他苦心潜修深奥的专业知识;为了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他通读为人处世的经典著作;为了赢得不同的客户,他广泛涉猎三教九流知识……别人坐在大学的课堂,他走在拼搏的路上。

殊途同归,最终他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老李的故事使我明白:文化不是文凭,文凭写在纸上,文化刻在人心。

真正有文化的人,至少具备以下特点:1.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2.接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3.洞察人情世故;4.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说话办事的能力。

想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读书,可以请教于人,可以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并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能否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内敛于心,外化于行。


谋略残卷


大家好,我是冀东老李,说到有文化大多数人一定觉得是文凭和学历很高的人,并且是一个聪明人,但如果这么想,你就有点儿理解的太片面了,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在我心中什么才是有文化的人。

首先在我的心里觉得,读书多并不代表有文化,那些见识很广的人也不能代表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修养,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很自觉,并且干什么事处处都会约束自己,每时每刻都会为别人着想。

什么是修养呢,那就是一个人要心平气和,做事妥帖,待人有礼貌,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有修养的人。

现在的人都重视知识,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根本不把福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非常的自私自利,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如果是这样,即便学问在高也是白费。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呼吁我们的教育,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教育的同时,还要给大家多讲一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多读读《道德经》这些经典著作,他一定会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很好的未来。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冀东老李


“文化人”具备以下的素养方可称为“文化人”: 理想更高远:所谓高远,指的是这部分高端的知识人,胸襟比一般的读书人更为博大。他们思考问题往往着眼于全局,影响社会往往更加深远,思维更加深刻,观察世界往往关注战略的意义。他们注重的是大格局而非一时一事,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而非短暂的得与失,他们为追求理想而经得起折腾和磨难,他们认准目标谋大事而可以承受委屈,他们勇于担负责任而竭尽全力……孔子无疑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巨匠。他生逢春秋乱世,但为了传播他的“仁爱”主张,披肝沥胆,矢志不渝。他兀兀穷年,穿梭诸国,遭受的冷遇、嘲弄、讥讽和挫折难以计数,但他始终为理想而隐忍,为志向而奔波。他的仁爱思想在兵戎相向、弱肉强食的时代,绝对是具有高远性的,而非战术的致用性。倘若是后者,孔子可能更容易为某君所接纳,可以获取丰厚的奖赏。孔子恰恰在于取远弃近,反而更加凸显了他的“文化人”价值,更加体现了文化人的大格局、大胸怀。 二、取向更执着:作为读书人,大多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甚至有些发愤的精神。所以很多读书人都能够赢在起点上,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服务社会,体现人生的价值。遗憾的是,有太多的知识人,往往安而辍步、满而辄止,出彩一时,平庸一世。能够笑到最后的,每每是那些坚韧执着的知识人,是这些人才最终成长为“文化人”。他们为真理、为信仰、为志向、为事业执着前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赢得了后世的景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所述的这些典故,在知识人中几乎耳熟能详。它揭示了一个深邃的道理:坚韧执着乃成就伟大的必备精神。杰出的文化人,有天赋又具“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更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精神更开拓:有无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是区别平淡无奇与超然卓越的重要标志之一。不难发现,凡是称得上文化人的知识人,不论是哪个界别的,都有其开拓性的一面。他们或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事件产生好奇,生发联想,继而开创出新的境界。牛顿从苹果落地触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阿基米德从人在洗浴时自然上浮的现象中发现了浮力……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深刻的思辨――基于事物属性的深度思考,拓展新的思维,创造新的成果。他们或对已有的结论产生怀疑和批判,创造新的理论,形成新的学说,构建新的体系。大到理论体系的创立,小到对某一观点的商榷与争鸣,无不是建立在怀疑与批判之上的。甚至一些思维技巧的运用也具有开拓性,即使是纯文化的领域也总有领军人物的开拓之举。 四、性情更开明:狭隘的心胸和执拗的性格是很难成大器的。自古以来,在知识人中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文人相轻”的现象,而真正的文化人,并不是偏狭狂执的人。他们既有才气、灵气,也有大气。对有学养、有才养、有修养的同行、同仁抑或后生,不仅爱而惜之,而且尽力提携和保荐。开明是文化人的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一种品格。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十分崇尚开明大度、兼容差异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希望有容人的度量,能够容忍异己,欣赏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才人。这就是文化人的胸怀和睿智。小肚鸡肠、孤芳自赏、排斥异己、傲视他人的知识人,往往淡漠大事、大节,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自然很难跻身文化人的行列。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在于他的地位有多高,也不在于他的知识有多深,而在于他的气度、雅量和品质。文化人的为人常常比较简约、亲和,绝不会拉开架势唬人,少有知识人的清高。这兴许才是人们仰慕文化人的原因所在。总之,文化人大致是:立德以高、立志以远、立业以精、立言以宏、立身以正。爱需要信任、包容、理解一生中要珍惜的五个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完美人生四大梦知足者常乐 人生就是一本书受益一生的“四句话”生活的真正乐趣--享受现在看清别人不易 读懂自己更难生活里让我们微笑的十个理由 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尽管它也有些痛


这片天空有点蓝


  • 文化,不是学历,也不是资历,在我心里文化至少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品德修养。无论到任何时候,道德、品德永远是文化的第一位,不可替代,否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2. 能力素质。能力并非学历和资历,而是能够驾驭工作、把控大局,遇事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果断果敢。
  3. 心地善良。再高的水平,再有文化,如果不善良就是危险分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损失。
  4. 性格特点。随和谦虚而不张狂,做事干练而不飞扬跋扈,对上不溜须拍马,对下不指手画脚。
  5. 格局胸怀。格局决定结局,办事讲究包容,为人讲究厚德,礼让三分是分寸,包容人家是本事。

美丽的风景等你来

小路那边是大路

风镜伊人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一)什么是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

狭义的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二)有文化与没文化的区别

看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不是看他是否会诗词歌赋、懂琴棋书画,主要是看内外气质、仪表风度、日常礼仪、为人准则。我认为,有文化与没文化主要看以下三点:

处世态度: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事积极,态度认真,有限制自己的准则,有判断是非的方法;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事,无错加勉,有错改之。一个没文化的人,心中没有自己的是非线,人云亦云,毫无底线,遇事消极,做事懒散。

做事方法:有文化的人,他的方法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学习与思考所得,他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没文化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大小轻重,他所采取的方法,永远是看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待人风度: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有礼仪、有风度的人,他在对待别人时往往能够将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该刚则刚,该柔则柔,让人相处起来轻松惬意。没文化的人或唯我独尊,或附和他人,毫无原则性可言,相处起来令人难受。

三)努力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得多读书,多求知,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增长自己的才干,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和发展高度。然而,做一个人见人爱的文化人务必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日常生活中懂礼仪、讲规则、言行举止有气质、有风度。一个人看上去是否有文化主要看五条:

1.仪容仪表: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看上去仪表大方、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习惯良好。

2.言行举止:.言谈态度诚恳、亲切,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沉稳,使用礼貌用语,举止大方、心态平和、谦虚友善。

3.待人接物:与人相处讲究文明礼仪,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热情助人、诚信担当。

4.出行活动:外出活动讲究文明礼仪,讲究规则、文明出游、爱护环境、恪守公德。

5.起居饮食:居家或外出,就餐或作息,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节俭用餐、文明就寝、牢记安全。


风雨无惧


人们经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到底具备了哪些知识才叫做有文化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这些觉得别人有文化的那些人着手,他们为什么说别人有文化?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别人有文化?我们细细来捋一捋自己的思考:

1、当你遇到某件事情困难重重,自己一筹莫展无法解决时,别人却能够易如反掌地帮你解决你遇到的困难问题。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知识)

2、当你与人交谈时,有些时候自己完全组织不出非常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对方说话却说得头头是道,并说非常顺畅流利。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口才)

3、当你看见一幅名画时,完全看不懂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而别人却能够看懂这幅画的意思来,并能够解释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艺术)

4、当你与别人交流到过去的某个历史人物时,自己全然不知,而别人却完全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并且谈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历史)

5、当你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地上,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别人却知识这是为什么,并告诉你原因,另外还给你讲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科技)

还有好多,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归纳总结一下,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都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者对某些东西不了解时,而别人却非常了解并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由衷地称赞他有文化。

这说明人们常说的有文化的人是包括懂得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与经验的人,不单单只是懂得一种专业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就像前面讲的:有知识;有口才;懂艺术;懂历史;懂科技等等。

所以说有文化的人都是一些博学多才之人,也就是懂得各方面知识的人。







智宇思维


过去,人们常说读过书的人是文化人,没读过书的人是文盲是大老粗。文化人做事慢条斯理,有条不紊,讲究多。大老粗做事干脆利索,简单粗暴,一切从简,不讲究。有的读书人以自己读过书而骄傲,就看不起大老粗,如孔乙己,以自己比别人多认识几个字为骄傲,其它本事却没有,这样的人只能被人嘲笑!

被人称赞的文化人,有真学问,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大老粗的优点他们也谦虚地学习接收,兼收并蓄,努力成就自己,他们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给群众拿主意,在群众心里他们自带光晕,值得尊敬!

我们那里有个老人是旧时秀才,无论谁有困难找他,他从未让人失望过。他说: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就是帮人家排忧解难而已,不要迷信!有一家人天天打架吵架,每天鸡犬不宁。一天,老太太找到他诉苦并要求想办法帮他家解决问题。他闭眼掐指算了算,再绕着宅子转了几圈,然后说:宅子像棺材模样犯冲。破法一是换个新宅子,二是把宅子两边割出去一些,把宅子变成长方形。家主选择了第二个办法,宅子两边留了边,邻里关系好了;宅子前边砍掉几尺,全村人行路都方便了。从此,这家人安稳了许多。有人问他机密,他泄露天机说:心情,心理作用。第一,换个新宅子,他一家人经济压力就大,全家精力都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了,哪有精力吵架。第二,不换新宅子,老宅子的形状也确实不好看,你提出来这个问题没有人怀疑。他们前边让,两边让,他一家人也觉得给大家做了好事,在村人面前觉得脸上有光,心情大好,全家人都愉快的投入新生活中!这个老秀才被全村人尊为“圣人”,都主动教育孩子们跟他学习文化!

真正有文化的人就是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不是卖弄文字的人,更不是书呆子!如此,才能使群众真心称赞!





马火蚁


我觉得称赞一个人有文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人文化素养,一个是个人素质。

相互交谈中,感知到这个人的文化素养。

我们与人交往中,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人真的好厉害,哪方面的话题都可以去深入的交流,而且会有自己的观点,让人很敬佩。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自己”这方面稍有不如的情况下,一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让人三两句话给点通了,那种通透的感觉,真要忍不住夸赞一声,“你真有文化”。

交谈中觉得一个人很有素质,很有礼仪,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人们都说,互相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见面时候的言谈举止。

如果第一印象很好,那么对以后的交往中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很多重要的人合作都是从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始的。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第一次见到的这个人,有种让人舒服的气质,有着很好的交谈技巧,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教育环境是不一般的,这就是我们听到的,这个人“谈吐不凡”!

总结起来,给人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印象是人与人互相交往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有文化”,不单单是学历高,还是礼仪好,素质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