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睿智超群,真的是“死诸葛能退活仲达”吗?

隋香明


毫不夸张的说却有此事,史书有记载,《汉晋春秋》杨仪等整装而行,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 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日,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我给大家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从斜谷出兵功魏国,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一起出兵。魏军一直拒不出战,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多天,诸葛亮病逝。享年54岁。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军队准备撤回国,此时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了的消息,便派兵追击,由于诸葛亮死前料到司马懿有这一招,便早早命人做了一个自己模样的木雕像,坐在他的四轮车上。

等到司马懿和追兵一到,突然间,蜀军呐喊着扬起大旗,姜维就把那个诸葛亮木雕的四轮车推出来,司马懿见状以为诸葛亮没死,以为又中计了,吓得马上逃走了。

于是杨仪成功退走了,进入山谷为诸葛亮发丧, 至此老百姓们就编了一句谚语,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对冤家对手,一个是蜀汉的千古一相,一个是曹魏的篡位之臣,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两人的对决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对于诸葛亮来说,司马懿是他不能逾越的屏障,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是此生唯一不胜的对手。

在说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前,先回顾一次司马懿一生的战绩,司马懿从曹睿时代开始领兵,在曹丕去世的当年,孙权大举进犯魏国江夏郡,同时派出诸葛瑾、张霸进攻襄阳郡,司马懿率军打败了孙权,击败了诸葛瑾,斩杀了张霸,一举挫败吴国数路大军。

司马懿镇守宛城期间,新城郡守孟达准备反魏,司马懿达到消息后,一面写信欺骗孟达,一面八天急行军1200里,不经通报魏国皇帝,就直接火速赶到新城,一举剿灭了孟达的叛乱,可谓是快马斩乱麻,果断而迅速。

司马懿率军平定辽东公孙渊,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从中原出发前往辽东,路程将近3000多里路,以声东击西、故意示弱大败公孙渊,迅速平定辽东,解决了曹魏自曹操以来数十年没有解决的辽东问题,显示出司马懿足智多谋、随机应变的才能。

从历史上来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对决其实只有两次:

一次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称为卤城之战,

一次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称为五丈原之战。

从最终结果来看,在卤城之战中诸葛亮吊打司马懿,大获全胜,诸葛亮的战果是斩首魏军甲士三千人,获得铠甲五千件,角弩三千一百张。

《汉晋春秋》: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两人第一次交锋,原曹魏西线关中战区最高军事统帅曹真病逝,恰逢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皇帝曹睿把司马懿从荆州军区调到了关中前线,以代替曹真抵御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从祁山道出兵的,首先包围了魏军在祁山的据点,然后继续向北推进,包围了魏将费曜、戴陵驻守的上邽,上邽是魏军的后勤补给基本和粮食基地,诸葛亮击破了费曜、戴陵的四千魏军,然后抢收了魏军在上邽的麦子,然后司马懿才率领魏军主力赶到,两军在上邽以东对峙。

司马懿第一次对战诸葛亮,并没有把握,首先司马懿采取了消耗战,只与蜀军对峙,并不主动发动进攻,因为诸葛亮远道而来,粮食供应又非常困难,要不了多久就会退军,果然,没多久诸葛亮就向南撤退,司马懿率军跟上,就是不发动进攻,就这样诸葛亮一路退到了卤城,司马懿也就跟到了卤城,卤城位于上邽与祁山堡之间。

司马懿一路跟着诸葛亮,就是不决战,然后手下的魏国将领都不干了,屡次向司马懿请战,并在暗地里说司马懿是“畏蜀如畏虎”,司马懿在之前能够屡次取胜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看透对手的战略意图,所以才能迅速想出应对之策,但是对于诸葛亮,司马懿无法看透,所以迟迟不敢决战。

这个诸葛亮来了个破釜成舟,主动撤去围攻祁山堡魏军据点的蜀军,自断后路,然后将蜀军分为南北二军,由王平率偏军守卤山南围,而诸葛亮率主力守卤山北围,然后蜀军的后路及补给线被魏军切断,诸葛亮等于自绝后路,司马懿怎么也看不出诸葛亮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但由于一方面魏军群情激昂,另一方面确实有利可图,于是司马懿就派出张郃攻打王平,自己亲率主力攻打诸葛亮主力。

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出战的机会,引诱魏国进入伏击圈,最终结果就是司马懿率领的主力被诸葛亮打得大败,魏延、高翔、吴班大破魏军主力,同时王平又挡住了张郃的进攻,一仗大败后,司马懿再也不敢出战了,再次和之前一样与蜀军贴着,就是不出战,诸葛亮就开始撤退,司马懿派出张郃追击,结果张郃又被伏击中箭而死,这就是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对战,诸葛亮就大破司马懿。

两人第二次交战就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一次司马懿学乖了,无论诸葛亮怎么引诱,就是不出战,司马懿就一个字应对:拖。甚至不惜闹出千里请战的假戏,哪怕诸葛亮送女人衣服,司马懿也不出战,诸葛亮甚至都在五丈原屯田作好长期对峙的准备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诸葛亮因病死在了五丈原。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要杨仪的率领下,全军撤退,秘不发丧,隐瞒诸葛亮的死讯,司马懿得知消息后,派兵追击蜀军,蜀军作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赶紧就不追了,因为前车之鉴的张郃就是因为追击蜀军而被杀的,司马懿也怕蜀军有什么计谋,所以就停止追击,结果就被人说成是”死诸葛生走生仲达“,而且史书上都有记载:

《晋书》: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司马懿虽强,但处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的背后只有一个弱小的蜀汉政权,人口不足一百万,军队不过十万,地盘不过一个州,而司马懿的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曹操政权,人口有四百余万,军队近五十万,天下十三州占据了九个州,比实力,诸葛亮永远比不过司马懿,诸葛亮完全靠的是”实力不足,能力来补“,司马懿面对其他敌人是全胜的战绩,一生中唯有败给了诸葛亮,卤城之战甲首三千,死诸葛走生仲达,诸葛亮就是如何吊打司马懿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典故记载于《晋书》之中,这个典故的真实性应该毋庸置疑,因为《晋书》本来就是介绍司马家族的史书,其中的很多故事都为司马家族避讳。如果“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没有发生,《晋书》肯定不会记载这个嘲讽司马懿的事件。

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对手,诸葛亮和司马懿曾经多次交手,每一次司马懿都被诸葛亮打败。最后司马懿采用龟缩战术,无论诸葛亮怎样羞辱他,司马懿都不肯接受挑战,一直到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都没有占到丝毫上风。

实际上正史上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只正面交手了一次,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期,司马懿不肯听从张郃的意见,主动带领军队进攻诸葛亮,诸葛亮调遣将领击败了司马懿,斩杀了曹魏3000名军官。(《晋书》称诸葛亮战败,司马懿斩杀蜀军一万人,但是三国时期的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

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后,李严谎称粮朝不济,要求诸葛亮退兵还朝。司马懿派遣张郃带兵追赶蜀军,诸葛亮在退兵的路上设下埋伏,张郃被诸葛亮射杀。其实在张郃被射杀之前,曹魏军队里面已经有过前车之鉴。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王双带领军队追赶诸葛亮,诸葛亮在半路设下埋伏斩杀王双。前有王双,后有张郃。这两次教训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退兵的诸葛亮追不得。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吸取了第四次北伐的教训,不跟诸葛亮正面交手,也不去追击诸葛亮,实际上并没有任何错误。

从史书对诸葛亮死亡前后司马懿的表现来看,司马懿通过诸葛亮的饮食情况,已经隐约察觉到诸葛亮会死,但是司马懿不是天上的神仙,他无法判断诸葛亮究竟什么时候死。在蜀汉军队退兵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得到诸葛亮死亡的确切消息。

司马懿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期,一直都没有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每天派人骂司马懿,还给司马懿送了女人的衣服,谁敢确定这次蜀汉军队撤军,就不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试想一下,如果司马懿判断失误,诸葛亮只是粮草用尽退兵,或者故意诈死退兵,那么司马懿派去追赶诸葛亮的部队肯定又会全军覆没。

高手过招都是小心翼翼,诸葛亮是一个用兵高手,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表现的比较谨慎也十分正常。在诸葛亮的军队撤退之后,司马懿曾经参观过诸葛亮的军营,在参观结束之后,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实际上司马懿一生征战,基本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只有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他才会这样的谨慎,一直到诸葛亮死都不敢贸然追击。


史海泛舟摆渡人


答:诸葛和司马懿同为战略家、同为大将军、同为经年带兵打仗、经验丰富的老对手!彼此不说是了如指掌,也应该是心照不宣了。

诸葛曾经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司马懿则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张郃)

可见,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这样看来,只要司马懿一有行动迹象,诸葛就能猜他个八九不离十;同样诸葛一进兵,即使司马懿判断错误,郭淮也能马上纠正。正如魏明帝曹叡所说:“……诸葛亮孤军无援、难成气候,大将军司马懿足以抵挡,我没有什么忧虑了。”

(郭淮)

就是因为如此了解对方,才有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说法。这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当时有人传:“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笑说:“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天下奇才竟然能堕入你的画中?那你司马懿又是什么才呢?怪才!不怕活人怕死人。


中行偃1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美名远扬并具有传奇色彩像神一样的一个人物。从民间的成语和俗语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事前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赛诸葛等无一不是在说明诸葛讲的智慧超群、聪颖过人!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诸葛亮的记载都是持肯定的态度,无一不是赞赏崇拜,这常常让人若有所思会觉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吗?真的能预知天下大势吗?

关于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大家耳熟能祥的有三顾茅庐、火烧博望、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发明孔明灯、木牛流马、智斗司马懿、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

其中最为人知也最为人钦佩的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史书记载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因日夜操劳以至于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为了能让自己精心培养的这么多士兵不被司马懿吃掉,在他离世之前就让众人按着他的计谋有序撤退,让主薄杨仪率领众官兵撤退,魏延做了一个诸葛亮的木像并领一批人在后面埋伏。

司马懿通过细作听闻诸葛亮去世就率领几十万魏兵沿途追赶,刚走到一作山道旁就听见两边的山上锣鼓喧天,人潮涌动,放眼一看之间山上站满了蜀军,蜀军的前面众人推着上面坐有诸葛亮的四轮车缓缓向前。

司马懿见状顿时大失惊色,吓的调转马头立即就往后跑,也顾不上魏军是死是活,司马懿这一跑魏军大乱,都纷纷跟着主帅司马懿跑的方向逃串,中间踩踏伤亡不计其数,又加上魏延率领伏军在后面一路追赶砍杀,魏军伤亡就更多了。司马懿骑着战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公里,直到部下追上他才停下来。

看见部下他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他的头还在不在,已经吓到这个程度,部下说诸葛亮没有追过来并且已经去世了,他才放心。所以说诸葛亮睿智超群死诸葛能退活仲达一点都没错!


东郭先生说


诸葛亮睿智超群,“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种说法来自于明间谚语,严格来说,司马懿并不惧诸葛亮,诸葛亮在数次北伐,司马懿均应对自如!并不是真正的“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而是司马懿有意为之,达到掌控军队的的目的!

《晋书》中对于这件事情的记载是:

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可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未料死敌也。

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裴松之的注里记载的和《晋书》基本一样!都是当时的百姓因为司马懿没有追击诸葛亮,而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走生仲达”,而司马懿对此豪不在意!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强,不惧诸葛亮

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政,在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法正做了刘备的首席军事,诸葛亮也担任丞相,主要负责内政和后勤!

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三国志的记载也是诸葛亮是堪比管仲萧何的相才,但率军作战并非长处!正因为司马懿不惧怕诸葛亮,所以对百姓对他的讥笑并不在意!

诸葛亮和司马懿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知道司马懿是韬光养晦的大师,曹魏不仅要依靠司马懿同时也防备着司马懿,所以当有战事的时候就启用司马懿,一旦战事平息,司马懿又被夺取军权!所以蜀国的征伐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好事,可以重新掌握军权!

对于诸葛亮来说,一心要北伐中原,同样的蜀国内部矛盾重重,如果有战争,大家就会一致对外;一旦没有战事,内部各派系就会相互倾轧,徒耗国力!诸葛亮对此也没办法,蜀国建国之时基础就不牢固!

诸葛亮通过北伐来转移内部矛盾,而司马懿通过蜀国的北伐来掌握军权!

司马懿故意只守不攻

司马懿应对诸葛亮就一个字“守”,坚守不出!蜀国出川北伐,粮草供给线太长,加上蜀道艰险,粮草运输极难,诸葛亮多次因粮草问题而退兵!

对于司马懿来说,击败蜀军远远不如与之对峙带来的收益大,司马懿宁愿和诸葛亮一直对峙下去,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司马懿清楚的知道,一旦击败了蜀国,他自己必会被夺取军权,不被重用!

所以每次进攻的时候都要请示皇帝,故意来拖延!诸葛亮想把司马懿引出来决战,派人挑衅辱骂,甚至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不为所动坚守不出!

据《晋书》中记载:

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夫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

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奔无战心,所以固请战,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外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根本没有决战额的心思,只是坚守拖延而已!

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死诸葛能退过孟达”,而是司马懿有意为之,以获取军权!


小任浅谈史


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蜀军退兵时利用“诸葛木偶”成功吓退司马懿追兵,全身而退。“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后世传为佳话。

这段历史故事提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不但活着的时候英明神武,令魏军心生害怕,而且死后也还留有遗策吓退老对手司马仲达,保全蜀兵全身而退。

其实我认为这里不但诸葛亮睿智超群,司马仲达也是大智若愚,他很可能看出来诸葛亮已死,但假装没有发现我,正好借此退兵保全自己。因为蜀汉与司马家可谓是唇齿相连,如果这时候司马仲达揭穿诸葛亮的遗策,那么势必会有一次激战,他若失败回到魏国不死也会失去权势。倘若胜利,蜀汉就将灭亡,魏国统一天下,他功高盖主依然会被魏王杀死。

所以诸葛亮和司马仲达两人都是七窍玲珑、聪明绝顶的能人,不相上下。


向天空


这是真的。但又是没有的事。

说它没有,是因为历史并没有诸葛亮遗像吓退司马懿的记载。而且几乎也不可能。

说它是真的,因为历史上,诸葛亮死了以后,司马懿真的没有及时追赶。

大家知道,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造反了,阻断蜀军退路,双方还发生了一场战斗,魏延被斩杀。

如果这个时候司马懿率大军杀来,蜀军将大败,说不定司马懿乘机就可灭了蜀国。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司马懿并没有发兵追来。

难道司马懿不知道蜀军退兵是因为诸葛亮死吗?

显然不是。

因为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已料定诸葛亮活不长久。那么蜀军无缘无故退军,司马懿不会料不到诸葛亮已死。

那么他为什么不追呢?

只有一个回答,他怕诸葛亮,已经怕到骨头里去了。因为他吃诸葛亮的亏,已经不是一次二次,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所以,他虽能料到诸葛亮死,却也轻易不敢追,怕中埋伏。直到后后他才追,蜀军已退入汉中。

我想,如果司马懿知道魏延曾造反闹事,他错失攻蜀良机,一定会后悔吧!

所以,虽无诸葛亮遗像退司马懿之事,却有诸葛亮神威震慑司马懿令他不敢追之史实。小说家写死诸葛退生仲达,也符合史实。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诸葛亮确实厉害,但是司马懿也不简单。纵观孔明和仲达的交手,几乎是两个人都没有赶尽杀绝,有点消除异己,抓住权力的味道。司马懿则更明显,没有彻底消灭蜀汉,主要是没有大权独揽,他需要用蜀汉来保住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大权力。


斑凤


諸葛亮身死五丈原,楊儀等燒營而退,魏兵奔走相告,司馬懿起兵追之,楊儀等把軍旗回揮,又大鳴鼓,擺出要戰鬥的樣子,司馬懿認為對方窮寇不宜追逼,放其離去。第二日,司馬懿去到蜀軍扎營的地方視察,看見遺棄的圖書、糧草甚多,遂斷定諸葛亮已死,急起兵直追,然而蜀軍已走遠了。“死諸葛走生仲達”,那個民謠即因此而來。楊儀的舉動,大概是諸葛亮生前教的,或者是姜維所為。


歷來說陳壽不敢記錄司馬懿這件事,然而唐人寫的《晉書》裏有,仔細看,司馬懿又沒怎麽丢臉,犯不上忌諱。陳壽回避,唐人不需要,記載中又沒有諸葛木偶之事,研究歷史的,替文學家吹這種牛幹什麽,民間如何把孔明當神拜,那跟學術和歷史無關,不給他們添柴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