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蒂姆已经距离大满贯冠军非常接近了,他连续两年杀进法网决赛,在年终总决赛他击败了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在今年澳网他再次提升了自己正拍的水平,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和凶猛,他证明自己可以在底线和德约科维奇一争长短,甚至逼得对手频频上网。

一颗球的差距能有多远?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有可能是一局,有可能是一盘,也有可能是一整场比赛,但他更多代表的是一个量级。我们去年美网在俄罗斯新“沙皇”梅德韦杰夫身上已经看到过了,在大满贯赛事,尤其是四强以后的战斗,差距往往极小,有时候胜负就在一颗球,机会稍纵即逝。你一错过了,那气势和立场就逆转了。

而能不能把握住那颗胜利之球,就是伟大球员和优秀球员之间的差距。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从2005年萨芬拿到澳网后开始算起,在这14年中,澳网、法网、温网三个大满贯赛事,全部被四巨头垄断,只有瓦林卡突破过他们的封锁。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在这14年来的56座大满贯冠军中,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一起囊括了50座冠军。他们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整批9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俊杰们,至今都还没尝到大满贯滋味。

网球的人才枯竭了吗?当然不是。商业中有一个词叫做资本化指数,那就是说一个团体如何去更有效的运用其天赋。比方说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中,可能有很多人有成为哲学家的天赋,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他们每天只能想着如何活下去,所学的都是捕鲸、造冰屋、生火这类的事,他的天赋因此而被浪费了。

但是在美国,如果你跳得比别人高、游得比别人远、跑得比别人快。那么放心,田径协会的人总会找上你。因为在这里体育活动是高度资本化的。只要你有能力,不用担心天赋被埋没。

而在如今男子网坛天才小鬼到处乱跑的时代,整体竞争力当然是比以前更强了。那些有能力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被选中,甚至有些教练愿意自掏腰包训练他们。各地的网球学院在全世界覓寻好手,让他们集中在一起互相切磋。身边则是聚集了最好的训练师、体能师、营养师。知名运动品牌则为其设计最好、最合身的球鞋、球衣和配件。

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桑普拉斯时代的大部分选手,如果乘坐时光机来到2020年,他们可能会怀疑这些炮弹般的回球到底和他们过去用的是不是同一颗。

因此我们如果以科学的角度来看,要说九零后的天赋和他们所能提升到的高度,会不如他们的前辈们是很荒谬的。

如果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那到底是什么让费德勒、纳达尔及德约科维奇三人在超过32岁后的统治依然看不到尽头?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如果我们忽略掉结果,只专注在比赛内容上,在2019年三巨头的统治其实松动许多。费德勒整个赛季43胜7败、并拿下三个赛事的冠军。但他在最高强度的比赛——也就是大满贯的表现,并不能让外界以及他自己满意。

特别是在下半年,温网在拿到两个冠军点后输掉,美网第4盘末浪费5个破发点,被过去随便打的迪米特洛夫逆转。

纳达尔拿了两项赛事的冠军,但他过去也曾被蒂姆送蛋。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但在今年澳网,费德勒状态极糟,有两场处于在淘汰边缘,但都赢了下来。在对桑德格伦那一场甚至化解了七个赛末点。纳达尔在去年美网决赛第五盘体力耗尽,依旧在手抽筋的情况下,拿到了自己的第19座大满贯冠军。

然后是本届澳网决赛的德约科维奇,在第二盘尾段被主审抓了发球时间过长、然后导致关键第九局被破发,接着丢掉了那一盘后。他在第三盘几乎完全崩盘,被蒂姆连拿4局。

但在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德约科维奇重整心态。蒂姆仍然不间断的打出好球,但仿佛就像是在对一堵墙击球一样,使劲全力、不管扣得多重多凶,球在下一秒都自动回到了这一边,甚至角度还变得更大,速度更快。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决胜盘德约科维奇把握住机会率先破发,不过蒂姆在第3局也有回破的机会,逼出了3个破发点,但前者巧妙的用一次上网施压和一次精湛的小球化解掉危机。如果奥地利人能有勇气看回放,他会发现那也是他挽救比赛的唯一机会了。

与之相比,去年德约科维奇在温网面对史上最好的发球手之一——费德勒,在被逼出了两个冠军点的情况下连拿四分,最后奇迹般的拯救了比赛。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这些巨头们不同其他球员的地方到底是什么?

2010年澳网,罗迪克对冈萨雷斯,前四盘两人维持高质量的对决,正拍威力几乎可以打死大象的冈萨雷斯稍稍占优。不过到了盘末点一次争议判决,罗迪克回球被喊出界,之后挑战成功,主审直接将那一分判给了他。非常不满的冈萨雷斯第五盘心情大受影响,结果最后草草结束、被淘汰回家。

事实上,那届大满贯罗迪克在稍早遇过一模一样的事情,那时候主审告诉他“必须至少要碰到球才可以重打”,虽然当时很不满,但他还是想办法让自己回到了比赛当中,最终打进了八强。你可以说那一球就是整场比赛的转折点,它打垮了智利猛男奋战的决心。

这一球是一名世界前五球员和大满贯冠军得主之间的区别。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而回到2009年温布尔登,那时罗迪克在新教练史蒂芬奇的帮助下脱胎换骨,状况好得不像是真的。一路淘汰了休伊特和穆雷晋级到决赛。再次遇到死活打不赢的费德勒,他在第二盘抢七握有4个盘末点的情况下,居然拿不下来。第五盘两人进入到史诗般的长盘保发大战,第17局罗迪克又争取到了2个破发点,但费德勒将自己的发球水准往上提升了一个档次,最终反而在第30局、完成自己全场的第一次破发,同时也拿下自己超越桑普拉斯的第15座大满贯。

罗迪克在这场比赛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但当关键一球出来之时,他却没有准备好抓下,连他最引以为傲的发球都帮不了自己。

这一球是巨头们和一般大满贯冠军得主之间的区别。那种机会把握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胜负的勇气,让他们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赢家气质。这种特质并不是人人都有,但当那人出现时你总是能一眼认出。

蒂姆已经距离大满贯冠军非常接近了,他连续两年杀进到法网决赛,在年终赛他击败了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在今年澳网他再次提升了自己正拍的水平,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和凶猛,他证明自己可以在底线和德约科维奇一较高下,甚至逼得对手增加上网比例。

但是在第四和第五盘都只差一球就能破发时,他却手软了、将球打出界了、回球挂网了。这其中的差距可能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只看你打出了什么,若干年后不会有人记得2020年澳网亚军。

蒂姆距离大满贯冠军,只差一颗球

蒂姆相比兹维列夫、西西帕斯这些新生代的同辈们,他的劣势是:生太早了。今年已经26岁,其实没有剩下太多时间让他追赶理想中的自己。

他距离大满贯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只是一颗球。但拿不拿得下来,决定他未来会被评价为什么样的球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