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额彩礼都是男多女少惹的祸,假如女多男少彩礼又会怎样?

鸟雀林老王19966


虽然现在男女比例失调,但分析数据时看的是男女的出生比例。虽然农村高额彩礼跟男多女少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的原因是现代人的三观出了问题。哪怕是女多男少彩礼也不会掉太多。

古代人择偶讲究个门当户对,但现在的人将就这些么?女性月薪3000元,却接收不到男性月薪3000元,甚至很不到找个月薪30000元的男朋友。但反过来讲,只看条件的情况下,人家月薪30000的男性会看中月薪只有3000元的你么?

就拿彩礼来说,彩礼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女方狮子大开口,男方财大气粗,给一百万都不多,但如果男方比较穷,且家庭条件也不好,女方各方面也一般,从各方面衡量两家算是门当户对了,但却在彩礼上犯了难,因为女方所要的彩礼数额根本不是男方能承受的。

所以,高额彩礼根本不是男多女少惹的祸,而是人们的三观出了问题,还有一些“田园女皇权”,搞什么生孩子警告、当保姆警告、爸妈养我不容易警告什么的,这才是问题真正的根源。虽然说现在男女比例失调,但那只是相交于同龄人而言,要知道人与人组合成一个家庭可不一定要在同一年龄段的,25岁跟30岁的就不能结婚了?

假如中国变成女多男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彩礼虽然会掉,但也不会掉多少,只要比例不是特别悬殊,一切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新农志


你好,感谢提问。

关于农村高额彩礼一是男多女少惹的祸,二就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攀比的心里。你家闺女要十万我们家闺女就得要十二万怎么也得比你家高点。还有就是现在女方那边不要男方这边也拿。就拿我们这边作比较吧。我们这边现在彩礼起步的话已经十三万往上了。多的还有要十八万八或者二十万的。如果说女方那边对于彩礼没要求的话,男方这边拿彩礼也得随行就市,现在随行就市的彩礼也得十几万了。咱们算一笔账。我朋友女朋友要彩礼十八万八,再加上订婚的礼品还有就是三金。这是没下礼之前就得二十三四万了。再加上八月十五走的礼。咱们就按照一年结婚。到年底下礼再来个八万八,加上上车礼下车礼。这不算别的已经三十多万了。加上各种礼品媳妇娶到家怎么也得四十万左右。这不算车房什么。他女朋友还要县城里面的房子。还要求有车。不过这礼钱碰到女方那边家庭有的话一般都能带回来。但是我朋友这明说了,这钱拿过去就是女方那边要盖房子的。所以这个钱是没希望了。一点也没戏。当然了这个钱带不带回来,全看人家女方那边。

如果要是女多男少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高的彩礼。但是彩礼也会有。只不过少而已。








乡下曹十一


现在女的也挺多。我身边一大波女性未婚,然后市里所有单位联谊,去的基本都是女的,一打听,都说自己单位男的基本都已婚。

我一朋友,研究生毕业,她教高中生物,她上一年结婚,她对象二本。我身边一些女性,先不说其它,就是想找个同等学历的,就找不到。


素稻米


关于农村高额彩礼一是男多女少惹的祸,二就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攀比的心里。你家闺女要十万我们家闺女就得要十二万怎么也得比你家高点。还有就是现在女方那边不要男方这边也拿。就拿我们这边作比较吧。我们这边现在彩礼起步的话已经十三万往上了。多的还有要十八万八或者二十万的。如果说女方那边对于彩礼没要求的话,男方这边拿彩礼也得随行就市,现在随行就市的彩礼也得十几万了。咱们算一笔账。我朋友女朋友要彩礼十八万八,再加上订婚的礼品还有就是三金。这是没下礼之前就得二十三四万了。再加上八月十五走的礼。咱们就按照一年结婚。到年底下礼再来个八万八,加上上车礼下车礼。这不算别的已经三十多万了。加上各种礼品媳妇娶到家怎么也得四十万左右。这不算车房什么。他女朋友还要县城里面的房子。还要求有车。不过这礼钱碰到女方那边家庭有的话一般都能带回来。但是我朋友这明说了,这钱拿过去就是女方那边要盖房子的。所以这个钱是没希望了。一点也没戏。当然了这个钱带不带回来,全看人家女方那边。

如果要是女多男少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高的彩礼。但是彩礼也会有。只不过少而已。


天意12823


  1. 这个看男女双方还有父母协商就可以了,我感觉只要男女互相喜欢结果在一起过日子,就不要干涉年轻人彩礼,只要年轻人肯干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比如我老婆跟着着我什么都没有,结婚7年了2个孩子,车子县城小区乡镇小区都买了,我和我女儿说你以后找对象我不干涉你,只要你看好就好,结婚我条件好点给你陪嫁一个车,过年也不指望你买什么给我吃,你来家吃饭过来看看就好,只要你过得好,爸爸就开心,过得不好给我再多东西我不高兴


采花v大盗


这是一个社会趋势,即使女多男少的社会,情况也不会好太多。个人认为男多女少对于高额的彩礼钱影响不大。

第一、尊重女性,女士优先等思想,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我们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而对于人生大事,无论是谁都不会儿戏,肯定是慎之又慎。对于女性选择她的另一半,一生大事,谁会想马马虎虎的过一生,肯定得着重选择。这又回到了如今的现状,谁家的条件好更谁,要的彩礼达不到要求,本校姐自有人嫁。

第二、农村是因为男多女少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城市里面呢。城里相对于农村而言,重男轻女的思想有是有,但是肯定对于农村来说比较薄弱,城里面的男女比例不会像农村一样严重失衡,但是城里面的彩礼也同样高得离谱。所以即使农村女多男少情况也会随着城里靠近,情况并不会好得太多。

第三、物质经济的冲击。自从国人富起来,婚姻的花样是层出不穷,很多明星结婚不仅花样多,花钱也是令人咋舌,动辄数亿。而哪怕是普通的家庭来说也会随着潮流,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的情况下,某姐妹家、某亲戚家彩礼十万,那我得十二万,再不济也要跟他家十万扯平不是,所以农村彩礼钱逐渐走向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








重走乡间路


我来回答此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近几年,改革开放确实让农村的大部分农民富起来。家家户户楼房小车,独门独院。有些房子盖的象别墅。

以农民工打工为例,2000年以前,日工资在30元以下,2000年至今,逐年增高,现在稍有些特长的打工者,日收入能达300元以上。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的收入。所以彩礼也随之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

以我们周口农村为例,现在彩礼钱在20万元左右,也就是打工者两年的收入。当然男多女少也是其中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假如男少女多可能会好一些。

其次,虽说男方彩礼钱多了,女方相对应的嫁妆花费提高了。有赔送轿车的,各种高档家电的。再说,养女儿也要花不少钱的。人家养了20多年的大闺女,给你当媳妇,花两钱不是很正常吗?

男方彩礼钱很多女方父母不会花,有些还要添钱置嫁妆。但也有靠女儿结婚挣钱的,多要彩礼不赔送嫁妆,那也只是极少数老鳖一。





文长法wcf


现在结婚不光是高的离谱的彩礼钱,也有地方还有什么搬箱钱,洒水钱,下炕钱……各种明目的借口把男方油水不榨干誓不罢休一样。从不考虑婚后年轻人要怎样生活。

现在农村姑娘都去城里打工,就在外谈对象,远嫁他乡就形成了我们县里面农村男女比例失调,你没钱在徘徊,有钱的小伙找去了,你有钱时没机会了。所以农村小伙等不起呀。这些也助长了彩礼和附加条件的飞涨,农民只有砸锅卖铁,借账也要给儿子娶媳妇,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男多女少。如果变成女多男少,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解决。其实苦就苦了我们90后这一辈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现在幼儿园的男女比例都已经很正常了。相信再过20年。彩礼应该没有现在这么虚高。







农村刘二胖


从古到今,结婚时,南方都需要下聘礼,或者现在的给彩礼,女方还以嫁妆,这是流传千年的习俗。所以不管男多女少还是女少男多,这个礼数是必须有的。至于给多少?从古到今也基本一样,在古代,如果男方是达官贵人,高门大户的话,不用说,给的彩礼也多的。平民百姓婚娶自然是少一些。现代社会,确实存在有攀比彩礼的现象,但是即使女多男少也改变不了,因为不可能女多男少,千百年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每家每户还都希望自己家有个男孩。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男女比例差距不大,女少男多的情况基本不可能,所以,彩礼也不是靠这个降的。不过,现在人文化素质提高,见识多广,慢慢的也会明白两人之间有爱是最重要的,彩礼可以和父母好好沟通,相对给少些,这个前提就是必须要男士很真诚了,是真的爱对方,并且落到实处的去给对方安全感。我的身边就很多不介意彩礼多少的女士,她们不介意彩礼多少,只希望自己能找到真心爱的人。



轻松养殖吧


农村出现高额彩礼,男多女少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民风民俗是更加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彩礼额度可能与男多女少性别比例失调有一定关系,但彩礼的存在却是风俗习惯的传承,是由来已久的,与性别比例失调并没有关系。

彩礼与嫁妆是相辅相成的,古已有之,并且一直传承至今。男婚女嫁,女方索要彩礼,只要在当地通行的额度以内,就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得到人们认可的。如某地农村的彩礼一般都是在10~20万这样的范围,女方索要20万彩礼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有的人家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会索要大大超越通行额度的彩礼,这样就会压得男方喘不过气。所以,人们就会设想,如果是女多男少的局面,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呢?

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使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彩礼也不会消失。这不是性别比例的问题,而是民俗传承的问题。民俗传承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里面有民族文化传承因素,还有民族礼仪传承因素。如同当下,男多女少性别比例失调。但女方嫁女儿,并不是单纯索要彩礼,也不会因为男多女少就不再陪嫁,而且有的女方家庭陪嫁还特别丰厚。因为这是礼尚往来。大家都鄙夷只是索取不愿意付出来而不往的非礼行为。因此,来而不往就会受到指责和鄙视。这就是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尊重民风民俗的体现。

所以,既然不会因为男多女少就废止陪嫁这样的习俗。所以也不会因为女多男少就废止彩礼,彩礼和嫁妆这样的现象,仍然会和谐共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