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危险了!希特勒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美国的研究也落在后面

希特勒对核武器非常憧憬,而且几乎得到了这种恐怖武器。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核动力公式,到30年代,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科学家都在研究中发现了核裂变的巨大能量:1克重的铀产生裂变后其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汽油所放出的能量。

然而就在科学家们对这一科学发现感到欣喜的时候,纳粹德国也把目光盯在了这个伟大的成果上了。希特勒计划将这一成果运用到战争中去,用科学来毁灭对手、征服世界。

太危险了!希特勒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美国的研究也落在后面

1939年4月,纳粹德国将世界顶尖的6名原子物理学家邀请到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开始制造能控制利用铀的装置。同年的9月26日,德国正式制订了代号为“U”的秘密研制核武器的计划。

“U”计划的实施,让一些警惕的美国科学家感到担忧,他们游说罗斯福总统必须采取行动。1939年10月,罗斯福下令成立一个铀顾问委员会,并于当年的12月6日正式批准了原子弹研制计划。美国国会拨款20亿美元作为研究经费。美国政府为这项计划起名为“曼哈顿工程”。

太危险了!希特勒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美国的研究也落在后面

美德两国为了赶在对方之前制造出原子弹,竭力遏制对方,开展了大量的间谍行为,窥探对手的最高机密。

美国研制原子弹工作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参加这项研制计划的美国人前后多达60万,若有一人透漏了风声,都会吸引德国间谍的注意。

在这支人员庞大的研制队伍中,美国人组织了一批恪尽职守的保密人员,在经过严格的训练后,青年男女之间谈话用暗语,对核心研制人员进行严格地监控,负责检查每一份文件资料的收发。即使是散落在办公室里的一张纸,也要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处理,做到万无一失。其中,最难的是对参加研制人员的严密监控。经过训练后的保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约束这些研制人员。

政府与所有参与人员都有严格的保密协定,其中2000多个因口风不严、说话随便的职员受到了处理。在文职人员中,他们特别注意对每一位不适合做这样高度机密工作的人员的善后安排,做到周到、完美,使得这些人在调离工作岗位后,也不会因为被解雇产生不满情绪因而导致对“曼哈顿工程”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太危险了!希特勒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美国的研究也落在后面

另一个困难的问题是参加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保密工作。许多人都是在国际上出了名的人物,德国人只要是知道这些人的行踪,自然会尾随其后并由此推测出美国人在何时何地进行着什么样的工作。因此,“曼哈顿工程”的反间谍机构对这些科学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他们给这些科学家每个人编上代号,并派出警卫人员负责他们的人身安全。

美国人的保密措施的确是十分出色的,他们不仅成功地使本国科学家的行踪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而且还成功地将许多国外科学家带到了美国,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参与研制工作。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美国还成功把世界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玻尔从丹麦营救出来,化名贝克在美国秘密地从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研究工作。

太危险了!希特勒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美国的研究也落在后面

虽然美国从事核领域的研究总体来说在德国的后面,但是德国对其也不敢轻视。因此,在战争初期,德国曾派出两名最优秀的科学家来美国进行所谓的“交流”。美国也凭借着这次机会,以科学家们谈话的机会,使得德国对美国产生误判,他们认为美国人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曼哈顿工程”的反间谍保密工作不仅针对德国人,就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人也难以窥其端倪。英国物理学家阿兰对美国的这项研究极为感兴趣,曾三次前往参观。

美国人立即引起警觉,迅速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并协助英国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最终确定这位科学家曾向苏联方面提供过铀标本和美国研制核武器的进展情况。英国方面立即将其逮捕,判以重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