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了之后,物价会否大涨?

一生无悔林


疫情过后,食品类主要以肉类为主有一波上涨!但其它物品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些反而下跌!


远航小卫士


疫情这段时间物价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最近公布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着这么高的物价上涨,很多人都在说去超市感觉比5.4%更高,所以也在担心接下来的物价会何去何从。

小墨在疫情期间过了两趟超市,一趟是在春节期间,一趟是在昨天。

春节期间北京人已经很少了,物流快递都没完全上班,超市的场景吓我一跳,调料不全,奶制品很少,面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枣还贵。

昨天再去超市,发现货架上已经摆满了商品,上次没有买到的这次都买齐了,虽然平时习惯打折的奶制品不再打折也卖的快,但我相信随着货物进货通畅、工人复工,物价很快能恢复到春节前的状态。

所以,小墨认为,疫情过后,物价可能在一段时间持续相对高价以后还会回归到正常价位,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好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这段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休息,供货量跟不上需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过了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复工,供货量大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不过,这次疫情也的确给不少人敲醒了警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还是得做好资产配置,留够足够的资金,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以后,从容应对物价上涨。


墨非鸣


短期确实会看到物价的上涨,但是幅度不会大,持续性不会太久。

因为国家对于这一块的控制还是相当严厉的,并且在疫情之后,国家也一定会积极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稳定物价的。

我们都知道,疫情期间,大量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

大量的人员被隔离在家办公,甚至无法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还在老家“战斗”;

所以,许多工厂无法照常生产订单,许多蔬菜,鱼虾等无法正常捕捞和运输,这必然会造成未来的一个短期物价上涨。

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疫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菜品的供应正常,可以看到大部分必需品的供应到位。

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么良好的管制措施下,短期的物价上涨幅度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旦疫情结束,国家一定会大力扶持这些企业和工厂,让实体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之中。

只不过,当下来看,疫情的控制才是重头。

所以,大家互相谅解,共同度过难关吧!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市场物价的规律就是绝对的涨价,因为货币是在不断的贬值,通胀一直存在,只是快慢而已。由于疫情影响的时间比较长,会导致生产的不足,库存的减少,出现供需矛盾,物价毫无疑问只能涨价,而且比一般年份涨的幅度更大。如果央行再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会促进涨幅加大。不增加货币流动性,经济就会恢复的慢,不管怎样生活物资物价飞涨是肯定的,当然固定投资肯定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大,房价会有回落。


数字彩票推演方法


疫情过后,物价能否大涨?

物价一天一个样,甚至刚刚买完菜,回头就掉价或涨价,市场经济之物价如初一,十五的月亮潮夕一样,时涨时落,规律性的有峰就有谷。

疫情过后的物价也似波动性的起与落,有规律性的涨幅,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长效的调控物价,严厉打击在疫情流行期间,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例如有不法之徒趁疫情期间,任意提高口罩价格,被以巨额罚款一事,国人都知道。

放心吧,疫情过后的物价不会大涨。


老刘105751014


疫情过了之后,物价会否大涨?

物价是不是大涨成为了现在的话题热点之一,依我之见短期会出现涨幅,但是长期看来物价不会大涨。得出次结论有以下几个依据。

第一,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完善的农业体系,农业物资充足,没有涨价的空间,资本也不会进入炒作,这样资本家会血亏的。

第二,我们有着完善的监管体系,如果出现恶意涨价的行为会受到处罚,这样别人也没有这样的胆量,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物价上涨也就是短期的一个情况罢了,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物价上涨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这是多余的担心。

第三,物价短期大涨也是有这样的可能的,原因很简单,物资调配需要时间,在这个空间物价上涨是有可能的,但是影响是比较小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喜之郎关注三农


疫情中涨点价可以理解,交通不方便,做什么事都有点难,疫情过后我想物价会阵下来的。


牵挂你的人148478152


今年物价肯定会有涨幅,现在已经看到迹象了。但是应该不会大涨,到底我们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制在那里,他们会看好最后底线的。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那肯定是大涨。

1.今年的资金面是极其宽松,不断的降准(3个月内2次降准),不断的央行逆回购操作(已经释放了超过2万亿资金),未来还可能有降息的政策公布。这样今年的资金面还是很宽松的,市场中的钱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是会逐步下降的。在2月LPR的下降力度可能超过前几个月。按照经济学规律,在此情况下,各类商品的物价会有所上浮,否则如何吸收多投放到社会中的货币资金?

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社会经济大数据中,我们的CPI(物价上涨指数)就上浮了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影响cpI指数上涨约4.1%。其中因为两节(元旦和春节)的影响所导致,那么还有应对此次事件的正常市场无价反应。未来月份应该不会有这么高的上涨指数,但是估计全年的上涨指数可能会同去年持平。官方宣布2019年全年同比涨2.9%,但实际素质应该还会更高一点。那么2020年应该也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上。

3.那么从衣食住行等,关系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品价格来预测,这方面的物价上涨应该是幅度最大的,就同2019年一样。例如猪肉,自去年大幅涨价之后,好不容易经过政府的努力管控,价格开始回落。但经过此次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又一次价格上涨,参考去年的管控过程,最少还得经过大半年才有可能回落。

4.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房地产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2019年有很多城市的房价还是有了明显上升,虽然也有很多地方在下降。但这个城市价格分化趋势在2020年会更显著。

2020年,如果从政府的思路来说,就是一个字“稳”。尤其是经历了此次公共安全事件之后,那么今年各项指标都会要求稳定。例如GDP保持去年水平(抢回此次受影响的损失),房价保持稳定可控,那对于物价肯定也是一样,要稳定可控。才是真正的大基调。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我不认为此次公共卫生事件退潮之后,物价依然会出现大涨。

虽然说这一次的卫生事件爆发期间,对于一些物资的购买出现了抑制,在事件退潮之后,很多人会集中购买物资,产生消费市场的短时间繁荣,这样显然会推升物价,但是不要低估了我国的生产能力,总体而言不认为物价还能够继续上涨。

1月份公布的CPI增幅为5.4%,说实话,这说明在1月份期间,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cpI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在春节期间,历史同期的食品价格上涨也非常的迅猛,所以我们对照可以发现这一次食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是来自春节假期的季节性调整,而非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一方面非食品价格虽然受到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上涨,但是背后还出现了ppi的下降,这就是说整体工业品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按照2003年非典影响的经验,在公共卫生事件退潮之后,往往会有一波经济增长的高峰,这不光是来自于消费市场的增长动力,更是生产端的加速生产,这两方面的影响相互抵消,对于cpI的增长并不会有太多的动力。

可以认为1月份的cpI已经是全年高点了,2月份和3月份的物价虽然仍然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

有没有可能物价出现临时的短期挤兑而飞涨呢?有这个可能性,但是要相信我国政府对于整体物资供需的调控能力,物价短期的飞涨在我国很难发生。


咨询师天生


会出现阶

段性上涨(波动)但最终仍会受市场供给关系影响,趋于正常。我从简单理论和一些案例

一、供给关系决定价格

从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供需平衡决定价格,当供给大于需求时,物资供应多了,没有这么多人要,所以价格就会下跌。相反,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则会升高。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近期口罩、消毒液、酒精、蔬菜等到价格肯定大幅度上升,因为需求的人多了,但是物资生产供应没跟上,价格就会升高。当然,那些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更加是不可取。

二、案例一 非典疫情期间的物价情况

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出,非典疫情期间,也就是从2003年1月到2003年8月,整个非典疫情期间食品价格、肉类、蔬菜等都是阶段上升的,但是8月份疫情控制之后,物价就随着市场供给正常波动了,这里面有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也有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但是趋势都是阶段性上涨,然后由市场供求决定。

三、案例二 从国外疫情来验证

我们看美国历史上比较严重的三次猪瘟疫情,发生疫情的时候,物价也是应激发生上涨,然后疫情平稳后价格走势就跟随市场自由波动了。

四、不同物品的物价波动情况

疫情过后,不同物品的价格波动肯定也是不一定相同的。像生活必需品、民生用品、医疗卫生用品肯定是上涨较大的,那些和疫情关联程度比较低、可替代品比较多、市场竞争激烈的物品价格上涨可能就没有这么明显了,比如计生用品、电子科技产品等。

总而言之,价格由市场波动决定。疫情影响的不是物价,而是影响物品供需情况,进而影响了物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