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機器人亟待AI技術賦能

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能幫助人類完成除生產製造加工過程之外的工作。服務機器人包括專用服務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其中專用服務機器人是指在特殊環境下作業的機器人,如核電站事故檢測與處理機器人、極地科考機器人、反恐防暴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救援機器人等;家用服務機器人是指服務於人的機器人,如助老助殘機器人、康復機器人、清潔機器人、護理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

由應用場景可知,環境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學習、人機協作是服務機器人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但目前面市的多數服務機器人產品——特別是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品,這些能力嚴重欠缺,必須通過AI技術賦能才能有效提升。

1賦能服務機器人的AI技術

目前人工智能正進入技術創新和大規模應用的高潮期、智能企業的開創期和智能產業的形成期,AI技術正在為萬千產品、千行百業賦能,人類正在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服務機器人作為AI技術得以施展其強大威力的最佳用武之地,理應成為智能機器的典型代表。

智能化時代的服務機器人應當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從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可知,環境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學習、人機協作是服務機器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目前面市的多數服務機器人產品——特別是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品,這些能力嚴重欠缺,必須通過AI技術賦能才能有效提升,成為具有類人智能的服務機器人。

機器人在替人進行勞作時,其能力有三個層次:能行動、有感覺、會思考。僅能模擬人的動作擴展人的體能的機器人主要是能源驅動的動力工具,具有“能行動”的能力;能根據所採集的信息自動執行事先設計好的程序的機器人是自動機器,在“能行動”的基礎上增加了“有感覺”;只有能按照給定的知識和規則自主做出決策並執行決策的機器人才能稱為智能機器人,具有“能行動、有感覺、會思考” 三個層次的能力。“會思考”是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核心特徵,其具有的學習、思考、自主決策等能力來自於大量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如表1所示。可以預見,這些智能技術的綜合應用,將使服務機器人的“感覺”能力提升為“感知”能力,服務機器人的“自動執行”能力提升為“自主決策”能力,服務機器人的“調度知識”能力提升為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服務機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它們將具有類似人的思維、類似人心理和情感,善解人意,表情豐富,行為舉止愈來愈有“人”的特點。這樣的智能服務機器才真正完成其“服務”任務,才能無愧於“機器人”這一頭銜。

服務機器人亟待AI技術賦能

表1 可賦能服務機器人的 AI技術

2核心技術突破與標準制定是提升服務機器人智能的關鍵

從發展階段看,實現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發展需經歷三個階段,即:能存會算的計算智能,能聽會說、能看會認感知智能,能理解、會思考的認知智能。其中,服務機器人的計算智能已經比較完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生物識別等感知智能也基本具備;目前最薄弱的是認知智能階段,因此目前多數服務機器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非常有限,嚴重影響了其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尚有待相關核心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包括:

(1)模擬人類思維、意識、推理、記憶、學習、交互等智能活動的機理研究;

(2)類腦認知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

(3)類人智能行為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

(4)研究人-機協同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

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偽AI產品,如何甄別?感性地看,智能產品會因為具有人工情感而人-機和諧,具有感知智能而反映靈敏,具有自學習能力而念熟能生巧,具有自然語言理解能力而善解人意。而要理性地評價智能產品,就需要研究制定一個術語規範、內涵專業、通用性強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標準技術通則,為製造商、銷售商、監管部門和消費者提供一個具有較高的技術權威性、較強的操作性、評價智能服務機器人“智商”水平的依據。

3未來智能服務機器人對社會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隨著智能化進程的加速,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種類和形態將越來越豐富,形形色色的實體或虛擬智能服務機器人將愈來愈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庭,參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成為我們工作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幫手。例如:

(1)衣——智能穿戴機器人將改變未來人類的穿戴方式。智能穿戴機器人可以進行人體生理信號監測、情緒分析與調整、自動調溫、特殊人群監測,還可以為身體做各種治療。

(2)食——智能飲食與烹飪機器人。智能飲食涉及基於傳感芯片的食材營養成分感知,基於飲食習慣和營養需求的智能食譜規劃,基於智能烹飪機器人的廚房操作,以及基於飲食情感文化的特色飲食實現等技術和應用。智能飲食技術與養生知識結合,可以為每個人定製最健康可口的日常飲食。

(3)住——智能家居與家用服務機器人。未來的智能家居與家用服務機器人具有家居環境(音頻、視頻,光線、溫度、溼度、汙染等)的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家居風格(如浪漫、舒適、宜居)的智能規劃技術,基於智能家政機器人的機器人管家技術等。

(4)行——智能出行服務的機器人。智能出行服務機器人涉及智能搜索與智能導航、智能駕駛、智能調度、車聯網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

(5)醫療——智慧醫療系統與醫療機器人。智慧醫療系統將隨時隨地為患者提供周全的個性化醫療服務。基於智能網絡醫療協作平臺,可以實現遠程醫療協作;基於智能醫療信息網平臺,可以實現醫療資源共享, 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將使手術更精準、更安全。

(6)教育——智能教育與教育機器人。雲計算支持下的智能教育系統將實現大規模同步點播、海量資源管理、知識智能發現、情感交互、情感認知交互等技術,實現基於海量平臺的智能資源管理和智能知識獲取,基於網絡情境的智能虛擬教師技術及應用,基於網絡的虛擬教室和虛擬實驗室技術及應用,基於網絡情境下人性化智能輔導和情感交互技術及應用。

(7)養老——助老助殘機器人。中國社會正在加速進入老齡社會,智能家居和智慧醫療技術支持下的智能養老系統將給老年人帶來福祉。近年來,已有很多企業看到這一巨大的市場需求,相關助老助殘產品已經或即將投入市場。例如智能輪椅、聊天機器人、個人衛生護理機器人、智能健身設備、智能穿戴技術等。

(8)旅遊——智慧旅遊機器人。智慧旅遊機器人涉及的智能技術包括:基於物聯網和無線通信的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基於智能手機的目的地景區智能導航,基於移動通信、GPS、物聯網等技術的位置服務等。

(9)購物——智能購物機器人。智能購物機器人將集成傳感器網絡、GPS定位、無線互聯、自然語言語義處理、 購物服務綁定、智能購物車、智能購物喜好與推薦服務等技術,使未來的購物更加便捷貼心。

(10)社交——智慧媒介機器人。智慧媒介機器人將融合社交網絡、輿情分析、媒介信度、共同興趣凝聚等技術,將使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找到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幫助他們實現從虛擬世界到真實世界的人際交往。

智能化進程的深入發展將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機遇。藉助於智能化技術,未來智能服務機器人的功能和種類將極大地豐富,工作效率和質量將顯著提升,形形色色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將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對社會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和學習工作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韓力群,工學博士,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客座教授、博導,發展中世界工程技術院院士。長期從事神經網絡理論及應用、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著作20部;主持和主研各類科研、教研項目40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曾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第五屆/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北京工商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現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產品與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全國智能機器人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9年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