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020年2月11日,疫情爆發的第二十天。


不出門就是做貢獻,於是在這個新年,就這樣慢慢的慢了下來,躲在家裡消磨時間,門外可是天寒地凍的時節。


你想出去走走的家,也許是別人再也回不來的家。


截止到目前,確診人數已達到42638人,疑似病例21675人,死亡1016人,治癒3996人。(截止至2020-2-11 00:00)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生命與家庭,他們掙扎在絕望和分離之間,一夜之間就失去了父母和小孩…

有許多人在受難,也有人在為你抵擋災難。有多少的醫生護士出現在一線不眠不休冒著生命危險繼續救治患者,有人蓬頭垢面的在一線堅持基層工作…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1月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當天航班已買不到機票,他擠上了傍晚17點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由於春運高鐵票緊張,他被安頓在了餐車一角...

@廣州日報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武漢90後護士單霞,為避免交叉感染,也為了節約穿脫防護衣帽的時間,毅然剪掉長髮剃成光頭。

@新浪圖片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日本再次捐贈的10萬套醫用防護服,已經於今日凌晨搭乘阿里巴巴包機抵達上海,比計劃時間提早5天。據悉,疫情之後,日本官方以及民間捐贈熱情較高, 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傳達出來的共抗疫情的聲音,也引起中國人民的普遍好感。

@中國新聞週刊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4日,浙江紹興市人民醫院,一對多天未見面的醫護夫妻在隔離病房走廊相遇,他們通過聲音和眼神認出了彼此。兩人互相用手指了指對方後,擁抱在一起,隨後又各自繼續工作。

@浙江日報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戰勝疫情魔鬼,告慰李文亮醫生。年僅34歲的生命逝去,令人扼腕痛惜!李文亮是最早一批撩起疫情魔鬼面紗的醫者。他憑藉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就及時向外界發出了防護預警,被譽為疫情“吹哨人”。

@央視新聞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火神山醫院十天十夜建成,火速,神速,見證中國速度,詮釋中國力量。致敬所有的建設者,你們是真正的“火神”!

@人民日報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要配合醫生治療,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忘記給現金,託醫生帶上了五百元,可託人買日常用品。”武漢一位90歲的老婆婆,在醫院陪伴已確診的65歲兒子5天后寫的信。

@微博網友冷雲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他們不僅不顧自身危險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報道第一線,向外界及時傳遞相關信息,亦發揮輿論監督的力量,把鏡頭、話筒對準了當地紅十字會,讓那些“失職失責”的問題得以暴露,同時也對武漢等地陷入困境的家庭抱有強烈關注,向外界展示了後者最真實的無助一面。

圖片源於 @人像攝影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四川攀枝花,男孩的父母都在戰疫一線,提及父母時,年僅8歲的孩子忍不住哭了,“在家裡一個人,感覺很孤獨”,當被問到“怎麼調節自己”時,孩子說“深呼吸”……

@中國新聞週刊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而昨天,貴州確診人數破百了,那個讓我們引以為豪的粉色也變成紅色。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0多天以來貴州在“重重包圍”中已經堅持了很久,我們自嘲“折耳根護體”。其實哪有什麼“折耳根護體”,不過是有人需要,有人犧牲


醫生朋友說忙到蹲坐在醫院門口吃盒飯都沒覺得什麼,卻因為個別小區居民阻止他們回家而感到委屈;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還請大家善待醫護人員,他們只會比你更不想再新增一個病患,不要讓衝鋒在前線的戰士寒心。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醫護人員的誓詞,響徹四方。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1月27日晚,貴州省人民醫院派出8名醫護人員作為第一波醫療隊出征湖北,醫務工作者出征前,與同事們合影作別。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在闔家團圓之日,貴陽市的警務工作人員選擇了在一線卡點執勤的“另一種團圓”。

@貴陽公安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貴陽公交車隊的駕駛員們,一如既往風雨無阻,認真消毒、自測體溫、勸告乘客佩戴口罩乘車,用微小的力量在空寂的道路上守護著、前行著。

@貴陽公交集團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是貴州志願服務聯合會應急救援總隊、貴州省陽光救援隊開展各類防控防疫應急志願服務工作的第九天。志願者“全副武裝”在對三橋社區和周邊街道進行消毒。這條路,總要有人走。

@周元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疫情當前,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公安局民警蔣小龍,把還在襁褓中的女兒和身體虛弱的妻子,留給母親照顧,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百姓關注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4日,貴州省三特藥業有限公司無菌車間裡機器轟鳴,流水線正緊張有序的趕製防護用品。生產設備24小時連續運作。

@貴州省三特藥業有限公司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南方電網工作人員在10千伏養萬線肺科醫院支線下帶電作業的工作現場;南方電網貴州貴陽烏當供電局緊急調撥物資,連夜發貨,支援貴陽“小湯山”醫院電力建設。

@貴州電網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10日,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一家家上門排查居民外出信息與身體情況,我們在家隔離,他們卻在外抗擊。

圖片提供:@黃豔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今年50歲的苗族村醫龍光慶,划船渡河前往南流苗寨為村民服務,他說:“作為一名村醫,我就要儘自己的所能守護好村民的健康,這也是我學醫以來一個最大的願望。”

@健康貴州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6日,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送別前,每個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今天是你到鄂州的第8天,正好是你的生日。昨晚就反覆提醒你今早吃碗麵當做長壽麵。我特地還發了一個朋友圈,為了你早上起來就能提醒你。我看到了,你泡了一盒老壇酸菜的方便麵。不錯,正好是你最喜歡的口味,看樣子還得感謝鄂州人民替我給你準備的生日餐,不錯。”這是李穎寫給在援鄂醫療隊的妻子程玉梅的一段話。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年輕住培醫生細心的在替隔離者測體溫、檢查咽喉,他們每天都堅守崗位,替我們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關。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8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科醫護人員,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年輕醫生主動請戰出征。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2月11日,凌晨5點,一條讓我們揪心又驕傲的朋友圈。


醫護、警察、電力、基層工作人員、外賣小哥、社區工作人員......街道已是空空蕩蕩,因為他們的存在,千家萬戶得以好好待在家裡

似乎只有成功者,才會得到我們的敬仰和崇拜。

可是,無數次的事實證明了,我們民族和國家的脊樑與骨子,恰恰是那些平凡到寡淡, 常見到遍地的普通人,所支撐起來的。

他們是醫生、是護士、是警察、是軍人…更是大大小小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每個人。

在此刻,他們是直面疫情的刀子,限制傳播的屏障,給人生機的希望。

他也是父母,也是子女,也是肉體凡胎,但是他們的勇敢和決心,卻是目前支撐在疫情和我們之間的唯一屏障。


英雄,恰因為平凡,而越顯偉大。


祝福每一位英雄,都能平安、健康、踏實的,一起度過這次的挑戰。


* 感謝本次為我們提供圖片、視頻素材的每一個人


- END -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 如果可以,疫情過去你想要為醫護人員做些什麼?#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哪怕不能出門也要好好吃飯...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危機時刻,貴陽這座城市的醫院也需要幫助…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貴陽男孩鍾南山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這些人,要一個不少的還給我們

怎樣找到我們:hi12wa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