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有点结巴,我一直在纠正,每次带几天就好多了,送婆婆那就又开始了,怎么回事?

妈妈帮123


我老公小时结巴,结婚那会儿没感觉出来,现在一着急说话频率一块就嘴哆嗦,更听不出来,儿子学话那会儿我都不让老公跟他说话,明令禁止他教孩子说话,更不需公婆他们教他说话,儿子学说话都是在幼儿园学的普通话,现在老大一年级说话很清楚很标准,二宝继续[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日思夜想辫儿哥哥呃呃


这个不用担心,也不要去怪婆婆!

第一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孩子性子急或胆子小的孩子容易出现这种现象,面对孩子结巴,和孩子交流时说话要慢,不要说一大段话,比如先两个字:你好!谢谢!爸爸,妈妈…再三个字我喜欢,吃饭了,妈妈抱…再短句蛋糕好吃,我要滑梯,去找小明玩…这样孩子慢慢就好了,不要说:"怎么又结巴了"别提醒,越提醒越结巴。

第二绐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别让孩子受惊吓,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生活语言环境,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交流,最好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都说普通话,小朋友一起游戏,老师会特别有意识地纠正孩子的发音而又不让孩子受伤害,会和孩子用适当语言交流让孩子多说话而又不紧张,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改掉了说话结巴的毛病。


春华秋实284761848


我孩子经历过,忍不住说一下。我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早,一直到两岁吧,基本我陪伴的多,说话很顺畅。两岁后,我工作忙了,晚上经常加班,基本上就是奶奶看着,结果半年后,孩子说话就结巴的严重。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孩子奶奶特别爱说话,特别喜欢抢孩子的话,孩子刚要说什么,就被奶奶抢断了,孩子越来越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尤其是孩子结巴时,奶奶还笑话他,他更没自信说话了。不是说奶奶不好,只是这种近乎于强势溺爱的方式,让孩子越来越沉默。加上孩子白天很少出去找小朋友玩,我又忙,缺少交流,慢慢的语言功能退化了。后来我做了几点,孩子慢慢好了,当然得感谢幼儿园的园长。首先,送两岁半的孩子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交流,萌发说话的欲望,幼儿园的老师也非常有耐心,一直鼓励孩子慢慢说话,别着急。其次,让老人回避,我单独带孩子,孩子结巴时,不嘲笑,耐心等他说完,然后大人再描述一遍,多给鼓励。最后,多带孩子出去玩,结识新朋友,在玩耍中,孩子就愿意说话了。这个过程持续了半年。


qertyidfhjjccbnm


不知道我说的对你有用不。我儿子两三岁时也是开始结巴,想说一句话我我我好久还说不出来,我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快言快语,活泼开朗的,发现他结巴,我也是说,娃慢慢说,妈在听呢。但是儿子好像越来越结巴的很。有次去姐家遇到她一个亲戚,是个会看事的人,她告诉我回去弄一块生姜,切开,放火上烤热,但不能太烫,然后来回擦孩子头上的前囟门(小孩子的囟门没闭合),不热了就再切一下烤热再擦,反复擦几次,一天重复两次,几回就好。真的,我儿子好像擦了三次,一点也不结巴了。有兴趣了可以试试,注意温度,别烫到孩子。


南山松57


我小时候就是一说话奶奶就吼的骂我,最后一紧张就结巴厉害,上学从来不喊报告因为根本喊不出来,在家里和学校永远沉默的那一个从来不怎么说话。

我记事起就结巴到24岁,出去干了销售,紧张说不出话,就故意大声说,有半年的时间竟然不知道啥时候好了 ,后来回家和妈妈聊天有些观点不同,竟然被骂了,之前总是听从的那一个没想到会唱反调,他们都不适应,说我学坏了

最后结婚生了儿子,儿子在三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结巴特别厉害,心里老怕了,害怕像我一样,骂不敢骂打不敢打把我急得怎么教都不行,已经结巴半年了没办法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几天,没想到他自己放松下来我们放松下来他自己好了,最后有几次一结巴立马出去旅游几天回来就好了,现在有两年半没结巴了。


HelloKitty212305457


不用担心,如果你婆婆说的是家乡话,就更不用担心了!我闺女就是,我妈和我婆婆说山东潍坊话,我和我闺女说普通话,我闺女看电视手机也都是普通话发音,所以她现在说普通话一点都不结巴,但是有时候一着急跟我妈说话说家乡话就结巴,她那是词汇缺乏,表达不出来意思,着急的,等大点了,适应家乡话和普通话之间的转换就好了!


娜来nl


呵!是不是需要先考虑一下孩子为啥出现这种情况啊!?

好奇吗?小时候好像自己也做过这种傻事,看到周围有结巴的小朋友,跟人家学,叫妈妈一个巴掌给改过来了。哈哈。

也有可能是不自信或者缺乏安全感呢。要不为啥在自己家就差点,去奶奶家就厉害呢?

告诉他最好讲话前先想一下要说什么,可以把语速放缓一点,一次少讲点,讲完一件事再讲另一件事。

还有,有这种说法,让孩子学习唱歌,会好很多,也许吧,我也不清楚。


然呃


小孩子说话结巴的话,会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可能是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导致的。不知道你们的家庭氛围是说普通话,而奶奶说方言吗,如果是这样,那幼儿接触的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就会造成他的发音混乱,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语言环境,尽量创造一些单一的语言环境。

二是小孩子受发育的阶段性影响,现在不适于接收太多的语言名词,只需要在平时交流时,传输简单的概括性名词,至于复杂的语言,等他年龄到了,自己就会理解并运用。否则,如果过于灌输太多名词,不仅孩子无法理解,也会造成他语言发音迟缓的问题,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你在说一个花给他听的时候,只需要告诉他这是花,而不需要告诉他,这是杜鹃花、牡丹花等等。

至于其他的也都可能会影响幼儿语言发展,比如家长说话语速过快,幼儿可能就会没办法接收信息,学来的话也就是磕磕绊绊的。

比如小孩子说话时,多次受到打击和打断,会让他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从而怀疑自己所说的正确性,在说话时就会导致结巴的问题。

还有原因就是受他人影响,小孩子都是从周围的环境来学习语言和发音的,如果周围的人有结巴的情况,尽量避免小孩子向他学习的机会。这点,可以向小孩子的奶奶了解一下情况。

至于其他原因,也可能是幼儿先天发育和感统失调的原因,比如表达能力欠缺,自己想要说的话,不能通过自己已有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也没有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目前只了解到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熊猫手


我小姨邻居家一个结巴,表弟跟他玩的多也结巴了,后来就不许一起玩,大概一年多才好,有人天生的,有人后天的


岁月留痕sylh126


都是爱孩子,只会有时方法错了而已。我们接受了自己父母对自己无限的溺爱,却质疑公婆对自己孩子溺爱出现的反面效果。(孩子不是结巴,只是在婆家遇到的陌生人多,暂时比较怕生,所以不爱说话了,久了自然会好的)

按这种情况,建议提问者多和婆婆一起带带孩子,毕竟婆婆带孩子是“帮”不是“义务”。因为这样久了真的很容易对婆媳关系造成伤害,如果自己忙没时间自己带的话,给了婆婆带就要相信婆婆,毕竟经验婆婆是绝对充足的。

我国的女人大部分到了晚年生活真心不好,劳累一生到了晚年还需面对婆媳关系的“世纪大战”和带不带孙子的“各方面谴责”

多些体谅,多些换位思考,谁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希望你们家庭和睦,孩子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