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一哄而上”當“主播”誰來叫停在線教育的錯誤打開方式?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學校延期開學,部分地方陸續開始了網上“停課不停學”工作。據報道,教育部有關負責人2月11日晚表示,“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該負責人特別強調,“開展‘停課不停學’、做好網上教學工作沒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師去錄播課程。”同時指出,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嚴禁幼兒園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教育部的意見是有針對性的。據媒體報道,2月10日,全國300多個城市的60萬人民教師變身主播,通過在線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預計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而對於直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學生家長的體驗都不太好,紛紛吐槽。

教师“一哄而上”当“主播”谁来叫停在线教育的错误打开方式?

老師用企業微信直播上課,圖據 科技日報。

事實上,如果把所有教師變為主播的直播在線授課方式,是在線教育的錯誤打開方式,折騰教師、學生和家長,難有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在教育部明確不能把“停課不停學”就等同於在線教學,搞在線教學不是都要求教師去錄播、直播,甚至禁止幼兒園搞在線教學後,地方會令行禁止、調整現有的做法嗎?目前看來,如果沒有嚴格的督導問責,或許還會繼續。

很難說地方教育部門、學校不知道怎麼進行在線教育,經過10多年時間的在線教育實踐,相信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學校都積累了一批在線教育課程資源,這次教育部在做出“停課不停學”的部署時,也明確就利用已錄製好的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由各校結合本校的情況,選用這些在線課程,推送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要進行一定的輔助教學,如在線互動輔導即可。眾所周知,網課不是把線下上課搬到網上那麼簡單,錄製高質量的網課,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放棄已有的在線課程資源不用,反而要求教師重新錄製,或者上直播課,這就是形式主義。不免讓人認為,這是在“爭表現”——你看,多少老師同時上直播課,覆蓋多少學生;為準備直播課,老師安頓好自己的孩子後,深夜還在進行“彩排”;由於信號不好,農村教師跑到山頂去直播……這些聽上去是不是比直接把已有的在線課程推送給學生學習,更“生動”、更“精彩”?可是,

教育要的是好的效果,還是做轟轟烈烈的表面文章

有人說,這是因為教師不適應在線教學,對新事物有牴觸情緒,只要他們觀念轉變,適應了這種方式,就不會再有“吐槽”了。在線教學形式有其優勢,如突破時空限制、共享教育資源,但也有其侷限,包括適合進行知識教育,而無法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進行知識教育時,主要是講授方式,個性化、交互性差;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高,沒有家長的全天候監督,很少有學生會自覺學完網絡課程;長期進行在線教學,尤其是在手機上學習,會影響學生的視力發育;幼兒、低年級學生過多進行網上學習,對身體健康成長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

因此,要發揮其共享的優勢,儘量避免其劣勢。如果讓教師都去錄課、直播,恰恰是沒有發揮其共享的優勢,因此,必須調整目前讓教師錄播、直播的做法,把教師從上網課中解放出來。在利用好已有的在線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情況進行互動輔導,設計個性化的延期開學活動、作業

概而言之,還是形式主義,導致了當前的“停課不停學”亂象。個別教育部門、學校或為追求表面的政績亂作為,讓本來有序的假期生活,以及延期開學,變得一團亂麻。

教育部門先是在2月4日提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現在又針對實施在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新的要求。要有序推進“停課不停學”,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各地教育部門、學校的督導檢查,對違規提前補課、對幼兒也進行在線教學的教育部門、幼兒園,要嚴肅追責。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在執行統一延期開學規定基礎上,就本地區、本校的“停課不停學”教學安排,充分聽取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尊重教學和學生成長的規律。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熊丙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