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公益課」會不會打了水漂?


疫情之下的「公益課」會不會打了水漂?

公益課背後嚴峻的考驗在於,企業不能為了拉低平臺的獲客成本而忽略教育的質量。

疫情讓學生出門上課成了難題。1 月 23 日,受影響最嚴重的湖北省最先發出中小學延期開學的通知,並且沒有公佈開學時間。隨後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都加入其中,宣佈延期開學的同時,也停止開展線下教學活動。1 月 27 日,國務院發文延遲春節假期,並宣佈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都要延遲開學。

不少學生和家長便將學習熱情轉移到了線上。iTutorGroup 創始人楊正大透露,VIPJr 在春節期間的使用量對比去年同期上漲 215%,TutorABC(成人在線英語)使用量上漲 85%。據 AppAnnie 數據(大陸地區 iPhone 和 Android),2 月 2 日-2 月 8 日期間,猿輔導網課對比上一週下載量增長了 184%,學而思網校下載量增長了 196%。

另一端供給側,在線教育公司反應迅速。除了本身具有的社會責任感之外,嗅覺靈敏的在線教育公司意識到這也是一次向更多學生和家長普及在線教育的機會,打磨已久的教研能力和系統的課前、中、後服務流程,直接輸出為在數天內承接數十萬名學生的底氣。毫無疑問,這對於在線教育公司來說是滲透市場的好機會,但是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也隨之而來。


在線教育公司戰「疫」

開設免費直播課成為在線教育這個春節的主旋律。

「1 月 22 日就開始想這件事(提供免費直播課)。除了有道的管理層,核心業務負責人,網易集團的管理層都參與了決策。23 日中午決策下達,下午一點左右就開始內部溝通,落實執行。三點涉及主講老師、輔導老師和運營等多方部署方案出來,24 日一早公佈了向武漢市中小學生免費送課程的消息,時間上來看我們是當時第一家提出以在線課程支援武漢疫情的在線教育企業。」網易有道副總裁劉韌磊告訴極客公園。

對於像學而思網校這樣與校內時間同步開設直播課的教育機構來說,教研調配,技術支持,後端服務都不是小問題。「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的課程表怎麼排,就涉及上百位老師,涉及上百個直播設備的調試。再加上,我們與多外部平臺合作(包括央視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優酷等),直播流切過去如何保障穩定流暢,需要技術團隊有足夠的前瞻性,並且將工作分解到非常具體的細節。可以說是抓大又不能放小,對參與進來的所有人都是挑戰。」

新東方免費開放新東方在線所有春季直播課程,第一批供應 100 萬份。VIPKID 也發起了「春苗行動」,免費提供 150 萬份春季英語和數學課程,並且將自主打造的威米在線直播平臺開放,支持 1 對 1,直播小班課、大班課多種教學場景,並且陸續收到 100 多家教育機構的申請,而想法從萌芽到落地,VIPKID 團隊只用了 70 個小時。猿輔導在免費開設鞏固預習直播課之外,也將旗下全線產品和核心能力開放,比如下載 App 即可領取小猿搜題 VIP 服務。

在線教育公司反應迅速,他們通過設立教育基金,捐贈課程,免費開放直播平臺等等,成為這個特殊時期參與感最強的角色之一。

疫情之下的「公益課」會不會打了水漂?

但是劉韌磊卻說,開設免費直播課的決策做得沒有那麼容易。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正值寒假課程授課和春季課程報名的關鍵時間點,一旦開了給學員免費的口子,就會涉及部分已經付費的學員來退費。另一種反對聲音說,光是武漢就有近 100 萬中小學生,產品的承載能力,輔導老師的服務能力能不能跟上?這些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讓任何一家教育機構都無法忽視。


挑戰與機會

為了保障項目正常的上線和發佈,作業幫在除夕當天組織了 220 名教學教研老師、140 位產研工程師以及超過 100 名的各類支持人員全部到位。為了保障課程的穩定性,技術團隊已先後投入數百臺服務器,預計後續還要投入更多資源。

然而,對於作業幫來說,這還不是最大的挑戰。比如課程研發上細枝末節的問題通過需要面對面溝通和敲定。作業幫方面稱,項目啟動之時,團隊已經分散在全國各地,不得不遠程協同辦公。對於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在線教育公司尚且如此。

面對疫情的突然爆發,不少以線下模式為主的教育機構轉型線上,貿然推出公益直播課的做法,賽伯樂投資集團教育產業基金合夥人程子嬰對極客公園表示,「遷移線上是當前情況下不得不做的選擇,在我看來,其實 90% 的線下教育機構都沒有做好準備。包括他們的老師適不適合在線授課的模式,如何跟學生互動,授課之後如何進行輔導。」

疫情之下的「公益課」會不會打了水漂?

正如劉韌磊所說,「突然激增的上課人數需要輔導老師團隊做好準備。有道精品課這次提供的服務包括上課提醒,資料講義的發放,引導學員高效上課,輔導老師全程跟課,並將課堂筆記分享到群裡,每天進行作業批改,並同步保留作業答疑。可以說基本上覆蓋了雙師直播大班課程的重點服務。」

教育原本就是重「服務」的產業,公益課背後嚴峻的考驗在於,企業不能為了拉低平臺的獲客成本而忽略教育的質量。

就像鏡子的兩面,「對於在線教育行業來講,(疫情)還是拓展了增量用戶的空間。」程子嬰補充道。「大量的用戶湧進來,這個群體以後會有分化,一部分會選擇在線教育,一部分人會在線下課程之外把線上課程作為補充。疫情會讓用戶滲透率迅速激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在線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截止 2 月 5 日已有超過 1000 萬學生同時在作業幫直播課上課。據 AppAnnie 數據,2 月 2 日-2 月 8 日期間,作業幫一課對比上一週下載量增長了 640%。

疫情期間各家教育公司免費贈課的方式幾乎是暑假「低價入門班」模式的「復刻」——用較低成本將用戶裝進自己的流量池。「我認為,『公益課』是疫情下機構建立自有流量池的機會。如果這一波打得好,實際上有機會再現另一家『跟誰學』。」編程貓創始人李天池在一次投中教育分享時說道。跟誰學通過建立不斷增長的私域流量池,並精準運營實現用戶付費的轉化。資本市場對跟誰學的看好正是在於其不斷通過對運營的提升和優化,讓市場看到其大規模盈利的可能性。

但是程子嬰認為現在還無法預估這一波用戶的留存率會有多少。「這個情況是前所未有的,既要看公益課到正價課的轉化率,還要看上了第一次正價課用戶之後的復購率,才能評判用戶對課程的滿意程度。」


疫情之後

不少人認為疫情會讓在線教育的拐點加速到來。

從市場滲透率和學習習慣來說,延遲開學和線下機構停辦的兩個客觀因素,在線學習成為了唯一的替代方式。很多沒有接觸過在線教育的低線城市學生和家長因此體驗到了在線教育的便利和高效,讓市場滲透率和普及度進一步提升,同時一二線城市的轉化率和復購率也會有明顯的增長。

松鼠 AI 創始人慄浩洋認為,原先線上教育佔市場份額約為 7%,在經過這次疫情之後會增加至 15-20%。學而思網校團隊稱,開課時間不長,沒有對用戶情況做具體的分析,但是總的來說,三四線的新用戶佔比比較高。

同時在線學習的內容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即便 K12 仍然是這場戰鬥的主力軍,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素質教育玩家思考如何將內容放到互聯網上教授和傳播。比如作業幫方面也表示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課,經歷了三輪迭代。常規課程之外,還增加了詩詞、美術、習字、科學這些素養課程,初中還安排了名著賞析、理化實驗。

由此,在線教育的口子會被撕裂地更開。

然而教育機構的產品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將愈發凸顯,「產品的好或不好會被更多人知道,反過來對各家產品和服務又是一次重大考驗。我們覺得下一步在線教育行業會更加強調差異化和口碑。」劉韌磊說道。

雖然短期內,在線教育迎來了利好,但是並不意味著各家公司真正熬過了冬天。「畢竟,公益課之後,用戶是用錢來投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