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開醫療廢物轉運車的司機: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疫情面前,眾志成城。有這樣一群轉運醫療廢物的司機,他們為築牢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勇敢請“戰”,不辭辛苦、甘冒風險。天未亮便出發,過了凌晨才回,每日奔波兩百公里以上。他們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車子就是家,公司就是家,守護好了小家也就是在守護大家。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江蘇省南京市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沈有東和他的團隊的故事。

天還沒亮,隨著發動機點火聲音,十幾輛封閉貨車陸續駛離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大門,他們就是醫療廢物轉運車的駕駛員。

疫情肆虐,不斷攀升的病例數字背後,醫療廢物的數量也在每日劇增,守好防疫最後一道戰線,就是及時安全地處理好醫療廢物。作為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駕駛員,沈有東和車隊隊友們每天早上6點準時從廠區出發,前往南京城各個醫療服務中心,轉運當天的醫療廢物……

國家有難 匹夫有責

1月22日,在公司召開的防疫動員大會上,沈有東才清楚地明白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什麼。

“其實正常人都會有點害怕吧,畢竟我們的工作會和醫療廢物有接觸。”當知道醫療廢物不及時處理產生的危害後,沈有東腦海裡只閃過一句話,“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預防醫療廢物二次汙染,要有專業的設備,還要有專業的意識,我們就是專業的,我們不上誰來上?雖然只是開醫療廢物轉運車的司機,但是這個車子不是所有人都能開,也不是誰都敢開的。”沈有東信誓旦旦地說。

動員大會結束後,沈有東迅速召集車隊裡所有駕駛員,坐在十平米的小會議室裡,大傢伙沉默著不說話。“我知道大家有點心慌,說實話,我也沒經歷過這種疫情,但是我想明白了一個問題,這些醫療廢物總要有人收,我們現在退出,廠裡還需要時間招人,時間空窗期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我們生活在南京,我們愛這座城市,我們也愛我們的家人,保護這座城市就是保護我們的家人……”

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逐漸敲開了其他駕駛員的心。“沈隊長,我不會退出的,你放心,和那些一線的醫生護士相比,我們都不算什麼。”駕駛員老李搶著說道。

“是啊,我本來打算辭職去另謀生活的,現在我也不辭職了,這一仗我必須參加。”駕駛員張金貴說。

“沈隊,只要做好安全防護,我們都不怕的……”

看到大夥兒你一句我一句地要求請“戰”,沈有東臉上才逐漸露出笑容。

安撫完同事們,沈有東從會議室出來,臉上又新增了愁容,他知道,這只是戰“疫”的第一關。他轉身走進公司王志衛總經理辦公室,對他說,“全市醫療機構有2000多家,我們還負責美容醫院、寵物診所等醫療廢物收集。現在由於疫情,新增了許多隔離點,這就給我們收集工作增加了難度,優化路線很是關鍵。”

“關於新冠病毒的醫療廢物必須專車轉運,還需要諮詢環保部門給予我們技術指導……”“萬一後期疫情爆發,我們運轉點會密集增多,車輛如何保障也是第一要素……”你一句我一句,兩人商量出車輛調度的應急預案,決定調集7臺車,排好班次,定好什麼時候什麼車子跑什麼線路,全力保障疫情醫療廢物的運輸。

披星戴月 使命必達

“叮叮叮、叮叮叮……”關掉凌晨五點的鬧鐘,沈有東迅速從溫暖的被窩爬起,穿好衣服,便駕車前往公司。

在公司吃完早餐,沈有東在消毒區等待大夥兒的到來。駕駛員們陸續到齊後,沈有東幫助每一位駕駛員做好消毒,確保他們穿戴好所有的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全副武裝”後,才讓大家走上自己的車。“我們平時都注意自身防護,所以面對疫情,我們知道怎麼做,心裡有底,不怕!”沈有東非常堅定。


一名開醫療廢物轉運車的司機: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沈有東幫助駕駛員做好安全防護

根據公司規定,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必須日產日清。“原本六、七小時就能跑完的工作,由於疫情加劇,現在足足要增加一倍的收集時間。”這就意味著,6點前,17輛車要從廠區出發,否則全市的醫療廢物無法當天送回廠區處理。

“我根據不同情況來分配我們的車輛,比如江寧區的轄區範圍廣,隔離點又很分散,那我就安排兩臺車去保障;鼓樓區又不一樣,醫院集中,醫療廢物多,但是離我們公司近,那就安排一輛車跑兩趟。”沈有東介紹。

在現有條件下,即使已經非常準確、合理地安排好大家的行駛路線,可每輛車每天的行駛里程都要在兩百多公里以上,加上不斷有新增的隔離點、路線不熟等原因,駕駛員們基本都要在晚上九點半之後才能返回廠區。

一次,將近凌晨一點,沈有東才返回廠區。“在城郊一個隔離點,剛開始他們不配合,不按照規範裝醫療廢物,這讓我們很為難。”沈有東回憶說,按照規定,產廢單位需按照要求將醫療廢物放置於公司專門提供的週轉桶內,蓋好桶蓋,收運人員到達後,直接將週轉桶搬運上車,送達公司統一消毒焚燒,這能有效避免不必要人員直接接觸醫療廢物,合理控制二次感染的可能。

“只能聯繫他們上級領導,聯繫環保部門幫助我們協調,耐心解釋,不斷協商交涉,最終他們才答應按照規範處理醫療廢物,感謝他們理解,不然太耽誤我們時間了,一個點耽誤一個多小時,要是一天下來幾個點都如此,路線我們都來不及跑完。”沈有東感慨道。

按照規定,返回廠區後,車輛和人員都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消毒過程。沈有東介紹,“我們要負責車輛的全部消毒,車廂內消毒後必須封閉30分鐘以上,處理完車輛我們駕駛員有專門的消毒區和淋浴區,完成一系列動作後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

守護小家 守護大家

隨著隔離點不斷增多,沈有東和隊友們變得越加繁忙。“大傢伙真的很辛苦,但沒有一個人說退出。”沈有東說。

十幾個小時的工作,不能去洗手間,只有麵包、牛奶、雞蛋充飢……自疫情爆發以來,這是沈有東和車隊隊友們的日常。

“我把情況向領導反映後,領導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保障,每天給我們準備充足的食物,同時廠區食堂調整為二十四小時供應食物,方便晚歸的司機能有一口熱飯熱湯。”沈有東介紹道。

為了讓隊友們放下思想包袱,加強自身警惕,沈有東還利用下班有時間和隊友們談心,“我只能一遍遍說、一個個說,讓他們反饋給各自的家庭,家人的支持理解是最好的源動力。”

其實,沈有東的兒子沈永健也在南京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工作,他是中控室操作組成員之一。父子倆一起投入抗“疫”,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老婆很支持,兒子還鼓勵我,我很欣慰。”沈有東笑道。

疫情形勢嚴峻,沈有東和隊友們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17輛車穿梭在南京城大街小巷,及時把醫療廢物收集,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公司新購置的5臺保障車也都全部“待命”。


一名開醫療廢物轉運車的司機: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沈有東和駕駛員們溝通交流

“領導帶頭,直接住在廠區裡,公司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住宿條件,吃住都有保障,和一線醫護人員相比,我們很好了。”沈有東介紹說。

據沈有東介紹,車隊司機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保障他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事。“大家都很不容易,工作時間長又辛苦,但是很榮幸,在這個集體,大傢伙擰成一股勁,累並快樂著。”沈有東笑著說。

“車子就是家,公司就是家,守護好了小家也就是在守護大家。”一句最質樸的話語,代表著沈有東和所有駕駛員們最真切的付出。

這個城市不會因為短暫的疫情陷入停滯,還有許許多多“沈有東”在奔波,相信不久後,會迎來新的曙光,感謝他們為城市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