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庆城在行动】104小时的“大考”——庆城县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侧记

2月6日10时,庆城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持续低烧、伴有咳嗽的患者,这对于近期累计接诊100多名患者的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来说,警觉性始终存在。通过认真了解流行病学史,结合症状学、体征学进行分析,接诊医生迅速决定将患者留置隔离观察治疗,等待进一步明确诊断。一场历时104个小时的“大考”随即在隔离病区上演了。

“作为医生,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她当时情绪很不稳定,显得极度恐慌和无助,我们值班护士和医生主动和患者谈话,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患者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医疗救治组第一梯队护士长何永艳说,这位患者就是后来被确诊的庆城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张某。

是否被感染,必须采集患者咽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核酸检测。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环节,任何一个防护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感染上病毒,这也让隔离病房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谁来采集?对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医护团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来,你们两个配合一下。”医疗救治组第一梯队医生何彪把全身防护措施检查整理了一遍,拨开在场医护人员,走到了患者身旁。

“如果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我们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责任,作为医生,我们没有理由退缩。”何彪说,看到患者和同事们信任的眼神,他的信心大增,心情渐渐放松下来,顺利做完了采样。

“我坚信,我们能考满分”

经过省、市检测,2月9日,患者张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这是对我们近期培训演练的一次考验,我坚信我们一定能考满分。”庆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晓春说,为提高医务人员遇事不慌、处变不惊的强硬心理素质,医院先后实战演练2次,全员培训13次。

据了解,患者张某收治后,庆城县迅速组织县医疗专家组会诊,并请市人民医院专家指导会诊,对张某制定了个体化救治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救治。2月9日上午8时,患者的病情较入院时已明显好转。

“我站在患者面前的当那一刻,所有的犹豫、紧张、恐惧,已全部抛掷脑后,脑海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按治疗方案全力救治。”刚接上班的医疗救治组第二梯队医生郭明亮如是说。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袜套、靴套、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护目镜、口罩、帽子、三层手套,这一整套严格的防护衣物,医务人员全部穿戴好至少需要10多分钟。所有衣物均为一次性,医疗资源紧缺,只要穿上就要“管”一次转运的时间,不可中途脱下,就连护目镜蒙雾了,也只能自己歪头调整视线,不可摘下。

“穿脱防护服很费时间,脱完还要清洁消毒,时间上不允许,还不能上厕所。”医疗救治组第二梯队护士长夏嘉琪说,在这期间,她们不能吃也不能喝,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最长达到12小时。

“最委屈的是有家不能回,想孩子了只能通过手机微信和孩子说说话。”夏嘉琪说,“不过,和武汉的护士相比,我们幸福多了。现在疫情还相当严重,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在这个医护团队中,跟夏嘉琪和何永艳一样,许多护士都是孩子的妈妈,孩子中最小的还不到5岁,从1月23日至今,她们没有回过一次家,提起孩子,这些冲锋在一线的护士个个眼睛里充满了泪花。

“我们只有冲锋在前,别无选择,作为医生如果害怕不去,那又有谁敢去,再说,武汉那么多医务人员都义无反顾,我们只有一例确诊病例,就更不能后退了。”郭明亮说。

你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经过两队人马的精心治疗和呵护,患者张某体温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2月10日下午6时,按照省市要求,张某被接往市人民医院集中接受治疗。就在转运患者的时候,精神科护士贾利霞由于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这场历时104个小时的临床救治,既是一场全民抗疫的“大接力”,也是对全县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大考”。病毒面前不后退,勇往直前显担当,所有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交了一份让向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