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幾億人都做著同一件事:宅,一天中最大的活動量可能就是在床上翻個身。萬萬沒有想到,躺在家就能為社會做貢獻這個夢居然成真了。期間的生活感覺就像過五關斬六將,啊哈哈哈哈。

第一關:出入小區

危險因子:人員流動頻繁,可能從外界沾染病毒

危險釋疑:通行證限行

要想回家,先得過門衛大叔這一關。

隨著疫情的肆虐,不少地區都升級了防控措施,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實行小區封閉管理。

封閉式管理的核心在於嚴格限制人員流動,為此,不少小區封閉了其他大門,只留一個出入口,規定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本小區,從外地回來的小區居民要登記個人身份和旅程信息並居家隔離14天;所有居民需要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取得認證圖碼或通行證才能進出自家小區,且要接受體溫檢測。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工作人員正在給電梯消毒 /中新社記者 劉新/攝

第二關:小區電梯、扶手

危險因子:病毒恐通過電梯按鍵、樓梯扶手等接觸傳播

危險釋疑:保鮮膜封按鍵、電梯入口設紙巾、牙籤等設置

進入樓道,搭乘電梯,這又是一道關卡。電梯轎廂空間密閉,氣流極其不暢通,是傳播的高危地帶,一旦有病源,樓內所有乘坐電梯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對此,成都、蕪湖等地的相關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物業管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電梯消毒和安全保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電梯使用單位提高電梯消毒頻次,建立消毒記錄。


一般每天不少於3次,根據電梯使用頻次與乘坐人員的數量適時增加消毒頻次,遇有汙染或明顯汙漬時應隨時清掃並消毒。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北京一小區給電梯按鍵覆蓋了保鮮膜 郎朗/攝

為了做好狹小電梯空間的防疫,各小區物業也各顯神通。


定時給電梯間做消毒只是基本操作。不少小區物業給電梯按鍵覆蓋消毒後的保鮮膜,每兩小時更換一次;小區電梯間附近配置有紙巾,或者牙籤,並且有工作人員及時補充,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工具,儘量減少和電梯按鍵直接接觸。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杭州某超市 李晨韻/攝

第三關:菜肉瓜果

危險因子:菜肉瓜果被人摸來摸去,上面是否會有新型冠狀病毒存活?

危險釋疑: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備相關條件,病毒存活時間不會太長

電飯鍋蒸蛋糕、貓耳朵、涼皮……嚴峻的疫情讓不少把外賣小哥當“衣食父母”的人都變成了“做飯小天才”。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天才”們也需要購買菜肉瓜果來實現一顆“廚神”的心。不過,超市裡的蔬菜、肉和水果被人摸來摸去,上面是否會有新型冠狀病毒存活?


專家表示,如果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到蔬菜、肉和水果上,理論上能存活一定時間,但最長不會超過48小時。


病毒跟細菌不一樣,細菌可以在死性細胞上快速繁殖複製,而病毒只能藉助活性細胞,比如人、動物的細胞進行繁殖複製,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備相關條件,因此存活時間不會太長。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食物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孫和才表示,食物放置時間過長可能變質滋生大量細菌,吃了之後反倒對身體不好。


科學的做法是吃前用流水清洗,可以將附著在表面的病毒過濾掉百分之八九十,並要記得不要生食,而應炒熟吃,水果的話最好削皮,病毒在溫度56℃狀態下30分鐘內能被殺死。


而炒菜等溫度能達到100℃甚至更高,病毒能立即被殺死,病毒除了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還可能通過消化系統傳播,因此不建議大家吃涼拌菜等生食。


專家建議市民嘗試網購食材水果,這些商品一般經紙箱等包裝後,從原產地直接發貨,減少了運送到超市、商家、供顧客挑選等中間環節,環節越少,汙染越小。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武漢一家快遞點 中新社記者 張暢/攝

第四關:接收快遞/外賣

危險因子:快遞外賣人員流動性大,病毒通過附著在快遞外賣上傳播?

危險釋疑:快遞包裹被汙染的可能性小、快遞和送餐人員防控指南

2月2日,深圳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提醒,已出現3例屬於散發的社區傳播病例,均無明確暴露史。其中一病例為年輕男性,是一名外賣員,發病前14天一直在工作。


這個新聞一出,留守在家,生活全靠外賣快遞的人們突然心頭一跳:取外賣和快遞的時候會不會也被感染病毒呢?病毒會不會附著在上面?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根據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知,其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一般情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遞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道。


其實,針對外賣以及快遞人員群體,有地方已經採取了相應對的措施。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外送餐品上附加外賣安心卡,記錄餐品接觸者信息。 中新社記者 俞靖/攝

2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表示,北京市已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快遞和送餐人員防控指南。


指南提出,快遞公司和送餐用工單位應做好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建立每日體溫監測制度,並做好信息登記。


用工單位應為快遞員和送餐人員提供足夠的醫用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用工單位應教育職工儘量減少聚會,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快遞員和送餐員應保持居室清潔,勤開窗通風。


賀雄說,接收快遞還是安全的,但是雙方都要做好防護,外包裝最好不要帶到室內。


不過,在有新冠病毒肺炎傳播的地區,為了避免接觸傳染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建議:


1、快遞員在處理和運送快遞包裹過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持包裹的清潔,尤其要避免包裹在處理和運輸過程中被人員呼吸道分泌物汙染表面。


2、取件人在家接收快遞時,與快遞員接觸前,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處理完包裹後要及時摘下手套,並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3、取件人到小區門口取快遞時,出門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人員聚集。處理完包裹後要及時摘下手套,並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此外,快遞外包裝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及時妥善處理。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濟南公共交通集團中部公司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作業 中新社記者 張勇/攝

第五關:開窗、下水道

危險因子:開窗通風引毒入室?下水道也能氣溶膠傳播?

危險釋疑: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明確,特殊條件下才可能傳播

疫情的不斷髮展,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徵,繼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後,近期引起人們關注的是氣溶膠傳播。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透露,有衛生防疫專家指出,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這個消息引起一陣恐慌:空氣傳毒還怎麼防?


看看疫情期間,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

工作人員在樓道噴灑消毒液。 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通俗地講,為區別於潔淨空氣,常使用含塵氣體或汙染氣體來稱呼氣溶膠。雲、霧、霾、飄在空中的灰塵,都是自然產生的氣溶膠;打噴嚏、咳嗽產生的微小飛沫懸浮在空氣中,是人工形成的氣溶膠。


目前,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方案和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都表示,氣溶膠傳播的途徑尚待明確。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解釋,某些特殊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正確佩戴口罩防止飛沫傳播是足以保護普通群眾的。


不過,還是有人不放心,看不見的氣溶膠傳播該怎麼預防?


第一,要勤通風。自然通風的通風量很大,開開窗,病毒稀釋到一定程度,風險就很低了,有條件最好多頻次開窗,如每兩小時開窗10分鐘。


第二,衛生間做好預防措施,衝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衝;每個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樓下的氣溶膠上來。


雖然各種渠道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是整體來看,宅在家還是最安全的選擇

畢竟,除了長胖,基本沒有別的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