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呢?為什麼?

三農提問官


感覺還是糧食直接提價比較好,改變種植多數人短時間內會不習慣,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有一個地域土壤的試應問題。解決起來有點麻煩。


用戶花開花落幾春秋


很簡單,國家的政策是就是最好的答案。國家放開糧食價格,按照市場選擇只有降價,說明中國糧價太高了;國家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種植結構,就是最好的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歐洲的糧食價格大約合0.86元每斤,美國的小麥價格在每斤0.77元左右,運到中國大約1.1元每斤。和中國現行糧價基本持平。由此可見,中國的糧食價格已經處於高端運行,再提高糧食價格就沒有競爭力了,也會失去市場。

如果貿然提高糧價,除了歐美糧食的競爭之外,還會導致國內物價的上漲,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基礎升高,其他的行業自然會水漲船高,包括種子化肥農藥。這就是著名的剪刀差理論,農民依靠糧食價格提高,根本無法實現富裕,再說了,中國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小,一畝三分地要想達到城鎮居民收入,需要糧食價格達到10元每斤,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所以,國家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高農產品質量,推行差異化發展,把主動權交給市場,讓市場評判什麼樣的農產品是市場歡迎的。

一畝園十畝田是最好的模式,可以在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農業條件下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家人如果按照4口計算,一般會有四畝耕地,一畝地用來種經濟作物,三畝地種糧食,相當於有了13畝耕地,收入每畝平均2000元,就有了2.6萬元的收入,除去支出,應該還有1萬元以上的收益。再加上農閒務工,能夠讓農民達到溫飽線以上水平,只要不是特殊原因,這也基本實現脫貧了。

但是這種模式依然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對貧窮依然是一項重大問題,子女的教育開支,其他科技產品的購買,這些收入都是遠遠不夠的。

然後,國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流轉運動,讓一部分人農民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實現人口流動和城鎮化。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可能有人會提出反向的意見,認為不是每個農民都有進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所以國家的這個土地政策放緩了速度,逐步改變,逐步適應。

剩下的一部分農民適度規模的經營土地,比如100畝,200畝,一年能夠收入10-20萬,這就基本實現了農民的小康水平。

綜上所述,提高農民收入,提高糧食價格不亞於飲鴆止渴,調整種植結構,改變現行中國農業模式,才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農田耕者


民以食為天,14億人口日日三餐頓頓離不開糧食,農民在辛苦勞動不但解決了自己的飢餓,也為全民解決了溫飽問題。

文藝界歌星唱幾首歌,影星拍幾部電視劇……就會腰纏萬貫。農民辛苦苦種一年糧,趕上年頭不好糧價高產量低,趕上好年頭大豐收也不太樂觀,產量高糧價低,弄的農民苦不堪言啊。

改變糧食種植結構是很重要,可為了14億勞苦大眾能夠穩定吃上“平價糧”,為什麼不在暴收入、高收入方面壓縮點,給農民多補助點,取長補短來看問題,為什麼一門心思想提高物價來解決問題呢?


舞歌暢想


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

答:當然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有這幾方面原困。

第一:我們先說糧食漲價。人說糧食漲價能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指那些種糧大戶,比如在東北,有些人承包500畝土地,如果按每畝一千斤產量算,5O○畝土地產5O萬斤糧食。|斤糧食漲1角錢,5O萬斤漲5萬元。他們希望糧價增漲。

第二:%8o的散種糧戶,他們是不願漲價的,因為糧食漲一角,商店裡各種商品會漲一元,化肥農資會漲十元,一般農戶都種糧食3到5畝:每畝打一千斤糧,5畝打5O0○斤糧食,每斤漲一角,共漲5oo元,而農民每月要用多少日用品和農資,如果糧價漲一角,各種小商品會漲一元,農資會漲幾十元。把你糧食漲5O○元貼進人家商品漲價的比例,你還要倒貼所以另散種植戶不願糧漲價。

第三:糧農一年只收二料樁稼,僅僅利潤幾百元,而調整產業結構就不同了,比如,種一畝小麥,每畝一千斤產量,每斤漲一角,每畝漲/O元,而改種果樹,每畝純利潤也收入2000多元,當然調整種植結構重要。


三秦老趙


到底是種糧食,還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這個度只有國家從戰略層面進行調控。

國際糧價擺在這的,國內糧價不可能提升,如果國內糧價較低,必然傷害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要麼農田撂荒,要麼改種其它經濟作物,肯定會造成國家糧食大幅減產,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中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已手中,否則會對中國的戰略安全造成極大的危脅,同時還會受制於別國敲詐。

至於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來提高經濟收入,還是保國家糧食的戰略安全,只有國家從戰略的高度,來統籌安排。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我看都重要,首先說糧食提價重要,一可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把糧食安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在一個可以解決現在的慌地現像,常言說沒農不穩,沒工不富,要想成為一個強國那一行也不能丟,再說改變種植結構。改變種植結構也重要,不改變種植結構,首先是菜檻子。如果都種糧不種菜,我們這麼吃,總不能光吃糧食吧,還有水果,我們生活那一樣能少?改變種植結構也能給農民增加收入。


獨來獨往145706020


1: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古代就因為缺少糧食而引發大量的饑荒大量的災害,從而導致社會動亂重者導致國家分裂,提高糧食價格不是長久之計甚至說是災禍的開始,民以食為天,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目前中國糧食大部分還靠進口這就說明中國現在的糧食還是有缺口的,如果在提高糧食價格那從而導致的後果就是中國的物價各方面都要跟著漲價,國民經濟壓力就更大了,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結構的混亂,所以不可漲價

2:現在中國的農村有大量田地荒蕪,再不改革種植模式土地閒置會越來越多,農民種地沒有收入自然不會去種地,這樣一來惡性循環,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政府制定一些政策來扶助農民種地,推廣優良品種配備農技技術人員提高糧食產量,根據不同的地區研發不同機械特減少勞動成本

3:走出傳統的農民種植模式,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綠色種養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4: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建設配套設施,建立銷售渠道,提供技術支持,讓農民想種地而又不敢種地的消除後顧之憂,把糧食掌握在自己手裡,手中有糧心不慌





總是在忙碌的人


看了朋友提出的問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熱門話題,以是農民關注的熱點。對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重要,我個人有兩種思想,糧食提價是重要的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改變種植是關健,以是新農村發展,農民走向小康生活的核心源。

加大提高糧食價格,促進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從當前的糧食價而言,糧食漲幅度沒有提升,正處於平價狀態。根據市場各種產品和農資物價提升,和糧食的比值不對等,農民生活消費負荷加重,糧食增產不增收,農民種糧情緒低落思想擴大化。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民生活保障的基本源,記得偉人說的一段話:”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糧食是重中之重,糧食的保護意義更深遠。

近幾年來,由於科技引導深入,糧食年年奪豐收,一年更比一年強。但是糧食銷售價格提升度不大,存在問題以很突出,糧食種植混雜,糧食優質不平衡,品牌的力度不完善,導致糧價低落的根本源。

糧食提價有助於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有力提高了糧食的增長值,有效推進了農業發展,糧食提價是農民的渴求。

有朋友會問,糧價能漲多少最合適,這不是我回答的問題,要根據糧食的質量和人們生活消費平衡力度來調控。拿現實生活消費來說,我們把今年的豬肉價來對比。今年的豬肉價叫飛上天,普遍豬肉零售價在28元左右。豬肉是大眾消費的主要食品,以是民生問題。

從調控監管來看,從32元降到28元,只有4元降價差處,豬肉降價力度不深入,人們不是買肉難,而是肉價高吃不起。而農民的糧食上漲0.1一0.2元有那麼難嗎?對我一個普通農民來說,搞不懂,以是個人難以解開的迷。

優化種植,開展現代農業種植的新局面

新農村發展,讓農民致富,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農民糧食種植加快改革,走現代農業模式之路,破除傳統種植思想,規範種植,優化種植,科技種田,科技管理,打造有機,環保,原生態,提升糧食品牌力,把綠色高端有機糧走向市場。

高端有機糧的市場銷售,就是提高糧價的動力,以是農民致富奪貧的新目標。現代農業模式的發展,”就是龐大的新農業創新模式,以是新時代,新農村繁榮的進行曲”!

現代農業就是改變糧食種植。我們熟悉的有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休閒農業,旅遊業,數字農業。有效推進糧食高端化,品牌化,加強了有機環保的力度更加深入,糧食市場對接更加深固,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所以說改變種植結構就是農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重點方向。

總而言之,農民致富奪貧,糧食價格要提升,保障糧食品牌,改變糧食種植,提倡優化種植,使糧食奪豐收!2019.12.23日,普通農民,普通思想,普通分析


l大長江


糧價對我們種地的老百姓來說是最關心的大事。糧價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種地農民的一年收益。為什麼說穀賤傷農,可見糧食的價格對農民來說多麼的重要。

我們就拿種植玉米來說,2010年前後,我們這裡農村種植玉米平均每畝1500斤,那時的玉米價格每斤在1.2元左右。每畝毛收入1800元。種籽、化肥、旋耕、播種、底肥,追肥、運輸肥用大約400元。不算自己人工費。每畝賺1400元。

2018年玉米雖然大旱,但是玉米收成還是不錯的。我們這個地方也平均到每畝1500斤左右。而價格卻降到每斤0.85元左右。和2010年相比價格每斤少了0.35元。同樣的畝產量,2018年每畝收入1275元。2018年,種籽化肥,旋耕播種,各種運輸費用都比2010年價格高。在2010年每畝400元的基礎上還的再加200元,達到每畝600元。不計算自己人工費用每畝淨收入675元。和2010年相比每畝少收入725元。

從這兩組數字可以看出同樣的產量,由於價格的不同,所產生的效益是不同的。二年相比可以看出2018年的畝收入乘2還不及2010年的一年收入。可見價格的槓桿作用是多麼的厲害。

現在是市場經濟,價格我們無法控制。農民們單打獨鬥,無法壟斷市場,也無法奇貨囤積。只能隨著市場的腳步進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糧食的價格對農民來說多麼的重要。當然希望糧食能夠提價。從這種意義上說,提價要比調整種植業結構重要。


我們知道糧價不是我們農民說了算。農民的收入受市場糧價波動影響很大。所以農民的收入是坐在過山車上。不是旱澇保豐收。糧食豐收了,糧價低了也是增產不增收。

調整種植業結構,這是多少年來老調重彈。前幾年號召農民大量種植核桃樹,這幾年發展起來了,今年的核桃農民到現在都在家裡放著。賣不出去,變不成錢。沒有神機妙算的本事,預測市場經濟的能力。調整種植業結構每年就是一句口號罷了。


三農孺子牛


糧食價格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按現在市場需求,糧食豐收價格下降,糧食減產價格提升。這就是糧食價格的天道。要想打破這種格局,只有改變種植結構。也就是說讓有條件的平原地區的農民都退出土地,然後讓國有企業承包,由國家統一種植收穫,糧食價格也由國家統一規定,收穫的糧食去掉所有費用剩餘的錢直接發放給有地的農民。這樣即能穩定糧食豐收,也能將農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同時也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土地也會得到修養生息,也能極大的合理提高土地的使用和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