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次疫情的親歷者,筆者經歷了從無知無畏到恐慌到接受,再到理性應對的全過程,在此,來思考下這次戰“疫”給企業應對危機帶來何種啟示。
01 要理性認識危機
“危機”是有危險又有機會的時刻,就像2003年非典促發了淘寶網誕生,當時的阿里巴巴因為一位員工感染而導致全公司五百多人在家隔離,由此而可能導致的錯過業務發展高峰、業務流程中斷、員工人心渙散等問題,對剛成立四年的創業公司阿里是根本無法承受的災難,而阿里敏銳地看到了非典激發的網絡零售業務機遇,在隔離期集中優勢資源團隊開發了淘寶網,擴充了2C端的業務模式,抓住了個人消費者群體,實現了業務50%的增長,成就了現在的線上零售帝國。
這一切都源於阿里高層在最初對危機的理性認知。
02 要有機制應對危機的意外性
危機爆發的具體時間、實際規模、具體態勢和影響深度,是始料未及的,否則不會被稱為危機。但是在企業的範疇內,部分潛在的危機是可以被避免的。
這需要企業持續的梳理歸納企業在經營、生產運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並及時調整內部文化、組織、制度和流程,並將這個過程轉化為常態。比如部分的企業持續優化內部管理制度及流程,建立監督部門,都是避免危機的有效手段,同時隨著企業數字化能力的提升,企業運行過程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水平提升也會有效避免危機。
2003年非典過後,我國也建立了“中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系統”對各類傳染病進行實時監測,也切實有效的監控了多種疫情,雖然在應對這次疫情的過程中暴露出響應機制有待改進的事實,但是我們不可否認設立這種監控機制和體系的必要性。
03 如何應對危機的破壞性
任何危機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給企業造成混亂和恐慌,而且由於決策時間以及信息有限,往往會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也正如當下社會持續熱議的並非疫情本身的傷害程度,而更多的是對信息是否透明、決策是否合理、資源配置是否妥當等方面的質疑。
因此,企業在面對危機時,首要的是及時向相關群體公佈危機的情況,讓大家有充分的知情權 ,只有通過這個過程才有可能儘快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到解決危機的過程中。
其次,要儘快安排資源,找到應對危機的辦法。回想這段時間,作為隨時有可能被感染的個體,恐慌的情緒是逐步被各種“指南”以及公司的各種有效的預案安定下來的,病毒疫苗研製進展的消息無疑又讓人信心倍增,我才能安心的坐在書桌前寫下這些文字。
因此,在危機中,在公開透明、有效舉措及時指引的環境下,大多數企業員工是可以及時開展力所能及的工作的,這樣完全有可能降低危機的破壞性。
當下,與各位客戶同處於疫情漩渦之中的天強公司同仁已經在社會和公司的有效引導下,有條不紊的開始相關的工作,從幾天前的恐慌階段進入到一種更有建設性的理性應對的階段:
我們的新媒體團隊在踐行夥伴理念,為奮戰在一線的客戶搖旗吶喊;我們的業務線在積極策劃新一年的專業建設和產品創新計劃;我們的各個項目組也在積極推進客戶交付成果;我們的運營管理部在積極探索線上辦公系統的改進,近幾天公司內部陸續開展各種工作推進的相關會議,我想,這已經有效的降低了這次危機對天強的破壞性。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雖然我們被疫情阻隔祖國各地,但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和力量,而這種力量發源於更早比我們奮戰在一線的客戶們,我們期待與你們並肩戰鬥,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你們。
最後,向奮戰在一線的設計者、建設者致敬!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文 | 韋曉 天強TACTER北京分公司負責人、業務總監
閱讀更多 天強TACTER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