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2月10日,是深圳很多企业复工复产的第一个工作日。疫情当前,“钱重要还是命重要”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有网友强烈反对复工,舆论的另一边,是部分企业主们希望尽快复工的心声。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复工,个人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不复工复产,个人和企业则可能同时面临生存问题。这成为了严峻疫情当下的一个两难选择。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深圳:疫情压力全国最大


国家发改委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奎近日表示,全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是SARS时的6倍。未来4周,国内多个城市的防疫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面对汹涌的返程和复工潮,哪个城市疫情传播压力最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百度地图发布的迁徙大数据,对返工潮流入的前20大城市分析流入人口规模、来源构成,以及来源地疫情严重程度,可以定量评估流入城市应对返工潮的防疫压力。


根据计算,前20大返工潮目的地城市的疫情压力排序结果为:深圳的压力最大,其次是东莞、上海、广州、苏州、北京、杭州、宁波、温州、佛山等。李迅雷认为,上海和深圳两大城市,将在返工潮中经受疫情再度传播的考验,必须采取多种举措来严防死守。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如何理性防控疫情?


疫情发生后,全国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延迟开工的通知,各行各业通过“急刹车”的方式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对阻止疫情蔓延的势头起到了作用、见到了成效。


当下各地复工在即,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不少人认为,只有堵路、封城、出行管控才算防控。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可以理解,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此前,一篇“西贝贾国龙: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月”的文章,在商界内炸开了锅。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说,“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让很多中小企业主如坐针毡。


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但如果不复工复产,短期内企业会因疫情冲击陷入暂时停顿;中长期来看,如果较多的企业都因撑不住而倒闭,员工就会面临大面积失业。


以深圳为例,从产业结构来看,现有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占到全市企业数量的90%以上,若疫情不能尽快结束,服务业有可能影响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将更加举步维艰。


要命?要“命”?选择题?必答题!


无限升级防控措施、停工停产,这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来说,是道“要命”的难题。尽快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无法到位,又将让所有人面对要“命”的风险。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必须明确的是,两难面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考验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主观题、必答题。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就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措施,既要切实做好春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由此可见,中央已经明确,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不能无理由擅自升级管控与层层加码的简单化管理。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成为了很多城市的必然选择,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比如,浙江等地明确提出通过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物资供给、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保障企业用工等举措,确保实现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在平衡多元公共政策目标、实现包容性公共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再比如,黑龙江提出抓住“危”中有“机”的机遇,借助国家未来优化物资生产能力布局的政策,争取更多物资生产能力项目在本省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


深圳是怎么做的?


作为全国的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人口和经济大市,深圳的疫情防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随着返深潮的涌起,深圳正陆续迎来超过千万的人口流入。


面对不言而喻的压力,深圳的疫情防控策略讲究科学合理和适度有用。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近期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就明确,要“扎实做好节后企业复产复工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深入企业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时,他充分肯定了企业“逐步返深、逐步隔离、逐步复工、逐步上岗”的做法,勉励企业用好“互联网+”“云技术”,多进行“云办公”,开“云会议”,以多种方式有序复工。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引导全市企业有序开展复产复工,深圳先后发布了《企业复工及预防控制指引》和《实施企业复产复工报备制度的通告》,明确企业在复产复工时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并严格按照相关指引落实检疫查验和健康保护措施。


深圳对2月9日后复产复工企业,实施报备制度。其中明确,企业复产复工必须满足“四到位”,即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才可以复产复工,同时实行复产复工报备复核制度。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不仅如此,2月8日,深圳重磅发布《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免除公租房、人才住房2个月租金,降低企业公积金缴存比例,减免电费水费,降低贷款利率等,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除湖北以外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


2月10日,商务部提出,有序组织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复工营业,保障生活必需品物资供应网络正常运转,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说,既要抗疫情,更要保运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也正因此,科学防疫、有序复产,才是当前理性的应对之举。


要命?还是要“命”?这不该是道选择题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黄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