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州」青州市基本情况


「谈青州」青州市基本情况

青州市,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现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74个行政村,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93.7万。有汉、回、满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7439人,其中回族23156人,满族3300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8亿元,财政总收入7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17元和14936元,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7:48.3:43。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列第67位。

青州地形地貌多样,山区平原各半。西南部为石灰岩丘陵区,面积74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8%,石灰石、铁矿石、红砚石等资源丰富;东南部为玄武岩岗丘区,面积125.5平方公里,占8%;东部、中部、北部为平原区,面积693.4平方公里,占44.2%。

「谈青州」青州市基本情况


青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羊临铁路和青银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相交,正在建设的济青高铁设青州北站,309国道和07028省道过境,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码头210公里。

青州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寇准、范仲淹、富弼、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在青州为官;王曾、赵秉忠、邢玠、钟羽正、冯溥等名臣,燕肃、于钦、贾思勰等学术大家,都诞生在青州这片土地上;郦道元、李清照等曾在青州长期生活居住,并视青州为故乡。

「谈青州」青州市基本情况

青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级景区13处,其中4A级风景区3处、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5处,青州古城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青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境内有被誉为“中华之最”的云门山大“寿”字、凿有638尊石窟造像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魏碑鼻祖郑道昭的玲珑山题刻、全国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青州昭德古街、世界罕见长达2500米的山体巨佛、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的龙兴寺佛教造像、国家级湿地公园弥河文化旅游区、号称北方九寨沟的黄花溪、以“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穿越青州城区的人文景观河南阳河以及山东省保存最好的明代古村落——井塘古村和清风寨、柿子沟、红叶谷等众多旅游胜地。

青州农业特色鲜明。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基本农田101万亩,培育形成瓜菜、畜牧、花卉、果品、优质粮五大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蔬菜果品标准园7处,有效期内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共177个,青州银瓜、青州蜜桃、青州山楂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1962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6家。花卉种植面积12.9万亩,年产值76.5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2万人,年花卉交易额93亿元。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是国内著名的花卉展会之一,自2001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

青州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工业体系完备,工业门类齐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0家,建有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卡特彼勒工业区、滨海(青州)工业园四大市级工业园区和18处镇街道工业园。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6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29.4亿元、利税146.2亿元、利润77.3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院士和博士工作站7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潍坊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50处、重点实验室11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人。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1件,山东名牌13个。

青州服务业发展迅猛。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248.7亿元,占比43%。物流企业1000余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2家,5A级物流企业1家;各类市场211处,实现市场交易额503亿元;鲁新欧•青州至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古城游、乡村游、花卉游和水生态游持续火爆,201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2亿元。青州书画独具影响力,拥有9个书画市场、6个书画写生创作基地、画廊800多家,农民画品牌不断扩大,荣宝斋县级区域第一家分店落户青州,“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连续举办,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各类金融机构达到83家,其中银行15家,截至2015年底各类金融机构达到83家,其中银行15家;各项存款余额662.1亿元,贷款余额456.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54.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47500元。

青州城建独具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突出“古”、“青”特色,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古城区和东部新城区“两城引领”,东部花卉发展区、西部工业发展区、北部高新产业区、南部卡特彼勒工业区和科技产业园区、西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东北部物流发展区“六区支撑”,弥河、南北阳河和淄河“三河贯通”、西南部生态保育带和东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带“两带呼应”的发展框架。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6%。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6.2%、43.2% 和25.7平方米。现有国家级生态镇达到4个,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7个。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827.6公里,建成自行车绿道316公里,公共自行车站点550个,投放自行车10000辆,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

青州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教育优先,现有普通高中5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4处,初中19处,小学92处,中等职业学校1处,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有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各类卫生机构984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4个。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拥有敬老院7个、床位1664张。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验收,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实现村级全覆盖,建成各类民间收藏博物馆62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10项、潍坊市级37项,非遗展演实现常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