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一定力量大吗?武僧力量也大,但是肌肉不明显,这样说对吗?

用户2287468210835


一般来说,肌肉💪大的,力量肯定大,这是正常的,因为肌纤维强大了,力气就大了

在中医观点来说,脾主肉,健脾就可以强健肌肉,所以要健脾胃,吃点强健脾胃的食品,还不增肥例如:喂食养,宜卫态餐品,艾灸脾胃经络穴位,及早餐很重要。





罗亚平12


个人观点,肌肉大并不代表力量大,举个实际,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实例,我在大学入的一个散打社团开学季我和我们散打社团的朋友在校园纳新,来了一位新生,个子也很高,比较强壮,看他身上的肌肉就是经常健身的人,他来加入我们社团,然后一起纳新,因为纳新也比较无聊,不知道是怎么提出来的,说完掰手腕,那个新来的身上肌肉比较大的一个同学,和我们社团的一个教练掰手腕,我们教练比他矮了半头,而且身上的肌肉也没有他的大,但最后还是我们教练胜了,说实话,我们的那个教练身上肌肉虽然不大,但爆发力非常强,他最喜欢跑步了,每次跑都是五公里,而且不是匀速跑,我们和那个新生相处了一段时间才发现,那个新生,虽然喜欢健身,但不太爱跑步,他平时都是玩哑铃,单杠,做俯卧撑,怪不得,他把手臂肩膀练的这么发达,但是他这种肌肉没有爆发力,换句话说,就是死肌肉啊,我们那个教练也说过,想要让自己的力量变大,除了要练肌肉,更要想如何才能把自己身上每一块肌肉的力量发挥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爆发力,而锻炼这种爆发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跑步,所以肌肉大的人,并不代表他身上的力量就大!


玄星555


首先不说 所有对抗性运动哪个运动员没有大块的肌肉?篮球运动员霍华德接近50分臂围让多少健身房大佬望尘莫及 ufc名将铁血纳干诺 1.93 120公斤 浑身肌肉 我大学同学当兵回来 1.73 走的时候瘦的吓人100斤 回来140多斤 肌肉块也很夸张 你竟然还是肌肉无用论 健身房的不说打架牛不牛逼 至少穿衣服比大肚子的有型


长旺梅花鹿养殖场


肌肉块大不一定力气就大,但和你本人相比,肌肉块大了力气肯定增大。因为你必须不断重复负重练习,使血流量增多,肌肉纤维才会变粗,从而增大肌肉。但这主要是耐力练习,像健美运动员,你同时还要注意爆发力的锻炼,才能增大力气。

如果肌肉大就力气大的话那么健美运动员就可以兼职参加大力士比赛啦~!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 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 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 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 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 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 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 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 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 —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 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 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 挂在心上


醉生梦死人定胜天


肌肉大不一定力量大的!人体的骨骼肌纤维主要由红肌和白肌两种肌纤维组成。

2、红肌,由于其富含肌红蛋白(含铁),而呈现红色,主要能量代谢方式是有氧氧化,供能效率低,故又称慢肌,主要用于长时间中小强度运动时收缩产生能量输出。而白肌由于其不含或含肌红蛋白少,而颜色较浅,故为白肌。白肌的主要能量代谢方式是无氧酵解,供能效率高,故又称快肌,主要用于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收缩产生能量输出。

3、天生每个人肌肉红白肌比例有较大差异,一些人白肌纤维比例高,故其短跑、跳跃的能力强,但由于相对慢肌纤维含量少,因而耐力往往较差。相反,有些人红肌纤维比例高,故短跑、跳跃的能力不强,但耐力往往较好。但大多数人红白肌纤维的比例各占50%,故速度和耐力比较均衡,都不是很出色。所以如果红肌比例高的人相对爆发力比较好!





k1逆袭


肌肉大一定程度上不代表力量大

肌肉生长主要是我们通过做大强度的抗阻力训练刺激并破坏肌纤维,再通过良好的休息睡眠,补充优质蛋白质,碳水等一些其他营养素修复使肌纤维增粗进而肌肉增大。

力量变大主要是肌肉力量变大,因为骨骼肌是身体产生动作的主要动力!

那怎样才能让肌力变大呢?主要通过大重量的力量训练,比如做1RM(指用100kg做深蹲只能做一次,第二次就无法标准完成的重量次数,即为1RM)的力量训练,如深蹲,卧推,硬拉,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绝对肌肉力量,或者采用5~6RM的重量做力量训练来提升肌肉力量。

那肌肉大代表一定代表力量大吗?

其实不是,健美选手和力量举就是很好的例子,健美选手的肌肉块要比力量举明显的多,身材也很好,但他肯定没有力量举选手的力量大。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我们的身体中有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红肌纤维主耐力,白肌纤维主爆发力,每个人的红白肌纤维分布是不同的,就会导致力量大小的不同,所以如果一个经常健身的人练了一段时间后形体有明显的变化,肌肉增加,但他的身体中红肌丝占多数,另一位是不经常健身的人,远没有第一位肌肉量多,身材好,但他身体中白肌丝占多数,那第二位的力量就会比第一位的力量要大,这就是基因问题,所以肌肉大不代表力量大。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玫瑰][玫瑰][玫瑰]

求关注,感谢!有什么健身方面的知识可以私信我,一定回复!



酷爱举铁的浩


肌肉块大不一定力气就大,但和你本人相比,肌肉块大了力气肯定增大。因为你必须不断重复负重练习,使血流量增多,肌肉纤维才会变粗,从而增大肌肉。但这主要是耐力练习,像健美运动员,你同时还要注意爆发力的锻炼,才能增大力气。

如果肌肉大就力气大的话那么健美运动员就可以兼职参加大力士比赛啦~!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 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 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 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 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 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 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 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 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 —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 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

事实上,在所有 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

肌肉的多寡和吃肉或吃素没有关系,只要摄取的热量足够,特别是蛋白质充足,再经过严格的锻炼,素食者(武僧)一样可以拥有超强的体能和肌肉。

当然一般而言肉类中含的热量比较多,特别是猪肥肉含有大量胆固醇,

但是吃多了肉却没有充分锻炼,只会增加肥肉而已;

而植物性食物中的豆类、谷类、根菜类,以及植物油,都可以提供充分的热量,而且素食中的脂肪酸等营养普遍比肉类好,不像吃多了肉那样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脂肪肝等

虽然一般人容易以为吃肉的人体力比较好,但其实吃肉和力量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人类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斗士都是素食者。少林武僧是其中一个例子,古罗马的角斗士也都是吃素的,日本的相扑选手也都严格遵循素食原则。甚至现代很多顶尖运动员也都是吃素的,其中一个例子是曾被称为“世界最快的男人”的短跑名将卡尔.刘易斯

以上详说,肌肉大力量大,武僧力量大肌肉也可以训练出来!!力量肌肉全靠训练!!!




鄒子晏


尽管肌肉大小确实与肌力有关,但这当中所涉及的并不仅止于肌肉大小而已。换句话说,肌肉尺寸仅占部分比例,「神经的适应」之道、「肌纤维的排列方式」,更是不容忽略的部分。

关于神经适应,有研究指出,肌力的增进,未必需要肌肉结构上的改变,但却不可缺少神经的适应。运动单位的募召、运动单位被刺激的速率等,都是影响肌力表现的重要因素。(你是一名老板,你手下有500员工,但只有300做事和你手下有400名员工,但400人都做事,比较效率?)

因此,要如何加快募召的速度、影响运动单位受刺激的频率,就变成神经适应的课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接受新刺激,利用完整动作的训练,增进神经传导的敏锐度与肌肉协调的功能,进一步提升肌力。

除了神经传导与适应,肌纤维本身也与肌肉产生力量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可直接检视地便是肌肉的「羽状角度」。羽状角度的定义为:肌肉起点到终点之直线和肌纤维之间所夹的角度。

原则上,角度越大,能产生的力量越小。以二头肌为例,羽状角度就是肩胛到桡骨直线与肌肉的夹角。也就是说,如果把二头肌练大到某种程度(假设趋近90度),力量可能就会相对较小


陆私教


不一定

“肌肉块大不一定力气就大,但和你本人相比,肌肉块大了力气肯定增大。因为你必须不断重复负重练习,使血流量增多,肌肉纤维才会变粗,从而增大肌肉。但这主要是耐力练习,像健美运动员,你同时还要注意爆发力的锻炼,才能增大力气。”

很多人以为肌肉多的人力量就一定大,那么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其实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肌肉多的人们力量不一定大,但是通常来说,肌肉多的人力量比没有肌肉的人拥有更多的力量。不过呢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

不过,肌肉确实带给人更大的反弹能力,但是,这具体也要取决于我们的神经系统。所以,不一定肌肉大的人就是力量大的人。这一点要清楚明白。





别名陈超华


肌肉大不一定力量大

力量和肌肉关系密切,但却是两回事,它们并不成正比。体重相仿的力量举运动员力量肯定比健美运动员大得多,而力量相仿的健美运动员块头肯定比力量举运动员大得多。这是因为健美运动员的目标是肌肉,从理论上说,只要能获得足够大的块头,不管力量多大都没关系,力量举运动员则正相反。

从生理上来说,同一肌群的不同肌纤维力量相差很大。对某一具体肌群来说,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较强壮的肌纤维的力量,而全部的肌纤维对于肌肉围度都有影响。比较一下力量举和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前者较强壮的肌纤维力量比后者大得多,而较弱的肌纤维力量可能还不如后者。

即使对同一肌纤维来说,力量和围度也不成正比。力量主要取决于肌纤维内横桥的多少,而围度主要取决于肌纤维的肥大程度。横桥的增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肌纤维更加粗大,但肌纤维也完全可以在横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变得加倍肥大。

从整体来看,力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大肌群协调发力的能力,这比想像中困难得多,不同的人这种能力相差很大。深蹲是个相对简单的动作,但也需要股四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协调发力。腿部围度接近的情况下,健美运动员的深蹲重量通常都比力量举运动员小得多,因为他们肌肉协调发力的能力较差。注意,这一点恰恰是健美训练所追求的,因为孤立发力对于单块肌肉的刺激更大。

最后,力量还取决于发力速度。肌肉发力速度越快,表现出的力量就越大,这完全是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肌肉围度无关。

对于新手而言,可能会注意到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训练形式,都能获得比较显著的力量增长,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神经的适应,但同样的,也是因为其实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孤立训练,就像你不可能完全孤立一块肌肉,一定会有其他肌肉协同发力,你也没法完全孤立一种肌肉肥大。你所采用的训练基本上都能够同时带来肌原跟肌浆这两种肌肉肥大,只是说当你的训练更加偏向传统健美式的时候,你的肌浆肥大会相对更多;而同等肌肉维度的情况下,你能够举起的重量可能就会相对比肌原纤维肥大更多的人小一些。

而一样的对于训练更加偏向力量举式的,你的肌原纤维肥大就会多一些,那么相对的在同等肌肉维度下举起的重量就往往更大,或者说在举起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你的肌肉维度可能就会小一些。

既然是少林中人,必然已经看破红尘皈依佛门,而僧人以慈悲为怀救济苍生,定是不能吃肉喝酒的,日常的饮食主要以素食为主,在这样的饮食条件下,很难想象武僧们是怎样进行修炼的。

众所周知肉类食品,是我们常人日常饮食当中,很重要的一种食材,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且还含有少量的铁元素,为正常的代谢提供动力,所以普通人是很难做到不吃肉的。

那么从不吃肉的少林武僧和健身的肌肉男比,2者肌肉有何差别呢?一个是非常传统的习武之人,另一个则是在现在科学理论支持下的健身者,虽然各有千秋但同样都是肉体,所以不要将武侠那一套搬过来。

那么对少林武僧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其实他们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来达到提升“功力”的目的,用现代化来表达就是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这种训练方法只能揣测一二。

武僧所习之武属于传统武术,所追求的是快准狠,那么所对应的就是肌肉得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所以其进行的训练多以徒手健身动作为主,并加一些负重的动作,来增加肌肉的力量。

而健身的肌肉男在现代理论的加持下,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肌肉的力量和爆发也并不示弱,唯独占据劣势的是肌肉的耐力素质,在这方面也是将时间花在了力量素质的增强上所致。

而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健身的肌肉男有更好的器械,以及各种补剂的作用,肌肉的力量素质和围度都更具优势,但武僧会进行对抗训练,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并且了解怎样能够迅速制服他人。

所以相对于身材更好的肌肉男来说,少林武僧的优势在于实战能力较强,所以如果二人进行以尝搏斗的话,更擅长此方面的武僧必定会占据优势,但我们主要所要对比的是二者的肌肉差异。

武僧力量大肌肉不明显的说法不对在外观上二者的肌肉差异,武僧主要以爆发力强大的白肌为主,还会有部分红肌支撑肌肉的耐力活动,而健身的肌肉男更多的是白肌,红肌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在比例上二者就有所区别。

那么即使是在相同的肌肉素质下,武僧也会以强大的灵活性,和对对手有效的判断作为优势,迅速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方,最终结果还是武僧在肌肉的运用上更强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