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巴菲特,利弗莫爾更值得研究

美國資本市場三大神話人物——巴菲特、索羅斯、利弗莫爾,在各自的投資(投機)生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俗點說就是賺了很多錢。其中利弗莫爾已經去世,可以蓋棺定論,巴菲特和索羅斯仍然在投資的事業上繼續奮鬥,但是考慮到其龐大的資金體量,資產大幅縮水的可能性不太大,其實後面的職業生涯大概率也是一個確定性事件,就是確定性盈利。

比起巴菲特,利弗莫爾更值得研究

巴菲特的一個偉大的人物,毋庸置疑,其價值投資的理論在全世界擁有眾多推崇者,每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會就是一場價值投資者的朝聖之旅。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價格超過34萬美元,是世界上單價最高的股票。

前幾天,中國的“股神”孫宇晨花了3000多萬人民幣與巴菲特吃了一頓飯(看來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孫股神的腎結石已經痊癒了,在這裡祝賀孫股神),儘管國內很多人把孫股神的這波表演當成笑話看,但是通過孫老師的表演也能看出巴菲特的人氣效應和價值理論。

比起巴菲特,利弗莫爾更值得研究

“巴菲特午餐”本質上是一場慈善拍賣活動,自2000年開始,至今已有十九個年頭,此項拍賣所得悉數捐給位於舊金山的慈善機構葛萊德基金會,用於幫助當地的窮人和無家可歸者。2000年起每年拍賣一次,並從2003年起轉為網上拍賣。截至目前共有四個中國人與巴菲特一塊參考“燒烤派對”,分別是2006年段永平(62萬美元)、2000年中國私募教父趙丹陽(211萬美元)、2015年天神娛樂朱曄(234萬美元)、2019年孫宇晨(456萬美元)。

從中國A股來看,你要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就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股票,巴菲特確實重新定義了股票投資。

比起巴菲特,利弗莫爾更值得研究

利弗莫爾在投機界也是一個著名人物,但是僅限於投機界。如果你問一個不做股票的人,他一定不知道這個已經作古的人是誰,在知名度上跟巴菲特不能比。

從《股票作手回憶錄》來看,利弗莫爾絕對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利弗莫爾主要活躍在股市和商品期貨兩個市場,其活躍的時代,美國股市存在很大的漏洞,交易模式也是簡單粗暴,槓桿效應明顯,這些都早就其幾度崛起、季度破產。

利弗莫爾學歷很低,只有小學學歷,但是也許其天生對數字敏感,雖然其一直沒有承認其屬於技術派,但是從起其操作思路很明顯可以看出,其投資依據主要是依靠數字波動和公眾情緒,所以其確實就是一個技術派。

利弗莫爾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是對數字、波段的敏感,能夠看感覺判斷價格的變化,而且勝率很高;第二就是其槓桿,無論是其投資股市還是商品市場,槓桿在其成功和失敗的道路上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利弗莫爾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其實現了從最底層逆襲,叱吒華爾街,美國總統都要請求其平倉;利弗莫爾的一生也是失敗的一生,數度破產、妻離子散,最後自殺身亡。


比起巴菲特,利弗莫爾更值得研究

索羅斯,猶太人,幼年在匈牙利度過,經歷過納粹的大屠殺,僥倖存活;後在倫敦求學,獲得經濟學學位,對哲學很感興趣,在倫敦工作多年,後移民美國,通過匯市投資實現了其基金財富和指數級增長。

索羅斯也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標準範式,一個底層東歐猶太人,孤身在倫敦求實,靠救濟度日,拿到學位後通過在金融市場的職業發展和創業躋身世界富豪行列,其人生經歷很值得大家參考和學習。

1992年狙擊英鎊使其至少獲利10億美元,一舉成名。當然了在其貨幣投資的過程中,失手的次數也很多,但是其財富依然很多,每次失敗都沒有傷筋動骨。

其實從索羅斯身上有兩個特點很突出:

一是思考能力,金融投資這個領域其實是很開放的市場,只要你能通過自己的學識和經驗準確預測價格的變化,賺錢是很容易的事情。索羅斯在這方面有很突出的能力,也許跟其愛好哲學、善於思辨的習慣有關,獨立的思考能力、善於發現缺陷和擁有批判性思維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是敢於下重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強調不要負債投資,但是每一次索羅斯看對方向,都是大規模借貸,放大利潤。其實這也說明了投資實踐沒有什麼定論可研,就看你想要獲得什麼。

其實我們研究這些投資大神,主要是從中獲取一些啟發,以便於指導自己

人生。

關於價值投資與投機

做投資要想盈利,唯一的方式就是低買高賣,不同投資風格的區別就在於推動其價格變化的因素。人人吹捧的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本質尋找低估值、並且高成長性的股票,買入後長期持有,待其價格超過其價值水平的時候賣出獲利,也就是說價值投資派堅持的是公司成長推動其股價的上漲。

而以利弗莫爾為代表短線投機派更關注的是公眾情緒為動力的股價上漲。

索羅斯在匯市的投機依據是根據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作出的決策,尤其擅長在目標國家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做空其貨幣,比如1992年做空英鎊、1997年做空泰銖、港幣等。

為什麼價值投資保守推崇,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成長的確定向相對於公眾情緒和技術指標而言,有更大的確定性。而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狀況去操作匯率,其難度比分析一直股票複雜得多,一般的個人、散戶根本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做分析。所以比較下來,價值投資的簡單易操作就成了近年來股市投資的主流。

其實任何價值流派都是不重要的,每個人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投資的主戰場和具體投資思路。你有比較大的資金體量,追求穩定的回報,那就在股市按照價值投資廝殺;你資金很少,但是希望翻身,那就只能利用槓桿,在商品市場等帶有大量槓桿的市場搏擊,投資有風險,但是無定論,最終是否盈利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賺大錢和賺小錢

這兩年國內期貨市場出現一個大神——農村投資家、哲學家付海棠,觀察

其操作歷史不難發現,其成功就靠這一波大蒜行情,一波棉花行情,就實現了從5萬到600萬,再到1.2億的傳奇,而其能夠有如此大資金體量擴張的原因就是其抓住了大蒜和棉花的供需關係的改變,也就是抓住了大的基本面,所以能夠賺大錢。

沒有一個真正從資本市場賺錢是通過短線波動賺錢的,這一點尤其是在商

品期貨市場,商品價格的走勢是由供需決定的,再結合槓桿效應,所以我們要找的是大的供需轉變、基本面上大的變化,來尋求大的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