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一辈子的地,老了种不了地了年轻人都不在家,生活困难该怎么办?

关注社会评论


在农村生活,靠种地过日子。因为没有出去打工,没有社保。等老了要如何养老呢?

随着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成了日语突出的话题。以前,农村里很多人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但是,随着人们的观念不断的更新。而且,有些儿女比较孝顺,会关心体贴父母。可是,遇到有些儿女不那么孝顺的,养老就比较难喽。

很多人就担心,自己老了,没办法从事劳动,怎么办。这应该是很多农民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

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忧。首先我们要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养老问题一定会有越来越完善的体系出现。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参加国家的新农保

目前国家对农民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很重视的,国家也有很多政策改善农民的生活。国家最近实行的新农保就是其中一个。这是专门针对农民群体们而设置的养老保险。农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缴纳保险金,缴纳的保险金,60岁以后领取的养老金会越来越高。

第二,可以把田地转租给别人,自己收租金

我看到我们这里山里种茶的一些农民,因为自己家里有茶山,但是他们有些是年轻的出外打工,年老的觉得没力气种,所以把茶山转租给别人去种。还有一些是觉得把茶山转租给一些有想法,有思路的人去种,发挥茶山最大的利用价值。

茶山可以,田地也是可以的。而且,一般想要承包田地,茶山的投资人,他们一次的合同都会签至少10年以上的。

第三,其实,很多的农民,到了60-70岁身体都很健康,都还能劳作。所以,在60岁退休的时候,如果能一方面领养老金,一方面靠自己种植增加收入,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经济收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其实,人要一直有年轻的心态,像现在有些老爷爷,老太太,随着年纪很大了,但是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参加各种的活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韩文茶语


农民真到了连地里活也干不动了,也不必愁,前几日我在河南农村,听老人们讲,他们现在不种田了,土地流转给别人,拿点租金,在外打工的子孙,每人给点,加上自己的老年补贴,一般都衣食无忧,就是怕大灾大病。这几天又来到江西这边,沿途看到不少小块田里都种着树,听说也是无人种庄稼,太麻烦,干脆种上树。农村老人基本不买菜,儿孙给点钱买米面油盐就行了。农村的老人大多都是亲的,守在老家,互相照顾,抱团取暖,共度晚年,只能如此。其实我看到独子独女的老人晚年都过的不难过,有人管,象我父亲,我老公,我女婿,就是独子,家里都和和睦睦的,就是那些多子多孙的老人日子不好过,不是他们养不起,是互相推诿,斤斤计较,遗弃老人,也许是老人自已处事不好造成的后果。


兰花花4722


怎么办等死被,外出打工,看情况老人都生活困难了都还不回家照顾还问怎么办,以前2003到2008年我们2口子在佛山打工,我平均工资有6000左右,老婆3500给现在比也不是低的吧,硬是没存钱,现在在家搞养殖,也上班我4000老婆2000生活的充实,可以回老家种种菜,养点野鸡,感觉比原来还好。老人说远走不如近跑,也是有道理,双方父母每天都近,我们俩是一个村的,所以说女孩最好别打工,很容易就嫁到外面,父母每个人管?有些连死孩子都没回来,更别说养老送终。为什么要2胎为什么人人都想一儿一女。是有道理的


如果你记得我2


这是一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上不好解决的问题。农民老了,干不了活了,年轻人又不在身边,老年人怎样生活?


题目明确说到,年轻人不在身边,说明有子女,或工作、或打工,工作打工基本目的就是养家糊口,这样的家庭的老人,是不能享受国家给予的“五保户、困难户”照顾补贴的。因为有孩子们在外工作打工挣钱的,她(她)们的收益承担着养老责任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当老人确实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时,原则上儿子(女儿)须回家照料老人,或聘请保姆照料,条件允许的话,也可把老人送养老院。目前,国家还没有具体对这样的情况下的老人,有什么具体的补贴照顾,养老主要以儿女赡养为主。如果是孤寡老人或困难户,国家有相应的照顾和补贴。



至于老了干不了活了,土地的问题,现在正实行的土地流转,可以把土地流转承包给农民农业合作社,承包费、时间,双方协议约定。现在农村多数的农户都是这样的方法。我也是这样的办法,待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时,孩子们只有放弃工作及打工回来伺候了,去养老院或聘保姆,我们不会的,主要是条件不行,二是有儿女。养老院不交钱估计不好说的。再说,有孩子们的,把老人送养老院、或聘保姆伺候,即使不差钱,在我们这,乡邻也会认为你有那么点不孝的意思。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乡村扶贫已经2年了,对这个问题比较了解,也经常与村民交流,现在收集一些看法。

1,乡村现状。乡村里的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与孩子,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在城里生活,孩儿也纷纷进城上学,老人们在乡村。

2,乡村怎么养老?乡村养老金很少,2019年才涨到105元,可以买一袋面,孩子们的钱都进城买房子了,也没能力管老人了,自己年纪大了,种田也指望不上了……

3,乡村养老的出路。

(1)成立孝善基金会,凡是有老人的家庭按月按一定数额缴纳孝善基金,政府补贴一部分,社会捐款一部分,这样,农村老人可按月领取了,生活有保障,无论孩子走多远也不用担心了。

(2)成立养老院,以村民组为单位,建个养老院,房子可以租的,闲的房子多,资金从乡村振兴里面出。

(3)土地置换。老人有宅基地,承包地,可以拿出来置换,可以以集体形式出面融资,盘活了养老问题。






畅敏


这个主题我用我们村的事实回答你,本村响应党的农村土地政策,集体土地扭转,让承户庄,个人每年可收入2000多元的生活费用。随着国家建设的开发利度,工厂越来越多,年轻人上学毕业后都上班去了,在家种地的很少了,地都留给老人种,麦收秋种,年青人请假帮忙,厂子里有时不准假,对家庭对厂子都不利。这一样村支委经过民意土地承包出去了,有力于年青人上班,上年级的可以看看门,干点另工收入,也可以带孩子,解决了农村老一辈人的旧传统观念,不种地没有饭吃。把地转出去,一年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国家多少有点养老金,除去别生病,生活基本解决,能吃包,也对孩子们减轻了负担。农村党的政策,号召农村土地转让承包,让承包人享受国家政策,有利于机械化种地,也是农村以后的地,’唯一出路,即能解决青年人也能解决老年人老了不在种地,不知你们那里是怎样做的?


与你想见就是缘


这是我国在迈向城镇化过程出现的必然显象,因为好多农村处于偏远地区,没有交通优势商业更谈不上发展,有的地方又没有矿产、水利、土地等资源,想发展产业更无从谈起,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去打拼。老弱妇幼便留在家中,留守妇女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有些会手艺的携妻带子外出经商把老人留在家中,也是无耐之举。留在家中问老人其实很孤独,一日三餐之外就是冬季晒太阳夏季村荫下和同龄人唠唠嗑拉家常,时时长了思念儿孙也只能通个电话,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聚聚。在外事业有成安住家的就把老人接过去住,但好多老人不习惯外地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就又回来了。身处巨烈变革社会浪潮的我们其实更多的是辛酸和无耐,因为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就是现实情况生活还得继续,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我相信这些问题终归会妥善解决的。


硕果农社


老人做不动的前两年就把地栽上树(千万别租给别人,能租去的都是大片搞去种什么的,前几年还好,后几年有的连要租金都跟讨钱似的比你凶多了,万一到征收了,扣得剩一点了)在干得动的几年在树空里种点花生、黄豆、西瓜、棉花等,有了农作物就不用单独为树拔草了,树长自己的,到树大点了,人正好干不动了…

每月国家有70元可买米油吃,与猫、狗再有感情也要送人不能再喂了,不然它们吃的比您两老还多,再接点年轻人不要的旧衣穿冬天不冻着就行…

过个十年树长大了卖了留好安葬钱…

如果病了,能吃就买点吃的,不能吃就睡床上…到不能吃…几天就会走了…让儿女出点力埋葬就行

当然,有孝顺的儿女也有钱的儿女情况就大大相反了…


用户54207705397


现在农村老人是什么实际情况呢?没儿女的孤独老人更好过了有国家政府管。有女无儿的独生子女的国家给钱。就是儿女双全的儿女更多的老人那才叫做难呢?儿女之间相互推诿推脱,相互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这些个儿女多的老人,年轻时就是为了儿女受苦受累最多最难,结果呢?没有好的报应和回报。这铁的事实现状让现在的年青人不敢多要孩儿了。 指儿养老,养儿防老在中国彻底彻底消失了。中国农村现在的老年人在计划经济时期做出过无私的义务的贡献奉献。现在呢?民富国强了。这些个农村老人呢?开始受苦遇难遭罪了。


绿色薯菜产业开发协会


如果农民老了,生活困难还要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要子女何用?年轻人不在家,难道就因为不在身边他们就不该尽自己的义务了吗?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养子女不就是为等自己老的那一天有人赡养,老有所依吗?


对于父辈那一代的农民来说,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他们吃的差,家庭环境很艰苦,种地又特别累人,相比同龄的城里人来说,那一辈的农民看上去会苍老很多。可是父母无论生活多艰苦,总归把我们抚养成人,他们给了我们最好的!当已经成人的你,已经成家的你,有了自己孩子后难道你不能体会做父母的感受吗?就因为你在城里生活了几年,有了点见识,就不管身在农村的父母了吗?你忍心在他们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任他们自生自灭吗?


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你身在何处,在做什么,你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父母,父母老了,不管你有没有能力,赡养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作儿女的应尽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