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大家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有沒有產生過一個疑問?那就是《資治通鑑》之中有很多錯漏之處,不由得讓人懷疑司馬光的水平。

但是若是我們結合《資治通鑑》的寫作背景和它的錯漏之處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司馬光其實是故意犯錯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資治通鑑》的寫作背景

我們現在很多人把《資治通鑑》當作一本歷史工具書來看,通過《資治通鑑》來學習歷史。這一點是不錯的,但是卻忽略了《資治通鑑》的創作目的。司馬光寫這本書,不是想記錄歷史,而是想寫給皇帝看,給皇帝充當治國理政的工具。

正如同《資治通鑑》的名字的來歷“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一樣,這本書其實是寫給帝王看的帝王書。

司馬光是個政治家,他的《資治通鑑》既然是寫給皇上看的,那麼在其中必然會摻雜很多“私貨”,即其中有著很多司馬光自己的思想。《資治通鑑》的開篇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開始的,為什麼選擇了一個這個時候呢?因為這之前的歷史已經被左丘明給寫了,這本書就是左丘明所著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氏春秋》,司馬光很喜歡讀《左氏春秋》,在《宋史》中記載為: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

我們可以認為司馬光寫《資治通鑑》這本書還有繼承先賢之學,延續先賢精神的目的。左丘明作《左氏春秋》的目的正是:原始察終,見盛知衰,懲惡揚善,撥亂反正。既然繼承了左丘明的思想,那麼司馬光在書中自然也會多有體現。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司馬光這本書實際上是接著《春秋左氏傳》寫的

\u001a\u0006

現在我們明確了司馬光的寫作背景了:這本書一是給天子看,作為天子治理朝政的輔助工作;二是繼承春秋之道,希望起到褒貶善惡,喚醒人心的作用。而司馬光在之後的寫作之中也會充分貫徹這兩點,甚至不惜產生錯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資治通鑑》中司馬光的工夫

《資治通鑑》中有很多錯漏,這是因為司馬光技術不行嗎?清代人就關於此事對司馬光進行過嘲笑,但是說實話,這種嘲笑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對的。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這本書,耗時二十多年,背後還有著一個強大的團隊(如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還有著國家撥的經費若干。寫完這本書之後,司馬光曾經如此形容自己的狀態:

“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司馬光不是我們現在隨便寫幾本書就撈錢的無良作家,他耗盡心血寫完了這本書,自然是希望這本書盡善盡美。

如果說有一些部分司馬光感覺有異議,他會選擇將其摘出來單獨附錄,這些附錄一多,居然有了一本新書,即《資治通鑑考異》。通過這本《資治通鑑考異》,我們就知道司馬光不是簡簡單單寫寫敷衍了事。我們可以舉這麼一個例子來佐證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所下的考證工夫。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資治通鑑考異》

在隋朝末年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勢力叫做薛舉,他的兒子的名字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薛仁果”,一種是“薛仁杲”。換成一般人的話,可能就敷衍了事過去了。我甚至見過有的書裡面,前有薛仁果,後有薛仁杲,簡直是讓人貽笑大方。

但是司馬光較真啊,他非要考證出來這個人究竟叫什麼。因此司馬光查閱了《唐高祖實錄》,發現裡面既有“薛仁果”,也有“薛仁杲”的叫法。後司馬光又查閱了七八種史書,例如說《太宗紀》、《薛舉傳》、《唐歷》、《太宗實錄》、《革命紀》等,最終得出這個人叫做“薛仁果”。就這樣還不算,司馬光還用到了昭陵六駿的銘文,其中寫到:

“白蹄烏,平薛仁果時所乘。”

這個石刻史料可以說是鐵證如山了。經過了這一番嚴密的考證之後,司馬光才最終確定了此人的名字應該是“薛仁果”。我看到這一段史料的時候,對司馬光的考證工夫感到十分佩服。現在中國史學界,研究魏晉南北朝史和唐史的時候,往往石刻史料是非常流行的。而早在千年之前,宋朝的司馬光已經開始運用石刻史料對於歷史進行考證了。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考證方面可以說是下了大工夫。

既然司馬光下了大工夫進行考證,為何《資治通鑑》中還是會有很多錯漏之處呢?這就涉及到司馬光的價值取向了。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昭陵六駿之白蹄烏

三、司馬光的寫作目的

司馬光這本《資治通鑑》,其實我們可以給它起一個別名,那就是《司馬光教你如何做一個好皇帝》。這本書說白了就是教皇帝如何成為一個好皇帝。

因此整本書都充滿了堂堂正正的“王道思想”,摒棄了很多陰謀詭計之類的不良成分,完全是帝王教科書中的“正能量書籍”。

我們就寫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劉備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是如何寫劉備的呢?據記載:

“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

我們概括一下司馬光筆下的劉備,那就是帝王之後,家境貧寒,帝王之相,胸有大志,心懷城府。司馬光在此處要教導皇帝的東西就很明顯了,那就是帝王之業,困難重重,即便你面臨了困難,你有劉備苦嗎?編草鞋買涼蓆子的劉備都能建立起一番大業,那麼作為帝王的你更沒問題了。做帝王,要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內心和深深的城府!這麼一看,司馬光的書真的很正能量啊!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司馬光筆下的劉備,不折不扣的正能量人物

但是《三國志》中的劉備是怎麼樣的呢?陳壽在《三國志》中如此寫劉備: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在《三國志》中,劉備搖身一變,從一個落魄的帝王之後變成了一個村中的黑老大。我們概括一下陳壽筆下的劉備,那就是家境貧寒,喜歡擺闊,不愛讀書,交接小混混。如果皇帝看了這些書,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哦,劉備不愛讀書,但是他也成了皇帝,他還喜歡玩狗、玩馬、玩音樂、玩衣服,那麼我也玩玩也沒關係的。

你看,同樣是寫劉備的東西,但是經過了司馬光的刪改之後,劉備就從黑老大變成了一個正能量人物,一個非常勵志的落魄帝王。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是教皇帝如何做一個好皇帝,不是教皇帝如何做一個小混混,因此就把裡面負能量的東西都刪去了,剩下的東西則是滿滿的正能量!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資治通鑑》可以說是非常正能量了

除了教導帝王外,司馬光還在這本書中引導皇帝如何解決宋朝面臨的問題。宋朝問題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宋朝的邊境問題,例如說面對遼和西夏應該怎麼辦。

司馬光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戰派,這裡的反戰不是說司馬光捱打不還手,而是司馬光反對主動開邊釁。司馬光曾經在河東路任職,他認為保護邊界的方法在於禁絕邊民、修建堡壘、斷絕互市、不主動出擊。結果在司馬光任職期間,出現了將軍郭恩醉酒出擊西夏,結果大敗而歸、最終自殺的事件。這一事件與司馬光的想法相違背,我想對司馬光的內心世界也是有很大的觸動的。司馬光便更加堅定了自己反戰的思想。司馬光曾經上書皇帝:

“時方賢此二人,故邊臣皆以生事為能,漸不可長。宜敕邊吏,疆埸細故輒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在司馬光看來,當時的邊關眾將為了彰顯自己的價值,往往都主動挑起事端,然後顯示自己的才能,這種風氣是不能助長的。因此應當選擇官員去邊境監督將領,避免各將領輕易大動干戈惡化與西夏的關係。司馬光不僅在現實中踐行這種思想,而且將這種思想寫在了《資治通鑑》之中,化用史事來勸導皇帝不要輕易開邊釁。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司馬光屬於積極反戰的典型

例如說司馬光就寫了一個武則天時候的歷史事件:當時突厥首領默啜騷擾唐邊界,結果被人殺了,然後那個人拿著默啜的首級找邊關將領郝靈荃要封賞。郝靈荃認為這個事情是大功一件,因此就上報朝廷。結果當時朝中丞相宋璟認為如果表彰了郝靈荃,那麼就等於鼓動邊關眾將去襲殺突厥將領,這是不好風氣的開始,因此就沒有表彰郝靈荃。

然後很多人都覺得,郝靈荃這個人根本不算有功,只不過是撿了個現成功勞,不封賞他也是正常。司馬光也知道這一點,但是司馬光卻要一五一十地將宋璟的話原原本本地寫下來而不是直接闡述郝靈荃不封的原因。我們結合當時司馬光所處的背景,我們就可以發現司馬光這一段故事實際上是寫給皇帝看的,告訴皇帝不要輕易挑起邊釁,也不要鼓勵這種行為。

但是很無奈的是,宋神宗是一個蠻想有作為的人,並沒有聽從司馬光的勸告,而是發動了對於西夏的戰爭。在這場永樂城之戰中,宋軍將校傷亡200多人,損失民工20多萬人,最終宋神宗也因此失去了開拓之心。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寫得每一個事情,都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其背後深深的含義的。這種含義可能宋代人更能看出來,換成了我們現代人看可能就讀不出背後非常深的一層層寓意了。套用姜鵬老師的一段話:

“《資治通鑑》沒有一個字是在講宋朝,但是它每一個字都是在講宋朝。”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姜鵬老師我很喜歡

四、總結

因此綜上來說,《資治通鑑》這本書本身的意義在於帝王教科書而不是我們現在用的歷史書。因此各位在通過《資治通鑑》瞭解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裡面的錯漏之處。

但是如果我們結合著宋朝的歷史來看《資治通鑑》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裡面許許多多有趣的地方,這本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在講宋朝的現實,也是在講治國方針,司馬光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錯漏百出的《資治通鑑》背後是司馬光的忠君之心與宋朝形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