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说的“四大发明”,西方国家是怎么看待的?

牧渔子


中国最早“知道”自己有原来还有“四大发明”,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才流行开来的。包括二三十年代的中小学课本里,也只有“三大发明”,而不是“四大发明”。

中国只发明文章不“发明”科学

在中国,不要说西方400年前就提出中国有“三大发明”,然后又提出“四大发明”,就是连“发明”这个词都与“四大发明”无关。

我们看看中国典籍,如何使用“发明”一词吧。


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宋玉的《风赋》这篇文章,第一次出现“发明”这个词,他说:“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里的发明,是使人耳目清爽的意思。与发明创造没有任何关系。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通史-自叙》中说:“其所发明者多矣”,是说他对历史的考证、补充、阐述澄清了很多问题。

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元丰类稿-辞中书舍人状》中说:“师生相传为载籍,首吟诵寻绎,以求其归,一有发明,皆为世教”。这里的“发明”一词,也是阐明、领悟的意思。

到了明清时代,发明这个词,一直是学者对经典有所阐述、有所领悟的意思。我们在儒学教案中,发现大量的“发明”一词,都是对体会孔孟思想的“发明”,而且,即使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样的科学著作中,也没有出现过“发明”一词。


中国历史上难道没有发明创造?怎么都是与读书有关,与发明创造无关呢?

这是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把科学技术的创造成果,看成是“正儿八经”的事情。顶多是奇技淫巧而已。

例如,中国最早的经典《尚书·泰誓下》里就说:“(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孔颖达疏:“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中国古代崇尚的是人文制度,对于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什么地位,从有史以来,就找不到赞美词。

四大发明并不是中国的学者提出的,而是由西方人总结了中国对于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发明提出的。

从“三大发明”到“四大发明”西方有一个认识过程

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提出中国对于世界的发明贡献中最为重要的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项发明。

杰罗姆卡丹提出中国三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的时候,西方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字印刷已经100年了。

这说明西方人对于印刷术给西方带来的巨大社会推动,是非常惊讶和喜悦的。他们追本溯源,要找到印刷术的发明权,以表达对人类智慧的致敬。


但是,杰罗姆卡丹并未提及中国最伟大的发明造纸。

70年之后,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接受了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提出的中国三大发明的说法,并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对三大发明不吝赞美之词。称三大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改变了。


培根是西方历史上很有份量的哲学家,他的《新工具》是西方哲学名著,当然会进一步扩大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

1861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培根的论述,把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作为预告了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因为这三大发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是不是西方人眼中中国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而真正完整的四大发明这一说法,是来自于“伦敦宣道会三杰”之一的汉学家艾约瑟。

他把造纸术加入到了在西方已经流传了300呢年的三大发明之中,成为四大发明的第一提倡者。

艾约瑟还曾于1843来中国,到天平天国军营中进行宣教,1905年在上海逝世。可以说艾约瑟是半个西方的中国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艾约瑟当时把造纸术加入西方人传统上认为的中国三大发明成为四大发明,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对比了中国和日本在科技发明上的成就来看,日本的并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因此将中国的造纸术加入三大发明之中。


艾约瑟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后。对中国的文化界并没有马上产生影响。例如,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小学中学课本里,仍然是“三大发明”而不是“四大发明”。现存最早的教科书文本是1933年陈登原编写的《陈氏高中本国史》,其中就有“四大发明”的内容:

“在近代中华民族似不曾对于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小?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得最早呢!”

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总署编审会审定出版的《高小历史教科书》就以官方教科书的身份宣教了“四大发明”的问题。


在这个教科书中,真正出现了对四大发明的更加具体系统的评价。但是,这已经与西方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的时间,晚了最少一百年。

194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落后论,中国亡国论也不绝于耳。如何提振民族自信心,这个是一个就是依托问题。

中国政府邀请醉心于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从这个科学发展史,谈论一下中国古代是成就。李约瑟是西方比较友好和同情中国的学者,被西方人认为是“左倾”学者。

第二年,李约瑟便依据西方传统人知和汉学家艾约瑟的说法,再加上吸收了中国学者的意见,进一步从科学史的眼光,肯定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由于四大发明是西方人说的,所以,在世界上的重视就多起来了。

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个说法的提出,不仅仅是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一个肯定,同时这个结论也给当时处在战争中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民族的自信心。


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个说法,却有“诗三百”、“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唐宋八大家”比比皆是的现象?

因为中国是一个以礼仪制度为核心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抑制商业和商业竞争的国家。所以,对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从来不拒绝使用,但是,从来没有作为国家最主要的头等大事。

而且,从世界历史来看,也不是只有中国对科技发明不重视,而是在相当长的历史上,世界各地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都有一个认识过程。只是中国的这个认识过程太漫长了。特别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对于科学的重视就显得非常突出了。培根在《新工具》一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预言,也符合西方工业文明必然到来的历史。但是,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预见。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只是在古代领先了世界。例如造纸和印刷,我们还不能说是仍然领先,恰恰相反,我们反
而落后了,需要向西方学习。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创新的特征,叫做“知识耗弱律”。

原创是了不起,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继续创新,这种在原创基本上发展出来的创新,叫做二次创新。

二次创新不是说第二次创新,而是说创新是可以连续不断丰富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就会淘汰原创的价值,所以原创的知识被“秏弱”了。

现代西方对原创非常重视,同时,他们也更重视二次创新的保护。 我们要吸取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勇于原创,同时要不断进行二次创新,把创新的制高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利用“知识耗弱律”这个规律,抢占二次创新的机遇,后来居上。


千千千里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刚从日本回来,领悟到日本强大的一个道理。

日本是一个不在乎文化根源在哪里的国家!

也就是说,日本的文化大部分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不是自己发明的。

说难听一点,日本完全是拿来主义的山寨文化。

然而,日本人却毫不在乎这点。

今天你走在东京、大阪街头,普通中国人哪怕根本不认识日文,你也不会迷路。

为啥?

你可以看到大量的汉字。

而日本茶道、汉方医学、建筑、音乐等等,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

甚至,日本人经常吃的各种食物,比如味增等等,都是来自中国。

中国文化衰败以后,日本人又毫不犹豫的学习西方,成为亚洲最早西化的国家。

日本这个民族从不沉溺于过去的伟大,而是立足于未来。

无论哪国文化、技术,日本人都去学习,尽量做到比本来的国家还要好。

这就是日本人强大的原因,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他们虽很自豪于自己的古代文明,很少有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而多是展望现在和未来。

而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再往前就是印第安人文化了,非常肤浅。

然而,美国人也不在乎古代的文化。

中国四大发明再伟大,也会古代的事情了。

况且,我们只是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往往别国学会以后做的更好。

就比如著名的火药,世界公认是中国传到西方。

然而,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火药同英国人已经有很大的差距。英国人缴获满清的火药,总是直接扔掉。

西方对于四大发明,是这么态度。

他们承认火药和造纸是中国发明,并且传到世界各地的。

对于指南针、印刷术,他们持怀疑立场。

当然,洋人不怀疑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这几样东西的国家,但认为西方的类似东西未必是中国人传来的,很可能是自行发明的。

中国人只是发明的时间早而已,类似于吉尼斯纪录,对西方却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指南针,洋人认为西方的指南针同中国的有很大不同。

中国指南针基本都是指南,然而西洋指南针则开始至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针。

欧洲最初期的罗盘,只有十六个方位标示,少于同时期中国的二十四个。

这表明中西方应当是独立发明指南针的。而现在使用的指南针都指向北方,明显是由西方发展而来的。

至于印刷术,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中国传到西方。

中亚和中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国家,都没有发现过活字印刷的相关文物。

如果真的是从中国传到欧洲,这些国家不可能没有印刷术。

而且,西方的拼音字母和我们的汉字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汉字,活字印刷需要制造大量的活字,人工并不低。而且活字印刷质量较差,活字也容易损坏,还不如传统的雕版印刷实用。

一直到19世纪的晚清之前,中国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

相反,西方的活字印刷则比较常见。

毕竟他们只有几十个字母而已,更适合使用活字。

希望认为,中国近代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十九世纪才由借由西方活字印刷术及近代科学的基础上所发明,而且是由西方人与华人合作发明的。


萨沙


“四大发明”之说只是民国时期,某些文人胡言乱语传给对中国一知半解的英国人李约瑟的谎言罢了!

根本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指南针,根本没存在过的东西!

造纸术,真实的东西,但是不能算什么发明,而且所谓蔡伦这个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造纸术,确实是中国人首先使用的民间技术,跟缫丝一样的技术,不知道具体哪位先人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就跟可笑了,应该有人想过的技术,但是对于中国来讲,活字印刷术在古代是不可能发明的东西,因为我们中国的所谓活字印刷术实际上是欧洲传教士来华后为了印刷经书而由西方传来中国的!

黑色火药,这个的确是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但是不要搞错了!

火药的品种很多的,但是按照古书上的配方是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因为这个配方既不能用于制造烟花爆竹,更不可能成为武器火器的原料!!


当今天下


很多网友说得很清楚了,四大发明,三大发明,不过是西方个别学者的提法,并不是全世界学术届(包括我国学者,但这部分学者的声音要么发不出来,要么发出来也会被喷死)的一个普遍认可,因为没有严密的证据证明是怎么传入的。

四大发明里,火药是比较公认的,最有可能是从中国由中亚传到欧洲的。但中国古代的黑火药和后来欧洲人的黑火药,差别非常大。

其他像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并不是中国人的独有。

就像火、车轮等这些东西一样,在全世界人类历史进程中,各个文明都相继,或早或迟发现或发明。

比如中国人说自己5万年前学会了用火,欧洲人说自己3万年前学会了用火,火就是中国人的发现?

四大发明也好,三大发明也好,只能证明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但不能证明我们的文化就一定比别人先进,更无法说明你祖宗牛你也牛。

天天纠结于老祖宗的荣光,恰恰证明了自己的不自信。

我想起某些地区的人,坐在酒桌上,最爱说的话基本都这样的:我同学多有钱,我三叔是局长,我二大爷上过战场……

但凡是天天热衷于此的人,多是现实生活中的LOSER。


拾字接头


印刷术实际上不能用,流传下来的还是雕版,近代德国活字印刷术才是书籍普及的原因。罗盘看风水。埃及五千年前就造出莎草纸。火药是黑火药,现代火药是诺贝尔发明的。


猪猪147879478


我是金十七,欢迎点阅、关注。

四大发明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外国人“发明”的。

1943年,抗日战争打到了第六个年头,鼓舞士气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一年,国民党邀请了英国人李约瑟到重庆。李约瑟本人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史专家。他在重庆作演讲时,正式提出了四大发明的说法。这一提法一出,立刻传遍中国,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抗战中的中国人民。

西方主流社会是怎么看待四大发明的呢。至少有两点共识:一是四大发明最早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二是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还承认,指南针和造纸术是中国传到西方的,印刷术和火药则是西方人独立发明,虽然比中国晚。



其实,谁先发明这个技术并不重要,关键是谁能将这一技术推广应用,扩大生产力。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人用指南针看风水,西方人则用指南针去航海,发现新大陆。

今天的中国,早就不需要用这种提法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优秀。早就应该让这种提法回归学术范畴,而不应该也不需要将其政治化。不幸的是,到今天还有人以“侮辱四大发明”为由举报老师,其行为就是绑架民众的爱国之心,行打击报复之实。





对这种人,我只想说一声“呵呵”!


金十七


这个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

首先这个所谓的中国“四大发明”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西方人的说法!

早在公元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曾提出过“三大发明”的说法,即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这个说法是在欧洲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英国哲学家培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认为这三大发明是对于世界有着很大影响的!

后来,来华传教士艾约瑟又加入了“造纸术”,这才有了所谓的四大发明的说法!

其实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方人对于“四大发明”的认可!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四大发明”,而对中国产生一种文化上的敬畏。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工具有用,是好东西,但并没有因为是你中国人发明的,就觉得你中国人牛。

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能一直牛下去,他们在你这个发明的基础上,对其改进创新,搞出了更牛的东西。

你的这些玩意儿被淘汰了。

比如说火药,咱们在唐朝就有了,比西方早了几百年!但是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只知道个“一硝二磺三木炭”。

而西方人从原料、配比到制作全盘的精细化,无论是原料的纯度、配比的合适度以及整个制作的工艺过程,都要比咱们的高级。

这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同样的枪炮,人家比你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当年鸦片战争,英军攻陷虎门炮台,缴获大批黑火药。按理说长途跋涉,有着这样一批黑火药,定然是很大的收获,结果英军全部给到了,因为在他们眼里这玩意儿品质太粗劣了,没法用。

而且后面西方人发明了黄色炸药,黑火药逐渐被淘汰。

至于指南针和印刷术,西方人虽然承认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他的指北罗盘针以及印刷术显然要比中国的来的影响要大!

中国指南针基本都是指南,然而西洋指南针则开始至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针。

欧洲最初期的罗盘,只有十六个方位标示,少于同时期中国的二十四个。

这表明中西方应当是独立发明指南针的。而现在使用的指南针都指向北方,明显是由西方发展而来的。

还有印刷术,人家英文只有26个字母,玩儿活字印刷简直轻松得不得了。咱们的活字印刷发明了但不好用,铜活字不吃墨,泥活字爱坏,备份大量铜活字又贵,重排版又慢,又没有插图,明清还大量使用刻版字 。

中国近代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十九世纪才由借由西方活字印刷术及近代科学的基础上所发明,而且是由西方人与华人合作发明的。

其实、西方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是谁发明的,他们跟韩国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去争那些。他们更讲究实用主义,不管是谁的东西,对我有用就是好东西,而且我要把它变得更好。

牛顿当年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牛顿,却不知道巨人是谁。

你以前很牛没有用,你得现在牛!

我不是说咱们的“四大发明”不好,它很牛,有着很大的历史影响,需要我们去了解,去铭记。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炫耀、不上进的资本,那是祖宗的成就,不是我们的。

我们应该将历史横向来看,老祖宗们曾经做到过世界最牛,那我们现在呢?

不要去看不起人家,总认为我们教了你,我们最牛!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真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西方人怎么样看待我们的四大发明。我只知道一直以来我们只是沉浸在自己所谓的四大发明当中,洋洋得意,很多事情我们都争论出处,比如说争论足球是中国发明的,没有怎么样呢?西方人从来都没有提过这个事情,只是我们一天到晚,你说起这个就说足球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什么好骄傲的呢?足球其实严格来说还是我们的耻辱,看一下国足的表现,我们就知道这句话是什么道理了。因为我们真的不好意思说足球是我们中国发明的。

同样道理,四大发明就算真的是我们发明出来的,但是现在人家最明白的一句话就是英雄莫问出处,人家看的不是以前不是谁发明的这些东西,人家看的是人家怎么样把这些东西把前人的东西发扬光大。这四大发明试问在中国和在外国,人家把它利用到高科技上面,跟我们对比起来差距有多大呢?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沉迷过去了,要放眼未来。如果你总是争论一个事物的出处是在哪一个国家的话,那你这个国家要做的就是你拥有的这个发明的发源地必须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其他的国家都要先进。如果说足球是我们国家发明的,那我们要站在世界之巅,我们的足球必须是世界第一,人家才会留意你这个发明,才会吗?这个世界第一追溯回它的发源地,我们才会脸上有光。否则像现在这样子,我们可以用一个无地自容来形容。


中小学英语精修


不是所有西方人都知道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西方航海最早使用星盘,而不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虽然中国发明早了400年,但并没有传入欧洲。西方人也只认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我们认为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在其他国家,也有自己列举出来的四大文明,他们的四大文明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公元1000多年,古腓尼基人就已经开始在地中海各国通商。这个时候,中国的指南针并没有传入西方。腓尼基人使用星盘当做导航仪器。之后的近千年里,西方航海使用的导航仪器,也是简化了的星盘,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中国指南针。


又比如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但是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是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欧洲人,他的发明引发了一次媒介革命,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从时间上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的早了400年。但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并没有传到欧洲,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也不是借鉴中国的,而且完全自己发明的。对欧洲文化产生真实影响的是晚了400年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术,而不是中国的毕昇。

西方人最认可的是中国的火药。当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放烟花,西方人把火药应用到武器制造。不过每次西方人热热闹闹看烟火表演的时候,都会对你补充一句:你知道吗,火药和烟火都是你们中国人发明的。我心想,莫非我会不知道?


西班牙大米良


其实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四大发明”的说法。

“四大发明”是西方人研究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得出来的结论。


第一、古代中国就不重视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在古代中国人心里就是二流学者

古代中国根本就不重视科学技术,墨子、祖冲之和沈括在古代的中国根本就是二流学者。

墨子思想淹没两千余年,古代中国大多数时候都学习儒家思想,也有喜欢老庄思想的,也有喜欢佛家思想的,法家思想也很流行,阴阳五行思想也很流行,唯独墨家湮没无闻。

祖冲之在古代也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历史人物。

最有典型代表的古代历史科学家就是沈括。

沈括在宋朝就是一个二流学者,如果不是西方李约瑟提到他,谁认识沈括?

这从《梦溪笔谈》这本书的待遇就可以看出来。

《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梦溪笔谈》是宋朝的三大笔记。

在古代这三本书的阅读顺序是《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梦溪笔谈》。

到了近代才是《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

因为古代更注重经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而《容斋随笔》大多数讲的是文化、制度,《困学纪闻》大多数讲的是经义,《梦溪笔谈》也讲了很多文化、制度,这也是这本书能列入三大宋朝笔记的原因。

直到近代,《梦溪笔谈》才逐渐独霸宋朝笔记之首,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而这时候沈括已经逝世上千年。

第二、中国古代人也有喜欢科学技术的,但是不是喜欢当代科学技术,而是古代名人的科学技术。

耶稣会传教士路易·勒·孔德(1655~1728)评价古代中国人:“中国人更喜欢的是残缺不全的古董,而不是最完美的现代的东西。这与我们大不相同,我们只喜欢新事物。”

中国人一方面形式上崇拜自己的知识祖先;

另一方面,却听任每一代的新发现新发明被世人不知不觉的被遗忘,让后世再通过文物或考古研究重新发现。

所以在古代的中国,人们也崇拜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崇拜的是自己某位作古的古人的科学知识,而不是活着的科学家的科学知识,所以中国永远不会自发的发生工业革命。

总结:

中国几千年下来,只有古代科学,没有当代科学;只有古代科学家,没有当代科学家; 古代如此,代代如此,几千年如此。

直到现代,我们依然抱着不知过了知识产权期限多少年的“四大发明”不放手,好像还是什么宝贝一样。

我们需要善待的是现代科学家,现代科学;而不是作古多少年的古代科学家,古代科学发明。

希望中国的科学家们不再是由西方学者或者作古多少年之后重新发现而才为世人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