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孫可以稱祖,皇太極只能稱宗?

通古斯R荷西


廟號,作為皇帝死後在太廟中被後世供奉時的稱號,本來是個非常嚴肅的事情,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標準來議定。

也就是說,稱祖的皇帝,必須是有功勞於社稷的,這個功勞一般又指開創國家的功勞,所以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祖,後世的皇帝一般都稱宗了。

皇帝如何才能稱祖

祖的稱謂有三種區別:

1.自己白手起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點一點打下江山的,稱作太祖皇帝。比如漢太祖(漢高祖屬於司馬遷訛誤,被後世沿用了高祖稱謂)、明太祖等。

2.祖上有勢力,開國皇帝屬於繼承基業,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然後創立國家的,稱作高祖皇帝。比如唐高祖。

3.一個朝代斷代史的開創者,或者對於國傢俱有必要的承上啟下作用的皇帝;或者開國皇帝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後世皇帝完成統一大業的,稱作世祖皇帝。比如元世祖、清世祖。

清朝三位稱祖的皇帝

1.太祖皇帝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天命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大清數百年基業的開拓者,祖上沒有勢力和基業可以繼承,自己領十幾個人就開始了創建國家這個高難度活動,所以後世給努爾哈赤上的廟號是太祖皇帝。

2.世祖皇帝福臨

▲福臨

順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本來按照正常的廟號要求,順治帝是不能稱祖的。但是,順治帝在入關以後統一了漢人政權的核心領土,一統中國,完成了前兩任皇帝沒有完成的統一大業,所以後世給順治皇帝上廟號為世祖皇帝。

3.清聖祖玄燁

▲玄燁

最有爭議的就是康熙帝的廟號了,被雍正皇帝尊稱為聖祖。當然了,之前也並沒有在廟號裡上聖祖稱謂的先例,這個廟號是雍正帝特定的。

不過雍正帝倒是給了原因。

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勳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

這是雍正元年的時候,雍正皇帝為康熙帝上聖祖廟號時給大家的解釋。

雍正皇帝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我爹康熙皇帝,按照禮制應該上一個宗的廟號,但是我爹是曠古未見的盛世明君,並且收復新疆西藏,安撫蒙古,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況且在位六十一年,萬國來朝,按法理說是個守成的君主,但是按實際情況來說,他相當於一個開創的君主,只有上祖的稱號,才對得起他老人家的功績。

這裡面確實是有康熙帝的功勞,但是更多的是雍正皇帝想要借上廟號這個事情給自己樹立微信、加強皇權。

畢竟,雍正皇帝繼位之初,政權還不安定,以八王爺胤禩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給康熙皇帝上一個宗的廟號,雍正皇帝要通過提升康熙皇帝地位的手段,藉此彰顯自己的權威和繼位的合法性。

所以,清朝有三個稱祖的皇帝。

題外話

歷史上還有一個特別的祖——明成祖朱棣。

朱棣的廟號本來也不是祖,是因為嘉靖皇帝的大禮儀之爭被抬升了一級,才變成了祖。

嘉靖皇帝的帝位是撿來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沒有子嗣,按照血緣關係,楊廷和選擇擁立朱厚熜做皇帝。這時候如果按照禮制尊祖上廟號的話,嘉靖皇帝就不能認自己的親生父母為父母了,而是要認明孝宗朱佑樘做親爹。

年輕氣盛的嘉靖不同意,總不能做個皇帝,把爹媽給做沒了。於是就發動了著名的大禮儀之爭,最後嘉靖勝利,可以把自己的親爹媽抬進太廟了。不過,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如果把自己的爹媽抬進太廟,廟號已經滿了,嘉靖爹媽進太廟就意味著需要從太廟裡再抬出來一個人,可是太廟裡的都是正牌皇帝,誰也出不來。

嘉靖皇帝神奇般的發現了明成祖朱棣,如果把他的廟號再抬升一級,從宗抬升成祖,那不就都解決了。思來想去,明成祖既不是開國皇帝,又不是中興皇帝,也不是一統天下的皇帝,世祖的廟號他不能用。這可怎麼辦?嘉靖皇帝異想天開般的解決了問題,給朱棣上了個成祖的廟號。


風陵流度


關於古代皇帝的廟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打江山是祖,坐江山是宗,祖的地位遠遠高於宗。太祖作為是宗廟中的始祖,主要授予開基肇業的皇帝,如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的廟號全部都是太祖,包括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廟號太祖,太宗一般作為開國第二任皇帝廟號,皇太極作為第二任皇帝皇帝廟號太宗也屬常理。

康熙皇帝是清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清朝第四任皇帝,因為入關第一帝順治因居功甚偉已經稱為“世祖”,那麼康熙帝的廟號應該稱“宗”,是在雍正帝的堅持下,依舊被定為“祖”,並且是“聖祖”,也是空前絕後了,要知道,之前唐、宋上聖祖廟號的都是李耳(老子)、趙玄朗(財神)這些大仙。

以上是本人見解,請您參考,謝謝您提問。




明哥日誌


祖--對國家做出重大功績的皇帝;宗--德行高尚的皇帝

《孔子家語·廟制》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古時候的君主死後,後人會根據他生前的貢獻,為其尊上廟號。其中有功勞者,稱祖;有德行者,稱宗。這裡所說的“功”,還不能只是一般的功勞,而必須是開創之功,王朝的奠基人。

清代有“三祖一宗”: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清聖祖玄燁。

  • 清太祖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

生平功績:

1.統一女真各部。

2.統一東北地區。

3.制定滿族文字。

4.創建八旗制度。

5.促進滿族形成。

6.建立後金政權。

7.豐富軍事經驗。

8.制定撫蒙政策。

9.推進社會改革。

10.決策遷都瀋陽。

  • 清太宗皇太極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在位期間:

    1.滿漢一體

    2.發展農業

    3.完善機構

    4.建立清朝


  • 清世祖福臨 (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年號順治。

    順治在位期間:

    1.清除多爾袞勢力大權集於一身.

    2.重用漢官促進滿漢和諧積極推行招撫政策.

    3.吸取教訓肅清吏治.

    4.在經濟上福臨也推行了相關的穩定政策以穩定清軍入關之初的社會穩定,比如鼓勵墾荒對隱匿土地者實行了寬大政策等。

  • 清聖祖玄燁(康熙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

    康熙在位期間:

    1.將臺灣劃歸到清朝版圖(鄭氏奉承大明,私以為用收復可能不妥),最終完成了全國統一。

    2.平定三藩、擊敗準格爾、外御沙俄,維護了國家的安定。

    3.雍正追封父親“聖祖”。因為廟號不是皇帝生前自己冊封的,而是下一個皇帝追封的廟號。


    努爾哈赤開疆擴土,皇太極守土建業

    真正稱帝建立大清的是清太宗皇太極,理論上說皇太極才是清朝的開國皇帝,雖然皇太極建立了大清,但是他的基業是繼承努爾哈赤的,努爾哈赤開疆擴土,皇太極守土建業,這就是努爾哈赤能稱之為祖,而皇太極只能稱之為宗的原因。


花奈


這個問題不復雜。皇太極做了崇德皇帝,自然把他的老爹尊為“太祖”。而在他去世後,他也就和朱迪一樣,被尊為“太宗”(朱迪在嘉靖時期被尊為成祖)。到了皇太極的兒子,因為是統一中國全部的第一個皇帝所以他去世後被尊為“世祖”,到了康熙,本來沒有任何理由稱祖了,但是雍正皇帝考慮到康熙執政六十一年,為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平三番之亂,回收寶島臺灣,西征準格爾,北討戈爾丹……看似守成,實則開拓。因此,執意給康熙上尊號“聖祖”。對此,乾隆皇帝內心可能有不同意見,所以在他去世前,叮囑永琰嘉慶皇帝,只可給他稱宗,不可稱祖!


無法迴避的歷史


皇太極的運氣不好,本來他有資格成為滿清的祖的。滿清朝廷是在他手裡建立起來的。不過由於滿清朝廷後來入主中原時?皇太極已經死掉了,打下來中原大地的攻績?被他記在了他兒子福臨就是滿清順治皇帝的身上了。所以順治皇帝封成了滿清朝廷的三祖之一,因為他爹並沒有這樣運氣,實際上是睿親王多爾袞更加冤,滿清朝廷欠他一個皇帝的名號。滿清朝廷之所以入主中原?幾乎都是多爾袞的功勞。


愛看愛思考


開疆擴土謂之祖,守土建業謂之宗,為什麼是宗原因就在於此。雖然是他建立的大清,可他的基業是繼承努爾哈赤的,而到順治才入主中原一統天下,開創了清王朝歷史上的新的紀元,也是時代的分水嶺,至於說康熙他收復了,平定了,所以康熙的廟號也是祖,就連的的廟會也不敢叫祖原因就在於此。另附: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