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在建造园林的艺术上,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

古建说


文化差异

道、儒、释三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对东方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方文化强调天、地、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中国园林建造遵循的基本原则。

西方文化重视分析,其园林建造受其理性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鼓强调人工之美,自然之美处于次要地位。

审美差异

东方园林受绘画、诗词影响,追求的是意境美。不求构图的轴线对称,抱山环水,曲折蜿蜒力求与自然融合。

西方美学也注意到自然,但是他们仅仅将自然美作为一种素材和源泉,自然美需要经过人工的雕琢才能升华成为艺术美。因此,西方园林设计大多方方正正,重视几何形图案的利用,甚至完全排除掉自然。

自然环境的差异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数目众多但适于建造的石材相对少,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一开始就以土木材料为主。

西方文明发祥于两河乃至希腊,林木资源较为缺乏,因此他们的建筑以夯土以及石材为主。


悟空绝对是装傻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绘画领域的创作者。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美术史、雕塑、哲学思想、古典建筑园林艺术等的了解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东西方建造园林的艺术上,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

最主要的是受东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理论的不同所影响。西方文化源自古埃及、古巴比伦,东方文化源自古中国、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西方思想崇拜神权,东方以儒家、佛教思想为主,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园林艺术上的差异。

其次,不得不说美术史的发展,绘画、雕塑对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方强调的是视觉与知觉的朴实性,强调写实。园林布局上有明显的轴线与对称关系,以几何体型的审美原则为基础,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塑的盛装美。水池、广场、喷泉、雕塑、建筑、道路等都依照轴线关系排列,突出建筑的高大,以石材结构为主,建筑配上石材的雕塑构成完美的整体感。

东方园林艺术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土木结构建设为主,源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小桥流水、假山、亭台、楼阁是它的特点。这也是众多文人墨客畅怀抒情不可多得的好出处。

总体来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造就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很大不同。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不同意见。谢谢!






江坤绘画


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

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

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

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

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

一.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由性。

欧洲园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欧洲园林大多是方方正正,重视几何图案,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即没有下功夫去模拟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修花坛、造喷水池,搞露天雕塑,都体现了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如1712年英国作家丁·艾迪生撰文指出 :英国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尽量违背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树木应该枝叶繁茂地生长,不应该剪成几何形。这段话虽有些偏颇,但指出了西方园林太注重人工雕凿这个特点。

二.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

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小小的小短发


东方园林:追求古典自然、天人合一、 含蓄典雅,以中式园林为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天人合一”的境界亦是其独树一帜,倍受推崇的缘由之一。中式园林中的建筑,无论性质功能,数量多寡,都力求与山、水、花木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结合,而且园林化的建筑被打散形体,随高就低,造园家通过高超的建筑构图技巧、与草木山石的组织技巧以及大量游廊、漏窗、洞门的运用,使建筑与湖石、池水、花草树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人工与自然之美高度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一个因地制宜,《园冶》一书中提到“景到随机”的规划设计原则,即是园林造景应 适应于园址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特点,做到扬长避短。此外,由于其本身的布局手法、造园要素的互相渗透,使其步移景异,举目回首,俯仰之间,空间层次和游览序列极其丰富,因而不同园子之间的相似度大为降低,如同中国美食一样的富于变化。

西方园林:西方古典造园艺术讲究文化的严谨与规范。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

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对称来控制园林,通过大规模改造自然,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在人工筑就的大片的台地上推敲着均衡、比例与节奏,把花草树木或土石水面用来构成几何图案或规则空间,欠缺本身丰富多样的个性。因此,无论是从空中俯瞰,或是进入,几乎所有西式古典园林都似曾相识。理性与规范铸就了它园林设计的单一和缺乏变化。

虽然西方古典园林通过雕塑把古代神话带入园林,个别具有象征意味。但其蕴意是极为粗浅,缺乏联想和韵味。绝大多数题材还是注重于感官享受。


南方丙丁火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文化比较重视科学感,比较倾向泾渭分明的直线思维,西方的艺术也体现出这种特征。西方园林建造讲究工整、对称、严谨等。东方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佛家、道家、儒家等等,长久以来互相杂糅渗透,阴阳平衡、中庸、虚实、和合等等天人合一之类的较感性的特点比较重。在园林建造上就体现出了廊轩亭榭、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诗画入境等特点。


吕子素


西方的园林人家庭院子里地方虽小设建的比较细仔巧妙一点非常美,小区外面草地又大


用户888666886688


中西方国别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基因不同,……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


白丁141102699


东西方文化不同造成的,就像国画和油画,中医和西医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娶不到名字


这是由五千年的文明史决定的,有华夏文化自己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落伍者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