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為社會系統“吹哨”?

李文亮醫生被稱為預警新冠肺炎的“吹哨人”,他的離逝不僅讓我們萬分悲痛,更讓我們看到了警示被漠視會造成多麼嚴重的災難和後果。

在危機面前,大眾會下意識地認為藝術無用,藝術不過是社會中的邊緣地帶,就像藝術家總聚集於城市的邊緣。但也許,正因為身處邊緣,才能保持敏感,並更早地發現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很多藝術家就像社會系統的吹哨人,用作品提示和警醒忙碌於生活的我們。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2018年,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地質學家明尼克·羅欣一起蒐集了來自格陵蘭島的冰塊,以時鐘的形狀陳列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外,意在喚起人們對氣候危機的重視。

食物填飽肚子,藝術塑造人心,飽腹的需求與精神食糧缺一不可,否則便會將人類帶到無盡的深淵和毀滅。

無論是古人所說的“天道輪迴”,亦或是《聖經》中的“十誡”,都在勸導人類敬畏地活著,而今天更應該如此。下面就跟著我們來看看,藝術世界都為人類社會發出了哪些警告?

1

善待我們的環境

2019年11月,意大利威尼斯經歷了自1872年以來最危險的一週,整個城市80%的面積遭到洪水侵襲,187釐米的水位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最高水位。這次洪災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威尼斯洪災

2月7日,阿根廷國家氣象局和世界氣象組織分別證實,阿根廷位於南極大陸的科考站日監測到超過18℃的氣溫,打破了南極大陸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正引起全球更為密切的關注。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內萊·阿澤維多“紀念碑縮印”項目

自2005年開始,藝術家內萊·阿澤維多在17個國家24座城市裡進行過“紀念碑縮印”項目。這些小雕塑被直接放置到地面上,沒有底座。而製作這些雕塑的材料,沒有選擇一般的耐用性材料,而是採用了冰,只能留存大概40分鐘的時間,冰最終會融化成水直至最後消失。內萊希望以這樣的形式來提醒人們,人類不是永生的,當災難降臨時,人類也無力應對。

2

維持物種平衡

據湖北省最新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表示: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一直以來,人類都以萬物之主自居,導致其他物種被不斷地侵蝕,然而這樣的後果只能是迎來大自然的報復。人類似乎早已忘記了,自己也是自然中的一個物種。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伯尼·克勞斯在記錄聲音

伯尼·克勞斯《偉大的動物樂團》音頻

伯尼·克勞斯是一位音樂家、聲學家。在40年間,他記錄了近5000小時的自然之聲:從亞馬遜森林到深海,從草原到近人類居住區。每處生物的聲音都在屏幕上有一個獨特的點位,所有的合鳴組成了壯麗的聲音圖景。而由於人類活動的介入,在某些地域中的動物聲音的多樣性和活躍度都趨於下降,有些甚至陷入永恆的沉默。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伯尼·克勞斯《偉大的動物樂團》現場

若人類能夠讓荒野保持荒野,讓野生動物活在它們的世界裡,即使是為了自己,也該敬畏自然,維持生態平衡。

畢竟,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3

提高社會責任心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疫情發生後,有的人慷慨捐款、捐物資,有的人卻在利用時機亂漲價,生產假口罩,發國難財。

2018年,藝術家南·戈爾丁就以抗“鴉片藥物”為名向企業發起聲討。薩克勒家族在全球範圍的藝術慈善事業中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然而,這一家族旗下的普渡製藥製造並推廣了一種極其容易上癮的止痛藥奧施康定。根據《衛報》的報導,美國每年有72000人因為藥物過量死去,其中有49000人是因為奧施康定。藝術家本人也是該藥的受害者。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藝術家南·戈爾丁和P.A.I.N.的抗議者在大都會博物館

戈爾丁還發起了一個名為P.A.I.N.(全稱為Prescription Addiction Intervention Now,意為“現在參與干預藥物成癮")的行動組織。該項目會毫無預警地出現在美國各大文化機構進行抗議示威和倒地“死亡"表演。藝術家希望通過這樣的行動促使企業承擔起對傷害者的責任。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藝術家南·戈爾丁和P.A.I.N.的抗議者在大都會博物館

事實證明,“吃人血饅頭”並不只屬於那個“愚昧而落後”的年代,與其抱怨不被社會善待,倒不如先善待社會。

4

向暴行說“不”

我們還沒有從民航醫院楊文醫生被害的沉痛中走出來,暴力傷醫事件就再一次在陶勇醫生身上重演。一邊是“軍令如山”,奔赴疫情救治的前線,一邊是殘忍將屠刀面向救死扶傷的醫生和大夫,是什麼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如此多的暴戾和憤怒?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呂克·圖伊曼斯作品

藝術家呂克·圖伊曼斯的圖像通常選自公開的照片,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主義、大屠殺、比利時的殖民史、法蘭德斯的極端右翼勢力、重要的歷史人物等均能在圖伊曼斯的作品中找到蹤跡,它們粗暴、直接且冷漠地觸及到權力、國家機器、操縱,以及隱藏的政治結構等問題。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呂克·圖伊曼斯《靜物》展出現場 悅顏

2002年,圖伊曼斯受卡塞爾文獻展委託創作一幅與“9·11事件”有關的作品。藝術家並沒有按常理出牌,他選擇用靜物去表現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這幅畫作極度放大了人們所熟悉的平凡物品,使之超出了慣常的視覺經驗,以最簡單的方式暗示出世界理應存在的自然純潔、未遭破壞的安穩秩序。

它似乎在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請先冷靜下來。

5

消除偏見

疫情發生後,湖北人彷彿“腹背受敵”,在行為和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少攻擊和謾罵。我們可以理解大家對病毒深深的恐懼,但倘若因此而上升到人身攻擊和無原則歧視的程度,那可能比病毒還要可怕。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馬克·布拉德福特《密特拉》

無論是地域、種族還是性別,人類社會中充斥著眾多偏見。《密特拉》是黑人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特針對美國社會種族、階層等不公問題創作的一件作品。它由卡特里娜颶風殘骸中的風化木板製成。

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登陸美國西岸,並對新奧爾良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更糟糕的是,政府的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遲遲不能到位,10萬人被困避難所,暴徒衝上街頭,搶劫、放火、殺人……一場天災轉變成為了人禍。這場災難將美國長期以來的種族、階級、教育等社會問題暴露無遺。

《密特拉》就如諾亞方舟般象徵著希望與重生,同時回應著仍生活在災後創傷之中的人們所歷經的悲痛。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放下內心對他人的偏見,畢竟,在危機來臨時,我們都有可能是“武漢人”。

6

保持批判,理性思考

價值15萬美元的膠帶香蕉,被偷的黃金馬桶《美國》……這些都出於藝術界頑童莫瑞吉奧·卡特蘭的手筆。卡特蘭最著名的還有《第九小時》這件作品,他製造了一個教皇被隕石砸中的場景。“第九個小時”象徵的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死亡的時間,如此極端的藝術表現徹底摘去了保羅二世嚴肅而神聖的光環。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莫瑞吉奧·卡特蘭《第九個小時》

當然,我們不是鼓勵大家都去“譁眾取寵”,而是希望大家能從藝術家的創作中學會一種批判精神,經歷過此次疫情,相信你和我一樣一定深有感觸:當我們面臨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唯有理性思考才具有建設性。

7

警惕過度消費

“對不起!你購買的生活方式脫銷了!”看到的人想必會會心一笑。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Banksy塗鴉

在塗鴉藝術家Banksy的作品中,不乏對消費主義和市場的嘲弄,比如2018年在拍賣中毀畫的烏龍事件,再比如,把滿滿的購物袋掛在耶穌身上,“消費主義殺死上帝”的意涵不言而喻。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Banksy塗鴉

在物質極端豐盈的今天,購物已經演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進而也異變出種種非理性、非常態的生產與購買,比如徹底失去功能性的奢侈品、審美異化的病態消費。疫情過後,我們也許更能看到生活本來的樣子,理性消費。

8

提防媒介假象

我們是否已經習慣了身處在一個由社交媒體編織的謊言,被p圖軟件修飾過的姣好身型和麵容的社會中?環遊世界,享受美食,畢竟在營造“幸福”這件事情上,誰不比誰更努力呢?不過,真實是這樣的嗎?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阿瑪利亞·烏爾曼《卓越與完美》

2014年,藝術家阿瑪利亞·烏爾曼在Instagram上編造了一個連續性的少女故事:把自己描繪成一名在洛杉磯追逐夢想的年輕樂觀的女孩,但是當她與男友分手之後,畫風突變。她記錄下分手後的崩潰——性感的對鏡自拍、社交陪同、隆胸等等——不過最終她通過瑜伽、冥想和牛油果吐司而逐漸康復。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阿瑪利亞·烏爾曼《卓越與完美》

烏爾曼的Instagram賬號很快獲得了上千名新的追隨者。然後,五個月過去,當粉絲達到九萬人時,她告知人們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個藝術項目。烏爾曼不過是依據某些女孩(富有、年輕、往往是白人)發佈在Instagram的流行圖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半虛擬的角色。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阿瑪利亞·烏爾曼《卓越與完美》

這場表演惹怒了粉絲,他們認為自己受騙了。但這恰恰是這個藝術項目的重點:剖析社交媒體自身的表演性。烏爾曼虛構的形象試圖揭開女性在數量龐大的看似隨意、實則經過大量刻意修飾的自拍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並拋出為何明明倡導和推行“真實”(authenticity)的社交媒體所呈現的結果似乎事與願違的疑問。

9

所謂“進步”有可能是徒勞

在一切以速度、進步為先導的社會語境中,慢下來似乎意味著某種道德和秩序的偏離。不過弗朗西斯·埃利斯卻用一次行為告訴我們,進步也有可能是徒勞的。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弗朗西斯·埃利斯《實踐的悖論 1》

1997 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埃利斯頂著烈日在墨西哥城的街頭挪動著一塊巨大的冰磚,從早上9點走到晚上,整整9個小時,直到冰塊融化成一灘水。九小時被剪輯成一段近十分鐘的視頻,鏡頭跟隨他掃過墨西哥城的街道、車輛、店面和路人。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弗朗西斯·埃利斯《實踐的悖論 1》

這趟推冰之旅的名字是《實踐的悖論 1》(Paradox of Praxis I),副標題解釋了悖論所在:有時行為並不能真的帶來什麼(Sometimes Mak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

這不禁讓人想起西西弗斯神話。如果說古希臘語境中西西弗斯至少還帶有一種為了人類福祉犧牲自我,與命運相抗爭的悲壯英雄主義力量,然而在埃利斯這裡,一切意義都被消解。

10

敬畏生命

有人知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具體的傷亡人數嗎?藝術家宮島達男幫我們記錄了下來。作品《幻滅》中呈現了一個真實而可怕的數字:167,000,000,這是在20世紀的戰爭、災難、革命和暴力衝突與屠殺中喪失的生命。當閃爍的LED燈管突然熄滅的時候,我們彷彿置身於死亡地帶,等待著最終的重生。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宮島達南《幻滅》

20世紀是一個產生了很多戰爭和災難的世紀,《幻滅》以大量的死亡為主題,提醒著我們去敬畏生命。而只有我們懂得敬畏生命,才能進一步避免災難的發生。

艺术如何为社会系统“吹哨”?

宮島達南《幻滅》

知乎上最近有個熱烈的話題:假如有一個按鈕,按下去可以獲得10億元,但500年後人類會滅亡,你會按嗎?

有人從英雄主義式的使命感出發,表示一定不會按,有人對此進行調侃,有10億,為什麼不按呢?不過我想無論按與不按,只要這個按鈕存在就是一個煎熬的拷問人性的按鈕,人在理性的情況下應該都不會選擇去按,這看似是一個偽命題。

直到我看到一位知友的質疑:

問:假如有一袋垃圾,不分類可以直接丟出去,但500年後才能夠分解,你會丟嗎?

答:會。

問:為什麼為了人類你10個億的誘惑都能忍住,卻不願給垃圾分下類?

答:因為我從未見過那個按鈕,卻每天都有一袋垃圾。

李文亮醫生去逝後,黑格爾的一句話在朋友圈裡被瘋狂轉發: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會吸取任何教訓。

這不免有些悲觀,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些警示中獲得啟發,並開始行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