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病毒遠遠比人類更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說誰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們更有資格。人類與病毒的血戰終將繼續,命運將把他們帶向哪裡?災難驟起時,我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災難離開時,我們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隨著一聲“哨響”,開啟了中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序幕。持續至今雖然國內疫情在強有力的管控下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每天的新增病例在逐漸減少,但是,在國門之外,病毒卻迎來了大爆發。中國首都北京距離意大利首都羅馬約11622公里,北京飛往羅馬,需要到莫斯科進行一次轉機,最快一班航班也要14個小時才能抵達,然而,相距中國如此遠的一個歐洲國家,竟然24小時內新增250例病毒感染者,這著實讓人不寒而慄。而且大家知道,歐盟成員國之間居民的流動幾乎是零門檻,歐洲人口7億多,沒有很好的防控,危機可想而知。記得2002年的SARS病毒登錄中國,最終2003年中旬才得以結束,全球累計確診8000多例,然而,本次病毒感染僅在武漢累計確診已達49990多例……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面對人類在疫情面前的無助,很多人翻出一些“大神”在病毒爆發前發出的各種預言,很多看上去很真實,但是實際卻經不起推敲,就像預測2012年世界末日一樣,有板有眼,最後證明是子虛烏有。

另外,人們也在討論病毒的起源到底什麼?如何預防和消滅病毒?畢竟蝙蝠和穿山甲和人類共處太久了,對穿山甲的印象,還是葫蘆娃裡被妖怪殺害的小傢伙……不知為何卻變成了萬惡的“毒王”。從板藍根到雙黃連,從果子狸到蝙蝠、穿山甲,人們似乎已經暈圈了。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今天所提到“預見”病毒的人,並不是預言家,也不是醫學家,她只是通過親歷一線與非典親密接觸後,歷經8年創作出了一部描寫人類與病毒關係的文學作品---《花冠病毒》,結論也很簡單:人類與病毒之間的鬥爭還會繼續,希望喚醒人們對於地球環境的關注。文章以科幻小說形式展現給大家,看似天馬行空,實際卻折射出國家從上而下每一個人在疫情下的真實狀態,當然,有些現實中不可言喻的,也可以在這座不復存在的“燕市”中再現給大家,其中一句話:“如果完全公佈真相能對現狀有一點點兒幫助的話,我們當然願意如實的告訴大家“,這是抗疫過程中真實的寫照,充滿了無奈和悲切。

“當時非典病毒習性兇猛未知,為杜絕病毒糞口傳播,病人的排洩物不能直排到抽水馬桶中,必須排在便盆內,然後撒入消毒粉,有護士用攪拌棍手動攪拌消毒。“你可以想象這種工作的骯髒和危險。一個護士一干不知多少天,直到被傳染自己也成了病人。我問這個護士,難道不能機械化?護士說:‘哪裡來得及造個機器呢?’大疫過去了,人們就忘了。”這次疫情其實也是在考驗國家面對災難的應對能力,基本的物資供應,醫療水平和防疫措施,如果說02年的非典我們準備得不夠充分,那今天又是如何呢?希望我們的祖國會有足夠的病床、足夠的口罩和足夠關懷。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有人說:”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蘭豆,也許我早就讀過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畢淑敏,這名字普通得如——對不起——任何一個街道婦女。“

畢淑敏與魯迅先生很相似,都是棄醫從文,看過她的幾篇文章,都能深感到那種切膚之痛,所謂“少年讀不懂魯迅,讀懂已不在年少”。今天讀畢淑敏的這篇《花冠病毒》,也是發人深省的,如果說魯迅是在喚醒國人的良知,那麼很多像畢淑敏這樣作家,則是在喚醒國人對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你給予大自然100年都消化不完的二氧化碳,大自然就會給予南極20度的高溫,你給予大自然無盡的殺戮,大自然就會給予人間各樣的病毒。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此次疫情已經奪走上千人的生命,多少家庭支離破碎,不得不說,人類這種高級動物在這種非細胞生物面前潰不成軍,如果它們再經過一點點變異,真不知道結果又會如何。疫情過後,希望常規的“追責、溯源、復甦、振興“不會再把人們引向舊路,或許更多人只是想要和家人在一起,安逸的過完一生。


一省支援一個國,華夏民族為全球“吹哨”,此生之幸入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