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钊 滕朝晖

疫情就是命令,救治就是战斗!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战疫的最前线,活跃着一批批都是医务人员的“夫妻档”,他们或指挥战斗、或救治患者、或搞好后勤,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奉献,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来听听这些同心战“疫”的“夫妻档”的故事。

罗程、覃琴夫妻:愿红光刺破阴霾,再次重逢你的笑脸

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今年38岁的罗程,龙山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疫情发生后,他与科主任曾庆平、副主任王厚平3人以及护士郁灵芝、马维芳2人共5人报名,愿赴一线参加“战疫”志愿者。

“我不想当逃兵!”2月7日中午,笔者采访罗程时,他说本来自己是计划中第一梯队的领队,但随着两例疑似患者被确诊,在感染内科的妻子覃琴马上成为第一梯队的成员被紧急隔离,负责确诊患者的救治。

院领导考虑到他父母亲身患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小女儿也才9个月等特殊情况,将他调至机动组,没能参加“抗疫”前线,他的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沮丧。

“报名时我就和妻子产生了分歧,我说我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有危重患者的救治经验,这次疫情我义不容辞!她说她是高年资护士,在感染内科防护有经验,她去比较合适。”说到半夜,彼此谁也没能说服对方,最终两人决定同时报名!

罗程说,虽未如愿参战,但是他同样心存感激。他决心与科室的兄弟姐妹一起在后方团结奋战,让一线的兄弟姐妹安心出征,也是为“战疫”做贡献!

如今,妻子覃琴在感染内科隔离病区工作已经快两个星期了。在医院,他是科室的主心骨;在家,他是顶梁的男子汉。这一切,罗程都在尽心竭力地付出着。“每当我回到家,抱着小女儿与妻子视频时,看到妻子温柔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又充满了深深的满足感。”罗程说,只要妻子安心工作,平平安安,他付出一切都无怨无悔。

他在说说中深情地为妻子写道:愿红光早日刺破阴霾,再次重逢你的笑脸!

贾琳、彭亚兰夫妻:丈夫战斗在前线,妻子后方来增援

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疫情发生后,龙山县人民医院被上级主管部门列为全县唯一的定点救治医院。为确保圆满完成救治任务,打赢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作为医院的领头人,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贾琳从腊月二十七接到上级命令开始,连续几天工作到半夜。

腊月二十八,贾琳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在医院成立“医疗救治、专业护理、院感防控、物资后勤、消毒、转运”等十几个应急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立即部署,调配人员奔赴战斗前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与此同时,对院领导班子成员也进行明确分工:由他本人担任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一部署、领导、指挥调度全院新型肺炎救治工作以及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控工作要求。

“在这次抗击新型肺炎战斗中,他是全院的总指挥!一边要随时听候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调遣,与上级领导查看疫情、协调筹备全县的医疗物资;一边又要与医护人员一起研讨对策,部署具体的作战方案。”救治领导小组成员、医务科主任彭安波介绍说,从疫情爆发至今,贾琳一直没下火线,全力指挥救治工作,对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贾琳的妻子彭亚兰,是医院体检中心的职工。这次疫情中,她被抽调到后勤保障组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和一线医务人员联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尽量为他们搞好生活、工作的物资保障。

“因为身体原因,我为不能上一线而感到愧疚,只能在后方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彭亚兰说,让一线的同事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战斗,这是她唯一能做的贡献。

“这段时间,家里的饭菜经常是热了又冷,冷了再热。”说起贾琳,彭亚兰唯一的体会就是自从疫情发生后,贾琳常常因为加班加点,不能按时回来吃饭,一顿饭往往要热好几遍。她说,在单位,作为一名员工,为同志们搞好保障;在家作为妻子,为丈夫搞好保障;跟一线的同志们比起来,她所做的事情太微不足道了;她希望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早点结束,一线的同志们都能平平安安回家,好好吃上一顿饭。

郑松、余素菊夫妻:点点滴滴都是爱,黑夜过去是黎明

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加油!保重好身体,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胜利!”他们夫妻,一个是体检中心的医生,一个是泌尿五官科的护士。

郑松今年46岁,接到医院要组建发热门诊的紧急任务后,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求作为第一梯队参加值守和筛查。

从1月27日进入发热门诊工作以来,他已经在此工作了半个月时间。而妻子余素菊也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虽在同一家医院,但却见不上面。

“每天都要面对和筛查数十个来自各地的发热患者,这些人当中,就有可能出现疑似病例。”郑松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也担心被感染,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带头冲锋在前。

余素菊说,当她将丈夫参加“抗疫”的消息告诉年迈的公婆时,两位老人毫不犹豫地表示:“现在是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我们会无条件地支持你,孙子放在我们这里,你们放心。”

每天工作之余,夫妻俩都要抽空给儿子发个视频;他们看着儿子那张油腻的脸和头发,只能泛着酸楚的笑,因为乡下缺水,儿子都十多天没洗澡了。

“点点滴滴都是爱,爱在哪里都会开花。”余素菊说,虽然当前还处于“战疫”的特别时期,让他们一家不能在一起;但她相信“不管黑夜有多久,终会迎来黎明,太阳终究会出来。”

张介琴、钟海燕夫妻:不要鲜花和浪漫,只要丈夫能平安

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张介琴是临床党支部书记、又曾经担任过急诊科的主任。这次“战疫”,他是第一批主动请战的一员。

接到命令是1月31号的上午。张介琴来不及多说,跟妻子简单地说了几句,回家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匆匆来到了位于华塘街道的隔离病区,至此,开始了漫长的与家人分别的隔离生活。

丈夫去一线,同为医院职工、在超声科工作的妻子钟海燕早有心理准备。

“女儿和奶奶在长沙,老公在华塘,家里就自己和公公两人留守。”钟海燕说,原本朝夕相处的一家人因为这场疫情,不得不分居各地,由一家变成了“三家”。

“我们每天工作任务繁重,隔离人员较多,筛查、阅片、报材料、组织培训、会诊、采样等等,甚至还要负责病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基本上24小时都有工作要做,大家每天平均休息时间不到五个小时,尽管如此,我们中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或轻言过放弃!”张介琴说,同事们的支持让他非常感动。

“爸爸,你一定要注意防护,等你平平安安地出来!”每当工作完,累了躺下来,看到女儿透过视频,甜甜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就是张介琴最开心和幸福的时刻,他说:“每当看到她们母女,心里就暖暖的,工作起来特别有劲头!”

今年是2020年,2月2日那天,朋友圈都在晒爱情、表达对心爱的另一半的心愿。钟海燕那天晚上,特意给张介琴发了个聊天视频,她说: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她不要鲜花也不要浪漫,只希望早点战胜这场疫情,只要丈夫能够平平安安地出来,一家人好好地吃上一顿团圆饭。

王厚平、杨飞夫妻:“战疫”中,我们是同城的“异地恋”

龙山县人民医院:同心“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

今年37岁的王厚平,在重症医学科(ICU)担任副主任,在这次抗击新型肺炎的自愿者中,他作为第二梯队成员被分配到位于该县石羔镇的隔离病区担任负责人。

“我先后工作的科室较多,也在临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这次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希望参加一线的救治任务!”王厚平说,当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妻子并不知情,直到1月26日临行前,他才将自己上“前线”的事情告诉妻子。

王厚平的妻子杨飞,今年30岁,跟他一样也是一名临床医生;只是工作单位是在乡镇卫生院。对于丈夫王厚平仓促的决定,妻子杨飞并不感到意外。

提及王厚平到隔离病区工作的事情,杨飞说:“去就去吧,只要能够完成好工作,他本人能够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今,王厚平在石羔镇隔离病区已经工作了十多天,妻子杨飞也已经奔赴乡镇工作岗位上班。他们的一双儿女,长女6岁,次子2岁,都只能交由年近七旬的爸妈代为看管。夫妻二人从正月初二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见上一面。

“刚来石羔病区时,这里什么都没有。当时疫情急、任务重,我、詹琦、张小飞、陈畅、张成伟5人忙得不可开交。”王厚平介绍说,光光筹备和搬运物资就忙到凌晨三点多钟。

在石羔病区,还收治了两个6岁的儿童。王厚平说,他们不仅要为他们监测病情,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抚,为他们送糖果、喂饭、讲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家长一样的温暖。

王厚平说,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是他最想家的时候。夫妻二人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相互问候一声,提醒彼此注意安全!想孩子了,就在手机上看看孩子的视频和照片。

“其实有舍也有得吧,若不是这场疫情,我还没有机会跟老婆这样‘亲密’呢!”王厚平戏称,是这场疫情,让他与老婆谈了一场同城的“异地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