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写细节繁杂故事情节进展不大。有的书简明扼要,空白多,进展快。你觉得哪种好?

乘风破浪披帆济海


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如下:

首先,细节描写会使内容丰富多彩,但若是通篇文章都细描慢画,除非文笔十分了得,能描绘得出神入化,否则很容易使作品读起来臃繁拖沓而没有重点,从而让读者失去读下去的耐心。


其次,简明扼要是文章的优点,但如果留白太多,粗枝大叶,读起来就会像读一个故事梗概。缺少了丰富细腻的细节描写,就如一个人没了血肉精核,显得苍白无力,读起来也就没滋没味儿了。


最后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应该根据作品的需要,把内容写的详略得当,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情感尚尚签


问哪种好,当然是看读者(你)自己喜爱咯。不过,说到底其实这是涉及写作(创作)文章作品详略是否得当、适度的问题。

依愚见,不管是文章作品的细节也好,情节也罢,都应是为其主题服务,即为主题服务而展开细节的铺陈描写。细节的叙述描写细与粗、密与疏、繁与简,都必须根据主题需要来确定,不可任意随便操弄取舍。

怎样具体操作?第一,在文章作品草写过程中,时刻记住你心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用主題思想统帅和指导细节的展开叙述,估摸着写到(细化到)如何程度为妥当。第二,将文章或作品完成初稿后,自己作为第一个读者要细心阅读,并联系主题和上下文的具体叙述情况进行增删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繁细复杂与简明扼要,到底哪个较好更优,要看现成的文章作品而论,同时也关系到作者的功底与风格。简括来说,最佳准则是适度与得当。

我们务必清醒认识到,世界万物与问题是有层次之分的。因此,我们(作者)头脑反映事物问题也对应的分层次,当粗则粗、当细则细。要是不区分层次、不考虑粗细,“千篇一律”、机械呆板地进行铺展推进,会使读者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感觉冗赘啰嗦。由此便降低了文章作品的教益或娱乐效果。

笔者曾读到过这样的文章。作者在其撰写时,把整个客观世界看作是原子(原素)构成的世界、信息构成的世界和数量数学关系构成的世界(这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当然是可以的)。于是在他的笔下,一切被抽象得毫无欣赏意义,毫无人情味,毫无生活乐趣。俨然把文章写作变成了电脑编程,详细倒是详细,可味同嚼蜡。另一方面,有的文章作品则由于忽视细节叙述描写的充实和烘托功用,失之简单、空洞、粗略,明显的存在不生动、不活跃、不形象缺陷。这样,文章作品最终会因为思维不缜密、笔调不细腻而流于失败。

以上两种极端表现均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细节、情节服从服务于文章作品的理义(主题思想)。具体操作时,要准确把握分寸,力求恰到好处、效果最佳,使文章作品具备足够的感染力、丰富的魅惑力和旺盛的影响力。(完)






柔柔春风1


读书首先看文笔,文笔不好,再好的故事情节也是徒然。文笔好,一个烂故事能够说得有声有色。我读书一是读作者的文笔,二才是看故事。


一般般的过客


后者好。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