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植株长50-80厘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叶片较短,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1-6朵,白色或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的具2枚苞片;苞片先端卷曲;花被片长2.5-3.5厘米,宽约1厘米,内外轮的相似;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毫米。蒴果长2-2.2厘米,宽约2.5厘米,棱上有宽约6-8毫米的翅。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

浙贝母喜温和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根的生长要求气温在7~25℃,25℃以上根生长受抑制。平均地温达6~7℃时出苗,地上部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4~30℃,在此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开花适温为22℃左右。-3℃时植株受冻,30℃以上植株顶部出现枯黄。鳞茎在地温10~25℃时能正常膨大,-6℃时将受冻,25℃以上时就会出现休眠。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鳞茎和种子均有休眠作用。鳞茎经从地上部枯萎开始进入休眠,经自然越夏到9月即可解除休眠。种子则经5~10℃2个月左右或经自然越冬也可解除休眠。因此生产上多采用秋播。种子发芽率一般在70%~80%。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选择河流、山脚、大溪两侧的冲击土为最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沙质壤上,排水良好的,可与前茬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轮作。黏壤、过沙的土壤均不适宜。种过浙贝母的地,不能连种3次,否则易得病害。地选好后深翻18~20厘米,耙细耙平,做成宽200厘米,高12~15厘米的畦,畦沟深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

浙贝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种子繁殖太慢。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鳞茎繁殖:9~10月上旬,将种子田里的浙贝挖出来,选种鳞茎,做种用的一般选2号贝,2号鳞茎是在挖贝母时选择,最大的鳞茎叫土贝,直径4.5~7厘米,最小的鳞茎叫杂贝,3号贝比2号贝小一点,但质量还是好的,既可作商品,又可作种子田的种子,而大贝和杂贝都可作商品用。如果2号贝不够可以用3号贝代替,加强培育管理。施肥,3号贝也能赶上2号鳞茎生长情况。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种子田的鳞茎选择的标准是鳞茎直径3-5厘米(0.5千克有16个左右),鳞瓣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损伤和病害,边挖边裁,其他号的贝母暂时在室内存放,厚度5厘米。冬季套种的作物及时下种,及时收挖,不影响浙贝母生长,之后再栽商品田,10月末全部种完。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种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据种鳞茎的大小而决定。种子田要深栽一些,栽浅了,鳞茎抱合不紧,易伤芽,10~15厘米深,种子大深一些,种子小浅一些,商品用栽要浅一些,否则鳞茎长不大。株距按12厘米把种子均匀排在沟内,芽向上,栽到边上种要深一些,以免雨水冲刷露出来,栽一行盖一行。新引种的地方,准确定何时间裁为合适,当见到个别鳞茎在潮湿情况下根已伸出鳞片时已表明到了下种季节。从气温来看,当气温达到22~27℃时即可下种。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的套种,种子田从下种到出苗需要3~4个月时间,种子地种的又很深。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可套种蔬菜等,原则必须冬至前要收完。给浙贝母施冬肥。4月份以后,在浙贝行间套种甘薯、花生、大豆、谷类、茄子等作物,这些作物5月中下旬长起来之后,浙贝母地上部已枯萎,除去杂草等枯叶,让套种作物遮荫,使贝母休眠。9月份挖栽浙贝母,套种作物也收获了。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种子繁殖:要经过4~5年,繁殖才达到2号、3号鳞茎大小。种子繁殖提高繁殖率,节约大量的药材,但种于繁殖时间太长,绝大多数采用无性繁殖。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为了使鳞茎充分得到养分,花期要摘花,不能摘得过早或过晚。当花长2~3朵时采为合适。

浙贝母在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浙贝母花白色或淡黄色,有时淡紫色,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浙贝母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或竹林下,产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