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阅读真正的反面,其实是死亡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最初吸引我的是“生命最后”这四个字,如果你至亲的亲人已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站,你要与她如何告别呢?本书主要讲述作者和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阅读的体验,以及他如何陪伴母亲度过病痛的煎熬,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走过死前的宁静岁月。

母亲诊断出胰腺癌晚期后,儿子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从偶然的一天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一起阅读一本本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阅读真正的反面,其实是死亡

在一系列种类丰富的图书和分享阅读激情的驱动下,进行了兼顾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他们在共同的阅读和分享中,探讨了很多人生和生命的话题。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借助阅读,让她们的精神和心灵在一步步靠近,彼此更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态度,像老友,可以坦然的聊任何话题,孤独、爱、勇气、信仰、感恩、接受、宽容、死亡、葬礼,像密友,聊童年、聊初恋、聊疯狂爱恋过的人……

笔调冷静节制,没有一丝一毫的煽情成分,纯粹的记录。但一种无言之中对死亡不可抗拒的恐惧、对至亲离去的不舍,隐现在字里行间。最痛心的事情永远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一二,于是在这种节制冷静中更显示了一种惊心动魄。

史铁生说过,死亡是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是最不必着急的。而这本书也可以淡化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至亲一点点被死亡吞噬的悲恸。所有细节——母亲的申请、动作、情绪波动、临死亡前坚持自己偷偷给女儿买一条裙子(让她在自己的葬礼上穿)、母亲的化疗、对假发的犹豫等等,作者不动声色,一种让人窒息的悲痛却在字里行间潜入读者的心里。有一种东西叫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有一种东西叫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举重若轻,如果用在对至亲离世的事上讲,无疑是一种几近残忍的理智。

书中提供了很多好书供我们阅读。 这本书提供了我们思考一些问题的视角:如书中的母亲示范了一个女性的人生抉择,可以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并用生命温暖更多需要的人;如何处理好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如何面对亲人终将逝去的过程和结果;人如何有尊严的处理死亡等。

“我明白了一点,当深爱的人将要死去时,可能同时要做的是庆祝过往,活在当下,并为未来哀悼。”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阅读真正的反面,其实是死亡


我们读书时,内心某处总是不愿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而是乐于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正在完成一项深邃、破费心神的任务。作者也曾经假装过自己读过一些很有名气的书,实际上放在枕边很久都没读过。可是,因为有了这个读书会,他经常无法自拔地读着一本又一本,在他因为母亲的病而悲痛时,在他失眠睡不着时,在他为自己的工作烦恼不已时,他读着和母亲相约好的一本本书,然后和母亲去聊那些话题,也许换句话说,他的母亲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开导并陪伴着自己的儿子。

孤独是最不可交流的,就像扎入泥土中的树根,但人类还有文字,通过阅读,树根与树根之间就共享了一方泥土,孤独无法言说,却可以通过阅读共同感受。我想,在这个母亲最后的时光里,儿子始终和她一起读想读的书,交流一个精神空间里的所有,是难得的幸福。

时间像沙漏,沙子注定是要全数漏走的,但如果我们焦急暴怒地指责现实、痛心它的流逝,那么我们就连最后的东西也都抓不住了。于是我继续和母亲进行读书会,在文字和思想的交汇中去扩大和感受一种叫生命的东西。

多读书可以帮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世界,认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提前的预演。书里的母亲终究离去了,然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读书会,我的“书”仍会继续读下去。

正如威尔所说:“我喜欢的两个作家波拉尼奥和托马斯的书籍告诉我们不必退缩和孤立自己;即使母亲和我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上,我们仍然可以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不必在意生病与否,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携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是的,也许最后母亲和他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可是他曾经那样爱过母亲,并且在最后的时光里,他以母亲喜欢的方式和母亲告别,母亲是幸福的,他也是幸福的。所以在母亲去世之后,他没有沮丧,他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足足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