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尽皆知,读完全诗的却很少,颠覆你的认知

在中国诗歌史上,不乏有一些诗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更迭,其本来的意思会被人们淡忘,然后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赋予它一些新的意义。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指战友之间情深意重,如今却被误用为男女爱情,再如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本指对春光逝去的惋惜,以及对前路依然美好的向往,现在却用来安慰失恋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棵草。”

“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尽皆知,读完全诗的却很少,颠覆你的认知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也是这样一句被误用的诗句,这句诗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现在一般认为这句诗的意思是两个贫穷的人婚后生活非常悲惨,婚姻的前提是物质条件,贫穷的夫妻是不会幸福的。

然而这句诗的本意却并非如此,不仅不薄情,而且非常深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遣悲怀》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元稹这个诗人大家都非常熟悉,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他的手笔,是非常著名的情诗。

《遣悲怀》是一组悼亡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妻子韦从而作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尽皆知,读完全诗的却很少,颠覆你的认知


韦丛是名门闺秀,她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而元稹只是一个科举落榜的书生,但是韦夏卿欣赏元稹的才华,觉得他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所以将女儿嫁给元稹。韦从嫁给元稹是名副其实的下嫁,而且两人没有丝毫感情基础,两人的婚姻实在是利益关系,元稹也借助这次婚姻得到了向上爬的机会。然而,这样的利益联姻,却让元稹写出了凄恻动人的悼亡诗,可以看出来他们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

韦丛应该是贤惠端庄,温柔体贴的,元稹开始或许是为了仕途晋升而娶韦从,却没想到会娶到一个温柔体贴的娇妻。她能够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下嫁,并且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安于清贫。也许正是清贫与操劳,韦从才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人世,难怪元稹多年后还会写诗怀念她,记念这位患难妻子。

“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尽皆知,读完全诗的却很少,颠覆你的认知


来看《遣悲怀》这首诗究竟有多么深情,全诗如下:

遣悲怀·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首句“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写得是妻子还在世时的场景:身后意指的是关于死后的设想。往昔我们曾经戏言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曾经的戏言成真,开篇就是痛彻心扉。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这几句描写了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妻子穿过的衣裳,妻子做过的针线,妻子身边的婢仆,物还在,使用它们的妻子却已不在。看到这些,怎能不心痛呢?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便在梦中送去钱财,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尽皆知,读完全诗的却很少,颠覆你的认知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里的恨是“遗憾”的意思,指的是夫妻死别这件事,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别,是更为悲哀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真实的意思是指对亡妻的眷恋与思念。

虽然元稹的人品受到人们的质疑,虽然他娶韦丛有借裙带关系升官的嫌疑,虽然他寻花问柳,和薛涛的风月故事人尽皆知,但他对亡妻韦丛也是真心实意的思念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动人的诗歌呢。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