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鲁赤水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那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在我看来,他是没有机会翻盘的。

首先,晁盖在水浒传中是因本人乐善好施行侠仗义而闻名、他平日喜欢舞刀弄枪,其本人武功高强,在江湖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江湖人士称之为托塔天王晁盖。平日喜欢结交江湖人士的晁天王,在江湖上的朋友更是多不胜数,正因为晁盖为人仗义所以很多人愿意跟随晁盖出生入死,就好比阮氏三兄弟和后来的梁山一众好汉!晁盖后来因为抢劫生辰纲而被朝廷通缉,去投奔梁山在梁山落草为寇,后来成为一代枭雄。

再者,晁盖能成为一代大哥不得不说一下他身边的这个人,他就是吴用也是后来的梁山军师。吴用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人们以诸葛亮对比,道号‘’加亮‘’吴用长相英俊潇洒,足智多谋,和晁盖等人本是同村,后来就是吴用献计让晁盖等人截取的生辰纲,可见吴用有很大的能力,后来微避免朝廷的缉拿,与晁盖等人一起去梁山落草,后来掌管梁山的军事大权!

但是在书中为什么宋江会取代晁盖,不难看出,因为前期吴用为晁盖出谋划策,晁盖才能风生水起,然而晁盖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吴用感觉继续跟随晁盖干不出一番大事业,而后来宋江的到来,让吴用看到了宋江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在江湖上的地位不输于晁盖,跟随宋江日后必定比跟随晁盖更有发展前途。正因为吴用的叛变才导致晁盖在梁山大哥的地位不保!所以说晁盖的死和吴用有直接关系。




爱推文的小懒猫


《水浒传》最大的阴谋论就是所谓的“晁宋之争”,宋江架空晁盖,然后拉山头、搞派系,甚至利用“现代科技”,让一块石碣从天而降,从而按照自己的亲疏远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这种不顾文本的解读,是对《水浒传》的深度曲解。那么,《水浒传》中晁宋关系到底怎样,宋江有没有架空晁盖呢?

梁山好汉到底来自哪里?

贯华堂本《水浒传》“楔子”,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一回,讲的都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张天师虚靖先生,前往京师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遭到了张天师以及道众的奚落,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诱下,懵里懵懂之间,打开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么,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圣呢?

贯华堂本把这个故事做“楔子”,分明讲到,由于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书目。也就是说,龙虎山下逃出来的妖魔将出演七十回书,最终在梁山完成大聚义。

这群妖魔实际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条好汉。道家神话认为,道家紫府管辖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属下。这个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对宋江说,斩断魔心,“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就可以重归紫府,否则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这些神话乃至于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话,并非施耐庵要宣扬迷信,而是为《水浒传》故事开篇,最终要在梁山大聚义时照应,给梁山好汉排定座次。至于梁山好汉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绿野老道曾经写过一篇《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的文章,比较详细的解读了这个问题,此处不再重复。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乱,在梁山聚义。那么,一百单八个妖魔的首领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汉本来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盖什么事?凭什么说宋江架空了晁盖?

那么,为何又是晁盖做了寨主呢?晁盖手底下不也有好几个兄弟吗?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盖不是“妖魔”

《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回书,施耐庵就告诉读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书中写道,晁盖在得到生辰纲消息时,梦见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飞去。吴学究当时听了晁保正这个梦,便立即意识到要劫取生辰纲必定得七八个人才行。于是,去了石碣村说服三阮加盟。三阮随着吴用到了东溪村,六个人便聚集在晁盖的庄上商议大事。此时,公孙胜撞了进了。

公孙胜的到来,吴用再次为晁盖圆梦,说是聚齐了七人,正应了晁保正“七星之梦”,乃是“应天垂象”。但是,晁盖紧接着说出了安乐村的白胜,建议(只是建议)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后悄然上黄泥冈,神不知鬼不觉的劫了这笔财富。

吴用一听这话,立即又第三次圆梦,说:“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吴用此言,晁盖等人深信不疑,同时,也以“白胜”之“白”对应白光,瞒过了古今以来诸多读者。

白胜,绰号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对应的是地耗星。“鼠”与“耗子”难道不就是一回事吗?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数第二位的,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么办法进行调整?因而,白胜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盖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

这是意味晁盖当时居斗柄,是名义上的带头大哥而已。更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诉读者,晁盖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领导人。既然如此,凭什么说宋江架空晁盖?

晁盖究竟是哪路大神?

书中介绍,晁盖在东溪村做保正,因为把西溪村的镇妖宝塔夺了过来,便得绰号“托塔天王”。这个绰号名副其实吗?肯定是名不副实的。按照晁盖的行为,称他“夺塔天王”才实至名归。那么,施耐庵为何要把晁盖写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还是与晁盖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关。“托塔天王”在《西游记》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托塔天王则是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门天王,后来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梁山上的好汉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护法,迟早是要把权力交给天魁星的,凭什么就是宋江架空晁盖,然后篡夺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说宋江架空晁盖,那么,早在劫取生辰纲行动启动之时,晁盖就已经被吴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阴谋论”的观点,先来把劫取生辰纲的人分个派系。刘唐是前来报信的,暂且算作晁盖的人,白胜是晁盖举荐的,是老相识,也是晁盖派的。公孙胜到东溪村找晁保正,也划入晁盖派系。而三阮则是吴用说服入伙的,双方也是4:4。然而,整个计划都是吴用策划,晁盖根本就说了不算。

说服三阮时,吴用并没有先提生辰纲的事,而是打听梁山的情况,激怒三阮上山落草。这一点,晁盖完全蒙在鼓里。

晁盖要先去白胜家躲藏,假若这样,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旧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吴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决了晁盖的提议,把大家装扮成濠州枣客,住进了安乐村酒店。

吴用自小与晁盖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与吴学究商量计较。吴用当然知道晁盖的秉性,专一爱结交江湖好汉,远近闻名。吴用此举,就是要暴露晁盖,好实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计划。果然,晁盖一露头就被何涛认了出来,于是,吴用的计划得以实施。

吴用很鬼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隐喻则是吴用是天机星,是当时七星聚义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这件事情还得由道家“妖魔”来完成,晁天王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交权了。

宋江上山后,吴用自然要依附于宋江。所以,从三打祝家庄起,吴用便安安心心的做军师,辅佐宋江,从来就没干私活,宋江想什么、做什么,吴用立即出谋划策,极少失误。吴用以下的兄弟则更不用说,他们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来就属于宋江领导。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浒传》有个故事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就有晁盖、吴学究等人劫取生辰纲、宋江报信,以及宋江接到晁盖的书信之后杀了阎婆惜的故事。同时,还讲到了宋江杀惜后逃进九天玄女庙得到天书的事情。宋江得了“天书”,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书”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时,晁盖就已经死掉了。

施耐庵改写了这个故事,而且,把晁盖的绰号由“铁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这一改,也是有蓝本依据的,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就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施耐庵不仅据此做了改写,还进行了升华,寄托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书中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佛教四大护法之一。但是,在晁盖做保正的东溪村山上,却有一座灵官殿。灵官,却是道家大护法。“刘唐醉卧灵官殿”,但是,书中的细节显示,刘唐当时并没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盖说事。那么,施耐庵为何要让刘唐“醉卧”灵官殿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道家护法与佛家护法联手,做下了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头,正与佛家大护法处于相对应的位置。然而,宋江杀惜后逃回家中,却躲在了供着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里,受着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码最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来的晁宋之争,施耐庵会自己打脸吗?

晁盖在梁山一个人都没发展入伙,所谓林冲是晁盖的死党,也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晁盖去世后,法事尚未正式开始,林冲就联络吴用、公孙胜等人,迫不及待的劝宋江坐头把交椅。假如说林冲是晁盖的死党,那么,到底是宋江架空晁盖,还是林冲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临时寨主,梁山好汉尽皆欢喜,拱听约束。因为,晁盖作为佛教大护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时间(宋江曾经就接受过三世佛的庇佑),然后,便被施耐庵稀里糊涂的写死了。其实,也不是稀里糊涂的写了晁盖之死,施耐庵的意图是,晁天王此时又升华到另一个境界,继续对梁山进行庇护,佛道合一始终存在。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两次显圣。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为什么就被说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两次显圣为了什么?

却说宋江在九天玄女庙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并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胁。但是,宋江并没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辅国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两个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质上是“替天子行道”,结果是“辅国”,为失道亡国之君宋徽宗服务。宋江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有点“背道”了。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如此强势,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就是反皇帝的,针对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终“革佛”的错误宗教政策。书中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隐喻了宋徽宗的“革佛”,这一点,绿野老道多次论及,此处不再重复。

因而,晁盖“升天”后,得知梁山好汉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当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在决定梁山命运的两大节点时,显圣帮助宋江渡过劫厄。

晁天王的这两次显圣,首先是在大名府时告知宋江背疮将发,要去找“江南地灵星”救命。按说,“天书”原本就是梁山好汉的花名册,但是,宋江、吴用都没有翻看天书查找此人是谁。反倒是张顺提供了线索,吴用猜出了此人,“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莫非正应此人?”

宋江、吴用不再视九天玄女的天书为神品,意味着宋江此时已经“背道”,梁山还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时以阴魂缠绕,仿佛就是在帮助卢俊义,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实,晁盖并没有指定说是史文恭射杀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遗嘱,嫁祸给了史文恭。所以,晁盖到底还是在帮助宋江。这件事情关系到梁山战马问题,卢俊义不过是附着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驹,专门制服照夜玉狮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战马,而曾头市则是金国的榷场,专门限制马匹进入宋境。梁山荡平曾头市,制服照夜玉狮子,还有抗金的寓意。按照历史记载,梁山好汉确实参加过抗金战斗,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宋江难道是个白痴,竟然让吴用设计、公孙胜做法来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简直比卢俊义还容易。

晁天王两次显圣都是在帮助宋江,帮助梁山,体现了佛教大护法的职责,何来“晁宋之争”?

最后还说两点,说晁盖反对招安的,同样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水浒传》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几回书中,就有晁盖积极支持招安的故事,评《水浒传》总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盖大名府显圣时,与宋江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宋江东溪村私放晁天王时的文本翻版,几乎就是一个人在说话,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很清楚的这样写着。

归结一句话,梁山绝无晁宋之争,晁宋本是一体,宋江绝没有架空晁盖。


绿野萍踪01


晁盖出身村官,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却没有长远的政治理想,也不象读书人一样想着悬壶济世,勇而无谋难成大事,只能算是豪杰。宋江早年行走官场,善于谋略,极会笼络人心,山东及时雨,郓城呼保义的美名人尽皆知。且此人面善心狠,为保命怒杀小妾阎婆惜,为报私仇要挟晁盖等以少量兵马冒险攻城,为青史留名敢以梁山众弟兄的性命作为官场晋升的筹码,颇有政治家的气魄,可谓是一代枭雄。


再看二人的嫡系:晁盖的心腹只有公孙胜、阮氏三雄、刘唐等,虽然军师吴用也是七星聚义中的一员,但其在晁盖生前即与宋江密谋招安之事,可见与晁盖并非一心。宋江手下的人物较多,先有郓城县都头朱仝与雷横,后有花荣、戴宗、李逵等生死兄弟,李俊、张横、张顺、二童等江州豪杰。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被宋江亲自收降的将领或者慕名而来的豪杰大多站在他这一边。


最后看一下具体战例:宋江打祝家庄,破高唐州,败呼延灼,降关胜,屡次领兵出征皆大胜而归,在梁山上威望日高,完全架空了晁盖。归降朝廷后又退辽兵,灭田虎,擒方腊,颇有大将之才。而晁盖仅曾头市一战即折戟沉沙,可见军事才能一般。

两人争斗的结果不言而喻,历史上有真实的类似事件可供参考,比如瓦岗军的翟让与李密,元末的徐寿辉与陈友谅。所以个人认为晁宋相争、兄弟离心、朝廷围剿、曲终人散!


江湖百晓生123


晁盖哪来的翻盘机会?

首先,宋江上山之后,晁盖的基本盘"七星聚会"的另外六人中,吳用改投了宋江,且成为了宋江的主要助手;公孙胜只挂了个虚衔,基本不问山寨之事;阮氏三兄弟分管了水寨,根本过问不到梁山领导核心之事。六人之外的白胜,则从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之人。可以说,晁盖已经没有得力心腹可用了。

其次,梁山的新增力量中,有的本来就是宋江的心腹,例如李逵、戴宗、花荣、张顺、石勇、孔明、孔亮等人;有的则被宋江收买成了心腹,例如秦明、黄信、扈三娘、王英、甚至包括卢俊义等人;有的则是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中立派,打仗参与冲杀,其他百事不问。例如林冲、关胜、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说,在"七星聚会"之外,晁盖没有新增半个心腹。

最后,梁山的所有军事行动,晁盖每次都被一句"哥哥岂可轻动"排除在外,剥夺了军权。好容易争取到一次攻打曾头市的战役,却轻易中了暗箭而亡。

很多人怀疑,射暗箭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安排的心腹花荣。这个怀疑,《水浒》没有提供证据,我们姑且不论。但以上三个方面的事例已足够说明,晁盖的被架空篡位,是没有机会翻盘的。


跛翁


首先对与标题晁盖被宋江架空和翻盘一说我不赞同!

首先根据影视剧情梁山头目前后共三任,

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伦此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第二任是托塔李天王晁盖,晁盖是一个比较正义的人物,他行事光明磊落,不会阴险使诈!

第三任才是宋江,而宋江也是颇具义气,人称及时雨宋公明!由此可见其乐于助人且道义并存,之所以分析三个人是因为我认为以宋江的人品,做不出来篡权夺位的事!而且当时梁山初期,以晁盖及他的兄弟为先入梁山,再林冲,后宋江,当时宋江并没有多少兄弟,又和来架空晁盖一说?

晁盖后在攻打曾头市时被箭射伤,不治而亡。才有第三任宋江,因此不应该说宋江架空晁盖!!!!!个人观点!最后付吕良伟带头大哥剧照哈哈!



我真的来了


晁盖接纳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语说请客容易,送客难。晁盖知道自己被架空时,想翻盘为时晚,宋江没有给他留下翻盘的机会。

首先,晁盖在人数上对比宋江明显处于劣势。关健人物吴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对晁盖的致命打击。

其次,晁盖与宋江的路线不同,晁盖只有死心塌地对抗朝庭或能有一线生机,追随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无其它奢望。而宋江打着反贪官不反朝庭准备召安的旗号,许多人入伙梁山只是做权宜之计,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军将领也投到了宋江阵营,来为自己寻求出路。使宋江的阵营不断扩大,忠于宋江的人数对晁盖形成了压倒性的多数。在拢络人心上晁盖也处于下风。

所以晁盖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盘,几乎就是妄想。晁盖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证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占稳了统治地位。


用户李森


晁盖,是梁山泊的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人称“托塔天王”。 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悲剧英雄。

作为好汉,往往讲究义字为先,晁天王这一点上无可挑剔,

书中在晁盖出场就说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短短几十个字,就把晁盖的为人说的一清二楚。晁盖是一个东溪村的保正,身份上远远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进,可是却可以做出丝毫不次柴进的举动,不能不说和让人钦佩。

对待兄弟的问题,晁天王的表现也是仗义和大度,救下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刘唐,作为一山之主亲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进有难,被陷于高唐州,晁盖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盖对待兄弟的确仗义,能做到富贵不忘本,绝对配的上好汉二字,对待兄弟,对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出卖过自己的白胜,都托人救出。所以说晁天王义气深重毫不过分。

晁盖明知自己没有本事打天下,于是就得过且过,临终前幡然悔悟,寄希望于替他报仇的人能带领梁山好汉走第一条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条道路的料,又不愿落得第二条道路的下场,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受招安后替朝廷卖命,为家人和子孙后代谋幸福罢了。

晁盖为人忠厚,敢于伸张正义,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晁庄二十里外有个东市村,村中有个教书先生名吴用,足智多谋,是晁盖的好朋友。他们联络刘唐、公孙胜、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杀富济贫、推翻大宋”的口号。《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不过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剧,当然这缺点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的致命伤。

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

人物生平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五月初,晁盖等人七星聚义共同商议劫取生辰纲。

五月半,杨志运送生辰纲由大名府往东京,晁盖等人依计行事。

六月初四日,晁盖等人在黄泥岗劫取生辰纲。

六月上旬至八月半左右,晁盖等人杀散前来围捕的官兵投梁山泊,遭王伦拒绝。林冲杀王伦,奉晁盖为寨主。

八月半左右,晁盖遣刘唐往郓城送信及黄金一百两与宋江和雷横。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二月初,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经梁山,晁盖劝宋江入伙,未果。

六月初旬,宋江因题反诗被捕,蔡九知府命戴宗送信往东京,路经梁山,晁盖知宋江有难,命人将萧让和金大坚赚上梁山,命他二人造下假书信欲救宋江。

七月十九日,晁盖与吴用察觉假书信有误后,晁盖率人下梁山前往江州法场救下宋江和戴宗,并与群雄在白龙庙举行二十九杰小聚义。

七月底,晁盖等人攻破无为军,杀死黄文炳,返回梁山。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正月初至二月半,杨雄杀妻后与石秀、时迁路过祝家庄,以偷鸡启祸。杨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盖欲下山攻打祝家庄,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自率军下山攻打祝家庄,最终大胜而归。

八月底,李逵因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因而牵连柴进入狱。晁盖得知欲下山攻打高唐州,解救柴进,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自率兵攻打高唐州,最终大胜而归。

十一月中旬,呼延灼奉旨征讨梁山。宋江向晁盖请命下山与呼延灼交战,晁盖应允。最终宋江收呼延灼归顺梁山泊。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二月中旬,史进和鲁智深被陷华州城,晁盖欲往解救,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往攻打华州,最终大胜而归。

三月中旬,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中箭死,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K来爱


我认为晁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晁盖在宋江面前被全面碾压。无论是为人处事、个人能力,还是江湖威望,晁盖都远在宋江之下。晁盖唯一的出路就是拱手把权利让给宋江,安心做一个名义上的老大。晁盖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不安心做一个没有实权的老大,非要带兵攻打曾头市,最后不幸被带毒的暗箭射死。

晁盖早在带领梁山人马去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之后就被架空了。宋江想要抓黄文炳报仇,晁盖不同意,但是没有人理会晁盖的意见,花荣等人都表示支持宋江。而且最为吊诡的是,整个夜袭无为军的行动是由宋江指挥策划的,由此可见晁盖没有任何权谋,如此轻易地就交出了指挥权。而权谋,则是做山寨之主的基本素质,没有权谋,如何管理好一帮杀人放火的亡命徒?

晁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人一等的领导才能,哪怕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智取生辰纲,也是吴用一手谋划的。无论是“行动小组”的组建,还是行动计划的制定,都是吴用的功劳,晁盖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利用他的江湖威望把几个好汉团结起来。

当山寨之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江湖威望要高,这样才能吸引江湖好汉不断来投奔,使梁山队伍越来越强大。但是晁盖在江湖威望上也远不如宋江。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逃难以及充军发配的途中,不断结交江湖好汉,诸如王英等人,听到宋江的名字就马上跪下喊哥哥。晁盖则差的远,宋江上山之前就有人认为梁山兴旺发达是宋江的功劳。

燕顺道:“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强,名闻寰海,谁不钦敬!梁山泊近来如此兴旺,四海皆闻,曾有人说道,尽出仁兄之赐。不知仁兄独自何来,今却到此?”

宋江早在上梁山之前,就介绍自己过命的兄弟花荣等人上山了。等到宋江自己上山的时候,更是带了李逵、戴宗、张顺等一大帮自己的心腹,宋江带来的人马比梁山原来的力量都强大,晁盖能不被架空吗?

晁盖如果不甘于被架空,想要翻盘,必须壮大自己的势力,怎样才能做到呢?只能利用自己的威望吸引好汉来投,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他的威望比不过宋江,江湖上很多好汉只认宋江,而不知晁盖。所以,我认为晁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神侃局雷探长


关于人性厚黑的《水浒》评论已经很多了。我们试着用一种阳光的、人文色彩来看原著。施耐庵也许只是将零碎民间传说汇聚成册,没想到这么多阴谋、厚黑哲学。也许作者初衷只是原汁奉上,个中滋味任读者评说。

晁盖:义薄云天、仗义疏财、好交天下豪杰。是个真英雄,真好汉。

但他也有局限性:任一乡保正,也就是村长,眼界也就是一村之界。而宋江为押司,类似于派出所长,体制内公务员,看的是一县之界,眼界就比晁盖大一些。

晁盖力大无穷,号托塔天王,而且枪棒娴熟。应该类似于项羽、吕布等武力超群的角色设定。而宋江自幼读书,号称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公明(放到现在就是黑道教父,江湖网红)。押司也是刀笔吏的角色,文化层面比晁盖高很多。

后来吴用和宋江成为搭档,估计吴用也发现了和晁盖交流不畅的尴尬。(宋江和吴用两个二杆子文化人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晁盖在梁山上设置了聚义厅。聚义是什么概念?是谋反。而宋江后来改为忠义堂,忠义是什么意思?还是大宋的良民,还是皇帝的臣子。熟话说师出有名,晁盖急着当土皇帝,而宋江拉拢宋朝不得意不得志的落魄贵族。(华荣、秦明、关胜、呼延灼等)两个人的战略不同,宋江比晁盖高出很多。

晁盖的局限在于出一口恶气,偏安一隅,而宋江的目的在于一步登天、为皇帝分忧。宋江不想谋反,也没有谋反的动机。这是宋江自幼读书的桎梏,也是《水浒》的精髓所在。

也许宋江并不想架空晁盖,只是想让梁山更强大,更安全,更具备和朝廷谈判的资本。而晁盖和宋江自幼相交,两人应该也是肝胆相照刎颈之交的兄弟。宋江没有弄死晁盖的动机,晁盖也没有想打压宋江的意思。

晁盖是武人,武人不上战场当然难受。所以看宋江干几架心里也痒痒。无奈晁盖点背,所以就挂了。当然,也可能施耐庵这位导演觉得晁盖出场次数差不多了,该领盒饭了,就笔锋一转让托塔天王退了场。

晁盖时期,梁山还没有到雄霸天下、震惊朝纲的阶段。所以晁盖和宋江是不可能火并的。历史证明,只有革命蛋糕比较大的时候,兄弟们反目的机率才会上升。

晁盖当然不是宋江的对手。虽然晁盖可以一拳打死三个黑三郎。但宋江谋略、人事、情商、军事、统帅等都超过晁盖。

但个人认为,晁盖之死,只是天灾,并非人祸。宋江没必要弄死晁盖,也许晁盖命苦,气数已尽,命运就让晁盖给宋江让了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