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衰射血分数35%治疗后还能提高射血值吗?

时光暖流年230698884


对于心衰的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大多数人的射血分数是可以提高的,甚至有心脏缩小到正常范围、射血分数也恢复到正常的患者。因此,心衰的患者不要过于紧张。

射血分数是指心脏每次收缩泵出的血液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正常为50-70%,若小于此值,即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

心衰的发生发展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两大系统的过度激活有关。因此,目前心衰指南里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就是拮抗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这些药物还有抗心脏重构、提高射血分数、改善预后的作用,被称为“金三角”。

1.RAAS抑制剂:普利类或沙坦类。既是降压药物又是治疗心衰的基石。因为大多数心衰患者血压并不高,甚至偏低,但如果血压能耐受(一般不低于90/60)且没有头昏乏力等低灌注的症状,建议服用这一类药物,且每2-4周倍增一次剂量,达到自己的最大耐受剂量或目标剂量,改善心脏重构作用更显著。

在这里为心衰患者提供一个信息,治疗心衰的新药“诺欣妥”,是“缬沙坦+沙库巴曲”的化合物,前者缬沙坦就是我们上面介绍的药物之一,而后者沙库巴曲可以升高体内利钠肽系统,让心衰患者有进一步的获益,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诺欣妥抗心脏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如果没有该药物的禁忌证,也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尽早服用这一类药物,每2-4周倍增一次剂量,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或靶剂量,获益更显著。该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预防猝死,改善预后。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或依普利酮。这是一种保钾利尿剂,用于心衰的治疗,是因为发现该药具有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的作用。

以上三类药物均为心衰的标准化治疗药物,除非不耐受或有禁忌。长期服用可抗心脏重构、提高射血分数、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预后。其它改善心衰症状的药物还有利尿剂、伊伐布雷定(可兰特)、洋地黄(地高辛或西地兰、芪苈强心胶囊)、硝酸酯类扩管药物、新活素、米力农、左西孟旦等。

心衰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门诊随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把服用的药物调整到自己最佳治疗剂量,治疗3~6个月之后可进行心脏彩超复查,了解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情况的变化。

此外,心衰患者反复住院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和双下肢浮肿引起,因此,徐医生提醒有心衰的患者,冷热一定要及时增减衣物,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还建议心衰患者养成每日清晨排尿后称体重的习惯,如果比前一日增加2斤以上,就有可能是体内的水多了,这时肉眼看不到浮肿,需要口服利尿剂如呋塞米把水利出来(小便量增多需要适当的补钾),否则过几天双下肢浮肿明显了,患者就会出现胸闷、喘气的症状了。

希望以上知识对大家有帮助!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理论上讲;“心衰患者经过治疗后,射血分数会得到提高”,但实际上这种提高很有限,而且还不稳定。

患者的基本分析!

首先射血分数35%的心衰患者,应提示我们提高警惕,必须马上采取治疗措施,患者猝死风险非常高,而且患者的年龄还不小,身体素质不好,可能还有其他并发疾病,总体来看治疗效果并不乐观。

我们一方面在做好心理准备,了解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仍然需要采取治疗,因为患者还是有机会恢复的。

对于这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有两个,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1,药物+ICD(除颤器,价钱较贵)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医生的应对方法,一方面对患者应用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恢复心肌能力,一方面为患者植入ICD,这是一种保险措施,由于患者射血分数过低,很可能突然发生室颤室速,导致猝死,而ICD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命,保证生存。

2,药物(前期)+手术(微创)+生活干预(后期)

药物跟上述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主要是在治疗前进行稳定和控制,然后可以通过神经调控在治疗根源病灶的同时,对交感神经进行精准调控,强行激活心肌细胞,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术后效果明显,可以在术后立即感觉明显改善,后期告别药物控制,只要患者严格遵守医嘱,调整生活、饮食习惯,那么完全可以使射血分数提高到正常水平,恢复心功能。


罗民教授


心衰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能不能逆转主要看心衰的原因,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射血分数,通常指的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有效指标,正常人在55%--80%,代表左心室收缩一次可以把55--80%的血液射出到主动脉供全身组织灌注。35%属于重度下降,表现为体循环缺血和肺循环淤血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或许只能端坐喘气仍感觉气喘。

从以下几种常见病分析它能不能恢复,

第一,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等,通过手术治疗,心脏和回缩,射血分数可能提高。 第二,冠心病,冠脉支架或者搭桥手术,恢复心脏自身血供,射血分数可改善。 第三,急性心肌炎,我们就曾经诊治过射血分数只有10%,昏迷,即将死亡的患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成功救治,恢复射血分数。 第四,原发性心肌病,这种情况通过药物和手术的疗效都很有效,心脏移植或者人工心脏可能是唯一可靠的办法。 另外前面三种情况如通过药物、手术治疗无效,最终也可通过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来救治。


知心蓝医生


心衰,但是听名字就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疾病的严重性!心脏功能衰竭以后,我们还能怎样的好好生活和生存下去呢?但即便我们再害怕心衰,心衰也不会因为我们害怕而远离我们。临床工作中我们还会听到心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这些概念,但只有伴有临床症状的性功能不全和障碍,才称之为心力衰竭。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关于心力衰竭的那些问题都有哪些?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都有哪些?

心力衰竭其实是一种状态,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病,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以后,因为心脏收缩或者是舒张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心脏排血量不足,会引起机体组织脏器供血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情况称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常见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两种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害,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称之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又包括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我们也称之为前负荷和负后负荷加重所导致的。前负荷加重比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后负荷加重主要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等。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和表现有哪些?

明白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又有哪些呢?心力衰竭往往由有一些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诱发。常见的比如各类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突然增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或者是原有的心脏病突然加重所导致。而在这些心力衰竭的诱因中,又以感染和劳累等因素最为常见。关于心力衰竭有哪些临床表现,主要是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为主。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是肺水肿的相关表现,比如胸闷气喘不能平卧,活动后气急等。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表现主要以体循环淤血为主,如肝淤血,下肢水肿等等。



三、射血分数35%治疗后还能够再提高吗?

由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数病因是无法根治和纠正的,所以就导致很多心功能衰竭无法根治。但即便如此,很多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只要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介入干预、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以后,其射血分数都能够再提高,并且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的寿命。所以我们可以想象的把心功能衰竭看作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虽然不可以治愈,但同样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脏移植、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辅助装置等方法逐渐成熟,会有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看懂了吗?心力衰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虽然很多心理衰竭不能治愈,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正确的进行干预,很多心力衰竭都可以过得更更好。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