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結婚二十年時,在村裡,我終於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庭院。

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當年,父親用一個三間房的小院,用“拱小卒”的辦法,給四個兒子都娶了媳婦。

到我結婚前,在大哥被“拱”之後,又輪到了二哥被“拱”,搬出去,自蓋房屋。

在我的堅持下,父親狠狠心、跺跺腳,買回來一車子的石灰,淋出灰膏,給房子和院牆皮都掛上一層白石灰。院裡院外乾淨、整潔,有了新房的樣子。

屋裡,三間都紮了秫秸頂棚,先糊了一層報紙,又加了一白粉紙,還讓奶奶給剪了一個大大的紅太陽貼在裡間頂棚的正中央,小窗戶還是老式的格子窗戶,就也糊上了白紙,留了個捲簾,透光進氣,又剪了一個“麒麟送子”的窗花貼上,有紅有白,有模有樣,有畫有字,吉祥喜慶,喜氣洋洋。

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到了冬季時,我就用一輛那時還少見的北京吉普車把我家新娘子娶了家來。屈指一算,已經三十多年了。

四弟又要結婚了,這次被“拱”的換成了我,而我既沒有蓋起新房來,也沒有租到房子,很是一籌莫展。

父親就東湊西借買了一個四間正房的舊院讓我們搬了過去。

房子到處透風撒氣,門窗破舊。夏天,大風大雨呼嘯而至,天上大下,屋內小下,雨水裹著泥漿透過了蚊帳,落在床上,幾乎再找不到乾燥處,孩子披著塊破雨布,倚在牆壁上,迷迷糊糊地打著盹,大人擔心受怕,徹夜不眠。冬天裡,牆縫的賊風鑽進屋內刺得全家人透骨涼,老鼠結隊而行,吱吱吆吆,根本無視我們的存在,甚至還上床鑽被窩,嚇得孩子嗷嗷叫。

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在父親的主持下,請村裡,請隊上,方方面面說好話,終於審請到了一塊窪地作為宅基地,最深處竟有一米半以上。

家裡一窮二白,毛驢、拉車都是借來的,只有力氣是自己的,過完了正月十五就開始了拉土墊地基,到房子開工建設時,已經過去了三年,到小院真正有模有樣時,已經是我們結婚二十年的紀念日了。

那天,母親狠著心宰了家裡的一隻黃花大公雞,滴著血圍院子轉了一圈,說是能辟邪去災。

然後,我們美餐一頓,祝賀喬遷之喜。

世界之大,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擲千金,而我們這種小兒女式的生活只有經歷過了,方才知道其艱難。

庭院建成,我開始了“大展宏圖”,決意要發展庭院經濟,儘快富起來。

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蒐集資料,剪報貼了一大本。各種發展模式走馬燈似的在我腦子裡轉,在紙上飛,在嘴上說,在家裡爭論。

我是一家之主,我的地盤我做主。

我決定,要在天井裡搞一個立體種養項目。有一個資料詳細列出了實施計劃,描繪出了誘人前景,還有更美的圖畫。

資料說,可以在天井裡挖一方池,引來水,種上蓮藕,養上魚蝦。中間正衝門是人行道,用石板或水泥板架在池子上,飼餵、觀景、行走都很方便。夏日,荷花盛開,魚兒雲遊,大蝦蹦跳;秋冬季,採藕賣魚銷蝦,收入可觀。不僅經濟實惠,還是人間一景。

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我正想實施我的腦殘計劃時,妻子請來了幹瓦工的大哥給我做幫手。他以一個資深農民的身份,詳細的給我算了一筆賬,然後就讓我拿錢開工。

我忽地跳起來,把手裡的那些資料燒了,嘴裡不停地罵著:這他媽純粹是閒扯蛋,我也一直覺著不大靠譜……

這時,妻子在一邊插話說:咱還是再養豬餵雞,行嗎?

我揮揮手,小聲嘟嚕了一句,說:隨便。

從此,沒有再提類似的建議。

恍惚間,兒子成家孫子開始滿地跑。

鄉村散記(13):庭院淺淺

自人造仙景計劃落空以後,家裡便開始在院子東南角向陽的地方種了一塊菜園,肥料是農家有機肥,菜從來不打藥,吃著新鮮還方便。

前幾年,我開始減肥少吃,我在飯前大吃生菜、黃瓜飽腹墊底,少吃主食,不但飯量下來了,體重也真得減下來了。

每逢下雨天,孩子們都不能去外面打工,家裡就在自家菜園裡摘了菜煎煎炒炒,也調也拌,蒸包子包餃子,有時還喝點小酒,我俗稱這是:過陰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