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2020年2月4日進入立春節氣,斗柄指東,天下皆春。

立春之後,陽氣升發、萬物始生。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容易滋生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

同時全國也進入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尚堯提醒大家特殊時期,儘量減少外出,稍安勿躁,保持生活規律。返工返程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適度獲取信息,避免焦慮。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一覺醒來春已到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今年農曆是庚子鼠年,這個鼠年有點怪,它是“兩頭春”。就是說,從農曆來看,這個鼠年裡有兩個“立春日”,即正月十一“立春”(2020年2月4日)和臘月二十二再次“立春”(2021年2月3日)。這一現象民間俗稱“兩頭春”。

不過,天文專家表示,“兩頭春”是司空見慣的歷法現象,無任何特殊意義,大家不要將它與吉凶禍福相聯繫,更不要被民間的一些封建迷信說法所誤導。

立春“咬春”

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吃春餅,實際上說的是多吃升發植物,特別是養肝益腎,疏肝理氣的食物和草藥,以及一些具有心肝發散性質的食物,油菜、香菜、菠菜、芥菜、白菜、白蘿蔔、大頭菜、竹筍、黃花菜、韭菜、洋蔥等可以適當多吃。這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立春“打春”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立春之後依然比較乾燥,尚堯建議大家喝一些花茶,這樣可以幫助驅散冬季聚積在人體內的寒氣和邪氣。所謂“數九”寒天,數九是自“冬至”這天為“一九”第一天,“立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節氣(冬至,小寒,大寒)。“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是一句民間諺語,意思是說,立春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

民間立春還有“打春”的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到,願我們掃除一切陰霾

總之,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到了,便預示著美好的臨近,春來“疫”去,讓我們放鬆心態,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