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为什么不待见武松?

瑣顏


假如你是柴进,遇到这样的一个人。

他武功不错,人也豪气,江湖上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他有些毛病,就是喜欢喝酒,还有就是跟人打架。

之前他来投奔你的时候,是因为在家乡闹事,跟人打架惹了官司。

你看他人不错,武功好,是个可塑造之才,就收留了他,好酒好肉地招待他。

但是呢,这个人脾气坏,尤其是喝酒之后,整天闹事。闹事还不止,还动人打人。

闹得家里上上下下都讨厌他,一有机会就说他的坏话。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你应该立马把他从家里驱逐出去的。

但是你想,他好歹有点江湖地位,不能这样伤了他自尊。于是,就想个办法,把他的待遇降低,让他主动离开。

但是呢,他偏偏不离开,一直赖着……你也没有办法,只好由他去了。

事实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前,并不是江湖上都认的“打虎英雄”。

他就是一个好勇斗狠的青年,或者我们可更刻薄一点,说他是小流氓。

在景阳冈打虎之后,他的江湖地位才建立起来,人人才把他当作是英雄。

柴进没有开天眼,自然不知道日后武松会成为打虎英雄。

在武松把柴家庄闹得鸡飞狗跳之时,他不蛮横地赶他走,算是留有余地了。

那么,武松会感激柴进对他“留有余地”吗?

其实,并不会。对于武松的事,柴进办得并不漂亮。

故意慢待就等于侮辱他,而且慢待就大半年。

还不如直接送武松一些钱,直接了当地跟他说,庙小,另谋高就吧。

小苏学士等人对待高俅不就是这个方式吗?

可见,柴进亦有小气之处,惹得武松与庄客都不开心。

宋江是怎么对待武松的呢?送银子、十里相送等,感动的武松稀里哗啦的。

但明白的人都知道,武松是要离开柴家庄,去投奔亲哥哥。

用现在的话来说,武松就是失业了,生活与工作都没有着落了,只好去投靠亲哥嫂了。

一个失业青年还这么高高兴兴地离职,宋江这领导很有水平啊。

柴进不会宋江这些手段,只会慢待来逼武松离开。

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会念你的好吗?只会记住你对他的侮辱!


辉城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武松的性格有缺陷,不招人喜欢。

武松在老家清河县同人打架,一拳将这个人打的昏死过去。

武松以为人死了,吓得逃走了,在柴进家躲藏了一年多。

大家要知道,宋代法律是连坐的。柴进收留武松,也属于严重的窝藏罪,要倒大霉的。

有人说,柴进家里有丹书铁券,根本没事。其实丹书铁券最多只能保命。一旦柴进犯罪,该怎么处理还是怎么处理。如果丹书铁券真的可以什么都罩着,柴进后来也不会因为李逵打死人而入狱,差点被折磨死了。

柴进收留武松是有很大危险的,但柴进还是做了,非常讲义气。

而且,柴进对武松很好。

大家看看柴进招待林冲、宋江的豪爽,对武松肯定也是有酒有肉,什么都有。

但是,武松这人性格确有问题。

大家看看宋江,无论逃到哪里,都很注意和别人搞好关系。

比如宋江躲在花荣那里,花荣的部下个个感激、喜欢宋江。宋江被充军去了江州,也就是江西九江,也迅速和各色人等搞好关系。

但武松这家伙,就有些不识好歹。

本来柴进收留了你,是大恩,有些什么小气也应该受着。

但武松却很肆无忌惮,照顾他的仆人主要有一定失误或者言语不对,武松就要挥拳打人。

书中写:“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如果一二个人说你不好,可能是有私仇。所有人说你不好,就是有问题了。

大家看看宋江酒后失足,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就差点被武松打了。这本来是区区小事,宋江又不是故意的,武松随便就能打人。

况且,宋江又是柴进的贵客。武松殴打宋江,柴进面子上如何挂的住?

同样道理,打狗也要看主人。你随便打柴进的仆人,岂不是没有把柴进放在眼里,又明显是不懂得感恩。

柴进嘴上不说,心里自然是不满的。久而久之,对武松的招待标准就降低了。

但即便如此,柴进还是养了武松1年多,且不谈柴进为了武松冒的险,这一年花销也不小了。

大家知道,武松是个大汉,食量惊人。在景阳冈,武松喝了十五碗酒,吃了4斤昂贵的牛肉。

就算这1年多给武松吃饭、穿衣,柴进也得花费不少钱。


其实就武松的所作所为,换成一般人早就赶走他了,柴进一直收留他躲避,真算是不错的,太讲义气了。

所谓斗米恩升米仇,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最终武松却仇视柴进,后来两人也没有什么交集。

相反,宋江很会收买人心,认识武松几天,用了区区几两银子加花言巧语,就认武松做了义弟。

这里也要说说武松。武松在投奔柴进之前,也就是清河县的一个地痞流氓而已。武大郎自己也说了,因为武松天天在外打架,他作为兄长每个月都被县衙抓去问话和赔钱,从没有一个月消停过。

说白了,武松也不是什么好人。


萨沙


想明白这个问题,就应先明白柴进上梁山前是何许人也?柴进收留江湖人士是为了什么?柴进的格局如何?

柴进是周世宗嫡派子孙,家中藏有宋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这丹书铁券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犯了死罪可免死,当然这是在宋朝庭遵守诺言的基础上方可落实。当年宋太祖皇帝为何要赐周家丹书铁券呢,这是因为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胁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虽是被迫但毕竟是禅位,所以宋太祖才赐以周家丹书铁券,世享荣华富贵。

如安于顺从,周家世代在宋朝乐享富贵是没有问题的,但偏偏到了柴进这里却出了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柴进是个不安份的人,也可说是有野心的人。《水浒传》说柴进喜欢枪棒,乐于救济和结交江湖人士,对于柴进这样一位贵族来说,为何愿拿着金银去结交江湖人士呢?这是不言自明的事,这是因为柴进的内心深处,不甘于永受宋王朝治理,梦想振兴周家王朝的缘故。

虽有些梦想,但柴进缺乏的是胸才大略,缺乏远见与卓识,在这点上柴进甚至比宋江都差的远,柴进更缺乏的是慧眼识英雄。也可以说格局不够。

武松是位英雄,金圣叹大才子把武松称为是“神人”。即便是再大的英雄,也有个历练的过程,也有成长的过程,武松年轻时在清河县打死了恶霸,因闻听柴进仗义疏财才投奔了柴进。柴进见武松一表人才且武艺高强,一开始对武松确实不错,好酒好肉地招待,但武松尚未经历练,说话做事难免会不知分寸,这时间一长柴进就冷落了武松。这一方面说明英雄的成长是需要烈火锻炼的,一方面更说明柴进真是徒有其名,缺乏慧眼识英雄的眼界,也缺乏用英雄的胸怀。

武松这个人物是《水浒传》着意描写的人物之一。之所以安排这么一段柴进不喜欢武松的情节,这不是为了说明武松的不屑,而是为了说明柴进的不堪。

按说柴进为柴世宗之后代,是有家资的贵族,即然有了想法,想广结江湖兄弟而成就一番事业,本应成为领袖式的人物,但最终却随了宋江,其根本原因就是格局不足。《水浒传》之所以写柴进容不下武松,就是为了说明这点。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水浒传》原著认为武松不受柴进待见是因为“脾气火爆,待人不友好”,麓风轩认为这只是表象,其实还有深层原因——因为当时逃难到柴进大官人家里的武松,躲灾避难,没有江湖地位、也没有江湖名声,还是一块没有打磨出金子的石头,毫不起眼,不受待见乃人之常情也。

一、先看武松是怎么到柴大官人家里的

柴进,沧州人氏,后周皇族后裔,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人称柴大官人,他为人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

武松是怎么到柴进家里的呢?《水浒传》中武松向人自述遭遇:

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日一年有余。

二、再来具体来分析不受待见的原因

1、浅层原因:落魄时的武松“脾气火爆,待人不友好,遭人嫌弃”

明人施耐庵原著《水浒传》中主要持这种观点,来看两处原文便知:

  • 其一,宋江到柴进家里,因不小心撞到武松,武松脾气火爆,举起拳头便要打:

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跐着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武松)吃了一惊......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一惊,正分说不得。那个提灯笼的庄客慌忙叫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的亲戚客官。”那汉(武松)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却待要打宋江,那庄客撇了灯笼,便向前来劝。

  • 其二,《水浒传》原著道出了柴进不待见武松的原因:

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2、深层原因:因为武松“身负罪名、落魄江湖,没有江湖地位、也没有江湖名声”

柴进大官人能够给他提供一个遮风挡雨、吃饱喝足的地方就够了,别指望还能把你捧为上宾。现在流行几句“鸡汤”文,大意是说:

你自己不够强大,就不要指望能结交贵人,不要奢望别人对你怎么样。当你落魄时,不要怪生活,因为生活就在那里,这就是现实。

此时的武松,没有江湖地位、也没有江湖名声,还在别人家屋檐下“避雨”,失魂落魄,就如一只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孤独地爬行。

3、武松真正的人生转折,是景阳冈上打虎一事,让他华丽转身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武松打死老虎,一扫过去倒霉蛋的形象,不仅获得赏银一千贯,还当上了官——阳谷县县都头,更重要的是从此树立了他的江湖地位,打出来个人品牌,在江湖上只要一提起打虎英雄的名号,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我想此时要是武二哥再去柴大官人府上,不把他当爷爷一样“供养”才怪呢?!

三、答案总结

所以说,武松不受柴进待见,一则是因自己落难,心情不好,脾气火爆,待人也不友好所致,但这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当时武松人微言轻、太不起眼了,柴大官人没有发现这一支潜力股呢!

这个问题也给我们很大启发:当自己不受别人重视,不受别人待见的时候,不要埋怨他人,不要自甘堕落,努力做好你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你发光发热的那一天,别人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各位觉得有道理吗?


麓风轩


武松打死人投靠柴进,初时的柴进,并没有不待见武松,而是像对待其他的投靠者一样,每日款待武松,好酒好肉招呼;可是,武松始终性格暴躁,不拘小节,动不动就要打人,庄客一旦照顾不周,武松便拳脚相向;一年多时间,武松几乎得罪了所有人,那些庄客经常跑到柴进面前告状,说武松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时间一久,听的越多,柴进也就越来越不耐烦,索性不去理会武松,也不如先前热情了;

个人认为!柴进不待见武松,并没有错,反而合情合理;换作是我,我也会不会待见他,一个逃犯投靠,我好意收留,把他当作贵宾,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可是,这个逃犯偏偏不知收敛,每日在我庄园里惹是生非,给我找一箩筐麻烦,那么?我心里肯定不爽;加上整日一群庄客在我耳边嚼舌根,一年多时间没个一天清净日子,那我肯定生气,不光是我,我相信任何人都会受不了,都会把武松赶走;柴进的做法反而是最大度的,一年多时间都没有赶走武松,依然留他在庄园里;

如果大家认为柴进做错了,不妨试试,让我来投靠投靠,我也像武松一样做法;每日打你家人,亲戚朋友,住上个一年半载,看你们谁敢不赶我走!!!








爱尚文史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语的恨,自然更没有无缘无故的“不待见”。

施耐庵先生将柴进比作豢养门客三千的“孟尝君”,武松则是个“千夫惧”的猛士。按理来说喜欢人才的柴进遇上勇猛无比的武松,应当喜极而涕,最好激动的再落两滴眼泪以表示对人才的喜爱。但柴进没有这么办,为何?

看人的眼光不同。

柴进眼中,这武松是个喝酒了就闹事的泼皮,有几分力气,却还没到让柴进重视的地步,林冲名气那么旺,不也得在柴进面前耍一回宝,才能让柴进入了眼!不比宋江,即使我知道你没啥子能力,我也给足你尊重,柴进没有宋江识人的能力。说白了,柴进还是上位者心态,居高临下!

当然柴进不待见武松并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眼光的问题,也有武松的原因。

1、武松不会做事

一般寄人篱下,要么展现自己的能力,要么性格品行讨人喜,武松偏不,柴进刚开始待武松同其余宾客一样,但武松自己喝醉了酒就打庄客,导致被人举报,柴进心里哪能开心得了?

2、武松自身的性格

武松性格强横,一般人他不放在眼里,他只对自己认可的人毕恭毕敬,从他对宋江以及哥哥武大郎、朋友施恩的态度来看,武松并不是那种蛮横不讲理的人,但在柴进的庄子里他被人看不上,又生了病自然性情上越发不讨喜。

也不怪柴进不带见武松,试想若是我们的好心收留陌生人,那人不但不表示感恩,还惹是生非,我们心里能太平了?柴进是大多数平凡人的写照,宋江则是非比寻常的“高人”。知道怎么收揽人心,怎么给自己赚名声。

不是谁能像宋江一样时时处处体贴兄弟们!


冉喵不是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文中详情就介绍过:武松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我们来深层次的分析一下:

01.先说说柴进的待人之道

柴进待人来者不拒,书中介绍过:

“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由此可见,柴进招贤纳士是来着不拒,颇有信陵君食客三千的意味。

虽然来者不拒,但也分三六九等:

初见林冲的时候是‘滚鞍下马,飞近前来,就草地上便拜’;

在见宋江也是拜在地下,口称道:“端的想杀柴进”;

见到美髯公朱仝的时候,确是平平淡淡,反而朱仝对柴进拜倒;

由此可见,柴进虽然是来着不拒,但是待人也分三六九等。

02.再说说柴进喜爱何等人物

宋江和林冲都是官场出身,还有一个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得柴进资助才坐稳梁山,由此可见柴进对有知书达理的人物比较偏爱,

这里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段也能看出来:

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

这里的洪教头对林冲没有躬身答礼,已经让柴进心中不喜,之后更是不想让,更让柴进不痛快。

对于这点,其实也不难理解,柴进出身贵胄,锦衣玉食,虽然混迹江湖,却看不惯江湖草莽的做派。

看完以上两点我们再来看看武二郎

01.武松出身江湖草莽

武松的出身不说大家也知道,跟着哥哥长大,从小惹是生非,待人接物上面也是直来直去,心中不会多想:

对于佩服的人,纳头就拜,例如宋江;

对于性情相投的人也是直来直去,例如张青夫妇;

对于看中自己的人,那时舍身相报,例如施恩

由此可见,武松心中是根本不在意细枝末叶上的礼节。

02.武松的当时处境

当时的武松身上背着案子,但是江湖名望不足。来到柴进这里后,开始也是被好好招待,但也就是等同一般的人物待遇,并没有获得柴大官人的另眼相待,这让武松很是郁闷。

自己空有一身勇力,但是却不得柴进赏识;想要找个机会表现一下吧,柴进在当地也是声明斐然,无人招惹,柴进每天就是骑马打猎,更没有用到武松的地方。

郁闷的武松只能借酒浇愁,喝了酒之后就闹事,想要惹气柴进的注意。没成想柴大官人是注意到了,但留下的都是坏印象,这就更加让武松郁闷了,直到遇到了宋江,才让武松成为柴进的座上客。

通过以上对比,看柴进和武松两者的出身和性格,两人完全不是一路人,三观不同,也就不难理解柴进为什么不喜欢武松了。



三点文墨


柴进皇亲国戚,武松漂泊江湖。二人原本就没有交集。地位身份相差悬殊,此时的武松在江湖上根本就是济济无名之辈,还没有打虎杀嫂等等一系列牛逼哄哄的神操作,所以呆在柴进庄上多日没人鸟他,一阵阵的失落。此时的柴进却在江湖上声名远播,此时的宋江也在江湖声隆日显。

宋江在自己家被朱仝私放之后,走投无路之际,不知道是去京津冀发展还是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茫然无措。他弟宋清道“我只闻江湖上人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只不曾拜识,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说仗义疏财,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现世的孟尝君。我两个只投奔他去”。可以看出,小旋风柴进的威名连宋清这个一般人都知道,而且非常了解。此时的宋江也是名声在外,柴进初见宋江,是慌忙跑出来,而且还对着宋江拜在地上,柴进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一个人,不是他倾心想交看得上眼的人他怎会跑步前进行此跪拜大礼?此时的武松在柴进庄上犹如潜龙在渊,真本事没地方显露出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江湖上都是英雄惜英雄,柴进看不出此时的武松有多大能耐,看到的却是武松在自己的庄上脾气很大,和自己庄上的下人搞不好关系,而且动不动就打人,人说打狗还得看主人面,一个武松此时还是无名之辈没有名望,一个是武松脾气差不受人待见,柴进觉得此人不可深交。就是上梁山以后柴进和武松都很少打交道,因为不是必此互相欣赏的人。而此时在柴进庄上的武松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机会,一个成名的机会。

武松在离开柴进庄上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出名要趁早!没有名声行走江湖,狗都不理。于是此后见老虎就打,见闲事就管,见坏人就杀,为什么此后武松的人生才开始真正地开挂?都是被柴进柴大官人刺激滴呗。



沐容劍秋


柴进不待见武松吗?未必吧。

打虎之前的武松,虽说有一膀子的力气,武力值也不错,但是却没有表现的机会啊。

他最大的打架,也就是在柴进庄上,打一些庄客而已,而这些,对于他待遇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而柴进看人,除了不明显的武力值之外,更重视一个人的名气。

比如说宋江,及时雨宋江的名号在江湖上还是比较响亮的,哪怕他只是一个长相粗狂的黑胖矮子,但是还是受到了隆重的待遇。

但这个时候的武松呢,还不是打虎英雄,江湖上还没有他的名号,再加上这个时候的武松好勇斗狠,经常和柴进的庄客打架。

而柴进又经常不在庄上,这样对于武松的评价,又来自身边人的看法。

所以,他能看中武松才怪。


木子君的小屋


武松武功厉害,为人豪爽义气,柴进喜爱结交江湖豪杰,为什么就不喜欢武松,还对武松很是冷淡。

小说里武松第一次出场,就是在柴进庄上。宋江杀了阎婆惜,逃难来到柴进庄上,遇见了武松。那会武松在家乡打死一个人,在柴进庄上避难,一住就是一年,也就是说柴进养了武松一年。

宋江和武松第一次见面,宋江不小心把炭火弄到了武松身上,武松暴跳如雷,抬拳就要揍宋江。柴进赶紧拦下,说出宋江姓名,武松得知是宋江,纳头便拜。

柴进广交天下豪杰,并仗义疏财,梁山好汉里有不少受过他的帮助,比如宋江、林冲、李逵等。武松也是因此,才跑到柴进庄上避难。柴进一开始,也是热情招待武松,好酒好菜招待。武松爱喝酒,脾气又不好,日子久了,有人就在柴进面前搬弄是非。

逐渐,柴进对武松就不热情了,对他有了看法。

所以武松才会对宋江抱怨,当初我也是客官,也曾受到礼遇相待,如今却疏远了。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水浒传原文写道: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

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待他慢了。

可见武松的情商不高,你在人家避难,人家白养活了你一年。你不讨人欢心,也不给人出力,只管喝酒,还爱发脾气,不怪柴进会冷落你了。并且,武松那会在江湖上还没什么名气。三碗不过岗、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都是武松离开柴进庄后发生的。

武松在柴进庄上住了一年,也没什么突出表现,自然就没受到柴进更多的关注。即便是如此,柴进也是养了武松一年,没有赶他走,已是很大恩情了。武松知道了哥哥武大郎的消息,才离开了柴进庄子。

己家看法,欢迎关注“宁静影像故事”,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